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讲义2925.pdf





《无机及分析化学讲义292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及分析化学讲义2925.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6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 溶液和胶体是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与工农业生产以及人类生命活动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广大的江河湖海就是最大的水溶液,生物体和土壤中的液态部分大都为溶液或胶体。溶液和胶体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状态。例如NaCl 溶于水就成为溶液,把它溶于酒精则成为胶体。那么,溶液和胶体有什么不同呢?它们各自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要了解上述问题,需要了解有关分散系的概念。11 分散系及其分类 111 分散系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统,简称分散系。例如粘土分散在水中成为泥浆,水滴分散在空气中成为云雾,奶油、蛋白质和乳糖分散在水
2、中成为牛奶等都是分散系。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叫做分散质(或分散相),而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或分散介质)。在上述例子中,粘土、水滴、奶油、蛋白质、乳糖等是分散质,水、空气就是分散剂。分散质和分散剂的聚集状态不同,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分散系的性质也不同。我们可以按照物质的聚集状态或分散质颗粒的大小将分散系进行分类。112 分散系的分类 物质一般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聚集状态,若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聚集状态进行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九类,见表 11。表 11 分散系分类(一)分散质 分散剂 实例 固 液 气 固 液 气 固 液 气 液 液 液 固 固 固 气 气 气 糖水、溶胶、油漆、泥浆
3、 豆浆、牛奶、石油、白酒 汽水、肥皂泡沫 矿石、合金、有色玻璃 珍珠、硅胶、肌肉、毛发 泡沫塑料、海绵、木炭 烟、灰尘 云、雾 煤气、空气、混合气 若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进行分类,则可以将分散系分为三类,见表 12。表 12 分散系分类(二)类 型 粒子直径/nm 分散系名称 主要特征 分子、离子分散系 1 真溶液 最稳定,扩散快,能透过滤纸及半透 膜,对光散射极弱。单 相 系 统 胶体分散系 1100 高分子溶液 很稳定,扩散慢,能透过滤纸及半透膜,对光散射极弱,粘度大。溶胶 稳定,扩散慢,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光散射强。多 相 系 统 粗分散系 100 乳状液 悬浊液 不稳定,扩散慢
4、,不能透过滤纸及半透膜,无光散射 分子与离子分散系统中,分散质粒子直径100nm,用普通显微镜甚至肉眼也能分辩出,是一个多相系统。按分散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粗分散系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液体分散质分散在液体分散剂中,称为乳状液,如牛奶。另一类是固体分散质分散在液体分散剂中,称为悬浊液,如泥浆。由于粒子大,容易聚沉,分散质也容易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故粗分散系统是极不稳定的多相系统。以上三类分散系之间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没有明显的界线,三者之间的过渡是渐变的,某些系统可以同时表现出两种或者三种分散系的性质,因此以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作为分散系分类的依据是相对的。本章将重点讨论溶液和胶体分散系的一些性质。
5、12 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是指一定量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由于“溶质的量”可取物质的量、质量、体积,溶液的量可取体积,溶剂的量常可取质量、体积等,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浓度的表示方法是多种多样的1。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浓度表示方法。121 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 SI 规定的一个基本物理量,用来表示系统中所含基本单元的量,用符号“n”表示,其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 mol。摩尔是一系统物质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 0.012kg 12C 的原子数目相等时,其物质的量为 1mol。1mol 12C 所含的原子数,叫阿佛加德罗常数,用“NA”
