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18195.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三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1819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18195.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高三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实验方案,主要包括根据实验目的,利用题目给出的仪器装置和药品,组装和连接实验装置,确定操作程序;运用化学基础理论或物质性质,选用题目给出的部分仪器和必要的药品,设计简单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课题。化学实验的评价是指评价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或不同实验方案的优劣,从而选择最佳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课题。复习目标 1 了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2 掌握常见化学实验设计的类型,内容及思路。3 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导学指要(一)知识归纳 1 化学实验设计的类型 2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1)科
2、学性,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正确。例如,鉴别 Na2SO3和 NaI,在试剂的选择上就不宜选用 HNO3等具有氧化性的酸,在操作程序的设计上,应取少量固体先溶解,然后再取少量配成的溶液并再加入试剂,而不能将样品全部溶解或在溶解后的全部溶液中加入试剂。(2)安全性:实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3)可行性:实验设计应切实可行,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4)简约性:实验设计应尽可能简单易行,应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二)析疑解难 1 化学
3、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1)明确目的原理: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综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2)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和橡皮、反应是否加热及温度是否控制在一定范围等,从而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3)设计装置步骤: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应具备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 (1)根据实验在化学教学 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来划分 (2)根据化学实验内容划 分 启发性(或探索性)实验设计 验
4、证性实验设计 运用性实验设计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实验设计 物质的制备实验设计 物质的分离、提纯、鉴别实验设计 类型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仪器装置图的能力,实验步骤应完整而又简明。(4)记录现象数据:根据观察、全面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5)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三)例题精解 一、利用题目限定的试剂设计简单实验 例 1有两瓶 pH=2的酸溶液,一瓶是强酸,一瓶是弱酸。现只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 试纸和蒸馏水,而没有其他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单的实验方法来判别哪瓶是强酸:。分析与解答 这道试题要求利用限定的试剂
5、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判别 pH 值相同的两瓶酸中哪瓶是强酸。根据电离理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全部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仅有少部分电离。当强酸和弱酸的 pH 值相同时,二者溶液里的氢离子浓度相等。但是,由于二者电离的特点不同,当同时用水稀释时,强酸溶液浓度减小的倍数与其溶液里氢离子浓度减小的倍数相等;而弱酸由于存在电离平衡,而且其电离度的大小随溶液浓度的减小而增大,即弱酸的电离平衡在溶液稀释时向右移动,稀释后溶液里氢离子数目增加,因此,弱酸溶液稀释时,氢离子浓度减小的倍数小于溶液浓度减小的倍数。所以,pH 值相同的强酸和弱酸用蒸馏水稀释相同倍数时,它们氢离子浓度减
