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入网要求45975.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集中供热入网要求4597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中供热入网要求45975.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集中供热入网技术要求 一、楼内建设 1、根据供热主管部门相关规定,楼内系统必须按分户计量系统设计,为便于日后用户进行采暖费银行缴费,户外必须设独立的锁闭阀,锁闭阀由项目建设单位到供热企业采购并负责安装,否则不予联网供热。所有热量计量设备在安装使用前均应提供鉴定证书,应有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承诺书。用户热量表的流量计应采用超声波流量计具有数据远传功能,并由供热企业指定品牌型号。2、单元热力入口装置按照图集 L02N907-12 进行设计施工,其检查井尺寸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且调节装置应采用质量可靠的、可调的自力式流量调节阀、自力式压差调节阀或数字式调节阀。3、用户系统设计参数必须满足供热单位实际运行
2、参数的要求,最冷期一般供水温度60,回水温度 45,室外计算温度-7;系统耐压应满足换热站压力要求,楼内系统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25 倍,且不低于 0.8MPa,以防散热器爆裂。4、因地板辐射采暖与其他供热形式要求的供热参数不同,因此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不能与散热器采暖系统混合设计或运行。5、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设计施工必须按国家、省、市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各户进户干管必须设除污器,分集水器必须采用带有调节装置的专用设备。6、一梯多户(超过三户)的散热器采暖系统在管道井内必须设专用带调节装置的分集水器,或按多立管进行设计,以保证各户间的水力平衡。7、楼梯间内管道井内部尺寸应满足井内管道和设备的检修
3、维护和更换;非高层及散热器采暖需满足:扁井(开间1600mm、进深450mm),深井(开间1600mm、进深900mm);有其他情况需根据井内管道等具体情况与供热企业协商后,对井内具体尺寸进行调整。8、管道井外门应采用统一规格的铁制防盗门,并加暗锁;门尺寸必须保证井内管道阀门维护使用方便,一般要求扁井(门宽=900mm、高=1500mm),深井(门宽=700mm、高=1500mm);若管道井内有其他管道或一梯户数较多时,需调整井门的具体尺寸。9、所有楼内高点排气阀必须采用质量可靠的铜制自动排气阀。10、包括室内进户、楼内干管及过门管等所有隐蔽工程管道焊口必须进行 100%的无损探伤检测。11、
4、室内管道穿墙处必须加装套管,套管长度大于墙厚 2025mm,高于地面 20mm,穿地下室墙的防水套管按柔性防水设计制作;12、管道井内进户支管应采用带铝箔纸玻璃棉毡,要求保温完整,保温厚度均匀,管道及棉毡无裸露处。13、室内直埋管道(包括所有暗装管道)、管道井内干管及室内架空敷设的供热干管必须采用无缝钢管或螺旋焊缝管,室内其它明装管道必须选用国标焊接钢管,不应选用直缝焊管;室内水平安装的管道禁止出现倒坡或凸形弯;14、户内采用化学管材采暖系统时,各区供热系统最低点的工作压力不宜大于0.6MPa。各连接口连接方式应为热熔连接或丝扣连接。室内非金属管材埋地部分不能有接口,且要求耐温 90以上,并在
5、采暖设计图中做明确要求,且质量必须符合相应的产品检验要求。15、室内系统、室外一次二次管网工程竣工后,用热单位应当组织工程初验,合格的,提交以下资料:15.1、图纸会审记录;15.2、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15.3、设计变更通知单;15.4、基槽质量验收记录;15.5、管道防腐、保温记录;15.6、管道隐蔽工程验收记录;15.7、焊接及无损检测记录;15.8、压力容器检验证明;15.9、关键部件单体试验记录;15.10、管材及保温等材料合格证明;15.11、系统压力试验记录;15.12、竣工图纸(蓝图和电子版图)、报告;15.13 工程交工验收证明书。建档应符合相关要求。特别说明:A、设计中应对
