moldflow6.1中文教程第3章Moldflow6.1分析流程介绍5329.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moldflow6.1中文教程第3章Moldflow6.1分析流程介绍532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oldflow6.1中文教程第3章Moldflow6.1分析流程介绍5329.pdf(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3 章Moldflow6.1 分析流程介绍 本章主要介绍使用Moldflow进行分析的工作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工作、获得最佳成型工艺参数、分析中需要的工艺参数设置、查看分析结果、在分析结果基础上做出改善措施等详细的操作步骤。文件另存选择“文件”下拉菜单中“保存副本”指令,将一个完好的CAD 档在 CAD 软件中另存为 moldflow 可读入的档,如图 3-1 所示。不同的 CAD 软件可以生成不同的另存档,其中 MPI 可以读入的包括 igs,iges,ans,unv,bdf,pat,out,stl 等。其中以 stl、igs 档最为常用。图 3-1 Pro/E 保存副本 在“保存副本”对
2、话框中选择副本的文件格式,如图 3-2 所示。如果转档时“文件类型”下拉框里没有那种文件类型,比如在 Pro/E 中将 Part 档另存为 stl 时,表明Part 档存在局部残破的情况,可能不影响拆模,但无法成功转档。这时可以考虑将Part 档另存为 stp 档,从 Pro/E 转到 UG 中,再以 stl 档从 UG 中转出。图 3-2 Pro/E 选择副本的文件格式另存文件格式对网格划分的影响转档时不同文件格式对中网格划分有不同的影响:1.另存为 stl。在 Pro/E 中以 Part 档为源档转出的情况最多,其优点为在精度控制得当的情况下,显示成功转出后的 stl 档不会丢失源档的特征
3、。缺点是对源档点、线、面的完好性要求高,必须是完好无损的源档才能以 STL 档转出。2.另存为 igs 档。优点是网格匹配率较 stl 高一些,缺点是在源档残破的情况下也能转出,但由于无提示信息,转档过程中一旦出现重叠或缺失的特征,不仅增加网格的缺陷,细小的特征还会因无意识丢失而很难被发现,造成分析失误增加。对于某些重要的细小特征的遗失,有时要等到去查看那里的缩水或其他成型问题时才会被发现,耽搁了宝贵的时间。所以一定要慎用 igs 档。编辑输出模型的精度 图 3-3“输出副本文件”Pro/E 对话框 确定副本文件格式后弹出“输出副本文件”对话框,如图 3-3 所示。点击“坐标系”下的箭头,选择
4、模型坐标系,可保证转档后模型在 MPI 中的坐标轴走向与源档相同,避免出现倾斜的情况。在“弦高控制”下的两栏中通过调节“弦高”和“角度控制”,可在转档过程中对 STL 档的转出精度做出调整。点击“确定”。完成这一步后模型成功转出。在中新建工程项目每一个工程项目在 Moldflow6.1 中都自成一个独立存在的模块,属于同一个项目中的所有案例信息皆保存在这个项目的路径下,即以工程项目命名的资料夹里。打开一个文件其实就是打开一个工程项目。选择“文件”下拉菜单中的“新建工程”指令,创建一个新的用户项目,如图 3-4所示。图 3-4 新建工程 系统弹出“创建新工程”对话框,如图 4-5 所示。用户需要
5、在“工程名称”中输入新建项目的名称,并选择项目的保存路径。我们在“工程名称”文本框里输入“case20081016”,系统会在默认的保存路径下设定以“case20081016”命名的项目资料夹,或点击“创建位置”里的“浏览”按钮,重新设定新项目的保存路径。点击“确定”按钮,用户就可以看到 Moldflow6.1 已经处在新的项目工作界面里了。以后凡是在本项目中完成的操作,皆归本项目管理。在日后打开时,只需要直接点击.mpi 档统领文件,就可以打开这个项目。.mpi 档在项目生成文件中是唯一的,以绿色文件图标显示,这有别于同一项目下其它类型的文件。图 3-5“创建新工程”对话框在中输入模型在当前
