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术语分类解析复习.doc
《2022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术语分类解析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术语分类解析复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12011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常见术语分类解析诗歌鉴赏常见术语分类解析近年来高考命题涉及较多的内容是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其考查形式也灵活多样。但从高考考生对这一考点的得分情况看,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常见专门术语(概念)含义理解不清,往往混为一团,以致出现了张冠李戴、偷换概念甚至答非所问的错误,在表达技巧类鉴赏题上丢分很严重。为便于师生复习备考,下面就把鉴赏中常见容易混淆的术语(概念)作一个分类解析。一、总称类表达技巧、表现(艺术)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这组术语(概念)是命题者在题干中经常采用的具有很大干扰性和迷惑性的术语。这组术语从总体上看也不是并列的,存在一种包含与
2、被包含的关系。“表达技巧”“写法”的提法比较笼统,主要立足诗词的整体写作技巧,因此答题角度可大可小,既可着眼整体分析,也可就局部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提法是针对诗词整体或局部作比较具体的分析,考试中大多表现为对局部的分析理解。这三个术语隶属于“表达技巧”范畴。具体而言: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来创造生动、鲜明、具体的艺术形象,从而达到特殊艺术效果的手段和方法。它主要包括表现手法类、表达方式类、修辞手法类三大分支。表现手法又称艺术手法、表现方法,是指诗词在整体或局部上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使之具有感染读者和审美效果的具体的手
3、段和方法。大致可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表现手法是高考中频频考查的内容,也是今后此考点命题的方向。表达方式又称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规律和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采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主要着力于诗词整体语言运用形式。诗词中常采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学生很容易把它跟“表现手法”混淆,二者的区别在于:表达方式主要是从语言表达角度来说的,它与体裁特征有关;而表现手法主要是从表达效果来说的,它与诗词的题材和构思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在具体的诗词中,表达方式相对单一,而表现手法往往是灵活多样的。总之,表达方式的使用,一切都要服从文体和表达主题的需要,在诗词中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表
4、达方式来传情达意。修辞手法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手段和方法,主要是针对具体句子而言的。修辞手法复杂多样,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排比、设问和反问)及其表达效果。运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都能增强诗词的表达效果,但前者着眼于微观,是修饰句子的;后者着眼于宏观,旨在突出整体的表达效果。在一首诗词中,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有时也没有绝对的界限,譬如比喻、对比、反复等,若只限于句子的修饰,则称之为修辞手法,若全文都运用这些手法,则称之为艺术表现手法。二、抒情手法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触景生情、托物言志抒情性是古诗词最大的特点,而诗
5、人的情感、志趣和思想无不是借助景物描写来表达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虽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离。诗词中景与情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常见关系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缘情布景、情景相融、情景相衬等。对于这些抒情手法的概念,学生也容易混淆。现具体辨析如下:1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对某种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悟时,便把思想、情感寄托在具体景物描写中,并通过具体的“象”(景或物)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抒情方式。这种抒情手法在古诗词中是运用最广泛、最常见的,也常用于借景抒情诗中。在此类诗中,景与情的地位不是并列的,前者是主要的、实写的,后者是次要的、虚写的。在构思上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议论),或者全文都
6、描写景物(如咏物诗),情感隐含在字里行间。前者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后者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2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是诗人将思想感情完全融合在特定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助这些景物或场景的描写来抒发感情,使人感觉不到这是写景还是抒情的一种比较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柳永的雨霖铃,全词成功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词的上阕先描写别离的环境氛围,接着写依依惜别之情,最后虚写别离后友人在途中的情景。下阕先抒发情感,接着把离愁别绪集中在“杨柳”“晓风”“残月”这三幅最能触动诗人情感的画面中,最后再次抒发难以排遣的离别情绪。3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是指诗人看见眼前景象就引起了他心中长期郁积的情感的一种抒情方
7、式。古诗词中有许多传统审美习惯就是触景生情的典范,如望月思乡、伤春悲秋、折柳送别、闻雁思归、见流水而思年华等等。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4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采用比喻或象征的手法,通过描绘特定景物来表明心迹或人生态度或对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抒情方式。这种抒情方式不仅在诗词中也在散文中运用得很广泛,它貌似咏物,实则言志,物我难辨,融为一体。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周敦颐的爱莲说都是借助梅花、石灰、莲花来比喻(象征)君子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鉴赏这类诗词,不能只停留在诗词表面的意象(景或物)上,要借助我们的情感体验来挖掘它们所表
8、现的普遍意义或思想等。特别要注意的是,诗言“情”也言“志”,但“情”与“志”有着很大区别,“情”就是我们常说的喜怒哀乐、忧思惊惧等人之常情,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来传达的;“志”是指志向、情操、爱好、美好愿望、强烈要求等,大多是采用比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把它寄托在特定的物象上。总之,诗词无论是抒情还是言志,景、物只是诗人表达情感的媒介而已,鉴赏这类诗歌,要通过表象去体会深层的意蕴。三、描写手法类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白描/工笔、虚实/动静从景物描写手法上来鉴赏诗歌,一般要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近景、形色声味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
9、(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要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用典、对偶等)。在以上所举术语中,下面几组是考生在鉴赏中经常混淆的,现具体辨析如下:1烘托/渲染烘托和渲染原都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后者一般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中的形象更鲜明突出。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根据甲物和乙物的关系,烘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根据甲、乙物的对象特征,烘托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以人烘托人。如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
10、“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2)以物托物。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中描写的对象是夜雪,但诗人却从触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烘托出雪之大、之猛。(3)以物托人。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冬天恶劣环境的烘托,刻画了钓叟的独特个性及其乐观豁达的情怀。渲染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表达效果,它主要是从正面来描写对象的。如乐府诗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
11、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诗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图。后四句以东西南北方位的变化为背景,以鱼儿的活动为中心,显得活泼、自然、有趣。采用复沓句式而略有变化,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渲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联想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2衬托/对比/烘托诗词中描写的景物往往不止一个,其地位也不是并列的。“衬托”“对比”“烘托”这组术语就反映了景物描写的角度和主次关系。高考中经常考查考生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但考生不明白这三者的区别,往往混为一团。衬托和对比都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
12、比较,从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征。但二者有着鲜明的差异:对比主要强调事物间的差异性,所列举的事物都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如姜夔的扬州慢、李白的越中览古等怀古、凭吊类的诗歌大多通过古今对比来表达物是人非的伤感或黍离之悲。而衬托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列举的事物间有主有次,并非平等、并列关系。如白居易的夜雪一诗中,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夜雪”,诗中还描写了冰冷的衾枕、明亮的窗户、折断竹子的声响,所举事物间有主有次,采用的就是衬托手法。衬托和烘托手法的异同:相同点是所列举的事物间都有主次之分,都是为强调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当二者所列举的事物不止一个时,这两种手法可以通用。但衬托只是烘托的一种具体形式,烘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语文 诗歌 鉴赏 常见 术语 分类 解析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