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山隧道洞口施工组织方案(原稿)17198.pdf
《巴郎山隧道洞口施工组织方案(原稿)1719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郎山隧道洞口施工组织方案(原稿)17198.pdf(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省道 303 线巴朗山隧道工程 TJ1 标 巴朗山隧道进口段洞口施工方案 华通路桥集团有限公司-1-巴朗山隧道进口段洞口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省道 303 线巴朗山隧道土建工程施工 TJ1 标工程招标文件。2、省道 303 线巴朗山隧道土建工程施工 TJ1 标段施工设计图纸、合同的有关条款等。3、省道 303 线巴朗山隧道土建工程送审稿文件图纸。4、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相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质量验评标准,如下列各项等:(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2)工程测量规(GB 50026-2007)(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JTG-041-2000)(4)公路工程质量检
2、验评定标准(JTG F60-2009)(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5、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6、我单位拥有的科技成果和现有的管理水平、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从事公路建设所积累的丰富的施工经验。二、工程概况、地质情况 我标段承担巴朗山隧道进口段主洞和平导长均为 4120m。平导起始里程为 PK99+180PK103+300,进口 PK99+180PK99+273.646 段位于直线上,PK99+273.646PK100+138.919 进口位于 R=1300m 的平曲线上,PK100+138.919PK103+300 段位于直线上。主洞起始里程为 K99+180
3、K103+300,进口 K99+180K99+262.851 段位于直线上,K99+262.851K100+128.124 段位于 R=1300m 的平曲线上,K100+128.124PK103+300 段位于直线上。平导明暗交接处里程为 PK99+200,明洞长 20m;主洞洞口里程为 K99+180,无明洞。平导位于两个坡上,从进口至 PK99+760 位于 1.44%的上坡段,PK99+760PK103+300 位于 0.63%的上坡段。主洞也位于两个坡上,从进口(K99+180)至 K99+750 位于 1.44%的上坡段,K99+750PK103+300 位于0.63%的上坡段。隧址
4、区新生届、中生届及古生届地层均有出露,岩性较杂,主要出露地层有:三迭系西康群,均遭受变质作用,而形成板岩、片岩,以及第四系松散堆积。地表主为“松散类工程地质岩组”,随身主穿越“半坚硬坚硬工程地质岩组”。平导级围岩长 265m、级围岩长 3116.8m、级围岩长 718.2m。主洞级围岩长 225m、级围岩长 3185m、级围岩长 710m。三、洞口工程 3.1 工程措施及准备工作 进洞前准备工作主要为施工便道、水、电、管路和管线的拉通,施工场地、生活设施等临建的布设。施工便道,场地等临建工作遵循因地制宜,不破坏原地形地貌及不造成认为扰动、偏压的原则进行。在洞顶截水天沟完成后,即可进行明洞开挖。
5、进口边坡及明暗交接处开挖线外 10m 设截水天沟(采用 25cm 厚 M7.5 浆砌片石沟,够宽够深均为40cm),截水天沟与洞外路基排水沟顺接。临时边坡坡率采用 1:0.5,表面网喷 10cm 厚 C20 砼,钢筋网830cm30cm,钢筋网采用42 注浆小导管锚入山体固定,管长 4.5mm,间距 1.5m,呈梅花形布置。永久边坡依照设计图纸而施作。经过现场勘察实后,依据设计及从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出发,洞口采用“零仰坡”开挖进洞。洞口施工应避开雨季,应根据所处地域气候环境而组织施工。3.2 明洞 3.2.1 开挖 平导按照 1:0.5 边坡坡率测放好开挖线后即可进行明洞开挖,依照“自上而
6、下”的原侧分层开挖,并边开挖变支护。PK99+192PK99+200段下挖至拱顶往下 3.27m(考虑了 30cm 预留变形量)即可,以留一超前大 管棚施工工作平台,其余段直接挖至隧道路面高程。不过在 PK99+192 往小里程方向留一斜坡,保证人员和车辆能上去就行。土方采用挖掘机、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石方采用风洞凿岩钻机钻眼,人工装药爆破,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弃运。爆破严格控制装药量,尽可能减少小山体的扰动。开挖时严格按设计边、仰坡率开挖,人工配合机械清刷边坡,坡上浮石、危石要清除干净,坡面的凹凸部分要整修平顺。及时施作破面防护,防止雨水冲刷边坡造成坍塌。3.2.2 衬砌 明洞衬砌施工应
