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高频考点例题解析16448.pdf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高频考点例题解析1644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高频考点例题解析16448.pdf(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高频考点例题解析 选择题 1、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1)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正确的是 地下水补给湖泊水补给雨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 A.B.C.D.(2)与淮河相比,该河流水文特征是 A.水位季节变化小 B.泥沙含量大 C.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 D.冬季封冻断流 答案:C 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2 (1)结合东北地区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图示 c 补给量大,且主要分布于夏季,故判断为夏季降水;b 主要在春季形成补 给,故判断为春季的积雪融水;而 a 补给终年较稳定,故判断为
2、地下水补给。d 补给与河流有互补关系,为湖泊补给。故选 C。(2)与淮河相比,该河流水文特征是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淮河为夏季降水补给为主,夏汛明显,故选 C.【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2、读某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水循环()A.使陆地水体不断得到更新 B.循环类型中循环水量最大 C.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 D.主要动力来自盛行风(2)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提供水汽最多的海域为()A.低纬度海域 B.中纬度海域 C.高纬度海域 D.两极地区 答案:B A【提示】3 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过程及其意义。(2)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
3、主要环节。【解答】(1)由所学知识分析,图示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上,属于海上内循环。在水循环三种循环中,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B 正确;使陆地水体不断得到更新的是海陆间水循环,A 错误;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CD 错误。故选 B。(2)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提供水汽最多的是低纬度海域,因为低纬度海域气温高,蒸发强烈,水汽产生多。故选 A。3、研究表明,泥炭地(泥炭沼泽)的排水(灌溉)系统对水循环和碳循环都有着显著的影响。英国某低洼地曾经一度是被淹没的。因深渠与排水管网的修建完善而能够快速通过该系统排水,该地如今即便已经成为农业高产之地,却仍然不时会遭遇洪
4、水的侵袭,或在其上空形成“乌碳云”(云的颜色近似乌碳颜色)的阴霾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该泥炭地的形成关键依赖于()A.土壤肥力下降 B.植被腐化 C.成土母质的形成 D.森林砍伐 (2)该排水系统对泥炭地水循环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表径流下渗蒸发水汽输送 4 A.B.C.D.(3)该地上空形成“乌碳云”的阴霾现象,其主要是由于()A.泥炭地干燥易燃 B.地下水的过度抽取 C.全球变暖加剧 D.泥炭受侵蚀流失 答案:B C A【提示】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本题考查泥炭地的形成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
5、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由材料可知,该地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长期积水,有利于泥炭沼泽的发育,且泥炭地(泥炭沼泽)本质上是部分腐化分解植被储量的长期厚积结果:土壤肥力、成土母质、森林砍伐与泥炭地的形成影响较小。故 B 选项正确。(2)本题考查排水系统对泥炭地水循环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泥炭地(泥炭沼泽)的排水系统对水循环和碳循环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在于地下水位线下降,伴随着下渗和蒸发量的改变,干性的泥炭层容易破碎而被侵蚀流失。故 C 选项正确。5 (3)本题考查“乌碳云”阴霾现象的形成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
6、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泥炭层顶部的植被会从大气层中吸收二氧化碳,当泥炭地(泥炭沼泽)干涸之后,气体侵入土壤更深层或土壤里的空气含量更高,会造成碳元素的分解更甚,而释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干燥的泥炭本身也会燃烧而释放出碳元素,形成“乌碳云”的阴霾现象。故 A 选项正确。4、我国某地气候干旱,土壤质地粗,含盐量高,主要生长耐旱耐盐的柽柳。该地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来源是生态灌水。研究发现,秋季该地自地表向下 2 米深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出现明显的“湿层”。下图示意该地地下水埋深曲线和每日降水总量的月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该地最大规模的一次生态灌水是在()A.
