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docx
《全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xx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xx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是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营造安全稳定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对xx市“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和奋斗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十四五”时期我市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编制
2、本规划。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一)应急管理的新起点“十三五”期间,xx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重要论述,高度重视全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始终将全市的安全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关于印发xx市安全生产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和xx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切实把灾害事故预防作为促进城市安全发展的主攻方向,把规范生产和提高综合防治能力作为促进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推进风险防控、监测预警、隐患排查治理、改革创新、依法治安、基础建设、专项整治、宣传教育等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了全市
3、“十三五”期间安全形势的稳定向好态势。应急管理机构改革是我国应急管理事业的新起点、新征程。自xx市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以来,积极落实全市应急管理机构改革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机构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全市安全发展不间断。在我市应急管理机构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边工作、边改革、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主动适应应急管理新要求,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改革原则,逐步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职能划转。(二)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新机遇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应急管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
4、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对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实现这一伟大使命,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化落实各项改革措施,积极推动应急管理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全面提升我市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我国应急管理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二是地方
5、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强化监管,狠抓落实,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随着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群众素质、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快提升,安全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四是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快速发展,将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自然灾害预警能力提升,“科技强安”战略有利于降低安全风险,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五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以及全社会对安全的高度关注,为推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巨大动能。(三)面临的新挑战“十四五”时期是xx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
6、展,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公共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面临着风险隐患增多、各类突发事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甚至有时相互叠加、耦合,各项应急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一是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增多。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多发频发,自然灾害呈现增加的趋势,多灾并发和灾害链特征日益突出,洪涝、干旱、风雹、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风险进一步加剧。同时,由于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和复杂性,使得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抵御、救援、救助工作难度普遍增大,特别是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依然薄弱,基层救灾物资储备保障不到位,防灾减
7、灾救灾机制不健全,未能真正全面做到将灾害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二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生产领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风险防控能力不足、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专业应急救援能力不强、安全生产监督执法能力不够等问题,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十四五”初期,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不容乐观,大量中小微企业安全投入、安全保障、人员培训、管理机制很难较好落实。xx市高风险生产经营单位较多,主要集中于矿山企业和危险化学品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施工领域和道路交通领域,容易发生火灾、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交通事故等生产安全事故,全市安全
8、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三是突发公共卫生风险长期存在。近年来,全球新发现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仍比较严重,重大疫情不时出现。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我市公共卫生治理体系还不健全,基层公共卫生预防控制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和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未来几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城市安全发展的影响将持续存在,其他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等威胁依然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形势严峻。四是社会安全风险形
9、势复杂多变。随着我国国际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安全危机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境外涉内和境内涉外的突发事件也明显增多,国内外极端势力制造的各种恐怖事件危及国家安宁。xx作为中原地区副中心城市,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诱发群体性事件因素较多,涉外安全风险日益增加,社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五是应急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体制刚刚成型,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还不够完善,各级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水平普遍较低,有关应急管理标准体系还不健全,信息资源共享不充分,应急物资及装备匮乏、储备结构不合理。同时,还存在着应急预案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需要进一步落实,应急救援力量需要进一步强化,应急
10、管理装备及技术力量需要进一步优化,基层应急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提升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预防为主、多策并举,重点解决制约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性、基础性问题,着力建机制、补短板、强能力、促协同,统筹做好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工作,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公共安全风险和损失,切
11、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扭住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三项重点工作”,统筹规划应急管理事业的各个环节,突出重点,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要逐步改革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又要全面提高应急管理综合能力,积极适应新体制新要求,推动应急管理事业稳步前进。坚持科学合理,上下衔接。推动建立科学合理、上下衔接的应急管理体系,在全面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基础上,优化顶层设计,从总体上加强应急管理机构职能、资源、力量的优化配置,合理规划,逐步构建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管、执法、保障的上下互通的“大应急”管理格局。坚持预防为主
12、,防救并举。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预防与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零事故”创建为目标,注重由事故导向逐渐向主动应急提前防范转变,推进关口前移,对各类风险的源头进行精准识别和全面综合管控,以灾害防控为重点,统筹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主导作用善应急联动机制,强化社会参与,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合力。(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到2025年,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协同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法治化和规范化
13、水平,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应急管理防控体系。全市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应急响应、指挥、处置能力和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公众风险观念和安全感明显增强。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灾害事故总量持续下降,重特大灾害事故得到根本遏制,较大以上事故明显减少,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面完成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到2035年,基本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2.分类目标安全生产方面:到2025年,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更加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
