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典型题过关练习《相互作用》(精品含详细答案)17358.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典型题过关练习《相互作用》(精品含详细答案)1735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典型题过关练习《相互作用》(精品含详细答案)17358.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共 17 页 2020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典型题过关练习 相互作用 总分 100分,时间 100分钟 第一卷(共 56 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44 分)1.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受力物体就必须有施力物体 B.对于一个施力的物体,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C.对于一个受力物体,只能找到一个施力物体 D.对于一个受力物体,不可能找到多个施力物体 2.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不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C.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能竖直上升,是因为受到竖直向上升力的作用 D.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在向前飞行的过程中,需要受到向前的力来维持运动 B.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一定都阻碍物体的运动 C.马拉车前进时,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大小相等 D.物体所受外力合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4.如图所示,为运动员立定跳远脚蹬地起跳瞬间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第 2 页,共 17 页 5.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的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A.5 N,7 N,8 N B.5 N,2 N,3 N C.1 N,5 N,10 N D.10 N,10 N,10 N 6.一重为 1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现用 2N的水平推力
3、向右推它但未能推动,如图所示则此种情况下物体所受摩擦力情况是()A.摩擦力的方向向右,大小等于 2N B.摩擦力的方向向右,大小等于 10N C.摩擦力的方向向左,大小等于 2N D.摩擦力的方向向左,大小等于 12N 7.在半球形光滑碗内,斜放一根筷子,如图所示,筷子与碗的接触点分别为A、B,则碗对筷子A、B两点处的作用力方向分别为()A.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竖直向上 B.均竖直向上 C.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垂直于筷子斜向上 D.均指向球心O 8.如图所示,将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内壁光滑的半球形容器最底部O处(O为球心),弹簧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于P点已知
4、容器半径为R,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原长为R+B.容器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C.容器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 D.轻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 第 3 页,共 17 页 9.如图,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斜面体P,两长方体物块a和b叠放在P的斜面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将a和b、b与P、P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分别用f1、f2和f3表示。则()A.f1=0,f20,f30 B.f10,f2=0,f3=0 C.f10,f20,f3=0 D.f10,f20,f30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体A粗糙水平面上,用轻绳拴住质量为m
5、的小球B置于斜面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斜面倾角 =30,轻绳与斜面平行且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不计小球与斜面间的摩擦,则()A.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 B.轻绳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 C.斜面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为 D.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11.图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半球体A.现在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完全相同的半球体B,不计一切摩擦,将A缓慢向左移动未与地面接触,则在此过程中A对B的弹力、墙对B的弹力()A.变小、变小 B.变小、变大 C.变大、变大 D.变大、变小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12.如图,半圆形支架BAD,两细绳OA和OB结于圆心O,
6、下悬重为G的物体,使OA绳固定不动,将OB绳的B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位置C的过程中,分析OA绳和OB绳所受的力大小如何变化?()A.OA绳拉力逐渐变大 B.OA绳拉力逐渐变小 C.OB绳拉力先变小后变大 D.OB绳拉力逐渐变小 第 4 页,共 17 页 13.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 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5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A.当F2 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B.当F3 mg时,A相对B滑动 C.当F=2.5mg时,A的加速度为 0.25g D
7、.无论F 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g 14.如图,质量均为m的环A与球B用一轻质细绳相连,环A套在水平细杆上现有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球B上,使A环与B球一起向右匀加速运动已知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45,g为重力加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轻质绳对B球的拉力大于杆对A环的支持力 B.B球受到的水平恒力大于mg C.若水平细杆光滑,则加速度等于g D.若水平细杆粗糙,则动摩擦因数小于 第二卷(共 44 分)三、实验题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2 分)15.为测定木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实验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不计弹簧的重力)甲方案:如图甲,将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用线通过弹
8、簧测力计水平地拉住木块,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板,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 乙方案:如图乙,在水平实验桌面上将木板用线拉住,通过弹簧测力计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面滑动 请你对两种方案作出评价:(1)甲方案中水平拉动木板时_(一定/不一定)要匀速,乙方案中水平拉动木块时_(一定/不一定)要匀速 第 5 页,共 17 页(2)从实验操作方面考虑:_(甲/乙)方案容易操作,简述你选择的理由_;从弹簧测力计读数方面考虑:_(甲/乙)方案容易读准示数,简述你选择的理由_ 16.(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A)