6、小的倍数不同,这种差别可以反映在 pH 值的变化上,而这种变化可以用 pH 试纸测定出来。但是,二者在 pH 值上的变化,用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是无法测出来的。例 2设计实验:比较下列各物质分子中-OH上氢原子上的活动性顺序。解析 从上述五种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可知,呈弱酸性,具有极弱的酸性,呈中性,这样我们用五种化合物通过与指示剂作用、跟碱液反应、跟活泼金属反应、跟新制取的 Cu(OH)2悬液反应等,来进行性质的比较,从而得出各化合物中氢原子活泼性的大小顺序其实验方案设计如下表:操作 现象 结论(OH 中 H 原子活泼性顺序)1五种物质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各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2 滴、变红,其他不变
7、、2在、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中产生气体 3在、中各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由浑浊变澄清 、4.在、中各加入少量金属钠、加热 产生气体,并有燃烧现象 产生气体,没有燃烧现象 综上设计,五种物质分子中OH 上氢原子的活泼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二利用题目给出的仪器装置和药品,通过连续仪器设计实验 例 3用浓 H2SO4在加热条件下跟草酸晶体作用,可以制取 CO,其反应为: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再利用制得的干燥 CO 还原 Fe2O3粉末制取还原铁粉,并验证 CO 被 Fe2O3氧化后的产物是 CO2,请利用图 135 中的装置和药品设计一个实验完成上述实验任务。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 13
8、5 中选用必要的装置,完成上述实验。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是(用各接口的代码字母填写)()接()()接()()接()()接()(2)实验中两次用到浓 H2SO4,在这两处,浓 H2SO4的作用(按发生反应的先后)分别是_和_。从气体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在跟 Fe2O3反应前,应先经过装置_和_,其作用分别是_.从盛 Fe2O3的装置排出的气体必须经过装置_,其目的是_.实验最后的尾气须经过_处理,这样处理的理由是_。(3)实验开始后,应先点燃酒精灯_,后点燃酒精灯_,理由是_:反应完成后,应先熄灭酒精灯_,后熄灭酒精灯_,理由是_.分析与解答 本题通过用草酸脱水制 CO,再用 CO 还原 Fe2O
9、3制还原铁粉等一系列反应,给了两套还原Fe2O3的装置和两个盛石灰水的装置,设计实验时须考虑正确取舍.由草酸晶体制 CO,产物中混有 CO2和 H2O(气).题目要求用干燥的 CO 还原 Fe2O3,并验证氧化产物是 CO2,所以在 CO 还原 Fe2O3之前,必须先除去混在其中的 CO2。,题目中给出3个能吸收CO2的装置,而能用于洗气的只有两个(乙和戊),这两个装置中能用作验证氧化产物是 CO2的只有戊(乙吸收 CO2时无明显现象),因此用作给 CO 洗气(除去 CO 中的CO2)的,只能选乙.在确定仪器装置的连接顺序时,甲用于干燥 CO,乙用于除去 CO 中的 CO2,甲和乙都应安排在气
10、体发生装置与还原氧化铁装置之间,且乙在甲前(先除杂,后干燥).用石灰水检验氧化产物以后,尾气中可能含有污染空气的 CO,必须用点燃的方法将其除去.在确定最后的装置时应舍乙取戊.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在确定酒精灯点燃和熄灭的顺序时,既要考虑实验的安全,又要注意实验的成败,本题中各小题的答案如下:(1)A 接 D,E 接 C,B 接 G,H 接 I(2)脱水剂 干燥剂 乙 甲 除 CO2 除水蒸气 戊 检验 CO 的氧化产物是 CO2 点燃 防止有毒的 CO 污染空气(3)a b 先产生 CO 用 CO 排出丁中的空气,然后再给丁加热,防止气体反应物发生爆炸 b a 防止刚生成的还原铁粉在较高温度下
11、被空气中的 O2氧化 三.利用或选用给出的装置设计实验,并将测得数据经过处理进行简单计算 例 4 某化学小组用下列装置制取氢气,再用制得的氢气还原氧化铜,最后根据氧化铜质量的减少和无水氧化钙质量的增加来测定水的质量组成.(1).如果制得的 H2从左向右流向,上述必要仪器的连接顺序是_接_、_接_、_接_、_接_、_接_(碱石灰)。(2)简要说明实验装置最后连接碱石灰干燥管的目的是_.(3)装入药品后,进行实验时有如下操作步骤:打开活塞,产生氢气 点燃 D 处酒精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关闭活塞,停止产生氢气 待氧化铜变红后撤去酒精灯 通入氢气,使 D 中物质冷却 称量 C 管和 D 管的质量 正