6、的项目管理区输入 CAD 模型。选择“文件”下拉菜单中“输入”指令,如图 3-6 所示。也可在项目管理区直接点击右键,弹出图 3-7 对话框,点击“输入”指令。图 3-6“输入”模型 图 3-7“输入”模型 点击“输入”指令后,弹出“输入模型”对话框,如图 3-8 所示。打开保存模型的资料夹,在“文件类型”选择模型的文件类型,比如源 Part 档的输出档为 stl 档,就在“文件类型”下拉框里选择stereoli thogrepy(*.stl),这样只显示*stl 档的文件,方便选择。如果同一资料夹里有多个*stl 档,可以根据*stl 档的名称或修改日期进行排列,方便快速选取,如图 3-9
7、所示。用户也可以在打开 Moldflow 后直接点击工具栏中“模型输入”,创建新的模型文件。图 3-8“导入模型”对话框 图 3-9 重新排列文档 图 3-10“输入”编辑对话框 图 3-11 输入 Moldflow 的模型 图 3-12 工程项目区案例重命名 注意:在 Moldflow6.1 中的操作只能在当前活动案例模型文件中执行。如果项目管理区内已有多个案例文件,可以通过双击将某个案例文件切换为当前活动案例文件。模型输入后用户可以更改案例的名称,选中案例,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指令框中选择“重命名”,如图3-12 所示。划分网格模型成功输入 Moldflow6.1 中后,下一步是对模型进
8、行网格划分。选择“网格”下拉菜单中 图 3-13 生成网格对话框 图 3-14 划分网格后的模型图 3-15 案例浏览区 输入网格边长值。系统根据模型的尺寸大小和肉厚在“全局网格边长”文本框里给出了默认边长值 2.87mm。在划分网格的时候既可以采用默认值,也可以在默认值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设置网格控制选项。划分网格后的模型如 3-14 所示。网格的信息出现在项目管理区下面的案例浏览区中,如图 3-15 所示。网格类型为 Fusion(表面网格),网格数目为 3362 个。网格的数目由模型的尺寸、肉厚、造型复杂程度、总表面积、网格边长值决定。从分析的精度考虑,小型简单产品划分的网格数目较少,大型
9、复杂产品划分的网格数目较大。检查并修补网格 图 3-16“网格统计信息”对话框 网格划分完成后,应首先检查网格的质量。由于模型不同处特征的尺寸及造型多变,经常会出现问题网格。点击菜单栏中“网格”,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网格统计”指令,如图 3-16 所示。详细查阅对话框中的统计信息,如果统计数据中显示有问题网格存在,用户可以利用“网格诊断”工具诊断出问题网格,再运用相应的网格修补指令进行修补。最后再一次利用“网格统计”指令来查看是否有遗漏的问题网格。统计对话框中还包含很重要的网格信息,那就是网格的匹配率,仅为 Fusion(表面)网格所有。网格的匹配率关系到分析结果的精度,太低的匹配率可能导致分
10、析无法进行。本案例中的模型造型简单,故匹配率很高,达 95.0%。但这多限于造型简单 的产品。造型复杂、肉厚偏薄且肉厚不均的产品网格匹配率往往很难达到这么高。选择成型材料选择客户需求的成型材料。成型材料的信息显示在案例浏览区。系统默认的塑胶材料为通用型 PP 料,双击 PP,在弹出的“选择材料”对话框里可以通过不同途径选择材料,如图 3-17 所示。本例中我们选用 GE 的 PC+ABS,牌号为 7550。图 3-17“选择材料”对话框 确定最佳进浇位置图 3-18“浇口位置”参数设置页面 在创建浇注系统前应先确定产品上最佳进浇位置。在案例浏览区内,系统默认的分析类型为“填充”。双击“填充”,
