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作业指导书模板17385.pdf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作业指导书模板1738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作业指导书模板17385.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作业指导书 一、术语和定义 1.1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一种用于水泥混凝土的刚性防水材料。其与水作用后,材料中含有的活性化学物质以水为载体在混凝土中渗透。与水泥水化产物生成不溶于水的针状结晶体,填塞毛细孔道和微细缝隙,从而提高混凝土致密性与防水性。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按使用方法分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以硅酸盐水泥、石英砂为主要成分,掺入一定量的活性化学物质制成的粉末状材料,经与水拌合后调配成可刷涂或喷涂在水泥混凝土表面的浆料;亦可采用干撒压入未完全凝固的水泥混凝土表面。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 以硅酸盐水
2、泥和活性化学物质为主要成分之称的粉状材料,掺入水泥混凝土拌合物中使用。1.2 分类 按使用方法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分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代号C)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代号A)。1.3 标记 产品按产品名称和标准编号的顺序标记。CCCW C GB18445-2012 1.4 一般要求 本标准包括的产品不应对人体、生物、环境与水泥混凝土性能(尤其是耐久性)造成有害的影响,所涉及与使用有关的安全与环保问题,应符合我国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二、技术要求 2.1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试验项目 性能指标 含水率/1.5 细度,0.
3、63mm 筛余/5 施工性 加水搅拌后 刮涂无障碍 20min 刮涂无障碍 抗折强度/Mpa,28d 2.8 抗压强度/Mpa,28d 15.0 湿基面粘结强度/Mpa,28d 1.0 砂浆抗渗性能 带涂层砂浆的抗渗压力/Mpa,28d 报告实测值 抗渗压力比(带涂层)/,28d 250 去除涂层砂浆的抗渗压力/Mpa,28d 报告实测值 抗渗压力比(去除涂层)/,28d 175 混凝土抗渗性能 带涂层混凝土的抗渗压力/Mpa,28d 报告实测值 抗渗压力比(带涂层)/,28d 250 去除涂层混凝土的抗渗压力/Mpa,报告实测值 28d 抗渗压力比(去除涂层)/,28d 175 带涂层混凝土
4、的第二次抗渗压力 /Mpa,56d 0.8 注:基准砂浆和基准混凝土 28d 抗渗压力应为 0.40.01.0Mpa,并在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中列出 2.2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 2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 试验项目 性能指标 含水率/1.5 细度,0.63mm,筛余/5 减水率/8 含气量/3.0 凝结时间差 初凝/min -90 终凝/h-抗压强度比/7d 100 28d 100 收缩率比/,28d 125 混凝土抗渗性能 掺防水剂混凝土的抗渗压力/Mpa,28d 报告实测值 抗渗压力比/,28d 200 掺防水剂混凝土的第二次抗渗压力/Mpa,56d 报告实测值 第
5、二次抗渗压力比/,56d 150 基准混凝土 28d 抗渗压力应为 0.40.01.0Mpa,并在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中列出。三、试验方法 3.1 一般规定 3.1.1 试验用原材料 水泥:符合 GB175-2007 的 PO42.5 水泥。拌合水:符合 JGJ63 的规定。砂浆试验用的砂:符合 GB/T17671 规定的 ISO 标准砂。混凝土试验用的细集料:符合 GB/T14684 的中砂,细度模数为 2.62.8.混凝土试验用的粗集料:符合 GB/T14685 的(520)mm 连续级配的碎石。标准混凝土板:符合 JC/T547-2005 附录 A 的要求。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符合 JC/T
6、841-2007 中(22)mm 孔、标称单位面积质量为(151160)g/。3.2 配合比 3.2.1 制备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试验用的基准砂浆和基准混凝土的配合比参见附录 A,应根据原材料情况调整配合比。基准砂浆和基准混凝土28d 抗渗压力应为 0.4 0-01Mpa。基准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用量不得低于 250kg/m。3.2.2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所有试验项目的用水量采用工程实际使用推荐的用水量。试验涂层防水涂料的用量为1.5kg/。3.2.3 制备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试验用的基准混凝土与受检混凝土的配合 比设计、搅拌方式除抗渗性能外应符合 GB8076 的要求。防水剂掺量根
