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之处世之道文字版7769.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于丹论语心得之处世之道文字版776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丹论语心得之处世之道文字版7769.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于丹论语心得之处世之道文字版 话外音:论语之所以流传两千多年而不衰,就在于它对于人内心最本性的理解。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则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呢?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尤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则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呢?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种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
2、际关系?在论语中,其实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有时候很朴素。论语不是扳着面孔的一部书,它教给我们的一些方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里的分寸。其实我们今天总在说,任何任何事情是该做的不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坏。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定不简单是好坏之分,只是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其实有很多事情应当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原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宥一切的人。曾经有他的学生问他,有一个人说:或曰,以德抱怨何如?以德抱怨这个词,我们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有这样的人,说你看别人则对不起他,他还对人则好。我们
3、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这里是得到赞赏的。没想到呢,孔子反问了他一句:子-曰,何以报德?孔夫子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去抱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抱别人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他好的时候他又该怎么做呢?问完了这一句,孔子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叫做:以直抱怨,以德报德。说一个人如果有他人有负于你,对不起你了,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这件事;但是,你要用你的恩德,用你的慈悲去真正回馈那些也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其实,这个道理我们要是一听觉得好象跟我们理解中的孔子的哲学不一样啊,孔子也是有原则的,孔子不是提倡以德抱怨的。他给的分寸就是以直抱怨,用你的正直去面对这一切。其实孔夫子在这里给了我们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
4、严。他当然不提倡以怨抱怨,怨怨相报何时了!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以一种仇杀去面队另外的不道德,则这个世界的循环将是一种恶性的、将是无止无休的,我们付出的不是自己的代价,还有子孙的幸福。所以,以德抱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搭上了太多的恩德,你搭上了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那种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事情,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在两者之间,其实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耿介和磊落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既不是德,也不是怨。其实孔夫子的这种态度可以举一反三,归集到我们生活中很多很多的事情,就是人生有限,生也有崖。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在今天,我们都在说
5、防止资源的浪费,防止能源的浪费。这个地球上被浪费的资源已经太多了。但是,当我们关注环保的时候,我们其实没有关注一点,就是心灵环境的荒芜和我们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应该说今天物质是繁荣了,但是心-灵的生态未必随之改变,变得欣欣向荣。也不意味着今天那种仇恨、那种报复、种种的甚至高科技的犯罪是停顿的吗?有的时候会越演越烈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样防止心灵资源的浪费呢?就是我们面对一件事情迅速的做出判断、选择自己最有价值的方式。学生:教师,如果一个特别仁义的人掉进去井里。你会跟着跳下去吗?教师:为什么要跟着跳井呢?做什么事情都是要用脑子想想的。曾经有学生宰我去问他的教师。说:教师呀,仁者,虽告曰,井有仁
6、焉,其从之也。看,给他教师出的难题。说问您个问题,如果是一个特别仁义的人,现在有人跑来跟他说,有一个仁者在井里,他掉井里了,你跟着去吗?这叫井有仁焉。井里头有一个更贤德的人,你跟着下去吗?则,这怎么办呢?教师问他,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这话说的好。孔夫子说,那干吗要这么做呢?为什么仁者在井里,你也要跟着毫无原则的就跳到井里去?这是一个君子所为吗?君子也许不能防止很多的伤害,他可以被人欺骗了,但是他自己的心不能迷惘,也就是说,人不能被自己欺骗了。不能被自己一时智力上的糊涂、一种冲动之下,做出来人生没有效率的傻事。这是孔夫子所不耻的。他并没有拘泥地说,仁者在井里
7、你就一定要跟着下去。他很不讲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所以,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孔夫子告诉我们,人的行为一定要有分寸、要有原则、要把握尺度。这在今天是非常难的一件事。-话外音: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爱的无微不至,为什么孩子会反感?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为什么会彼此伤害?费力心机和领导、同事套近乎,为什么总是好心不得好报?什么样是好呢?孔夫子老在强调过犹不及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可以说有机的渗透在他举的很多例子中。比方说,您说你去做工作,面对你的领导。那我们每一个下属面对领导肯定应该是忠诚的,也应该是有热爱的,大家私交好、工职好,把事情做好,这没错。另外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大家对朋友都应该是
8、将心比心的,甚至有人说是可以两肋插刀的。则,这些个关系里面,不管是对领导还是对朋友,有我们的分寸吗?孔夫子曾经跟他的学生探讨过,最后由他的学生子游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什么意思,就是过于密集。他说你跟你的领导的关系要是过于密集的话,离你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跟你朋友的过从要是过密的话,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其实这是什么呢?论语里面无所不在有哲学。这其实就是哲学关系。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有一个哲学寓言,叫豪猪的哲学。说有一群豪猪就是身上长刺的一种野猪,大家挤在一起过冬,他们老有一个困惑,就是不知道大家在一起以什么样的距离最好?离得稍微远点,冬天就冷,互相
9、借不着热气,大家就往一起凑,结果一旦凑近了,彼此的刺都扎到对方了。就又开场往远离,但是再远的话大家又觉得寒冷,又想借助别人的温暖,就再凑,凑着凑着又受伤了,然后在拉远。多少次磨合以后,豪猪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最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其实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我们看一看,原来的大杂院现在都改成了单元楼。已经没有了这院里一家包饺子,十家全挨排儿去送,没有这样的事了。没有大家过年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在一起的情形了。经常是一个单元里边住了三四年,人也认不全,不知道你的邻居是谁。其实今天的社会随着物质整个的兴旺,人际之间的障碍越来越多了。这种障碍多了以后会变成怎么样呢?就
10、变得我们所依赖的几个朋友身上的负担更重。因为你觉得周围人际普遍冷漠。所以你的好朋友你就会觉得他应该对我多好一点!我对他多好!我应该跟他要过从再密一点,他们家有什么私事,两口子打架了,为什么不告诉我?我可以去给他们调停。其实我们今天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听听子游的这句话: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太密集就是疏远的开场,这就是豪猪的刺必然要伤及他人。子贡曾经问过他教师说什么叫好朋友呀?教师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这就是好朋友,你看到他有不对的事,你好好的去告诉他,把忠告告诉他,不可则止,他不听你的那就算了,别再说了。再说下去属于自取其辱。所以好朋友也有
11、度,不要什么样的事情大包大揽,说包在我的身上,我给你一个幸福的未来。没有任何人可以对他人这样许诺。话外音: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清晰的分寸。则,对待自己最亲近的家人,是不是就可以亲密无间了呢?父母与子女之间,丈夫与妻子之间,也许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吗?-我曾经看到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叫做非爱行为。什么叫非爱行为呢?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展的这种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有人说你看看,我就为了爱你,我放弃了什么什么。我就为了这个家,我今天怎么怎么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心得 处世 文字 776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