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40636.pdf
《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4063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40636.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 此种题型是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述,这段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请你根据这段述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能够从述中直接推出的结论。逻辑判断主要考察的是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的能力。从作题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做逻辑判断题目必须紧扣题干容,以题目中的述为依据,根据形式逻辑的推论法则推出正确结论。题中的述是被假设为正确的,不要对其作出怀疑或否定,给自己解题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对于逻辑判断题目中比较难的,多种条件相互制约或是数理逻辑的题目,可以忽略其具体情境,在草纸上抽象出其数理模型,加以逻辑运算这样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下面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题来分析一下如何做这种题目。解题技巧 1
2、、紧扣题干容,不要对题中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2、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之间的关系;3、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用你自己设计的符号来表示推论过程,帮助你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确结论。逻辑方正 A 判断:全称判断,所有 s 都是 p 例如“一切鲸都是水栖哺乳动物”。E 判断:全称否定,所有 s 都不是 p 例如“所有被子植物不是裸子植物”。I 判断:特称肯定,有些 s 是 p 例如“有的水生动物是用肺呼吸的”。O 判断:特称否定,有些 s 不是 p 例如“有的鸟不是会飞的”。1A 命题(所有 S 是 P)与 E 命题(
3、所有 S 不是 P)之间的关系,例如: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二者决不能同真,即一个真,另一个必假;但二者可以同假,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逻辑上叫做“反对关系”。2I 命题(有的 S 是 P)与 O 命题(有的 S 不是 P)之间的关系,例如: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二者不能同假,即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但二者可以同真,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假、可以同真的关系,逻辑上叫做“下反对关系”。3A 命题(所有 S 是 P)与 O 命题(有的 S 不是 P),正命题(所有 S 不是 P)与
4、 I 命题(有的 S 是 P)之间的关系,例如: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二者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逻辑上叫做“矛盾关系”,即一真一假。又如: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二者也是这种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4A 命题(所有 S 是 P)与 I 命题(有的 S 是 P),正命题(所有 S 不是 P)与 O 命题(有的 S 不是 P)之间的关系,例如: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二者的关系是:全称命题真,特称命题必真;全称命题假,特称命题真假不定(即可真可假),特称命题假,全称命题必假;特称命题真,全称命题真假不
5、定(即可真可假)。这种真假关系,逻辑上称之为“差等关系”。又如: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二者也是“差等关系”。上述这四种关系,在逻辑史上有人曾用一个正方图形来表示。这也就是传统逻辑中所谓的“逻辑方阵”。见下图:.反对关系:不同真可同假 下反对关系:可同真不同假 差等关系:上真下真,下假上假,其余不定 矛盾关系:一真一假 例 1 某律师事务所有 12 名工作人员,关于这个事务所的工作人员有以下三个判断:(1)有人会使用计算机。(2)所有人都不会使用计算机。(3)所长会使用计算机 上述判断只有一个是假的,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A 12 人都会使用
6、B 12 人都不会使用 C 仅有一人不会使用 D 仅有一人会使用 E 不能确切的判定该所究竟有多少人会使用计算机 解释:根据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1)是 I 判断,(2)是 E 判断,因此它们是矛盾关系,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根据题干给定的条件,“上述判断只有一个是假的”,可推出(3)是真的,所以(1)也是真的,所以(2)是假的,根据逻辑方阵图,可知道正确的应该是有的人会使用计算机,或所有人都会使用计算机。(根据 E 与 A、I 之间的对等关系)所以答案是 E。例 2*某公司财务部共有包括主任在的 8 名职员。有关这 8 名职员,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1)有人是人。.(2)有人不是人。
7、(3)主任不是人。以下哪项为真?A8 名职员都是人。B8 名职员都不是人。C只有一个不是人。D只有一个是人。E无法确定该部人的人数。解释:(1)是 I 判断,(2)是 O 判断,根据逻辑方阵图,I 与 O 可同真不可同假,又由题干“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因此,(1)与(2)不可同真,只能一真一假,由此可推出(3)是假的。由逻辑方阵图,(3)(O 判断)对应的是 A 判断,即所有人都是人。答案为 A。上面两题可能容易混淆,假如想通过背答案来考试的同学必须注意区别,理解记住逻辑方阵图可能有点难度,但记住了考试时先把图画出,就能很快速正确的解出类似题目。逻辑基本规律 一、同一律 容是:在同