7、3 月 B.5 月 C.9 月 D.12 月(2)58 月地下水位的变动主要由于()A.气温回升 B.植被蒸腾 C.空气干燥 D.渗漏损失(3)秋季土壤“湿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A.蒸发减弱 B.生态灌水 C.下渗积累 D.毛细上升 答案:A B C【提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答】(1)根据图文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早春时节,此时的气温回升较快,蒸发量大,且此段时间正处于作物生长时期,作物生
8、长需水量大,所以该地最大的一次生态灌水是在 3 月份。故选 A。(2)从图中可知,5-8 月该地地下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此段时间气温高,植被蒸腾作用强。故选 B。(3)夏季该地地下水位较低,也需进行大量的生态灌水;到了秋季,气温下降,蒸发减少,大量生态灌水下渗到地下深层形成湿层,所以下渗积累为主要的成因,蒸发减弱和生态灌水都不是主要成因,毛细上升不会导致水分在地下聚集。故选 C。5、季风在海表盐度的季节变化中起重要作用,孟加拉湾是受南亚季风影响的典型海域。下图示意孟加拉湾 1月和 7 月多年平均海表盐度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7 (1)绘制孟加拉湾海表盐度变化图主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
9、是()A.GIS 和 BDSB.RS 和 BDSC.RS 和 GISD.GIS 和 GPS(2)与 1 月相比,7 月 R 点海表盐度较高的原因是()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海水蒸发旺盛 B.受东北季风的影响,大气降水较少 C.受北赤道暖流的影响,水温升高明显 D.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高盐水汇入较多(3)孟加拉湾表层盐度分布总体呈北低南高的态势,其主要影响因素为()A.洋流 B.入海径流 C.海水蒸发 D.大气降水 答案:C D B【提示】3S 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其综合应用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 8 (3)略 6、农业水循环系统是由从水源到作物耗水的实体水
10、和农产品交易中携带的虚拟水循环过程共同构成的,是一个由水源到农产品产出再到农产品流通等不同循环子过程构成的社会水循环大系统,是服务于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水分流转过程。下图为农业水循环系统结构图(实线:自然水循环过程;虚线:人工水循环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农业水循环的过程中()A.人工过程取代了自然过程 B.没有地下径流环节的参与 C.农作物的参与是中心环节 D.各环节从属于陆上内循环(2)农业水循环的意义是()A.促进了区域内水资源的交换流动 B.改善了水质且促进农业丰收 C.各水体的动态平衡得到有效维护 D.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3)促使农业水循环中地表水和降水有效下渗为土壤水的农
11、业措施是()9 A.大水漫灌 B.修建水井 C.锄草松土 D.覆盖地膜 答案:C A 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意义。(3)本题主要考查了农业活动中促进水分下渗的措施。【解答】(1)由材料可知,农业水循环过程由人工过程和自然过程相结合形成,人工过程不可能取代自然过程,A 错;土壤水的运移过程就是地下径流,B 错;农业水循环不是封闭的过程,其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D 错;农业水循环由水源到农产品产出再到农产品流通等不同循环子过程构成,因而农作物的参与是整
12、个循环的中心环节,C 对。故选 C。(2)农业水循环是服务于农业的水分流转过程,能够促进该农业区域内的水资源交换流动;农业水循环中人工过程大量介入,一些不合理的人工介入可能会污染水源、打破水体的动态平衡;农业水循环是农业区域内小范围的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小。10 故选 A。(3)据图可知,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下渗主要受冠层截留、填洼影响,锄草松土,可以促进下渗。故选 C。7、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A.温度、密度、盐度 B.密度、温度、盐度 C.盐度、温度、密度 D.密度、盐度、温度 (2)在大西
13、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海水的()A.温度约为 10B.盐度约为 35.6 C.纬度约为 5ND.密度约为 1020.5kg/m 答案:B C【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11 (2)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解答】(1)图中曲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温度;曲线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表示盐度;曲线表示密度。故选 B。(2)读图可知,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海水的温度约为 26,盐度约为 34.5,密度约为1022.5kg/m,纬度约为 5N。故选 C。8、2019 年,亚马孙森林火灾频发,截至 8 月初,有 133
14、0 平方英里的雨林消失。完成下面小题。(1)亚马孙森林面积减少后,对当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A.增加 B.增加 C.减少 D.增多(2)亚马孙森林火灾对大气受热过程影响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增强 B.大气逆辐射增强 C.地面辐射不变 D.大气反射减弱 答案:D B【提示】12 水循环的意义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箭头为地表径流,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作用,如果森林破坏,下渗减少,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D 对。为水分蒸腾,森林破坏,蒸腾量减少,B 错。为海水蒸发,森林减少,与该环节影响不大,C 错。为降水,由于蒸腾减少,大气湿度降低,降水有
15、所减少,A 错。故选 D.(2)森林火灾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A 错。森林火灾使得大气中烟雾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B 对。浓烟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 减弱,C 错。大气反射作用增强,D 错。故选 B。【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9、2020 年 11 月 19 日 10 时 09 分,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国重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 10909 米。“奋斗者”号下潜至深度 1 千米的过程中,观测到的现象有()13 A.海水密度基本不变 B.海水温度迅速下降 C.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增多 D.海水盐度不断升高 答案:B【提示】海水
16、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10、2017 年,长春市首个“海绵公园”劳谦公园建设完成,整个公园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整体功能。雨水通过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下渗,再经过地下的过滤装置过滤,实现雨污分开,干净的水被收集储存,用于植物的灌溉养护。如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据此回答(1)14 (3)题。“海绵公园”建设主要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A.调节 aB.调节 eC.增加 fD.增加 d 答案:A【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11、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
