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四单元789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四单元789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四单元7891.pdf(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 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分析 教学内容:教科书 P42P65 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 100 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笔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 20 以内的加、减法,100 以内数的组成、读写和数位知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进行教学的,又为后面教学 10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与笔算打好基础。由于学生学习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难度,要比学习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难度小,所以再本单元的教材中,结合加、减法计算的教学,穿插安排了有关用加、减法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在
2、编排上有如下特点:1依托算理,突出对比,强化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初学 100 以内的加、减法时,常常会出现把不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错误。教材编写这部分内容时,把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对比着出现。例题教学后,还让学生思考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促使学生分清所加的数是几个十还是几个一,如果是几个十就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如果是几个一就和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教材作了类似的编排。这样,突出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既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又有利于减少口算中的错误。2先口算,在笔算,
3、口算、笔算穿插安排,相互支撑。学生在学习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口算时,懂得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道理,这就为学生在学习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两位数加、减了两位数的笔算打下基础。3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这样编排,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的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 100 以内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笔算(不进位、不退位)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 使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决求被减数、减
4、数以及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 100 以内加法(不进位)和减法(不退位)的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教学难点:利用对加、减运算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正确解答求被减数、减数以及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课时安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 课时 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不
5、进位)2 课时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1 课时 练习七1 课时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2 课时 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1 课时 练习八2 课时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1 课时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1 课时 练习九2 课时 复习3 课时 第()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243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 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 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探索
6、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通过简单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好孩子。这里有一组口算题(板书出示):303=720=l7 7=l5 5=2.谈话: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不错,那接下来的问题肯定难不倒大家。师口述下面问题:30 里面有()个十,60 里面有()个十,4 个十是(),9 个十是()。(学生口答)3.导入:动物王国的国王看小朋友这么聪明,邀请大家跟小动物们一起去旅行,瞧,大巴车来接我们啦!二、呈现问题,探究算法 1教学例 1 出示情境图。提问:看这两辆大
7、巴车,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教师指出: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就是要把两辆车的座位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40+30 谈话:40+30 等于多少呢?刚才很多小朋友都会算得数。老师想知道你算出的得数是多少,还想知道你是怎么算的。大家自己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提问:谁先来向大家汇报,计算 40+30 时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A:十个十个地数。B:4 个十和 3 个十得 7 个十,是 70。C:4+3=7 40+30=70 谈话:计算几十加几十,联想到和它有联系的几加几,真是个好方法!提问:你喜
8、欢用哪种方法计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40+30”说给同桌同学听听,说好后在课本上填上得数。齐读算式,指出:要写上单位名称“个”。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2)求大客车比小客车多多少座位?追问: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减法)怎样列式?板书:40-30=提问:40-30 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A:4 个十减去 3 个十得 1 个十,是 10。B:4-3=1 40-30=10 指出:计算几十减几十,联想到和它有联系的几减几,也是个很不错的方法!齐读算式,指出:要写上单位名称“个”。2教学“试一试”:70-30=谈话:小朋友们刚才自己学会
