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_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 整体感知: 长度计量单位,特殊是用毫米测量比拟小的物体长度,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忙学生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对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熟悉是有帮忙的。由于长度单位是抽象的,靠教师很难使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这就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加教学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手段,增加学习兴趣,体会胜利的喜悦。借助手势,帮忙学生形成表象,让学生在课堂多活动、多操作。同时要抓住新旧学问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了解学问间的横向联系,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练习进展学生思维,培育学生的制造思维。 教学目标: (一
2、)学问点 1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二)力量点 1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 2能用手势表示 1 毫米、1 分米。 (三)德育点 引导学生探究学问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 教学难点: 帮忙学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预备: 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3、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 书的封面宽 14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 3连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 1 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宽 14 厘米多,不到 15厘米;厚不到 1 厘米,20 厘米多,多多少?不到 15 厘米,差多少?不到 1 厘米,那是多少?20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不是一个精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
4、层次进展铺垫,为学习新学问打下根底,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熟悉毫米,教学例 1。 1.启发学生观看测量得到的 20 厘米多,14 厘米多,不到 1 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觉了什么?相互谈论一下。 学生答复:有很多小格; 长是 20 厘米还多 7 个小格; 宽是 14 厘米还多 5 个小格; 厚是 8 个小格。 2.教师叙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 1 厘米小,它的名字叫 1 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 厘米中间从 0 到 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 23、56、910 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觉了什么?相互沟通一下。学生在初步熟悉的根底上,通过仔细观看、沟通,从而知道每
5、一厘米长度内都有 10 个小格,都是 10 毫米。 3教师板书:1 厘米 10 毫米 3.请同学们想一想,1 厘米和 10 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相互谈论一下。 总结归纳:1 厘米10 毫米板书: 1 厘米10 毫米是引导学生观看争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快乐。这也表达学生参加学问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学问。 4.借助手势,帮忙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教师表示 1 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学生将 1 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看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 1 毫米的长度观念。 用手势表示 1 毫米、1 厘米 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帮忙学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
6、加深理解概念。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书 做一做66 页 通过直观操作总结手势测量,使学生的熟悉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1 毫米。教师在新学问的传授中,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仆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二)熟悉分米。教学例 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 10 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熟悉 1 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 1 分米中有多少个 1 厘米?板书 有了熟悉毫米的思路,熟悉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熟悉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忙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熟
7、悉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 4 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相互用手势表示。 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分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三)利用米尺,分组争论。 1米有多少分米? 1 米、1 分米、1 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板书 4测量,做一做67 页 分米的熟悉思路与毫米的熟悉根本一样,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两次熟悉,把握 4 种长度单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根底。 三、稳固进展 稳固进展是在学生学习了新知,并进展了反应练习,在加深理解的根底上的综合稳固练习,应用所学学问解决新问题。 练习主要
8、在课内进展,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展练习,因材施教,面对全体,以提高学习质量和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相互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练习十七第 1 题。分组练习 5推断下面表达是否正确? 蜡笔长 6 毫米。 跳绳长 2 厘米。 课桌高 7 米。 粉笔长 75 分米。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熟悉了毫米、分米,知道 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毫米。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熟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受观看、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
9、初步熟悉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展测量,并能把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展简洁的换算。 2、借助详细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进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精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预备: 教师预备课件、米尺;学生预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量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
10、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沟通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提醒课题“毫米的熟悉”。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学问?(学生思索、沟通) 在学生沟通的根底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沟通。 提醒:为了看得更清晰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思索: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1、1厘米10毫米 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预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供应一些资料) 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应。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留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察引导,留意线段从“0”刻度开头
12、画和不从“0”刻度开头画的画法区分。 三、实践应用,稳固新知 1、学生依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依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便利。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长。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假如你们有兴趣,盼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小
13、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熟悉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受观看、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熟悉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展测量,并能把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展简洁的换算。 2、借助详细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进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精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预备: 教师预备课件、米尺;学生预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14、 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量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沟通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提醒课题“毫米的熟悉”。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学问?(学生思索、沟通) 在学生沟通的根底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沟通。 提醒:为了看得更清晰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
15、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思索: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预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供应一些资料) 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应。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留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
16、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察引导,留意线段从“0”刻度开头画和不从“0”刻度开头画的画法区分。 三、实践应用,稳固新知 1、学生依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依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便利。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长。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