6、表示,其数值为 6.021023。因此,1 摩尔任何物质,均含有 NA个基本单元。在使用物质的量时,基本单元应予指明,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也可以是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基本单元要求用加圆括号的化学式(或化学式的组合)表示,而不宜用中文名称。例如“1 摩尔氢”的质量多大?这句话的含义较模糊。这里所指的氢到底是氢气(H2)还是氢原子(H)?前者的质量比后者大一倍,因此,1molH2相当于 2molH。当基本单元为微粒特定组合时,通常用加号连接,例如 4mol(H20.5O2)就是 4molH2和 2molO2的特定组合。再如,求 KMnO4的物质的量时,若分别用 KMnO4 和
7、451KMnO作基本单元,则相同质量的 KMnO4 其物质的量之间有如下关系:n(KMnO4)KMnO(51451n 5n(5KMnO4)可见,基本单元的选择是任意的,它既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人为设定。1mol 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符号为 M,单位为 kgmol1,常用单位为 gmol1。例如 1mol 12C 的质量是 0.012kg,则12C 的摩尔质量 M(C)12 gmol1。任何分子、原子或离子的摩尔质量,当单位为 gmol1时,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6 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或离子式量。若用 m 表示 B 物质的质量,则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BBMmn (1
8、1)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以符号 cB表示。VncBB (12)式中,Bn表示溶液中溶质 B 的物质的量,V 表示溶液的体积,B 是溶质的基本单元。cB的 SI 单位为摩尔每立方米(molm3),法定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1)。例 11 将 36g 的 HCl 溶于 64gH2O 中,配成溶液,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1.19gmL1求 c(HCl)为多少?解:已知 m(HCl)36g m(H2O)=64g d=1.19gmL1 M(HCl)=36.46 gmol1,m(HCl)g64g36g36mL1000mLg19.11=428.4g 由VMmcVncMmn
9、BBBBBBBB 则 11Lmol76.11L0.1moLg46.364.428)HCl()HCl()HCl(gVMmc 例 12 用分析天平称取 1.2346g K2Cr2O7基准物质,溶解后转移至 100.0mL 容量瓶中定容,试计算 c(K2Cr2O7)和)OCrK(72261c 解:已知 g2346.1)OCrK(722m 1722molg18.294)OCrK(M 1172261molg03.49molg18.29461)OCrK(M 131722722722Lmol04197.010mL0.100molg18.294g2346.1)OCrK()OCrK()OCrK(VMmc1317
10、226172272261Lmol2518.010mL0.100molg03.49g2346.1)OCrK()OCrK()OCrK(VMmc )OCrK(6)OCrK(72272261cc )OCrK(6)OCrK(72272261nn 由于溶液的体积随温度而变,导致“物质的量浓度”也随温度而变。为避免温度对数据的影响,常使用不受温度影响的浓度表示方法,如质量摩尔浓度,质量分数等。122 质量摩尔浓度 1000g溶剂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称为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用符号bB表示,单位为 molkg1。表达式为:.6 ABBmnb (13)例 13 50g 水中溶解 0.585gNaCl,求此溶
11、液的质量摩尔浓度。解:NaCl 的摩尔质量 M(NaCl)58.44gmol1 13122kgmol2.010g50molg44.58g585.0)OH()NaCl()NaCl()OH()NaCl()NaCl(mMmmnb 质量摩尔浓度与体积无关,故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用于稀溶液依数性的研究。对于较稀的水溶液来说,质量摩尔浓度近似地等于其物质的量浓度。123 摩尔分数 在一物系中,某物质 i 的物质的量 ni占整个物系的物质的量 n 的分数称为该物质 i 的摩尔分数,符号为 xi,其量纲为 1,表达式为:nnxii (14)对于双组分系统的溶液来说,若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nB,溶剂的物质的量为
12、 nA,则其摩尔分数分别为:ABBBnnnx (15)ABAAnnnx 显然,xAxB1 对于多组分系统来说,则有xi1 124 质量分数 混合系统中,某组分 B 的质量(mB)与混合物总质量(m)之比,称为组分 B 的质量分数,用符号B表示,其量纲为 1,表达式为:mmBB (16)质量分数,以前常称质量百分浓度(用百分率表达则再乘以 100)。125 质量浓度 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 B 的质量(g),用符号表示,单位为 gL1,计算公式为:VmB (17).6 例 14 在常温下取 NaCl 饱和溶液 10.00cm3,测得其质量为 12.003g,将溶液蒸干,得 NaCl 固体 3.173