9、计算几十加几十,真会动脑筋。这道几十减几十的计算,你会算吗?(出示)要求想想怎样算、得数是多少。然后指名板演,其他学生把得数填在课本上。交流: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可能会说:因为 7-3=4,所以70-30=40;也可能会说:7 个十减 3 个十是 4 个十,就是 40。)学生齐读算式。3小结:今天我们计算的加法和减法有什么特点?(加数、被减数、减数都是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在口算得数时,可以想几加几或几减几,算出得多少个十,得出得数。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 1 题。动物国王见到我们可开心了,拿来了漂亮的珍珠手链送给我们
10、。(出示图)你能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吗?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提问:50+40=90 表示什么意思?90-40=50 呢?指名回答。指出:求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算;求一部分就是从总数中去掉已知的一部分,用减法算。提问:这里的 50+40 你是怎么算的?(想 5+4)2“想想做做”第 3 题。国王带着我们参观了动物王国,来到小猴家,小猴正准备坐火车上学,可火车没有司机。你们谁愿意当火车司机,把大家送到学校?(出示图)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指一组开火车。3“想想做做”第 2 题。很快来到学校,看看它们学什么知识。(出示:)3+2=2+3+4=5-1 9-3+2=30+20=20+30+40=50-1
11、0 90-30+20=这些题,难得住你吗?仔细观察,每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上面一题是几加、减几,下面一题就是几十加、减几)指出: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可以先想相关的一位数加减一位数。4“想想做做”第 4 题。想不想接受更大的挑战?(出示题目)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共同校对,教师及时纠错并给予帮助。选择其中一题说算法,如“计算 90-70,可先想 9-7 得几,因为 9-7=2,所以 90-70=20.”5“想想做做”第 5 题 时间过得好快,我们就要离开动物王国了。临走前,小山羊和小兔送给我们一些萝卜。(出示题目)你能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学生齐读题。提问:小白兔说,我拔的和你同样
12、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小白兔也拔了 20 个。)追问:可以怎样列式?学生列示解答后,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算。指出: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就要用加法。这里的单位名称是“个”。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板书设计:第()课时 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不进位)(1)教学内容:教科书 P44P45 的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进行计算。2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发展其问题意识。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13、,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比较例题里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口算(用手势表示得数)4030=2050=4050=2060=5030=705=408=690=750=804=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小松鼠和小白兔要坐车去农村的果园,它们来到公交公司,看到公交公司有三种车(课件呈现大客车、中巴车和小轿车)。认真观察一下,这三种车各有多少个座位?2提出问题 根据观察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请你叫一个小朋友回
14、答,只列式不计算)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座?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大客车、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三、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一)两位数加整十数。1.4530 453 303 45303 这四个算式中 30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得数是 33。那 453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而 453=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这两题怎么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2.4530=你想怎么来计算 4530=呢?(学生选择课前准备的小棒或计数器进行操作探索。)利用你身边的材料动手试一试 4530=3学生活动 4生演示:摆小棒 提问:谁来一边摆小棒一边介绍?(先摆 4 个十 5 个
15、一是 45,再摆 3 个十是 30,合起来是 75。)提问:通过摆小棒,你怎样看出是 75 的?因为有 7 个整捆和 5 个单根,合起来就是 75 根。因为有 7 个十和 5 个一,合起来就是 75。4 个十加 3 个十得 7 个十,7 个十和 5 个一合起来是 75。追问:7 个十哪里来的?(4 个十加 3 个十得 7 个十。)教师演示:直尺画方框。评价总结:说的很好,要把几个十和几个十加在一起。5生演示:计数器 把计数器放在胸前,我们再用计数器拨一拨 45+30 等于多少。谈话:谁拨算珠的?请来介绍一下。学生:在十位上拨 4 颗珠子,个位上拨 5 颗珠子是 45,再在十位上拨 3 颗珠子,
16、合起来是 75。追问:这 3 颗珠子,为什么要拨在十位上?因为是 3 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因为加上 30 就是加 3 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评价总结:说的很好!加 30 就是加 3 个十,这 3 颗珠子要拨在十位上。4 个十加 3 个十得 7 个十.7 个十和 5 个一合起来是 75。6如果我们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你准备怎样算 45+30 呢?请四人小组商量一下。全班交流。回应:某某同学,你当时是怎样算得?谈话:我们看看蘑菇是怎样说的。或者小蘑菇和你说的一样。板书:4030=70 705=75 略作小结:其实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我们都是先算 4030 等于 70,再算 705
17、 等于 75。(二)教学 453 谈话:那 453 呢?怎样算?1.生动手操作 2.请学生上台操作演示:摆小棒 提问:谁来一边摆小棒一边介绍?你怎样看出是 48 的?5 个一加 3 个一得 8 个一,4 个十和 8 个一合起来是 48。4 个十和 8 个一合起来是 48 追问:8 个一哪里来的?学生:5 个一加 3 个一得 8 个一.教师演示:直尺画方框。评价总结:很好,要把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3拨计数器 谈话:谁拨算珠的?来介绍一下。追问:这 3 颗算珠为什么要拨在个位上?(因为是 3 个一。)评价总结:说的很好!加 3 就是加 3 个一,所以要在个位上拨 3 颗珠子。5 个一加 3 个一得