7、选择在冬季来临之前完成。明洞外模板采用大块模板,制作定型挡头板,按设计尺寸立模稳固,尺寸复核设计要求,支立好模板,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方可灌注砼。灌注砼过程中随时检查,防止跑模。浇筑拱圈混凝土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并应采取防雨措施,以防混凝土在初凝过程中被遇水浇淋,混凝土浇筑完后要及时覆盖洒水养护 714 天。砼达到 80%设计强度后方可拆模。3.2.3 明洞顶回填 明洞砼达到设计强度后,及时施作防水层、回填。拱脚以下用 M7.5号浆砌片石回填,拱脚以上回填土石,顶层回填 30cm 厚的粘土隔水层,10cm砂砾垫层作为透水层。左右对称分层回填,回填土石厚度不大于30cm。人工填筑夯实至拱顶
8、以上 1m 后,压实度不低于 70%,隔水层有排水坡,确保其顶上无积水。对明洞地表及仰坡进行绿化,使之与洞门环境相协调。3.3 地基处理 在进洞前,应进行明洞地基处理,暗洞地基处理在开挖进洞后及时跟进施工。因洞口地基属堆积地层,隧道明洞段进洞口段基底采用群桩加固,桩径 150mm,单根长 4m,间排距 1.0m,呈梅花形布置,预埋中央水沟上方减少一排桩避免桩对预埋水沟的破坏。隧底群桩施工工序见图 3-1。装身设计图及截面大样图见图 3-2、图3-3。图 3-1 隧底群桩施工工序图 施工注意事项:钢筋笼必须放置于孔的中央,确保钢筋周边净保护层厚度 15mm;C25 细骨料砼骨料最大粒径2cm;羌
9、楼基底、端墙基底和明洞侧墙基底段为无喷砼层,其余地段需喷 10cm 厚 C20 砼并铺设14 钢筋网 10cm。3.4 地表加固 根据设计围岩情况及现场勘察结果,洞口段属厚层松散堆积体,在施工中不可避免扰动或其它不可预料扰动下会出现极大坍塌及滑坡等灾难事故,故为保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洞身结构施工安全及边仰坡稳定,根据实际情况应对隧道洞顶地表(和隧道)进行加固处理。另外洞口超前大管棚虽然采用跟管钻进技术,但是由于围岩较为松散,并夹有块(孤)石,会因碴体太松散,钻头碰到坍体的块(孤)石时无力反压使钻头滑偏,导致跟进的钢套管偏斜和卡钻现象,所以钻进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应予以适当注浆加固。放样布桩
10、点 施打桩孔,下钢筋笼,浇筑桩身 C25 细骨料砼 初喷 C20 砼 5cm 铺设14 钢筋网10cm,并将钢筋网与桩顶钢筋焊接 复喷 C20 砼 5cm 根据设计情况,可考虑将部分洞注浆工程量移至洞口段洞顶地表消耗。根据实测隧道埋深(见表3-1)结果,决定对主洞K99+180K99+220洞口加强段和平导PK99+200PK99+230段地表进行注浆加固。地表注浆围:主洞为隧道中线左右侧6m,平导为导洞中线左右侧4m。根据洞顶实际地层情况,选用地表水泥注浆加固方法。表 3-1 巴朗山隧道进口洞口段实测埋深表 主洞 平导 序号 里程 洞顶高程 地面高程 埋深(m)序号 里程 洞顶高程 地面高程
11、 埋深(m)1 K99+180 3853.44 3852.994-0.446 1 PK99+200 3853.008 3851.526-1.482 2 K99+190 3853.584 3856.197 2.613 2 PK99+210 3853.152 3856.716 3.564 3 K99+200 3853.728 3859.027 5.299 3 PK99+220 3853.296 3861.806 8.51 4 K99+210 3853.872 3862.371 8.499 4 PK99+225 3853.368 3865.156 11.788 5 K99+220 3854.016
12、3865.571 11.555 5 PK99+230 3853.44 3869.411 15.971 6 K99+230 3854.16 3867.971 13.811 6 PK99+244 3853.642 3881.326 27.6844 7 K99+240 3854.304 3875.101 20.797 7 PK99+250 3853.728 3886.432 32.70443 8 K99+245 3854.376 3878.666 24.29 8 PK99+260 3853.872 3890.08 36.20788 9 K99+250 3854.448 3879.666 25.218
13、 9 PK99+270 3854.016 3892.685 38.6692 10 K99+260 3854.592 3881.666 27.074 10 PK99+280 3854.16 3894.546 40.38614 11 K99+270 3854.736 3885.666 30.93 11 PK99+290 3854.304 3895.875 41.57139 12 K99+280 3854.88 3895.666 40.786 12 PK99+300 3854.448 3896.825 42.37685 说明:明暗交接处里程位置地表被破坏,埋深按照原先 12.9m 计算。3.4.1
14、机具设备 注浆设备主要是压浆泵,其选用原则是:能满足灌浆压力的要求,一般为灌浆实际压力的 1.21.5 倍;应能满足岩土吸浆量的要求;压力稳定,能保证安全可靠地运转;机身轻便,结构简单,易于组装、拆卸、搬运。水泥压浆泵多用泥浆泵或砂浆泵代替。国产泥浆泵、砂浆泵类型较多,常用于注浆的有BW-250/50 型、TBW-200/40型、TBW-250/40型、NSB-100/30型泥浆泵以及 100/15(C-232)型砂浆泵等。配套机具有搅拌机、灌浆管、阀门、压力表等,此外还有钻孔机等机具设备。3.4.2 材料要求及配合比 地表注浆一般用净水泥浆(水泥选用用强度等级 PO32.5R 或 PO42.