7、据各生产厂的推荐掺量。抗渗性能基准混凝土的制备可参照附录 A 的配合比,基准混凝土 28d 抗渗压力应为 0.4 0-01Mpa,并且所用配合比中水泥用量不得低于250kg/m。附录 A 基准砂浆和基准混凝土试件的配合比 A.1 基准砂浆和基准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符合 GB175 的 PO42.5 水泥;砂浆用砂:符合 GB/T17671 规定的 ISO 标准砂;混凝土用集料:集料颗粒尺寸分布服从连续级配曲线。可以用不同级配的砂和细石复配;保水剂:粘度大于 20000Pa的纤维素醚。A.2 基准砂浆配合比 水泥:320340g;ISO 标准砂;1350g;水:260g;纤维素醚:0.5g
8、。注:水泥用量根据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不同自行调整。纤维素醚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添加。A.3 基准混凝土配合比 水泥:250kg/m;标准级配的集料:1750kg/m;水:250kg/m。、注:该配合比仅供参考,根据水泥以及原材料的不同,可自行调整,但水泥用量不得低于 250kg/m。3.3 砂浆或混凝土搅拌 砂浆搅拌采用符合 JC/T681-2005 的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按 GB/T17671规定搅拌砂浆。混凝土搅拌采用单卧轴式强制搅拌机或其他类型的强制搅拌机,应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并且每次搅拌用量不少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四分之一,也不超过四分之三。先加入砂石等粗细集料,再加入水泥,搅拌均匀后
9、加入水再次搅拌。防水剂的加入方式可由生产企业推荐,将防水剂加入水泥或水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砂石拌合。总搅拌时间为(35)min。3.4 砂浆试件制备及养护 砂浆试件制备按 JGJ/T70-2009 进行,砂浆试件预养护温度为(202),预养护时间为 1d。在试验室制备砂浆拌合物时,所用材料应提前 24h 运入室内,拌合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砂应通过公称粒径 5mm 的筛。试验室拌制砂浆时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少于 120S。掺有掺合物和外加剂的砂浆其搅拌时间不应少于 180S。3.5 混凝土试件制备及养护 混凝土试件制备按 GB/T50082 进行,混凝土试件预养护温度为(203
10、),预养护时间为 1d。在试验室拌制混凝土时,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称量的精度:水泥、掺合料、水和外加剂为士 0.5%;骨料为士 1%。取样或试验室拌制的混凝土应在拌制后尽短的时间内成型,一般不宜超过 15min。3.6 标准养护条件 环境温度(202),湿度大于 95。3.7 基准试件和涂层试件养护 基准试件和涂层试件浸在 u 为试件高度四分之三的水中养护(涂层面不浸水),水温为(202),环境湿度大于 95。四、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试验步骤 4.1 外观 目测:均匀,无结块。4.2 含水率(按 JC475-2004 附录 A 进行)仪器 分析天平:称量 200g,分度值 0.1mg。鼓
11、风电热干燥箱。带盖称量瓶(25mm65mm)。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步骤 将洁净带盖的称量瓶放入烘箱内,于 105110烘 30min。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 30min 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至恒量(两次称量的质量差小于 0.3mg),称其质量为 m0。称取防冻剂试样 10g0.2g,装入已烘干的至恒重的称量瓶内,盖上盖,称出试样及称量瓶总质量为 m1。将盛有试样的称量瓶放入烘箱中,开启瓶盖升温至 105110。恒温 2h 取出,盖上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 30min 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至恒量,其质量为 m2。含水率计算:02212mmmmXOH100 式中:XH2O-含水率,单位为百分数(