18、 8 个一.4 个十和 8 个一合起来是 48。4提问:如果我们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你准备怎样算 43+5 呢?请和你的同座说一说。谈话:我们看看小萝卜是怎样说的。或者小萝卜和你说的一样。教师板书:53=8 408=48 小结:其实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我们都是先算 53 等于 8,再算 408 等于 48。我们一起再读一读。(三)比较计算 4530 和 453 有什么不同?谈话:老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都是 45 加上一个数,一个是加 30,一个是加 3,那么计算 45+30 和 45+3 有什么不同?学生四人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如果回答不出,师适时提醒:45 加 30,30 的
19、3 加 45 的在哪一位上?为什么?45 加 3,3 加在 45 的哪一位上?为什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描红 30 3 总结:的确这样,如果加的是几个十,就要和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如果加几个一,就要和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四、练习巩固 拓展延伸 1坐客车(想想做做的第 1 题)通过我们对这三辆车的研究,小松鼠和小白兔最后决定坐大客车一起去果园,可司机叔叔说了只有算对车门上的算式才能上车,你能把他们送上车吗?课件呈现两辆车及车门上的两组算式 2620 5034 262 534 只有得数都算对才把两个小动物送上车。2猜站台(想想做做第 2 题)大客车在途中停靠在两个公交站台上,这两个站台是几号站
20、台呢?答案就在站台上的算式里,你能算出来吗?站台一 站台二 60207 1540 6720 415 比较每个站台中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3摘果子(想想做做的第 3 题)出示:到了果园,两个小动物摘了一筐梨和一筐苹果,瞧!你能帮他们算一算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提问:怎样求出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交流:说说算式和算理,并口答。五、全课总结,扩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也可以说说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2.课后活动:“组算式”游戏 73 42 61 25 4 10 20 3(1)要求:从上、下两排数中各选一个数列加法算式,并算出得数,比一比,谁组成的算式多,算得
21、又正确。(2)小组交流。板书设计:第()课时 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不进位)(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6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两位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观察、理解和估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3通过游戏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难点:掌握口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 1660 8510 4350 2530 361 672 445 5012 直接写结果,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第一组题是怎样想。2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
22、位数,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看看小朋友们掌握得怎么样。二、练习 1“想想做做”第 4 题。(1)比较两个不同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算一算,你又发现了什么?(3)小结: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是一样的。2“想想做做”第 5 题 游戏题,同桌两人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3“想想做做”第 6 题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口算。分析学生计算错的原因。4“想想做做”第 7 题:在里填上、或=。(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比较方法。(2)集体订正后提问:你是怎么比的?(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不计算。)5“想想做做”第 8 题和第 9 题(1)出示读题,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2)学生
23、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同学先互相说说怎样求。三、全课总结 讨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课时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 P47P48 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求原来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培养列式计算以及口答的习惯。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习惯和态度。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流、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部分”与“原来的”这个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 6023 5440 454 4150 276
24、 6035 362 473 782 二、新授 1出示例题图问:在画面上你看到了些什么?2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组织学生依靠观图讨论,帮助理解。小结: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把已采的 23 个桃和树上还剩的 5 个和起来。3学生分析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生独立列式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3528(个)4例题口答:树上原有 28 个桃。(学生口答一遍,再集体口答一遍。)5谈话: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讨论,讨论完后再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老师随学生回答板书:52328)提问:谁来口答一下?这两种方法一样吗?为什么会一样?学生回答。6.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25、就是反过来去想,把剩下的和已经的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三、巩固练习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1)出示第 1 题图,要求学生弄懂题意,并指明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同学先互相说说“怎样求出一共有多少块拼板?”再指名说一说。(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集体口答一遍)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1)学生读题,说说已经条件和所求的问题。(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提醒学生在计算完之后别忘了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2015 学年 第二 学期 第四 单元 789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