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物质的溶解(1)2735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物质的溶解(1)27356.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物质的溶解(1)1气体的溶解度与气体性质、溶剂有关,还与外界条件有关。“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种现象与下列外界条件存在主要关系的是(A)A压强 B温度 C汽水瓶 D光照 2比较食盐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必须控制的条件是(A)A温度相同 B水的质量相等 C食盐和蔗糖质量相等 D食盐和蔗糖颗粒大小相等 3下列既能影响食盐的溶解能力,又能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是(D)温度 食盐颗粒的大小 是否搅拌 A B C D 4下列条件中,对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影响的是(D)A温度和物质的种类 B压强和物质的种类 C温度和压强 D物质的颗粒大小 5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叙述,错误的是(B)A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2、温度等环境条件有关 B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C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 D有些物质在水中不能溶解,却可以溶解在其他物质中 6如图所示,把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木块上,然后往烧杯里加入硝酸铵使之溶解,不久拿起烧杯时发现木块粘在烧杯的底部,说明硝酸铵溶解时要吸收热量,能使温度降到0_以下,故木块上的水结成了冰。(第 6 题)7小李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 A、B 两个相同的盛水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硫酸铜晶体,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结果。(第 7 题)实验次数 1 2 3 4 5 加入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克 20 30 40 50 60 杯中剩余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克 A 杯 0 0 5 1
3、5 x B 杯 0 0 0 5 y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的 x25,y15。(2)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有: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能够溶解的硫酸铜晶体的质量是有限的)。在水的质量相同时,水的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能够溶解的硫酸铜晶体越多)。8同学们为证明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了如下实验:(第 8 题)(1)各实验中都可观察到溶液的颜色为_蓝色。(2)通过实验的对比,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3)若要证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固体颗粒大小有关,需增加实验与实验进行对比,实验的烧杯中需加入 50 毫升冷水和 0.5 克硫酸铜
4、粉末。9如图所示为蔗糖、松香分别在水和无水酒精中的溶解性实验。比较图中的 A1、B1或 A2、B2,我们可得到结论一: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同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不同(填“相同”或“不同”);比较 A1、A2或 B1、B2,则可得到结论二: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在不同物质里的溶解能力不同。(第 9 题)【解析】比较 A1、B1或 A2、B2,发现等量的水或无水酒精中加入等量的蔗糖和松香,溶解数量不同,所以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同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不同。比较 A1、A2或B1、B2可看出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在不同物质里的溶解能力不同。10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表实验。实验
5、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1)对比实验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2)设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解析】(1)实验是高锰酸钾溶解在等体积的水和汽油中,现象分别是固体溶解和固体几乎不溶解,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2)实验分别是高锰酸钾和碘溶解在等体积的汽油里,现象分别是固体几乎不溶解和固体溶解,说明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11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实验如表所示,请回答问题:探究目的 了解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学习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
6、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氢氧化钠固体、水 操作过程 (1)使用氢氧化钠固体时必须注意安全,其原因是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2)图示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用玻璃棒搅拌。(3)图示中的错误操作改正后,上述实验能否测得氢氧化钠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改变为什么不能。因为没有测量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前水的温度。【解析】(1)上课时认真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能了解到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2)对图要仔细观察,不能看到搅拌就默认为是玻璃棒;科学中的工具都有其特别的规定使用范围,不能无原则地进行替代。(3)因为是探究溶解前后两个温度是否有改变,因而至少要测两个温度才可行。12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
7、变化。物质在溶解扩散的过程中,与溶剂的分子发生作用,通常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那么我们是否能直观地观察其中的能量变化呢?让我们来进行下面的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当学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以后,同学们议论开了:物质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是否会发生变化?不同的物质溶解在水中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是否一样?【建立假设】甲组同学认为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不会变化,而乙组同学认为溶液的温度会发生变化,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方案一:取 3 只烧杯,分别加入 50 毫升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分别取 1 药匙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加入上述 3 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8、;记录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温度 溶质 溶解前水的温度/溶解后溶液的温度/温度的变化/氯化钠 19 升高 硝酸铵 19 8 降低 11 氢氧化钠 19 31 升高 12 【讨论与分析】我们能否尽可能地利用生活中的用品探究物质溶解时吸热和放热现象?方案二:用品:玻璃杯、小木片、蜡烛、火柴、氢氧化钠、硝酸铵化肥、水。【设计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点燃蜡烛,杯底部用液状石蜡粘上小木片,蜡油凝固后向玻小木片脱落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 璃杯中放入 50 毫升水,加入 2 药匙氢氧化钠固体 出大量的热 探究硝酸铵
9、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在小木片上洒一些水,再放上一个玻璃杯,向玻璃杯中倒入50 毫升水,加入 2 药匙硝酸铵 小木片与玻璃杯粘在一起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解释与结论】氯化钠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升高。所以,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反思与评价】比较两个探究实验方案,试着说出它们的优点或不足之处:方案一中用到了温度计,能准确测量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情况;方案二用生活中的物品做实验,但只有物质溶解时温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才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故该方案有一定的局限性。【解析】方案二: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可使石蜡熔化,小木片脱落;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可以在小木片上洒一些水,再放上一个玻璃杯,向玻璃杯中倒入 50 毫升水,加入 2药匙硝酸铵,小木片与玻璃杯粘在一起的方法验证。【解释与结论】由实验可知:氯化钠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