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训练18407.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训练1840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训练18407.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1 页 原始农耕生活 一、选择题 1.科学的建筑设计、舒适的居住条件是人类一贯的追求,下图是为适应当地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而设计的房屋,它的建造者是(C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2.建筑见证着历史的发展。下列几幅图片中具有中国最早木构建筑,并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是(B)A.B.C.D.3.生活在黄河流域、最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是(D)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4.下列哪个古人类遗址是最早种植粟的遗址?(B)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周口店遗址 5.李芳同学参观河姆渡原始居
2、民的遗址,见到了该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一农作物样本,该农作物应是(C)A.石榴 B.小麦 C.水稻 D.核桃 6.你认为最有可能居住在如图所示房屋的远古居民是(C)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2 页 D.河姆渡人 7.下列是反映我国古代原始农耕生活的一组图片,其中,完全反映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一组是(B)A.B.C.D.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周易(1)材料一两幅图片中的农作物分别可以在哪个原始居民的遗址中看到?(2)材料一中农作物种子遗存的发现,说明当时出现了什么现象?(
3、3)材料二说明人类的住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举一例说明。【答案】(1)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2)说明当时我国已出现了原始农业或种植业。(3)人类由穴居到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如: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内容。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 6000年,属新石器石器晚期,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半坡文明中发现了粟的种植痕迹,中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 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3 页 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之一。故图一可以在半坡遗址看到;图二可以在河姆渡遗址看到。(2)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始农耕的出现。结合教材所学得知,半坡文明中发现了粟的种植痕迹,中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可以得出,农作物种子遗存的发现说明当时我国已出现了原始农业或种植业。(3)本题主要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住所。结合材料二的信息,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可以得出,人类由穴居到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半坡文明建筑具有典型的北方特色,采用地穴式建筑,有利于防风保暖;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5、,有利于通风防潮。观察如图图片,回答相关问题:(1)图一是哪一种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这种房屋样式?(2)图二是哪一种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这种房屋样式?这种建筑方式特点?【答案】(1)河姆渡居民;干栏式房屋。(2)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冬暖夏凉。【解析】本题以图片切入考查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1)图一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2)图二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这种建
6、筑的特点是冬暖夏凉。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4 页 材料一:“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保存了几处较厚的灰烬堆,埋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材料二: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一枚骨针,像火柴棍那样粗细,用来缝制衣物。一些有孔兽牙、海蚶壳和磨光石珠,大概是他们佩戴的装饰品。材料三:某遗址出土的物品(如下图)请回答:(1)通过对材料一所含信息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从材料二中骨针、有孔兽牙及磨光石珠来看,该早期人类已掌握了哪些技术?(
7、3)材料三中的遗址代表的古人类的住房样式是什么?位于什么流域?从这些出土物品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答案】(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2)已经掌握磨制技术和钻孔技术。(3)河姆渡遗址,长江流域。河姆渡先民已经种植水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表明长江流域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已经开始农耕生活,制造并改进了生产工具;已经学会制作陶器。【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北京人的相关内容。北京人又称北京猿人,科学命名为“北京直立人”,又称“中国猿人北京种”,是生活在更新世的直立人。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距今约 7020 万年,他们仍保留猿的特征,但是手脚已经分工明确,会打制石器,会使
8、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采集和狩猎,并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结合材料一的信息,“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保存了几处较厚的灰烬堆,埋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可以得出指的是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2)本题主要考查了山顶洞人的相关内容。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 3 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因此考古学家把他们叫做山顶洞人,他们仍然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已用骨针缝制衣服,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5 页 懂得爱美;死后要埋葬。结合材料二的信息,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七 年级 上册 第一 单元 史前 时期 中国 境内 人类 活动 第二 原始 农耕 生活 同步 训练 18407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944831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