11、弹出“分析类型”对话框,选择“浇口位置”选项。设置“浇口位置”分析工艺参数,如图 3-18 所示,除了基本的机台、模具温度和熔体温度设置外,还可以通过高级选项设置进一步缩小成型参数范围,使成型参数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系统会根据塑胶的流动性、产品的肉厚、成型的可行性以及用户的参数设置,分析出产品上不同部位进浇的合理性以及最适宜进浇的位置,如图 3-19 所示。根据主窗口右侧的图标显示,红色区域为最佳进浇位置,其它颜色区域的进浇合理性均低于红色区域。系统分析结果倾向于塑胶在型腔内部流动的平衡性,最佳进浇位置可能出现在产品的外观面或难以开设浇口的成型机构上。如本案例中的分析结果,最佳进浇位置在产品的
12、中心,但是产品的顶面要求不能有进口痕迹。从产品的形状以及模具的费用考虑,案例中产品和另外一个产品组成 1+1 模穴,采用边进浇。所以在确定浇口位置时需要结合对产品的具体要求、产品的开模情况和系统的分析结果等多种因素,综合考量进浇位置。图 3-19 最佳浇口位置结果显示 创建浇注系统本案例中产品采用边进浇,和另外一个产品组成 1+1 模穴,如图 3-20 所示。图 3-20 边进浇 1+1 模穴创建冷却系统创建冷却系统的运水管道。可以先利用“冷却回路向导”创建出简易的水路排布雏形,再进行手动改进。如图 3-21 所示,本案例的冷却管道排布是在向导排布的基础上将串联的水路打断成两部分,再通过偏移,
13、使 1+1 模型各有独立的冷却系统。图 3-21 冷却管道排布 成型窗口分析Moldflow6.1 会根据产品的几何形状、采用的成型材料、进浇位置和设定的工艺参数范围,经过一系列的快速计算,得出不同的成型参数组合可以获得的产品成型效果。我们可以从系统输出的成型参数范围示意图中确定出合理的成型参数范围,用于指导实际生产中机台参数的调整,如图 3-22 所示。图 3-22 成型参数范围成型参数范围分不可行(红色)、可行(黄色)、首选(绿色)三个层次,用户可以查看当前最佳成型效果,或者在案例浏览区“结果”中勾选“质量(成型窗口)XY 图”,点击“属性”,在“探测解决空间”里设定熔体温度、模具温度和注
14、射时间任意一个变量作为 XY 图的 X 轴变量,产品成型质量为默认的 Y 轴变量。不同的熔体温度、模具温度和注射时间组合获得的成型质量不同。用户可以用鼠标拖动滑块 来调节两外两个变量的值,观察哪些成型参数组合可以获得可行的最佳成型效果。在屏幕结果输出中给出了最佳注射时间、最佳模具温度和最佳熔体温度,如3-23所示。图 3-23 最佳成型参数选择分析类型Moldflow6.1 的分析功能包括熔融塑胶在型腔内的填充和流动、运水管道的冷却效果、产品翘曲、应力、设计优化,包括前面的最佳浇口位置、成型窗口等。在案例浏览区双击当前分析类型,比如填充,弹出“分析类型”对话框,选择需要进行的分析类型:冷却+流
15、动+翘曲。如果当前的分析类型队列中没有,点击对话框右侧的“更多”按钮,会显示所有的分析类型,勾选需要进行的分析类型右侧的复选框,点击“确定”按钮。以下是分析类型对应的显示图标及意义:填充:分析熔融塑胶在注塑段的填充行为。快速填充:快速模拟熔融塑胶在注射段的填充行为,分析的输出结果较正常填充少。流动,即填充+保压:分析熔融塑胶在注塑段的填充行为和保压效果。冷却:分析保压结束后运水管道的冷却效果。试验设计(充填段):从熔融塑胶充填的角度进行一系列优化设计试验分析。试验设计(流动段):从流动的角度进行一系列优化设计试验。成型窗口:提供最佳成型参数和合理的成型工艺参数范围。最佳浇口位置:产品上最佳进浇
16、位置和产品上不同区域作为进浇口的合理性程度。流道平衡:从填充平衡的角度优化流道的尺寸。冷却+填充+保压+翘曲:完整地模拟分析产品的成型过程及翘曲。工艺优化(充填):通过加设限制条件优化注射段的成型工艺参数。工艺优化(流动):通过加设限制条件优化注射段和保压段的成型工艺参数。流动+收缩:分析熔融塑胶在型腔内的流动以及产品的收缩情况。冷却+流动+收缩:分析熔融塑胶的流动和冷却管道的冷却效果得出产品收缩值。设置成型工艺参数 分析时用户既可以采用系统默认的参数,也可以采用成型窗口推荐的成型参数。CFPW(冷却+填充+保压+翘曲)的工艺设置共有三个页面,分别是冷却参数页面、流动参数页面、翘曲参数页面,如