12、);m0-称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 g;m1-称量瓶加干燥前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m2-称量瓶加干燥后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含水率试验结果以三个试样测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 0.1。4.3 细度(按 GB/T8077-2012 进行)仪器 药物天平:称量 100g,分度值 0.1g;试验筛:采用 0.63mm 的铜丝网筛布,筛框有效直径 150mm,高 50mm。筛布应紧绷在筛框上接缝必须严密并附有筛盖。外加剂试样应充分拌匀并经100150(特殊品种除外)烘干,称取烘干试样 10g 倒入筛内,用人工筛样,将近筛完时,必须一手执筛往复摇动,一手拍打摇动速度约每分钟 120 次。其间
13、筛子应向一定方向旋转数次使试样分散在筛布上 直至每分钟通过质量不超过 0.05g 时为止称量筛余物,称准至 0.1g。结果表示:细度用筛余()表示,按式计算。10001mm筛余 式中:m1-筛余物质量,g。m0-试样质量,g。允许差:室内允许差为 0.40,室间允许差为 0.60。4.4 施工性 按 JG/T26-2002 规定进行。从干粉加水搅拌后开始计时,按 GB/T17671 标准 程序搅拌后,用刷子在标准混凝土板或石棉水泥板上刷涂。如果刷涂顺利,则表明刮涂无障碍;将余料用湿布覆盖搅拌锅,20min 后在搅拌机中用高速搅拌 30s后,再次用刷子进行涂刷。如涂刷顺利,则表明刮涂无障碍。步骤
14、:把 260g 水加入锅里,再加入(320340)g 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 30s 后,在第二个 30s 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 1350g 加入。当各级砂是分装时,从最粗粒级开始,依次将所需的每级砂量加完。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 30s。停拌 90s,在第 1 个 15s 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 60s。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s 以内。4.5 抗折、抗压强度 按上个搅拌步骤,试膜采用(4040160)mm 的三联模,成型一组。试件成型后移入标准养护室养护,1d 后脱模,继续在标准条件下养护,但不能浸水。
15、试验龄期为28d。脱模应非常小心。对于24h龄期的试膜,应在成型试验前20min 内脱模。4.5.1 抗折强度测定 将试体一个侧面放在试验机支撑圆柱上,试体长轴垂直于支撑圆柱,通过加荷圆柱以(5010)N/s的速率均匀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直至折断。保持两个半截棱柱体处于潮湿状态直至抗压试验。抗折强度 Rt以牛顿每平方毫米(MPa)表示,按式进行计算:35.1bLFRtf 式中:Ff-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N);L-支撑圆柱之间的距离(mm);b-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mm)。4.5.2 抗压强度测定 抗压强度试验通过规定的仪器,在半截棱柱体的侧面上进行。半截棱柱体中与
16、 压力机压板受压中心差应在0.5mm 内,棱柱体露在压板外的部分约有 10mm在整个加荷过程中以(2400200)N/s 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抗压强度 Rc 以牛顿每平方毫米(MPa)为单位,按式进行计算:AFcRc 式中:Fc-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A-受压部分面积(mm2)(40mmx40mm=1600mm2)。4.6 湿基面粘结强度 4.6.1.1 仪器 应有足够的灵敏度及量程,应能通过适宜的连接方式并不产生任何弯曲应力,仪器精度 1。4.6.1.2 成型框 拉伸粘结强度成型框由硅橡胶或硅酮密封材料制成,表面平整光滑,并保证砂浆从不成型框与混凝土板之间流出。孔尺寸为(5050)m
17、m,厚度为 3mm,精确至0.2mm。4.6.1.3 拉拔接头 尺寸为(501)mm(501)mm 并有足够强度的正方形钢板,最小厚度10mm,有与测试仪器相连接部位。4.6.2 试件制备 先将标准混凝土板浸泡 24h,并清洗表面,取出后用湿毛巾擦干表面,无明水。将成型框放在混凝土板成型面上面,将制备好的试样倒入成型框中,抹平,放置24h 后脱模,10 个试件为一组,整个成型过程 20min 内完成。4.6.3 试件养护 试件脱模后的试件在标准条件下浸水养护(水浸到标准混凝土板,不要浸到涂层试件)到 27d 龄期后用砂纸打磨掉表面的浮浆,然后用适宜的高强度粘结剂将拉拔接头粘结在试件成型面上,在
18、标准养护条件下放置24h 后试验。4.6.4 试验步骤 用拉伸强度试验仪测定试件拉伸粘结强度,加荷速度(25050)N/s 粘结强度按式计算 P=F/S 其中 P拉伸粘结强度,单位为 Mpa F最大破坏荷载,单位为 N S粘结面积,单位为(mm)(S=2500)取 10 个试件的平均值,试验结果计算精确至 0.1Mpa。4.7 砂浆抗渗性能 4.7.1 试件制备 基准砂浆抗渗试件制备 选择合适的砂浆配合比按 JC474-2008 中成型基准砂浆抗渗试件。每次试验同时成型三组试件,每组六个试件。成型时分两层装料,采用人工插捣方式。表面用铁板刮平,放在标准养护室,静置 1d 脱模,用钢丝刷将试件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泥 渗透 结晶 防水材料 作业 指导书 模板 1738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