17、的,下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监测显示,近年来,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15 A.流域内降水明显增加 B.流域内粮食产量减少 C.流域内地表径流增加 D.流域内水汽蒸发减少 (2)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应采取的措施是()A.封山育林 B.人工降雨 C.围湖造田 D.开发地下水 答案:C A【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的综合治理。【解答】(1)蒸腾作用减弱说明植被覆盖率减少,而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故植被减少会使涵养
18、水源的功能减弱,从而直接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故选 C。(2)因为地表径流增加源于植被减少,故稳定径流量的措施应是恢复植被。故选 A。12、中国在夏威夷东南方海底区域(东北太平洋 CC 海区)拥有一块多金属锰结核资源采矿区。下图为夏威夷群岛部分岛屿岩石年龄及东北太平洋海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6 (1)下列有关东北太平洋 CC 海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海区的海底地形为洋盆,地形平坦 B.该海区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多冷性鱼类 C.该海区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D.该海区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多火山、地震(2)下列有关夏威夷群岛及附近海域的说法,错误的是()A.夏季,该群岛所在海域比太平洋西岸同
19、纬度海区海水盐度要低 B.该群岛随着板块由东南向西北移动 C.该群岛属于火山岛 D.该群岛及附近海域旅游资源丰富 答案:A A【提示】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17 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材料中“东北太平洋 CC 海区拥有一块多金属锰结核资源采矿区”,锰结核存在于海盆中,地势较平坦,所以选 A;该海区没有世界著名的渔场,所以 B 错;该海区位于 20N 附近,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 C错;该海区位于太平洋板块断裂带,所以 D 错。(2)夏季,该群岛所在海域受副高影响,降水少,盐度较高,而太平洋西岸同纬度海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陆地上又有大量的
20、淡水注入,盐度较低,所以 A 错误;其他三项均正确。13、飓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热带气旋(大气做强烈的旋转辐合上升运动),伴有强风和暴雨。广阔的洋面、充足的热量和地转偏向力等是飓风形成的关键条件。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经常受到来自北大西洋飓风的影响,墨西哥湾水温比同纬度大西洋高出 23,飓风在经过墨西哥湾时,强度有显著变化。如图为墨西哥湾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1)与同纬度大西洋相比较,墨西哥湾水温较高的原因是()海域水体较深,存储热量多 海域水体较浅,受热增温幅度大 海域封闭,热量流失少 来自低纬的洋流汇入增温 A.B.C.D.18 (2)飓风在经过墨西哥湾时的强度变化及其原因是(
21、)A.增强水温高增温明显 B.增强地转偏向力增强 C.减弱下垫面摩擦力大 D.减弱地转偏向力减弱 (3)飓风登陆后,墨西哥湾沿岸平原最易发生的灾害是()A.地震 B.滑坡 C.泥石流 D.洪涝 答案:D A D【提示】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解析:(1)本题考查海水温度变化的原因。(2)本题考查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3)本题考查自然灾害。【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域水体较浅,受热增温幅度大,错误,正确;读图可知墨西哥湾的海湾较封闭,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弱,正确;与同纬度的大西洋相比,墨西哥湾沿岸有暖流的增温作用,水温较高,正确。19 故选
22、D。(2)飓风登陆之前,经过墨西哥湾,由于墨西哥湾水温较高,释放出的热量多及海洋上摩擦力小,因此可知飓风在经过墨西哥湾时其强度是增强的。故选 A。(3)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多平原地形,地势比较低平,飓风经过时会给区域带来强度较大的暴风雨,因此可知飓风登陆后,墨西哥湾沿岸平原最易发生的灾害是洪涝。故选 D。14、读“田纳西河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田纳西河开发的核心是()A.河流的梯级开发 B.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C.重点发展旅游业 D.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2)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减轻旱涝灾害威胁增加年径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提高地下水位 A
23、.B.C.D.答案:A 20 D【提示】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水资源综合开发是田纳西流域治理的核心,图中显示,田纳西河通过梯级开发,优先发展能源工业和高耗能工业,带动其他工 业的发展,通过梯级开发改善航运条件,通过梯级开发提高了防洪、灌溉功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养殖业发展,通过梯级 开发带动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因此田纳西河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梯级开发,A 符合题意;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旅 游业、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是在梯级开发的基础上出现的,因此不是田纳西河开发的核心,排除 B、C、D。故选 A.(2)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中的多个水库建
24、设,对中下游的径流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从而减轻旱涝灾害威胁,符合题意;河流上游 的梯级开发只能调节河流径流,并不能增加年径流量,不符合题意;通过梯级开发中的多个水库调节,可以增加河流枯水期 的流量,从而改善枯水期水质,符合题意;梯级开发中的多个水库调节,中下游径流水位变化减小,有可能提高枯水期地下水 位,降低洪水期地下水位,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 符合题意,排除 ABC。故选 D.【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15、库页岛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南北长约 984 千米;岛上河流数量多,但流程短,径流量小。读库页岛地形圈,完成下面小题。21 (1)库页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为()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
25、气候 C.苔原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有关库页岛沼泽形成原困的叙述,正确的是()纬度高,蒸发量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不利于下渗河流径流量小,A.B.C.D.(3)与库页岛地形直接相关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冬季寒冷,夏季短促 B.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河流径流量较小 D.北部沼泽比南部多 答案:B C D 22 【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土壤的观察、形成与养护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1)根据地理纬度和库页岛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结合气候分布模式图可以判读,库页岛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B 正确。故选 B.(2)沼泽的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必修 第三 地球 高频 考点 例题 解析 1644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