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项练习之物质性质和变化探究(含答案)2719.pdf
《中考化学专项练习之物质性质和变化探究(含答案)271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项练习之物质性质和变化探究(含答案)2719.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化学试卷第 1 页,共 14 页 中考化学专项练习之物质性质和变化探究(含答案)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0 分)1.镁与 NH4Cl 溶液反应,不仅有一种盐生成,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一)探究:气体可能是 HCl、O2、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二)实验:(1)甲同为确定是否含有 HCl,他将气体通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该气体中_HCl(填“有”或“无”)(2)乙同学认为只有 02,则可用_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 H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2NH3+3CuO3Cu+N2+3H20
2、于是他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三)实验现象与结论:A 中观察到_,证明有 NH3;B 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证明有 H2(四)实验反思:(4)浓硫酸的作用是_(5)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_以确保安全(6)写出 Mg 与 NH4Cl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 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 Na)着火,不能用 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 CO2与 Na 反应的产物【提出猜想】CO2与 Na 反应可能生成 4 种物质:C、CO、Na2O、Na2CO3【查阅资料】Na 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 O2、H2O 等物质反应 碱性的 Na2CO3溶液与中
3、性的 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Na2O 是白色固体,与 H2O 反应生成 NaOH 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 CO,产生黑色沉淀【实 验 过 程】同 学 们 在 老 师 的 指 导 下 设 计 了 如 下 图 所 示 装 置(部 分 夹 持 仪 器 已 略 去)(1)实验记录 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打开 a,关闭 b,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 A 中产生大量气泡 E 中出现浑浊 E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当 E 中出现浑浊时,打开 b,关闭 a,点燃酒精灯 D 中 Na 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 G 中产生黑色沉淀 反 应 产 物 一 定
4、有 _ 和 _ 取 D 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产物还有 _ (2)实验反思 实验记录 中,E 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 若无装置 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_ 检验第 4 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 D 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_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55.0 分)3.氧化铜能与多种物质反应,能否与氨气(NH3)反应呢?在老师的指导下,某同学进行了探究(注: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初中化学试卷第 2 页,共 14 页【实验设计】按如图设计组装好仪爷,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进行实验】(1)A 中氧化铜全部转化成光亮的红色固体;(2)B
5、中 U 形管内物质变蓝;(3)C 中集气瓶内收集到一种无色气态单质,该气体用排水法收集的理由是 _;(4)从 C 中水槽里取适量液体于试管,向试管里滴人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_色,原因是_;【实验结论】氧化铜能和氨气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继续探究】(1)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质量 实验前 实验后 氧化铜粉末+玻璃管 65.6g 59.2g 在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_ g;(2)A 中玻璃管内的反应证明,氨气的化学性质与_有相似之处(填物质化学式)4.课外小科约老师继续探究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实验:他们各自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放在石棉网上,在其中插入烧红的玻璃棒,反应立即发生,拿
6、掉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反应过程中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X 产生,反应结束后,都得到黑色固体,老师得到的黑色固体不会被磁铁吸引,而小科的却会被磁铁吸引(1)铁和硫的反应是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2)气体 X 的化学式为_(3)对比老师的实验结果,小科猜想自己得到的黑色固体可能是有剩余的铁或有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小科想验证是否有铁剩余,老师启发小科:硫化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该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于是,小科认为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并进行实验,如果 a 处有水压出,就能验证有铁剩余 小科依次连接各装置的导管口:e_ba(填“cd”或“dc”)老师指出设计不够合
7、理,不能就此验证猜想请你帮小科说出不够合理的原因:_于是小科改进了实验设计,继续进行实验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如图的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_(2)实验(如图甲所示)烧杯 B 中的现象是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_(4)该实验证明了_,同时也说明了_具有挥发性 6.生活中铁制品容易锈蚀,某课外学习小组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用洁净无锈的铁钉、试管、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
8、氯化钙,实验装置图如下 一周后观察到只有 A 中的铁钉生锈,而 B、C 中铁钉均无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蒸馏水需要煮沸并迅速冷却的原因是_(2)设计实验 B 的目的是_;设计实验 C 的目的是_(3)由 A、B、C 三支试管中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铁钉锈蚀的条件是_ 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标有 的仪器名称是_ 初中化学试卷第 3 页,共 14 页(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证明集气瓶已充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其中二氧化锰起_作用,应选择的发生装