12、确的操作顺序是:_(4)若测得原质量为 W1g 的硬质玻璃反应管 D 反应后质量变为 W2g;U 型管在实验后质量增加 mg,则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比可表示为_。(5)若实验中有部分氧化铜还原不彻底,未生成铜而是被还原为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偏大、偏小、无影响)_。分析与解答 本题将选择适宜装置、仪器连接,正确操作步骤的安排及简单实验数据处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题目提供的实验装置中有些是必要的,有些是不必要的。答题时要根据实验目的决定取舍。例如,A 和 B 都是 H2发生装置,其中 A 有旋转活塞而 B 没有。因此使用 A 便于控制H2的产生与停止。A 中用锌跟盐酸反
13、应,B 中用铁跟盐酸反应。其中锌跟盐酸反应速度适中,产生的 H2可以较快地完成还原 CuO 的反应;而铁跟盐酸反应产生 H2太慢,虽然增加了加热的措施,仍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而且加热会增加盐酸的挥发,对本实验不利。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所以,H2发生装置应选 A。由于盐酸易挥发,还原 CuO 所用 H2应是纯净、干燥的,所以 H2进入 D 管之前应先除 HCl(气)(用 G)和干燥(用 E)。H2还原 CuO 后生成的水(蒸汽)要用 U 型管里的无水 CaCl2吸收,然后称量;但是还要防止无水 CaCl2吸收空气里的水气而增大测定误差,因此在 C 的后面应连接 H。从以上安排看,装置
14、 F 是多余的,在本实验中无用。在操作顺序上,一般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给 D 装置加热前应先用 H2将 D 中空气赶净,因此应在前;、的顺序仍应按初三化学中 H2还原 CuO 的实验步骤安排,即之前,然后是,在后。由于实验所需质量的数据是实验前后的差值,所以称量 C,D的质量()应安排在实验的开头和结束。求水的组成中氢、氧元素质量比时,重要的是要分清实验测得数据的意义,然后从中找出氢、氧元素的质量比。由于实验目的是要通过测得的数据求水中氢、氧的质量关系,因此,测得数据跟 CuO 还原的程度无关。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应表示为:2121)(WWWWm或)(2121WWWWm 例 5过碳酸钠(N
15、a2CO4)和 H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 CO4+4HCl=4NaCl+2CO2+O2+2H2 O 商品过碳酸钠中往往含有少量的碳酸钠,为了测定其纯度,现称取 0.9g 样品进行实验。供实验选用的仪器、试剂如图 6-11 所示。(1)为了是实验尽可能简单,应选用的装置是_(填编号)。(2)所选用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填字母,胶管已略去)(3)为了能通过实验和计算,求得样品的纯度,所需测定的物质名称和物理量是_;若所测定的物质的物理量以质量表示,且为 mg,则样品的纯度为_。(4)实验室有 50mL、100mL、500mL 三种规格的量筒,实验时选用的量筒的规格为_。解析此题为信息迁
16、移型的综合实验题,其考查的内容包括:最佳方案的设计、仪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器(包括接口)的连接顺序、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数据的处理,并考查能否正确选择一定规格的仪器等,从而达到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实验能力的目的,同时也考查学生的敏捷性和整体性。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Na2 CO4与盐酸反应除生成 NaCl、H2 O 外,仅生成 CO2一种气体,所以欲通过实验和计算测定商品过碳酸钠的纯度,必须通过必要的实验手段测量出 O2的体积,而 O2的体积可通过“排水 量气”予以测出。(1)题干给出 9 种可供选择的装置,要求实验尽可能简单。虽提供部分解题线索,同时增加了对正确答案的干扰性,这对考生的审题能力及
17、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和整体性也是一种考核。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取固-液反应装置,得到 O2、CO2、HCl 及水蒸气的混合气体;然后通过净化及干燥装置,用碱石灰吸收其中的 CO2、HCl 和水蒸汽,由装置导出的气体即为干燥、纯净的 O2;随后根据大气压原理,将组成一个“排水量气”装置,即可测量出 O2的体积(标况下)。在这里,学生最易将漏选。(2)当装置的顺序固定以后,接口顺序即顺理成章,可以断定。其中装置由 B 管口进气,C 管口出气,B 管口出气均可;而装置中,气流的流向必须遵循“短进长出”的原则,即:由 K 管口进入 O2而 O2 产生的压强将瓶内的水由J 管口压出,经玻璃导