15、5 普通硅酸盐水泥,根据巴朗山气候特点在亦可使用矿渣水泥)、水灰比变化围为 0.62.0,常用水灰比从 8:1 到 1:1;要求快凝时,可采用快硬水泥或在水中掺入水泥用量 1%2%的氯化钙;亦可掺加其他外加剂以调节水泥浆性能。因巴朗山隧道进口段洞顶地层裂隙或孔隙较大,属可灌性好的地层,可在浆液中掺入适量细砂,或粉煤灰比例为 1:0.51:3,以节约水泥,更好的充填,并可减少收缩。水用一般饮用淡水,但不应采用含硫酸盐大于 0.1%、氯化钠大于 0.5%以及含过量糖、悬浮物质、碱类的水。3.4.3 施工工艺方法要点(1)水泥注浆的工艺流程为:钻孔下注浆管、套管填砂拔套管封口边注浆边拔注浆管封孔。(
16、2)地基注浆加固前,应通过试验确定灌浆段长度、灌浆孔距、灌浆压力等有关技术参数;注浆段长度根据土的裂隙、松散情况、渗透性以及灌浆设备能力等条件选定。根据巴朗山隧道进口加强段洞顶埋深情况,段长在 115m 围,或根据实际钻孔情况进行调整;灌浆孔距一般不宜大于 2.0m,且需呈梅花型布置;孔深视土层加固深度而定;灌浆压力是指灌浆段所受的全压力,即孔口处压力表上指示的压力,所用压力大小视钻孔深度、土的渗透性以及水泥浆的稠度等而定,一般为 0.30.6MPa。(3)注浆施工方法是先在加固地基中按技术交底规定位置用钻机钻孔(在浅地层段如地层为土层且所含石块粒径小于 15cm 时,可利用摆锤将注浆射管直接
17、打入)到要求的深度,孔径一般为 55100mm,并探测地质情况,然后在孔插入直径3850mm 的注浆射管,管底部 1.01.5m管壁上钻有注浆孔(孔径为 8mm,孔间距 10cm,呈梅花型布置,且管底部焊接 10cm 长锥头),在射管之外设有套管,在射管与套管之间用砂填塞。地表面空隙用 1:3 水泥砂浆或粘土、麻丝填塞,而后拔出套管,用压浆泵浆水泥浆压入射管而透入土层孔隙中,水泥浆应连续一次压入,不得中断。钻孔(或注浆管)应垂直隧道中线,且按照 2m 间距呈梅花型深浅不 同错落布置。注浆先从稀浆开始,逐渐加浓。注浆次序一般把射管一次沉入整个深度后,自下而上分段连续进行,分段拔管直至孔口为止。注
18、浆宜间隙进行,第 1 组孔灌浆结束后,再灌第 2 组、第 3 组。(4)注浆完后,拔出注浆管,留孔用 1:2 水泥砂浆或细砂砾石填塞密实;亦可用原浆压浆堵口。(5)注浆充填率应根据加固土要求达到的强度指标、加固深度、注浆流量、土体的孔隙率和渗透系数等因素确定。(6)注浆加固土的强度具有较大的离散性,加固土的质量检验宜采用静力触探法,检测点数应满足有关规要求。检测结果的分析方法可采用面积积分平均法。3.4.4 质量控制(1)施工前应检查有关技术交底文件(注浆点位置、浆液配比、注浆施工技术参数,检测要求等),对有关浆液组成材料的性能及注浆设备也应进行检查。(2)施工中应经常抽查浆液的配比及主要性能
19、指标、注浆的顺序、注浆过程中的压力控制等。(3)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注浆体强度、承载力等。检查孔数为总量的2%5%,不合格率大于或等于 20%时应进行 2 次注浆。检验应在 15d(对砂土、黄土)或 60d(对粘性土)进行。(4)水泥注浆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如表 3-2 所示。(5)地表注浆施工应严格按照现场施工环境保护措施和预案执行,防止注浆施工破坏和污染环境。表 3-2 水泥注浆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主控项目 1 原材料检验 水泥 设计要求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 注浆用砂:粒径 细度模数 含泥量及有机物含量 mm%2.5 2.0 3 试验