13、g。求:(1)物质的量浓度,(2)质量摩尔浓度,(3)饱和溶液中 NaCl和 H2O 的摩尔分数,(4)NaCl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5)质量浓度。解:(1)NaCl 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31Lmol42.5L1000.10molg44.58/173.3)NaCl()NaCl(gVnc(2)NaCl 饱和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1312kgmol14.6kg103.173)(12.003molg44.58/g173.3)OH()NaCl()NaCl(mnb(3)NaCl 饱和溶液中 mol491.0molg18/g)173.3003.12()OH(mol0542.0molg44.58/
14、g173.3)NaCl(121nn 90.010.01)NaCl(1)OH(10.0mol491.0mol0542.0mol0542.0)OH()NaCl()NaCl()NaCl(22xxnnnx(4)NaCl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4.262644.0g003.12g173.3)OH()NaCl()NaCl()NaCl(2mmm(5)NaCl 饱和溶液的质量浓度为:Lg3.317L1000.10g173.3Vm 13 稀溶液的依数性 溶质的溶解过程是个物理化学过程。溶解的结果是溶质和溶剂的某些性质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这些性质变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溶质本性不同所引起的,如溶液的密度、体积、导
15、电性、酸碱性和颜色等的变化,溶质不同则性质各异。另一类是溶液的浓度不同而引起溶液的性质变化,如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渗透压等,是一般溶液的共性。这些性质只与溶质的粒子数目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如不同种类的难挥发的非电解质葡萄糖、甘油等配成相同浓度的水溶液,它们的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渗透压等几乎都相同,所以称为溶液的依数性。溶液的依数性只有在溶液的浓度很稀时才有规律,而且溶液越稀,其依数性的规律性越强。稀溶液的依数性与溶剂的相平衡有关,因此先介绍溶剂水的相平衡及其相图。131 水的相图 被人为划定作为研究对象的物质叫系统。在一个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并且组成均匀的部
16、分称为相。如果系统中只有一个相叫做单相系统,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的系统则称为多相系统。系统里的气体,无论是纯气体还是混合气体,总是单相的。.6 系统中若只有一种液体,无论是纯液体(如水)还是真溶液(如 NaCl 水溶液)也总是单相的。若系统里有两种液体,则情况较复杂:酒精和水这两种液体能以任意比例混合,则是单相系统,而乙醚与水其中间有液液界面隔开,为互不相溶的油和水在一起构成两相系统。不同固体的混合物,是多相系统,如花岗岩是由石英、云母、长石等多种矿物组成的多相系统。不同相之间具有明显的光学界面,光由一相进入另一相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光在不同相里行进的速度不同。相和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态是指物质
17、的聚集状态,如上述由乙醚和水所构成的系统,只有一个状态液态,却包含有两个相。相和组分也不是一个概念。例如同时存在水蒸气、液态水和冰的系统是三相系统,但这个系统中只有一个组分水。冰、水、水蒸气的化学组成相同,三者之间的转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却发生了相的变化。固、液、气三相之间的转化称为相变,相变达到平衡状态时称为相平衡。为了表示水的固、液、气三态之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平衡关系,以压力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表达系统状态及温度和压力间关系的图称为相图或状态图。水的相图由三条线、三个区和一个点组成。OA 线是水的蒸气压曲线,它代表了水和蒸气两相平衡关系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OA 线上的各点表示在某一
18、温度下所对应的水的蒸气压,或达到水的某一蒸气压时,所需的对应温度。所以 OA 线上的各点表示的是水和其蒸气长久共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A 点为临界点,该点的温度是374,称临界温度(高于此温度时,不论多大的压力也不能使水蒸气液化);此点的压力是 2.21104kPa,称临界压力(临界温度时使水蒸气液化所需要的压力)。OB 线是冰的蒸气压曲线(又称为冰的升华曲线),线上各点表示冰与其蒸气长期共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OC 线是水的凝固曲线,线上各点表示水与冰达成平衡时对应的温度和压力条件。OC 线几乎与纵坐标平行,说明压力变化对水的凝固点变化影响不大。三条曲线的交点 O 点表示冰、水、水蒸气三相共存时
19、的温度和压力,所以 O 点称为三相点。三相点是纯水在它自己饱和蒸气压力下的凝固点。三相点的蒸气压为 0.611kPa,温度为 0.00981,要维持三相平衡,须保持此温度和压力,改变任何一个条件则会使三相平衡遭到破坏,而冰点是在 101.325kPa 下被空气饱和的水和冰的平衡温度,冰点的温度为 0。纯水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是由我国物理化学家黄子卿教授首先精确测定的。三条曲线将图分为三个区,AOB 是气相区,AOC 是液相区,BOC 为固相区。每个区内只存在水的一种状态,称单相区。如在 AOB 区域内,在每一点相应的温度和压力下,水都呈气态。在单相区中,温度和压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改变而不引起