9、置是_(填字母),若用盛满水的 E 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_(填“a”或“b”)处通入(4)小可同学为探究乙烯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乙烯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可燃性;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烯能使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他的操作过程如下:关闭止水夹 1打开止水夹 2打开活塞,观察到 A、B 中溶液均逐渐退至无色关闭止水夹 2打开止水夹 1在尖嘴导管处点燃乙烯,发现火焰较微弱,说明尖嘴导管处乙烯量较少待 A、B 中溶液均褪至无色后直接点燃乙烯的原因是_于是,他关闭水夹一段时间后,向贮气瓶中加水,说明乙烯_(填“难”或“易”)溶于水打开止水夹,重 新 点 燃 乙 烯,观 察 到
10、 火 焰 明 亮 且 有 浓 烟 他 关 闭 止 水 夹1一 段 时 间 后 才 向 贮 气 瓶 中 加 水 的 原 因 是_ 8.同学们对制作糕点常用膨松剂 Na2CO3或 NaHCO3进行了下列探究【查阅资料】表 1 20 8%Na2CO3溶液 8%NaHCO3溶液 pH 10.6 8.0 表 2 溶解度 10 20 30 40 Na2CO3 12.5g 21.5g 39.7g 49.0g NaHCO3 8.1g 9.6g 11.1g 12.7g【探究一】NaHCO3和 Na2CO3性质差异的探究(1)现有 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 Na2CO3和 NaHCO3溶液酸碱性:取样于试管中
11、,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显_色;酸碱度:NaHCO3溶液_Na2CO3溶液(填“”或”“”)(2)稳定性:按图 1,实验中可观察_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对应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结论: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性_(填“强”或“弱”)(3)利用溶解度鉴别 NaHCO3和 Na2CO3:分别取 Xg 两种固体粉末加入 20,10g 水中充分溶解,通过观察溶解现象来区分,X 可以是下列的_(选填 A、B 或 C)A2g B0.96g C0.5g【问题讨论】(4)实验结束时,应先_(选填 A 或 B)A熄灭酒精灯 B将甲、乙烧杯移开(5)甲认为探究稳定性实验中,由于受热时两物质
12、温度不同,不能得到(2)中的结论,经对装置设计讨论后一致认为可以得到上述结论,理由是_【探 究 二】测 定NaHCO3和Na2CO3混 合 物10.0g中NaHCO3的 质 量 分 数(图2,夹 持 装 置 略)初中化学试卷第 4 页,共 14 页 【问题讨论】(6)实验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的目的是_;(7)A 的作用是_,若没有装置 E,NaHCO3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会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8)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_【含量测定】(9)测得装置 D 的质量实验前为 122.2g,实验后为 124.4g,计算该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
13、知识拓展】(10)向 Na2CO3溶液中通入 CO2气体可以生成 NaHCO3,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9.同学们运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探究碱的性质 实验一 观察固体表面 实验二 向两块固体表面滴加稀盐酸 实验三 振荡 3 个塑料瓶 (1)由实验一、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_,因此要密封保存(2)实验三中观察到 3 个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 ABC,对比 A 瓶与_(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 CO2能与 NaOH 发生反应 (3)同学们设计如下两种方案鉴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饱和溶液 实验一 实验二 分析 微热(不考虑水分蒸发)两种方案中均观察到 A 试管内出现白色浑浊,则
14、 A 中溶液为 _;方案二的设计原理是 _ (4)某同学发现工业上使用的氢氧化钠固体标签如图所示,于是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中含有什么杂质?【查阅资料】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 工业上制取 NaOH 的反应原理是:2NaCl+2H2O2NaOH+H2+Cl2,然后蒸发溶剂获得 NaOH 固体 碱性的 Na2CO3溶液与中性的 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提出猜想】氢氧化钠中含有的杂质为碳酸钠和氯化钠提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进行实验】取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并将溶液分成两份 步骤 I:向一份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步骤 II: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实验
15、结论】两份溶液中均有明显现象,证明杂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反思评价】上述实验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是步骤_(填“步骤 I”或“步骤 II”);该同学想进一步证明固体中的氢氧化钠,实验方案是_ 10.据报道,一辆载满 20t 电石的货车,在高速路上发生意外,燃起大火并伴有大量黑烟,这辆货车在雨中燃烧了很长时间某化学小组对初中化学试卷第 5 页,共 14 页 电石中碳化钙(CaC2)的性质产生了兴趣,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查阅资料】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和一种白色固体 乙炔(C2H2)气体燃烧时伴有大量黑烟【猜想假设】甲同学对碳化钙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作出如下猜想:可燃性气体可能是:氢气 氧气 乙炔
16、白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钙 氢氧化钙 碳酸钙(1)你认为甲同学猜想的理由是_(2)其他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有不合理之处,请指出并说明理由_【实验探究】步骤 1:取适量碳化钙加水,收集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气体燃烧,伴有大量黑烟,说明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_ 步骤 2: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_,说明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是氢氧化钙【反思交流】(1)碳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碳化钙与水反应放热 B碳化钙应贮存在阴凉干燥的库房 C碳化钙与水反应可用于测定电石中碳化钙的含量 D实验室用电石与水制乙炔的发生装置与制氧气完全相同 11.制作馒头
17、时常加入泡打粉,在制作过程中由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变得松软可口小明对泡打粉的发面原理产生兴趣,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查阅资料】泡打粉是一种复合膨松剂,又称为发泡粉,可作为快速发面剂用于制作面食某种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粉和酒石酸氢钾【提出问题】泡打粉为什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猜想】猜想 1: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 2:酒石酸氢钾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 3: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在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验探究】小明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装置 1 的 a 试管中放入小苏打,加热 a 试 管 口 内 壁 有 无 色 液