20、室试验 粉煤灰:细度 烧失量 不粗于同时使用的水泥 试验室试验%3 2 注浆体强度 按 M10 取样检验 3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的方法 一般项目 1 各种注浆材料称量误差%3 抽查 2 注浆孔位 mm 20 用钢尺量 3 注浆孔深 mm 100 量测注浆管长度 4 注浆压力(与设计参数比)%10 检查压力表读数 3.5 超前大管棚 根据设计图纸,平导洞口 P加强段(PK99+200PK99+230)及主洞洞口加强偏段(PK99+180PK99+210)在拱部 120围采用108 大管棚超前支护,以提高其整体性,增加稳定性。跟据现场地质情况,为保证管棚施工质量,计划采用跟管施工方式。3
21、.5.1 大管棚参数 (1)大管棚:1086mm 无缝钢管。(2)孔口管:1276mm 热轧钢管。(3)管棚环向间距及根数:按 1 根/40cm 布置,平导总 19 根,主洞总 32 根。管棚布置设计图见图 3-43-5,该图根据现场实际地层情况已经考虑了 30cm 预留变形量。(4)管棚加工及连接:管棚分段安装,加工成 2m、2.5m、3m 长三类管以便交错使用而错开两相连管连接口。两段之间以114钢管(壁厚6mm,长 30cm)丝扣连接,钢管两端分别加工成公、母丝扣,丝扣长 15cm,丝扣牙距 5mm。管棚上钻注浆孔,孔径12mm,间距 15cm 呈梅花型布置,导管尾部留有不钻孔的止浆段
22、300cm。具体设计见图 3-6。(5)管棚外插角:13。(6)注浆材料:采用纯水泥浆或双液浆,注浆压力为 0.51.0Mpa。注浆结束后用 M7.5 水泥砂浆充填导向钢管。(7)套拱钢架采用四榀18 型工字钢,从套拱外边缘开始布置间距为 25cm50cm50cm50cm25cm。(8)套拱钢筋笼。采用16 及6.5 钢筋制作,16 主筋 4 根,6.5 箍筋间距 20cm。o1o2 3.5.2套拱施工 待洞口边仰披开挖,支护到暗洞初支外轮廓线时,预留核心土,测量人员在坡面上定出中线拱顶高度,套拱位置线,横向十字线,然后开挖两侧套拱位置的土体,边开挖边支护至边墙底高度以后,浆砌套拱基础(套拱基
23、础采用 M10 浆砌片石,设置在管棚工作平台线下 50100cm),施做完后在明暗洞交界处往里架立四榀18 型钢钢拱架,间距 50cm,每榀钢架用拉杆拉紧,防止倾倒,必要时在拱顶拱腰坡面上两侧打锚杆,将最前面一榀拱架焊在锚杆上拉紧,具体见图 3-7(I-I 剖面图)。在钢架上以设计大管棚间距安装127mm,长 2m 的孔口导向钢管,必须用仪器仔细精确无 误地检查其中线,方面与水平,确保导向良好,与管棚位置方向一至,用水泥纸或其他东西将孔口管封堵,防止浆液流入将孔口管堵塞,人工立模挡头板用钢筋拉杆拉紧,外模用铁线拉在衬砌拱架上,拱腰以下要用斜掌支于侧面上,完后浇注 50cm 厚的 C25 砼包裹
24、钢架和导向管。套拱完成后,喷射 C20 砼 10cm 厚封闭周围坡面,作为注浆时的止浆墙。3.5.3钻孔机具 钻孔采用YGL-100型管棚钻机,主要技术参数为:外形尺寸3200 mm 2000 mm 2200 mm,钻孔深度70120 m、钻孔直径130250 mm,钻杆直径130250 mm,钻机总重8500kg,占用工作面不大,可实现整体移动。3.5.4施工工艺(1)钻进系统工作原理 钻进时钻机带钻杆回转,钻杆将回转扭矩传给潜孔冲击器,油泵输入高压油进入工作操作台的两组多路换向阀,一组多路换向阀为三联大通径阀,从右至左分别控制动力头马达正反转、夹持器油缸伸缩、动力头给进与起拔油缸伸缩。在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巴郎山 隧道 洞口 施工 组织 方案 原稿 1719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