20、状态变化即相变,因此,只有同时指明温度和压力,系统的状态才能完全确定。132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物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如果将液体置于密闭的容器中,液体中一部分能量较高的分子会克服其它分子对它的吸引而逸出,成为蒸气分子,这个过程叫蒸发,又称为气化。液面附近的蒸气分子又可能被吸引或受外界压力的作用重新回到液体中,这个过程叫做凝聚。开始时,因空间没有蒸气分子,蒸发速度较快,随着蒸发的进行,液面上方的蒸气分子逐渐增多,凝聚速度随之加快。一定时间后,当蒸发速度和凝聚速度相等时,该液体和.6 它的蒸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即在单位时间内,由液面蒸发的分子数和由气相返回液体的分子数相等。此时的蒸气称为饱和蒸气
21、,饱和蒸气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蒸气压的单位为 Pa 或 kPa。相同温度下,不同的液体有不同的蒸气压,如表 13,它与液体的本性有关。通常把常温下蒸气压较高的物质称为易挥发性物质,如苯、碘、乙醚等,蒸气压较低的 物质称为难挥发性物质,如甘油、食盐等。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由于蒸发是吸热过程,所以同一液体的蒸气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20时水的蒸气压为 2.34 kPa,而 100时则有 101.325 kPa。与液体相似,固体也可以蒸发,因而也有一定的蒸气压,但一般都很小。如往密闭容器的纯溶剂水中加入少量难挥发非电解质,在同一温度下,稀溶液的蒸气压总是低
22、于纯溶剂水的蒸气压,这种现象称为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在溶剂中加入难挥发非电解质后,每个溶质分子与若干个溶剂分子相结合,形成了溶剂化分子,溶剂化分子一方面束缚了一些能量较高的溶剂分子,另一方面又占据了溶液的一部分表面,结果使得在单位时间内逸出液面的溶剂分子相应地减少,达到平衡状态时,溶液的蒸气压必定比纯溶剂的蒸气压低,显然溶液浓度越大,蒸气压下降得越多。如图 12。1887 年法国物理学家拉乌尔(Raoult)研究了溶质对纯溶剂的凝固点和蒸气压的下降,得出如下结论: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p),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p*)乘以溶剂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xA)
23、,这种定量关系称为拉乌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pp*xA (18)式中 p 表示溶液的蒸气压,p*表示纯溶剂的蒸气压,因为 xAxB 1 则 p p*(1 xB)p*p*xB pp*pp*xB 拉乌尔定律的另一种表述是: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p),与溶质的摩尔分数(xB)成正比。因为 xBBABnnn 当溶液很稀时,nA nB 则 xB ABnn 如果溶剂是水,且质量为 100 0g,则溶质 B 的物质的量 nB就等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bB。因为 nAmol51.55molg016.18g10001 所以pp*xB p*ABnnp*51.55b 一定温度下,纯溶剂的蒸
24、气压(p*)是一定值,所以51.55p为一常数,用 K 表示,则有 pKb (19)由此,拉乌尔定律又可表述为:在一定的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近似地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而与溶质的种类无关。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对植物的抗旱抗寒具有重要意义。经研究表明,当外界气温升高或降低时,在有机体的细胞中,可溶物(主要是可溶性糖类等小分子物质)强烈地溶解,.6 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从而降低了细胞液的蒸气压,使植物的水分蒸发过程减慢。因此,植物在较高温度下仍能保持必要的水分而表现出抗旱性。133 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 在一定压力下,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汽化的过程称为沸腾,此时
25、的温度称为沸点。因此,沸点与压力有关。当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的温度,便是该液体的正常沸点。如水的正常沸点是 373.15K(100),此时水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101.325kPa。根据拉乌尔定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沸点上升与溶液质量摩尔浓度近似成正比,与溶质本性无关,其数学表达式为:t bKbb (110)式中 Kb为溶剂的沸点上升常数,该常数取决于溶剂的性质,与溶质的性质无关。Kb值通过实验测得,也可以由理论推算,单位为kgmol1或 Kkgmol1。常见的几种溶剂的沸点上升常数见表 15。物质的凝固点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压力下该物质的液相和固相蒸气压相等、固液两相能够平衡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机 分析化学 讲义 292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