18、 滴,_ b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猜想 1 正确 在装置 1 的 a 试管中放入酒石酸氢钾,加热 a 试管口内壁有无色液滴,石灰水不变浑浊 _ 在装置 2 的 c 试管中放入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的混合物,滴加 _ _,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 3 正确【实验反思】(1)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小明又查阅到碳酸氢钠分解的反应为:2NaHCO3Na2CO3+H2O+CO2,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和所学知识,小明对探究问题又提出了第 4 个猜想,并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装置 2完成实验验证,其实验方案为_(2)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下列关于泡打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 A泡打粉保存时要注意防潮 B使用泡打粉前
19、不需要将面进行发酵 C用纯碱替代泡打粉能起到完全相同的效果 D泡打粉在加水揉面与蒸馒头的过程中均能起到发面作用 12.如图 1,“食品蒸汽加热器”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加热袋中的固体粉末含镁粉、铁粉和氯化钠,使用时向其中加入水袋中的水,即可产生大量热实验小组针对放热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展开探究【查阅资料】常温下镁粉能与水反应放热而铁粉不能 氢氧化镁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初中化学试卷第 6 页,共 14 页【进行实验】同学们用如图 2 所示装置进行模拟实验:分别取不同成分的固体粉末放入甲中,通过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加入 8mL 水,读取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实验时的室温为 22.7
20、;除 B 外,其余实验中镁粉的质量均为 1.0g)实验序号 A B C D E F 固体成分 Mg Fe Mg+Fe Mg+NaCl Fe+NaCl Mg+Fe+NaCl 乙中现象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_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较多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无肥皂泡 大量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混合物温度 23.1 22.8 23.1 24.2 22.8 27.2【获得结论】(1)实验 A 证明了镁粉与水能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2H2O_+_(2)使镁粉与水迅速反应并放热的最佳方法是向镁粉中加入_【反思改进】(1)同学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的温度不足以加热食物,其可能的原因是_(2)同
21、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猜测,实验 F 中的反应结束后,甲中的固液混合物中仍然含有 NaCl 和铁粉,通过补充实验证明了上述猜测 补充的实验方案是:取少量固液混合物,_,得到白色固体(经检验为 NaCl)13.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具有某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为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关闭 K1、K2,将燃烧匙中硫粉在空气中点燃,迅速伸入如图所示瓶中,可以观察到火焰呈蓝紫色,则瓶内的气体是_,硫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瓶内的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原因是_(1)若只打开 K1,烧杯内的乒乓球被吸在漏斗口,原因是_(2)若注射器中盛有溶液 A,只打开 K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
22、,瓶内溶液变为蓝色,溶液 A一定具有的性质是_(3)若注射器中盛有澄清石灰水,打开 K1、K2,向外拉注射器,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 17 小题,共 170.0 分)14.课外实验:“叶脉书签”(如图)的制作过程是将洗干净的树叶放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再加以处理,除去表皮和叶肉,只余清晰的叶脉,就能得到“叶脉书签”实验小组同学对该制作过程及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I探究制作“叶脉书签”的最佳条件【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进行实验】实验 1:相同煮沸时间内,将洗干净的树叶放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处理后叶片变化如下表 NaOH
23、 溶液浓度 1%5%10%叶片变化 留有很多叶肉 留有较多叶肉 残留很少叶肉 实验 2:在 10%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将洗干净的树叶进行不同时间的煮沸,处理后叶片变化如下表 煮沸时间 5min 15min 20min 叶片变化 留有较多叶肉 残留很少叶肉 叶片卷起来,叶肉与叶脉不易分离【解释与结论】(1)实验 1 的实验目的是_(2)实验小组同学选择了 10%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原因是_(3)通过实验 2 可知,制作“叶脉书签”的最佳煮沸时间是_(填字母序号)A5minB15minC20min II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查阅资料】a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 b稀盐酸与碳酸钠(Na
24、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H2O+CO2 c通常状况下,1 体积的水约能溶解 1 体积二氧化碳【猜想与假设】初中化学试卷第 7 页,共 14 页(4)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_【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无明显变化 甲同学发现实验步骤 中无明显变化,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对比实验步骤 证明 NaOH 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A 中有大量气泡产生,B 中 _ 无明显变化【解释与结论】(5)步骤 中通过 B 中的现象,可知稀盐酸加入到步骤 所得溶液中
25、有二氧化碳产生(6)实验 的目的是排除_的干扰(7)乙 同 学 认 为 用 软 塑 料 瓶 也 可 以 验 证 氢 氧 化 钠 与 二 氧 化 碳 的 反 应,需 要 对 比 的 实 验 装 置 有 _(填 字 母 序号)15.在拓展性课程活动中,小明利用以下常见物品验证酸的一些性质:白醋(含 3%的醋酸)、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是 CaO)、鸡蛋壳、牵牛花汁液、铁钉、苏打(碳酸钠)【查阅资料】牵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实验过程】(1)在鸡蛋壳上滴加白醋,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鸡蛋壳中一定含有_(用离子符号表示),写出气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专项 练习 物质 性质 变化 探究 答案 271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