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毕淑敏儿童关注小说的若干母题.docx
《论毕淑敏儿童关注小说的若干母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毕淑敏儿童关注小说的若干母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毕淑敏儿童关注小说的若干母题论毕淑敏儿童关注小说的若干母题 接受美学的研究方法认为,文学作品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重新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深化原来不很深刻的东西”。而小说,因其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呈现出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艺术特征。因此,小说中的儿童关注,往往比其他形式的关注更能关注儿童的精神层面。毕淑敏采用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对儿童所进行的关注,更能表达作家关注的中心(如儿童与儿童的母亲),也更能使读者参与到关注的中心来,使作家、读者与关注儿童的作品三方在互动中引起共鸣。 一、关注疾病状态下儿童的生存困境 毕淑敏笔下的一部分儿童人物经常被置于
2、生死的边缘,生存在生与死的较量之中。对这些儿童的生命的关照,成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一个视点。 长篇小说血玲珑里的儿童夏早早患上了渐进性贫血,骨髓停止造血,被医生宣判了死亡的命运。医生魏晓日求救于自己的导师钟百行挽救夏早早的生命,钟百行制定了“血玲珑”的医疗方案,让夏早早的母亲卜绣文再生一个与夏早早基因相同的孩子,抽取孩子的骨髓救夏早早。这样,以提供骨髓为目的而孕育的新生儿夏晚晚在其出生之际,即是其死亡之期。小说的主题在于表现成人世界对两个在生死边缘上的小生命的态度。 作品描写儿童的母亲卜绣文为了拯救夏早早的生命,为救患绝症的女儿,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像荡妇一样委身于医生魏晓日,以期魏晓日能够在治
3、疗中尽心尽力,并能求他的老师钟百行出山治疗。为了能孕育出一个与孩子夏早早同父同母的小生命,卜绣文甚至请求匡宗元早早的生父,这个在十三年前强奸了她的、使其饱受精神折磨许多年,而如今又是生意场上的对手的男人使自己怀孕。在怀孕之后又由于高龄产生了一系列危险的妊娠反应,差点失去生命从这些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救女心切、慌不择路、义无反顾、倾尽所有几近疯狂的母亲形象。 我们发现,卜绣文在爱女的病症被确诊之后,她的生活重心就只剩下一件事:救女。作为一个母亲,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她的行动转变与她的外表、身份、个性以及受教育情况均不相符。卜绣文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时尚、靓丽、个性高傲,气质超凡
4、脱俗,处事果断、雷厉风行的企业女老板。对于钟百行所制定的“血玲珑”计划,她竟然无视计划当中以一个新生儿的生命换取一个病儿的生命这一实质,也无视要拯救一个女儿就必须杀死另一个刚刚出生的女儿这一事实,使读者感到荒唐。她为了成功怀上一个与病儿基因相同的孩子所做出的举动,也显然与人物性格逻辑相悖。在卜绣文这个人物身上,读者能感受到作家对于其母性、挽救生命的顽强以及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但是,由于故事本身的荒唐以及人物性格发展的前后矛盾,致使人物形象没有得到丰满、有力的表现,反而损害了人物的内涵。 另一个关键人物是钟百行。作品对这一人物的正面描写不多,但他的影响却犹如一只大手,牢牢地掌控着计划的实施。他在
5、制订出“血玲珑”计划后,反复向病儿的母亲陈述计划的危险性,表明计划的一切责任在于当事人母亲的选择本身,并使用暗示性的语言诱使母亲下定决心实施计划。在母亲、胎儿的性命与“血玲珑”计划相违抗时,钟百行选择“血玲珑”,主动拿养老金资助“血玲珑”计划的实施,并嘱咐学生魏晓日在夏晚晚出生之时,给其注射可致胎儿适时脑死亡的药,以此免除医生在法律上的责任,医学泰斗的面具难掩其冷酷与无情。为积累属于自己的医学案例与经验,他无视另一个新生儿的生命,与医生的仁者之心大相径庭。这样一个医学人物,不管是从道德的层面抑或从伦理的层面,都是应该遭受谴责的对象。但读者从作品中难以确定作家对这一人物的立场。钟百行恍若世外之居