18、管导入量筒中。(3)若所测定的 O2 物理量以质量表示,且为 mg 时,据关系式:2Na2CO4 O2 1222 32 xg mg 解得:x=861m(g),所以商品过碳酸钠的纯度为:%1002.761%1009.0861mm (4)至于如何选定题干提供的三种不同规格的量筒,则必须取极值,假设 0.9g样品为纯净的过碳酸钠,此时所产生的 O2的体积为最大值。2Na2CO4 O2 1222g 22400ml 09g V 解得 V83ml,所以排出的水的体积约为 83ml,应选择 100ml 的量筒。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K-J-D 或 AC-B-K-J-D 氧气的体积,%1002
19、.761m 100mL 四、评价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或评价实验方案的优劣 例 6 氨跟氧化铜反应可以制备氮气(2NH3+3CuO=3Cu+3H2O+N2),而氮气跟镁在高温下反应可得到氧化镁,但氧化镁遇水即反应,生成 Mg(OH)2和 NH3,下面是甲、乙归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两位学生提出的制备氧化镁的两种实验方案示意框图(实验前系统内的空气已排除,图中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向)。甲 乙 填空和回答问题(1)甲、乙两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能制得氧化镁(填“能”或“不能”)?甲_乙_(2)具体说明不能制得氧化镁的原因(如两个方案都能制得氧化镁,此小题不用回答)。答:_.分析与解答 这是一个新情境实验题,题
20、目要求答题者评价两个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并用文字叙述不可行的理由。题目考查考生阅读接受新信息的能力,根据提示信息,结合原有知识审查和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及表达能力等。回答此题,应抓住“NH4CL 跟 Ca(OH)2 反应制 NH3 NH3 跟 CuO 反应制 N2 N2跟 Mg 反应得到 Mg3N2”这条主线,对题中给出的甲、乙两种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判断,得到符合实际的评价结论。对照甲、乙两个方案逐框分析,发现第一步甲、乙相同,都是 NH4CL 跟 Ca(OH)2反应制 NH3都可以;第二步,甲用碱石灰干燥 NH3,可以进行,乙方案用 NH3跟 CuO 反应制 N2也合理;到第三步,甲方案中的
21、 NH3 遇到浓 H2SO4,由于两者立即会发生反应生成(NH4)2SO4。NH3将全部被浓 H2SO4吸收,无法继续发生下一步反应,因此可以否定甲方案;乙中NH3 跟 CuO 反应生成的 N2通过水,N2不反应,这时可能有前一步未完全反应的 NH3被水吸收,对实验无影响;第四步,乙方案中经过水洗的 N2通过浓 H2SO4被干燥;第五步最后一步,干燥的 N2在高温下跟 Mg 反应制得 Mg3N2,最后得出乙方案能制得 Mg3N2,而甲方案不能制得 Mg3N2的结论。在以上分析,评价过程中,应抓住反应主线,对比甲、乙两个方案逐框分析,这时尤其应注意两个方案的区别之处,以便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进行
22、突破。本题两小题的具体的答案如下:(1)甲 不能 乙 能(2)甲方案中反应生成的氨气全部被 H2SO4吸收,不能进行后续反应。例 7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NH4Cl固体Ca(OH)2固体(加热)碱石灰 浓H2SO4 CuO粉末(灼热)镁粉(高温)(以下从略)NH4Cl固体Ca(OH)2固体(加热)CuO粉末 水 浓H2SO4 镁粉(高温)(以下从略)甲方案:淀粉液 稀H2SO4 水解液 NaOH溶液 中和液 碘水 溶液变蓝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结论:淀粉水解完全。上述三个方案的操作及结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解析:此题的实验
23、目的是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不能单凭实验现象武断地下结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案 甲方案操作正确,但结论错误。这是因为当用稀碱中和水解液中的 H2SO4 后,家碘水溶液变蓝色有两种情况:淀粉完全没有水解;淀粉部分水解。故不能得出淀粉尚未水解的结论。乙方案操作错误,结论亦错误。淀粉水解完全后应用稀碱中和淀粉溶液中的H2SO4,然后再做银镜反应实验,在酸性条件下银镜反应不能发生,也就无法判断淀粉的水解情况,丙方案结论正确,操作亦正确。专题训练 1有下列实验操作可供选用:加 NaOH 溶液 加盐酸 加硝酸 加热 加 AgNO3溶液 加水过滤 加二氧化锰 暴置在空气中。(1)证明一种金属粉末是铁粉,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实验 设计 评价 1819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