14、体系规范有效、常态化运行。全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能力显著提升,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兴安”效果明显,监管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市民安全素质显著提升,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全面下降。(1)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xx%;(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xx%;(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xx%;(4)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xx%;(5)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xx%。防灾减灾救灾方面:到2025年,全市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高,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严格落实自然灾害防治部门责任,完成全
15、市自然灾害全面调查、评估,完成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和xx应急救援基地(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建设,着力打造韧性城市;各县区要建成建筑面积不小于630平方米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完成年度救灾物资储备计划,物资储备能基本满足本级应急救助工作所需;各县区至少新建1个类应急避难场所、2个类应急避难场所和5个类应急避难场所;每年至少创建2-3个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6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筹建1-2个具有xx特色的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基地;加强公民安全教育,提高识灾避险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基本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自然灾害预警、救助体系。(1)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16、比例小于xx%;(2)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小于xx%;(3)年均每十万人受灾小于xx人次;(4)灾情信息上报及时准确,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xx%。公共卫生方面:到2025年,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基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显著提高;建立统一指挥、协调运转、快速反应的应急医疗物资储备运输机制;医疗救助和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实现全市医药服务信息实时汇总,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进行预警,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安全方面:到2025年,基本实现“智慧公安”建设,构建覆盖全市的感知神经元和智能感知体系;基层公安派出所基础
17、设施进一步加强,完成市、县(区)两级公安队伍人才专业化建设;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会防控体系,实现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应急救援方面:到2025年,全面形成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实现应急救援“一张网”,信息化发展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建设1支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2-3支不少于100人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其中包括1支专业危险化学品救援队伍;打造xx地区应急救援中心,应急救援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推动建设省级应急救援机器人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防护装备配备率达到100%;(2)县区综合救援力量建队率达到100%;(3)各类功能区和乡镇(街道)专(兼)职救援力量覆
18、盖率达到100%;(4)灾害事故发生后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时间缩短至10小时以内;(5)各级政府部门应急预案编制修订率达到100%。三、主要任务(一)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1.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全面总结全市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后存在的不足,科学界定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职责权限,明确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定位,加强部门合作,推进行业部门职能明确化,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机构精细化改革,在人员编制、组织架构、职能划转上逐步优化,形成上下衔接,左右畅通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安委会和减灾委等综合议事协调机构的指挥作用,建立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管理协调机制,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
19、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实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责任制,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建立覆盖各辖区、各行业、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并做好各级、各类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工作;建立健全高效的应急管理服务体系,鼓励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完善提升。加强应急领导机构建设,健全部门机构设置,合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协调联动、科学救援、保障有力的新格局。2.加强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加强应急指挥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应急指挥机构。按照指令畅达、
20、系统有序、条块清晰、执行有力的原则,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基于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构建“1+12+1”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深化机构改革后的职能转变工作,积极发挥市政府应急指挥部的作用,加快建设应急指挥“一张图”,即构建基于统一应急指挥平台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该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涵盖1个应急救援总指挥部、12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和1个应急指挥平台,将“1+12”应急指挥部的设置纳入到应急指挥平台,实现纵向管理指挥畅通有效、横向协调合作迅速有序的网络化应急指挥体系。进一步明确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推动内部各个机构之间职能的“化学反应”(即部门之间各负其责、快速响应、联合应对的工
21、作流程),强力推进会商联动机制、平战转换机制、快速集结机制、现场处置机制、评估复盘机制等五项调度指挥机制建设,强化应急救援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方案、统一实施,实现应急救援工作的高效化、科学化、安全化。(二)完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1.推进应急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坚持法治思维,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法治化水平。按照依法管理、急用先行的原则,根据国家“1+5”法律骨干框架体系,即以“1”部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安全生产法、消防法以及自然灾害防治、应急救援组织、国家消防救援人员等方面5部应急管理法律为核心的应急管理法律框架体系,在省级制定xx省安全生产条例、xx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xx省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管理办法
22、和xx省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办法等地方性法规的基础上,配套出台突发事件应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危险化学品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完善行业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和涉灾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和制度。2.推进地方应急管理标准体系建设组织推进xx市应急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按照“谁提出、谁实施”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应急管理标准,包括安全生产标准、消防救援标准、防灾减灾救灾与综合性应急管理标准三大类,依据应急管理部、xx省人民政府编制修订的各类应急管理标准,推动制定适用于本市的地方应急管理标准并监督实施,提升应急管理标准化水平。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消防领域、防灾减灾救灾与综合
23、性应急管理通用基础领域标准化实施。加强应急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切实为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应急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精准防范和高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安全生产企业标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等领域率先制定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推动企业标准化与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深度融合,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3.统筹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在全面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梳理市、县两级应急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覆盖各地、各部门、各行业的应急预案体系
24、,加强各级各类应急预案衔接。在完成市、县两级总体应急预案修订的基础上,加强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与总体应急预案的有效衔接,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应急救援沙盘推演系统,实现应急预案数字化、动态化、模块化管理。建立完善应急预案演练刚性约束制度,加强桌面推演和专项集训,适时组织开展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应急演练,鼓励委托第三方进行演练评估,持续检验、提升应急预案实战能力。应急预案责任单位要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每2年至少开展1次专项演练、综合演练等活动,重点推进实战演练,推进应急预案演练向实战化、常态化转变,提升应急演练质量和实效。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开展应急演练,注重应急演练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市 十四 应急 管理体系 本质 安全 能力 建设 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