6、的生活处所、风度翩翩的外表、洞察一切先机的冷静、执行“血玲珑”计划的执著与冷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亦使读者难以捉摸作家对于这一人物的态度。在描写一个医学界的权威人物的时候,是否一定需要对人物作这样的处理,我们是存在着疑问的。总的来说,作品抓住了这一人物个性化、典型性的特征,但缺少必要的立场与态度,使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道德评判的标准。 医生是毕淑敏这一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血玲珑中的医生形象的代表人物魏晓日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医学才俊,在冷酷与平静中充满同情心。但是,这个未婚、英俊且前途无可限量的医学才俊,却恋上了年届四十、已婚且已有一个女儿的卜绣文,实在有点牵强。为此,他不惜想尽办法请
7、出其导师钟百行,待钟百行制定出“血玲珑”计划之后,又因为爱惜卜绣文而暗加阻止。对于即将出生的夏晚晚,他总不肯按照老师钟百行所嘱而用药,最终让胎儿健康地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作家力图表现出医生对生命的呵护和对生命的博大的人道主义关爱。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医生对于其所爱恋的病人家属,竭尽全力,精心呵护,那么假设魏晓日没有爱上卜绣文呢?对于人物的处理,的确有可商榷之处。 从对生活场景的设置、人物心理的描写以及细节对于刻画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考察,作品处理得比较成功的是儿童人物形象夏早早。医院这一场景对于从医22年的毕淑敏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医院这一生活场景的描写是她拿手的,因此,病儿夏早早主要的
8、生活场景医院,被描写得很真实,随着这种真实的再现,读者对于夏早早的同情之心不断加重。夏早早对于自己因病住院这一事实,一开始“觉得很好玩”,因为“不用上课和做作业了”,还可以见到“长得很酷的医生叔叔”,还“会认识一些新的朋友”。这些心理描写,是很符合一个儿童的心理实际的。但自从同病房的梁奶奶深夜无声无息地死去,夏早早从周围的大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从自己日渐虚弱的身体感觉,慢慢地意识到了自己病情的严重,并且洞察到了自己生的时日不多这一残酷的事实,因此,她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变得“对自己的疾病极为关注”、“养成了高度的警觉”。作品设置了一个夏早早织围巾的细节,体现了一个儿童以一种稚嫩的方式对命运的抗争
9、。夏早早“用各种毛线织一条花色复杂的围巾”准备将来送给自己的白马王子。这是对疾病的反抗,也是对成人世界的反抗:“他们都以为我活不到找白马王子的年龄。他们总是用一种看死人惨惨的眼光,盯着我看,里面充满了怜悯。我就是要这条围巾告诉大家,我打算活好多好多年呢!”但是,由于无法心安理得地使用夏晚晚的骨髓,夏早早不能选择健康,但能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作品的以上描述,使儿童夏早早面对疾病乃至死亡的心理变化轨迹以一种符合儿童实际的方式展示出来。夏早早选择以她的离去来换回夏晚晚生的希望和权利,这其中脆弱而纯真的心理活动,借着这些细节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感动着读者。 毕淑敏笔下善于描写病人的心理,这与她的从医
10、经历和心理咨询师的实践经验息息相关。毕淑敏曾说:“一个人,在他一生中心灵最无助的时候,就是他得病的时候,医生巨大的能力上的显示除了在他身体上的关注,更多的是心灵的呵护。”在长篇小说红处方中,毕淑敏刻画了吸毒病人的那些灰暗干枯变态的心理。在拯救乳房中,她描绘了那些对疾病和死亡深深的恐惧、难以排遣的心理纠结与障碍,以及无所依靠的挣扎的内心世界。在其他的以疾病为题材的作品中,同样如此。可喜的是,毕淑敏笔下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儿童,却与成人世界里的病人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疾病让夏早早原本明镜般的孩童心灵渐渐向成人的世界迈进,并伴随着各种情感和意识的懵懂初开,于是夏早早有了关于生与死的最初体验,她比
11、其他人更明白生的可贵,因此,她作出自杀的选择,以把生的希望留给刚出生的妹妹夏晚晚,这有其合理的地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毕淑敏写出了关于生与死的人生的哲学意味。正如作家自己所言:“我认为这部作品反映的是一个生命的过程和对生命的看法。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敬畏生命的过程,生命的伟大和优美、神秘的概率是现代医学远远不能穷尽的。” 另一部关注疾病中的儿童的小说生生不已,发表于血玲珑之前。普通女工乔先竹的女儿得了脑瘤,她眼睁睁地看着女儿夭折,万分痛苦,精神面临崩溃。作家起死回生,提供了乔先竹再造一个生命的选择。在以上这些小说创作中,作家表达了对儿童的一种“生生不息”的愿望。比较以上两部作品,我们能够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毕淑敏 儿童 关注 小说 若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