6、采暖供热系统进行水力平衡计算,确保各环路水量符合设计要求;B、高层建筑采暖系统应分区设置,单栋建筑分区高度不宜高于 30m。考虑到建筑物所处地理位置海拔标高以及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具体分区方案须经供热企业确认。二、外网建设 1、管网设计必须要有具备热力资质的设计院所设计,设计方案必须经供热企业审核同意,管网施工前应向供热企业提供正式施工图纸。2、热水管道直埋敷设必须采用预制聚胺酯保温管,钢管采用无缝钢管或螺旋焊缝管,壁厚符合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的要求;保温层为聚胺脂,厚度应符合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的规定,密度不小于 60Kg/M;保护层为聚乙烯塑料
7、管壳,厚度不低于 3mm,密度不小于 940Kg/M3 3、聚氨酯发泡保温必须满足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保温管行业标准CJ/T114-2000 的要求;对进场保温管应进行现场取样,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安装。4、各楼及单元回水管道上设关断阀的同时设调节装置(自力式流量控制器或数字式调节阀);5、二次网各分支处必须加设分支隔断阀,各楼前必须加设楼前阀。6、二次网采用无补偿直埋敷设。7、根据城镇供热管网维修技术规程第 4 条规定:“对热水管网,按设备或阀门应选用不小于 1.6MPa。”并且采用铸钢阀门。对管道上的关断阀门DN50 的,应采用质量可靠的闸阀或球阀;DN50 的应采用质量可靠的球阀或锁闭阀;必须
8、有出厂的打压合格证。8、弯头采用预制保温弯头;变径必须采用成品变径,不能使用自制缩口变径。9、施工图及竣工图上必须标明检查井、管道拐点相对于永久性建筑的定位尺寸,所有检查井尺寸按设计要求施工,保证检修空间。10、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细节:10.1、清除管沟内积水,管底填细中砂 200mm,必须在完成管底填砂后,经检验沟底平整方可下管;10.2、清除管道内杂物,当日未完成的焊口,需进行清扫,加盲板并将焊口遮盖好。10.3、所有管道焊口达到 X 射线无损检测级片合格,并提供探伤记录(内容包括焊接检查、接口保温检查及焊口对应编号、焊工姓名、质检员签名)。10.4、聚氨酯保温管保温接口热熔焊接后,D
9、N200 及以下管道,加收缩带一层,收缩后宽度大于 150mm;DN250 及以上管道加收缩带二层,收缩后宽度大于 200mm;10.5、接口保温发泡:环境温度低于 10不允许进行;封打压及投料孔:塑塞后加收缩带。在对钢管与外套管之间空隙进行保温之前,采用空气或其他适宜的气体,对接头进行严密性试验,对接头施加 0.02Mpa 表压力进行试验。10.6、检查井的几何尺寸必须与设计相符,墙体盖板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阀门井口采用热力专用防盗铸铁井口,阀门井井口尺寸为 700、800,且井口的顶面必须高于地面 4050mm;配筋数量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10.7、检查井的砌筑:垫层、砌砖、抹灰及底板符合
10、设计要求,特别注意如设计底板有配筋,而施工未按要求做,必须予以制止;现浇混凝土厚度按设计要求,注意监督井底设置积水坑;穿墙套管及挡板制作必须采用钢板,并进行满焊、刷防锈漆,套管穿墙处填石棉绳、抹沥青油封闭,井内爬梯需采用铸铁材质。10.8、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下,管道管底至管上 200mm 垫中砂;其余部分垫积砂。10.9、人行道和小区内地下管道管底至管上 100mm 垫中沙;其余部分回填土。10.10、施工完毕后,楼内、外网整体做水压试验,必须达到相关规范要求,且经供热企业验收合格。三、换热站建设 集中供热运行最冷期参数:供、回水温度为 60/45,室外计算温度-7,据此进行设计计算。换热站
11、选址及建筑结构:1、换热站选址尽量设在供热小区的热负荷中心位置,建议建设地上独立换热站,办理规划定点手续,站址选择符合整体项目供热规划的要求。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第二章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且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3、换热站与居民建筑物外表面间距不低于 10 米,换热站满足有关要求,室内净高(梁下)不低于 3.6 米,站内房间格局合理,屋面防水良好不漏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集中供热 入网 要求 4597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