9、。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细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在实验中,若把细绳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其中正确的是_。(填入相应的字母)(2)图B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做本实验时分别得到的两幅图,其中F是用平行四边形作图得到的合力,F是通过实验测得的合力,则哪幅图是符合实验事实的?_(填“甲”或“乙”)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32 分)17.如图所示,斜面始终静止在地面上,斜面上物体A质量为 2.5kg,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正
10、压力的 0.4 倍,为使物体A在斜面上静止,(取g=10m/s2,sin37=0.6,cos37=0.8)?问:(1)B的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各是多少?(2)对应于B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两种情形时,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分别为多大?第 6 页,共 17 页 18.如图所示,一质量分布均匀的小球静止在固定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各接触面间均光滑,小球质量为m=100g,按照力的效果作出重力及其两个分力的示意图,并求出各分力的大小(g取 10m/s2,sin37=0.6,cos37=0.8)19.如图所示,质量m=5kg的木箱放在粗糙水平面上静止,现用大小为 30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 =37的力斜向上拉木
11、箱,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5(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2)若拉力作用 5s后撤去,则撤去拉力后物体还能运动多远?20.如图所示,光滑的直角细杆AO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OA杆水平,OB杆竖直有两个质量相等均为 0.3kg的小球a与b分别穿在OA、OB杆上,两球用一轻绳连接,轻绳长L=25cm两球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目前处于静止状态,绳与OB杆的夹角 =53,求:(1)此时细绳对小球b的拉力大小,水平拉力F的大小;(2)现突然撤去拉力F,两球从静止开始运动,设OB杆足够长,运动过程中细绳始终绷紧,则当 =37时,小球b的速
12、度大小(sin37=0.6,cos37=0.8,sin53=0.8,cos53=0.6)第 7 页,共 17 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解析】解: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将其中一个称为施力物体,则另一个就成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行,即有受力物体就必须有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故 A 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能离开物体的单独存在,且每一个力都必须由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两者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由此可以判定各个说法是否正确,进而判定选项 考查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是对学生基础的一个衡量
13、,只有基础牢固的,做这类基本概念理解的题,才不会出错题虽小,但是意义重大 2.【答案】D【解析】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改变运动状态才需要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可能存在力的作用;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没有物体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产生力的条件,以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其中运动和力的关系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区分“运动”和“运动状态”的不同。【解答】A.当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力的作用,属于弹力,有力不一定有必须接触,比如:重力,故 A 错误;B.力的作用不是使物体运动,
14、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力一定使物体发生形变,故 B错误;C.空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能竖直上升,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 C 错误;第 8 页,共 17 页 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一定也是受力物体,故D 正确。故选 D。3.【答案】C 4.【答案】A【解析】受力分析时的顺序:一般是遵从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弹力的方向垂直地面向上;摩擦力的方向与人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解答】运动员受到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弹力,方向竖直向上,和地面给他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故 A 正确,BCD错误。故选 A。5.【答案】C【解析】二力合成时,合力范围为:
15、|F1-F2|F|F1+F2|;先合成两个力,如果合力范围包括第三个力,则三力可以平衡.本题关键明确二力合成时,合力范围为:|F1-F2|F|F1+F2|;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反向时合力最小.【解答】A.5N 与 7N 合成时,合力最大 12N,最小 2N,合力可以为 8N,故三个力合力可能为零;B.5N 与 2N 合成时,合力最大 7N,最小 3N,合力可能为 3N,故三个力合力可能为零;C.1N 与 5N 合成时,合力最大 6N,最小 4N,合力不可能为 10N,故三个力合力不可能为零;D.10N 与 10N 合成时,合力最大 20N,最小 0N,可能为 10N,故三个力合力可能为零;本题
16、选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故选 C.6.【答案】C【解析】分析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首先要判断物体受到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也是同学常出错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判断物体受到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解答】由于物体受到水平推力向右推力,但是物体没有被推动,所以物体此时受到的是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的方向向左,大小等于 2N,所以 C 正确,ABD错误。第 9 页,共 17 页 故选 C。7.【答案】C【解析】解:碗对筷子 A、B 两点处都有支持力。在 A
17、处:筷子与碗的接触面是碗的切面,碗对筷子的支持力垂直切面指向筷子,根据几何知识得知,此方向指向球心O,即 A 点处碗对筷子的支持力指向球心O。在 B 处:筷子与碗的接触面就是筷子的下表面,所以B 点处碗对筷子的支持力垂直于筷子斜向上。故 C 正确,ABD错误。故选:C。AB 两点均只受支持力,而支持力是一种弹力,其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并且指向被支持物 本题考查弹力的性质,注意明确弹力通常有三种:支持力、压力和拉力对于球形物体,若两个物体是点与点接触型,支持力常常指向球心 8.【答案】A【解析】解:ACD、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小球受到重力 G、弹簧的弹力 F 和容器的支持力 T,根据平衡条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相互作用 2020 高考 物理 必考 知识点 典型 过关 练习 精品 详细 答案 1735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