17、图 3-24 所示。图 3-24 冷却参数设置页面冷却参数页面中,用于设置温度参数。点击“冷却求解器参数”按钮,可以设置求解器的运算。单独的冷却分析推荐采用系统默认控制方式;翘曲分析时建议采用“理想”式控制方式,如图 3-25 所示。图 3-25“冷却求解器参数”对话框 流动参数页面中,用于设置塑胶填充及保压的控制。点击“高级选项”按钮,可以对成型工艺做出更精确的控制,也可以采用系统默认控制方式。如果成型材料中含有填充物,必须勾选“如果有纤维材料进行纤维取向分析”选项,系统在分析的过程中才会对这一项结果做出计算,否则在分析结果中没有纤维取向这一项,如图3-26 所示。图 3-26 流动参数设置
18、页面 冷却参数页面中,用于设置在分析计算中考虑影响产品翘曲的不同因素。在“矩阵求解器”下拉列表里选择最适宜的求解方法,建议采用系统默认的“自动”控制方法。系统默认的控制方式一般是最佳的控制方式,同时也是适应面最广的,如图 3-27 所示。图 3-27 翘曲参数设置页面 立即分析当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完成之后,就可以开始分析的进行。双击案例浏览区中的“立即分析!”,进行分析,如图3-28 所示。图 3-28 开始分析 项目管理区中,单项的分析结束后,表征那一项分析类型的图标便由空心变成实心,如图 3-29 所示。图 3-29 分析完成 在案例浏览区内,点击“立即分析”后,“立即分析”在原来的位置上消
19、失,出现分析结果列表,显示各项分析结果的动态变化过程,如图 3-30 所示。每一单项的分析结果都归入相应的资料夹中。图 3-30 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勾选案例浏览区“日志”复选框,将主窗口下边缘向上拖动,查看分析输出结果。分析输出结果包括网格日志、分析日志、冷却、流动、翘曲、机器设置、冷却分析 检查、流动分析检查、翘曲分析检查。3.16.1 屏幕输出结果 1.网格日志:集中显示生成网格的状态,如图 3-31 所示。图 3-31 网格信息 2.分析日志:从分析开始到分析结束,在分析日志中会动态显示分析的进程。用户可以从屏幕输出的数据中观察信息的读入、最详细的型腔填充过程、保压过程和冷却过程,和体现
20、这些过程变量的参数。冷却分析:显示分析冷却阶段时信息的读入与分析过程的输出,如图 3-32 所示。包括冷却分析需要的信息、冷却介质的流动形态、冷却介质温度范围、回路上冷却介质温度变化量、型腔温度结果摘要等。如果在建模过程中出现错误的话,还会出现警告信息。图 3-32 冷却分析过程中信息输出 流动分析:显示填充和保压阶段信息的读入与分析过程中间参数的输出,如图3-33所示。图 3-33 填充分析过程中信息输出 填充段动态显示的结果有相等时间间隔的填充时间,在型腔体积和注射时间确定的情况下不同时刻对应的已完成型腔填充百分比,基本处于匀速状态的塑胶流动速率,维持塑胶匀速流动需要的注射压力,不同时刻需
21、要的锁模力,塑胶流动的控制方式等。在 1.39s 时,控制方式由速度控制切换为压力控制,之后压力由最高值73.44MPa 降为 58.75MPa,塑胶流动速率也急遽下降。保压段动态显示的结果包括保压时间、保压压力、锁模力和控制状态等,如图 3-34 所示。在 7.4s 时,压力 释放,保压结束。产品进入冷却段。图 3-34 保压分析过程中信息输出 翘曲分析:显示产品上节点产生的空间最小位移值和最大位移值,以及节点在 X、Y、Z 三个方向上的平移值,如图 3-35 所示。图 3-35 翘曲分析结果信息输出 机器设置:包括机台的部分参数和在机台上设置的部分注塑规格参数,如图 3-36所示。图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moldflow6 中文 教程 分析 流程 介绍 532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