8、一思维过程中,思想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更具体的说,(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例题省略。二、矛盾律 容是: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其逻辑要:在两个相互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中必须否定其中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第十一节演绎推理精要.、矛盾关系的推理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
9、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云是总经理”与“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我们可以求解一些问题。【例题 1】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细娅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纷纷向她求婚。鲍细娅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盒定婚。鲍细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三句话,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放有鲍细娅肖像。求婚者通过这三句话,猜中鲍细娅的肖像放在哪只盒子里,就嫁给谁。三个盒子上刻的三句话分别是:(1)金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2)银盒子:“肖像在铅盒中。”(3)铅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鲍细娅告诉求婚者,
10、上述三句话中,最多只有一句是真的。如果你是一位求婚者,如何尽快猜中鲍细娅的肖像究竟放在哪一个盒子里?金盒子。银盒子。铅盒子。要么金盒子要么银盒子。不能确定。【例题 2】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罪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项是真的?.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甲。、三段论 三段论就是指由三个命题构成的推理。具体说来,三段论是由包含着一个共同因素(逻辑中介)的
11、两个命题推出一个新的命题的推理。例如:所有阔叶植物都是落叶的,所有葡萄树都是阔叶植物,所以,所有葡萄树都是落叶的。上述推理中的共同因素就是“阔叶植物”。进行三段论推理,关键就是要看这个共同因素能否把两个前提连接起来推出结论。如果连接不起来,则三段论就是错误的。例如,英雄难过美人关,我难过美人关,所以,我是英雄。上述推理的错误就是“难过美人关”这个共同因素没有能够把两个前提必然地连接起来。因为很可能英雄是难过美人关的一种人,但我却是难过美人关的另一种人。【例题 1】在某住宅小区的居民中,大多数中老年教员都办了人寿保险,所有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办了财产保险。而所有办了人寿保险的都没办理财产保
12、险。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关于该小区居民的断定必定是真的?有中老年教员买了四居室以上的住房。有中老年教员没办理财产保险。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没办理人寿保险。A、和。B仅和。C仅和。D仅和。E仅。.、条件关系推理 条件关系主要有三种,即充分条件关系、必要条件关系和充要条件关系。三种条件关系可以分别表达为:充分条件: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 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 与上述条件关系相对应,就有相应的条件关系命题,即充分条件命题、必要条件命题和充要条件命题。例如:(1)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2)只有年满 18 岁,才有选举权。在条件命题中,表示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部分称为前件,表
13、示依赖条件而存在的部分称为后件。充分条件命题只要在前件为真,并且后件为假时才是假的,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在日常语言中,“如果就”、“有就有”、“倘若就”、“哪里有哪里就有”、“一旦就”、“假若则”、“只要就”等联结词都能表达充分条件命题。必要条件命题只有在前件为假并且后件为真时才是假的,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在日常语言中,“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才”、“除非否则不”、“如果不那么不”等联结词都能表达必要条件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是:如果 p 是 q 的充分条件,那么 q 就是 p 的必要条件;如果 p 是 q 的必要条件,那么 q 就是 p 的充分
14、条件。充分条件推理有两个有效的推理形式:(1)肯定前件式:如果 p,那么 q p q(2)否定后件式:如果 p,那么 q 非 q .非 p 必要条件推理有两个有效的推理形式:(1)否定前件式:只有 p,才 q 非 p 非 q(2)肯定后件式:只有 p,才 q q p【例题 1】“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以下诸项都准确表达了上述断定的含义,除了:除非认识错误,否则不能改正错误。如果不认识错误,那么不能改正错误。如果改正错误,说明已经认识了错误。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只要认识错误,就一定改正错误。【例题 2】世界级的马拉松选手每天跑步都不超过 6 小时。一名选手每天跑步超过
15、6 小时,因此他不是一名世界级马拉松选手。以下哪项与上文推理形式相同?跳远运动员每天早晨跑步。如果某人早晨跑步,那么他是跳远运动员。如果每日只睡 4 小时,对身体不利。研究表明,最有价值的睡眠都发生在入睡后的第 5 个小时。家长和小孩做游戏时,小孩更高兴。因此,家长应该多作游戏。如果某汽车早晨能起动,那么晚上也能起动。我们的车早晨通常能起动,同样,它晚上通常也能起动。.油漆三小时都不会干。某涂料在三小时干了,所以它不是油漆。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性知识为前提而推出一般性知识为结论的推理。根据前提中是否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可以将归纳推理分成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根
16、据某类事物中每一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根据前提中是否考察了事物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在联系,不完全归纳推理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以经验认识为主要依据,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并且没有遇到反例,从而推出该类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根据是经验性的认识。在考察中没有遇到反例并不等于反例不存在。一旦出现反例,则原来的结论就会被推翻。所以,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不是很可靠的。)科学归纳推理以科学分析为主要依据,根据
17、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在联系,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科学归纳推理的特点是,由于前提中考察了事物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在联系,所以,结论的可靠性比较大。对于科学归纳推理而言,前提数量的多少不起主要作用,只要是真正揭示了事物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因果必然联系,尽管前提的数量不多,甚至只考察了一两个典型事例也能得到非常可靠的结论。关于这一点,恩格斯说得好:十万部蒸汽机并不比一部蒸汽机能更多地证明热能转化为机械运动。这一论断,无疑说明了科学归纳推理的科学性质。研究事物现象间的因果联系,是进行科学归纳推理的必要条件。因为科学归纳推理是根据事物现象间的因果联系的分析而作出结论的。那
18、么,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的是:什么是因果联系?如果某个现象的存在必然引起另一个现象发生,那么这两个现象之间就具有因果联系。其中,引起某一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而被某一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因果联系有以下特点:1 原因和结果在时间上是前后相继的 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前后相继是因果联系的一个特征,但不能只是根据两个现象在时.间上前后相继,就作出它们具有因果联系的结论,如果这样,就要犯“以先后为因果”的逻辑错误。例如,不能以冬天发生在春天的前面,就说冬天是春天的原因。2 因果联系是确定的 因果联系在一定围是确定的。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否则就会出现“因果倒置”的
19、逻辑错误。例如:“发达国家都拥有大量的私人轿车,为了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也应该大量发展私人轿车”这一论述就犯了“因果倒置”的逻辑错误。在弄清楚什么是因果联系之后,接下来我们需要着重弄清楚的是:如何探求事物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呢?逻辑上提出了探求事物现象间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简称求因果五法,即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这里只介绍求同法和求异法。求同法指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若干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是在这些场合中共同具有的,那么这个惟一的共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例如】,从井里向上提水,当水桶还在水中时不觉得重,水桶一离开水面就重得多;在水里搬运木头,要比在岸上搬
20、轻得多;游泳时容易托起一个在水里的人。以上现象虽然各自的情况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即水对于在它里面的物体能产生浮力,而这正是使得人们感到物体在水中变轻现象发生的原因。求同法可用下列图式表示:场合 相关情况 被研究现象(1)A,B,C a(2)A,D,E a(3)A,F,G a A 是 a 的原因 运用求同法时需要注意,各个场合是否还有其他共同情况。如果还有其他共同情况,那么很可能其他的共同才是被研究现象发生的原因。求异法指在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其他情况完全相同,而且这个惟一不同的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中存在,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不存在,
21、那么这个惟一不同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例如】,有两块土质、品种、耕作技术都相同的油菜田,其中一块用蜜蜂帮助授粉,结果有蜜蜂帮助授粉的田比没有蜜蜂帮助授粉的田油菜籽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 37.5%。因此,用.蜜蜂为油菜授粉可以增产。由于两块田除有无蜜蜂帮助授粉外,其他情况完全相同。有蜜蜂帮助授粉则产量高,无蜜蜂帮助授粉则产量低,因此,可以通过求异法断定,蜜蜂授粉是油菜增产的原因。求异法可用下列图式表示:场合 相关情况 被研究现象(1)A,B,C a(2),B,C A 是 a 的原因 运用求异法时需要注意,正反两个场合中是否还有其他差异情况,否则,很可能其他的差异情况才是被研究现象发生的原因
22、。【例题 1】母亲:这学期冬冬的体重明显下降,我看这是因为他的学习负担太重了。父亲:冬冬体重下降和学习负担没有关系。医生说冬冬营养不良,我看这是冬冬体重下降的原因。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父亲的意见提出质疑?学习负担过重,会引起消化紊乱,妨碍对营养的正常吸收。隔壁松松和冬冬一个班,但松松是个小胖墩,正在减肥。由于学校的重视和努力,这学期冬冬和同学们的学习负担比上学期有所减轻。现在学生的普遍问题是过于肥胖,而不是体重过轻。冬冬所在的学校承认学生的负担偏重,并正在采取措施解决。【例题 2】华侨大学的 30 名学生近日答应参加一项旨在提高约会技巧的计划。在参加这项计划前一个月,他们平均已经有过一次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逻辑 判断 题型 分析 解题 技巧 4063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