17、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假如你们有兴趣,盼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熟悉 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熟悉供大家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一、复习 1、生汇报自己现在的身高 2、依据学生的身高猜想教师的身高,引出上学期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师板书) 3、假如教师的身高用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呢?引出1米=100厘米 过度语:米和厘米已经成了我们亲切的伙伴,这节课我们要熟悉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朋友,预备好了吗? 二、学生讨论体验与自主 1、猜谜语引出铅笔 2、想知道你最喜爱的铅笔有多长
18、吗?(量一量)学生汇报,消失了不是整厘米的现象引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3、师: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1)、生在自己的尺子找1毫米 (2)、用小手比划出1毫米有多长 (3)、闭眼想1毫米有多长,边想边比划 (4)、量1分硬币的厚度(正好是1毫米) (5)、感知1毫米:用拇指和食指夹住1分硬币,然后再抽出来,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个小缝,这个小缝的宽度就是1毫米 (6)、在我们的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7)、关于毫米你还知道什么?(生;1厘米=10毫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8)、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中间有没有10个小格? (9)、师生一起看大屏幕
19、一起数 (10)、口答:3厘米=( )毫米 (11)、再一次测量自己的铅笔有多长 4、估量教师手里的铅笔有多长 5、找生量正好是10厘米 6、师: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单位表示分米 7、用放大的尺子验证1分米=10厘米 8、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从哪到哪是1分米 (1)、用小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2)、闭眼想像1分米有多长,边想边比划 (3)、在我们的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9、用剪子剪出1分米长的彩条 10、找10个人贴彩条正好是10分米 11、以米为单位估量这条彩条有多长。(在实际测量,引出1米=10分米) 12、口答:80分米=( )米 三、稳固与创新性应用 1.给小动物选
20、择适宜的单位名称 2.实际测量: (1)、先估量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在实际测量 (2)、先估量课桌的宽大约是几分米,在实际测量 四、反思与小结:这节课你的感受如何呀? 五、师小结: 六、课后反思: 胜利点: 1.在导入时,能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课题 2.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比划,闭眼想象1毫米、1分米有多长,在通过感知1分硬币的厚度,剪1分米的彩条,更能帮忙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表象 3.让学生估测铅笔的长度、数学书的厚度、课桌的宽都有利于培育学生的估测力量 4.让学生自己讨论发觉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5. 让学生实际测量,培育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力量 缺乏
21、之处: 1.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严密 2.课件使用的不当,在学习1分米=10厘米时,没有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3.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过于严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体验 改良措施: 1.多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让每一节课的教学语言都到达科学严密 2. 在教学设计上下工夫,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他的价值,尤其是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目标肯定要明确 3.合理的安排时间,重难点处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展讨论体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秒的熟悉 秒的熟悉 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沟通、合作,自主熟悉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
22、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疼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预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预备一个时钟。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展倒计时)谈话:刚刚,我们进展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日,我们就共同来熟悉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熟悉时间单位“秒”
23、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认真观看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觉。2、学生自主探究,共同探究。3、学生反应: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假如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4、体验1秒钟师:1秒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认真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精确。小结:刚刚,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
24、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的确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许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铺张每1分、每1秒。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知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二)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师:假如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2、让学生小组合作,认真观看钟面,自主探究。3、学生反应。4、小
25、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三)练习:体验1分钟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四)小结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熟悉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精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精确地为人们报时。三、稳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2题。填上适宜的时间单位。补充: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竞赛师:让我们一起到紧急剧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
26、赛刚完毕,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发动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3、活动: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宁静,快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师:信任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仆人。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课后反思:秒的熟悉”是在学生已经熟悉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课的学问性目标相对简洁,但单位时间比拟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详细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忙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留意抓住如下几
27、个环节: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识的场景,使学生直观熟悉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忙学生熟悉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加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熟悉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展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操作、争论、沟通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
28、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忙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留意培育学生疼惜时间的意识。4、留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育学生的实践力量。5、多给学生供应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拟。固然,除了在学习秒的熟悉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毫米、分米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一第3、5、6、7等题 【教材分析】这局部教材分三段进展教学,先教学毫米的熟悉,再教学分米的熟悉,最终教学单位的换算。分米的熟悉与毫米的熟悉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忙学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29、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单位的换算主要是长度单位间的变换,这里限于单名数,目的是稳固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熟悉。 【学情分析】以前我们学习过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量距离是用米和厘米作单位的,但不少学生根本学问把握得不坚固,概念模糊简单混淆;对上述这些消失的问题,在平常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比照练习。让同学们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区分,更辨别谈们之间的进率。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力量。【设计思路】依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构造,以及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本课的设计思路: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学问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
30、活的思想。同时培育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提问意识、动手操作力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3.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教学目标】1.在实际活动中稳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进一步稳固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2.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学会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把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在实际操作中敏捷运用。3.在合作沟通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细心观看、勤于动手、擅长动手、擅长分析的力量
31、,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熟悉分米和毫米。教学难点:学会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毫米和分米练习课。板书:毫米和分米练习课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复习所学过的学问,为今节练习课供应铺垫。】2.课件出示考考你: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二)稳固练习1.用手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2.能不能用你们的小手比划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各大约有多长吗?3.指名比划1米,师用尺量。4. 生比划1分米、1厘米、1毫米,右手比划,左手用尺量,看
32、比划的是否精确。5.(小朋友比划的真精确,现在我们来画一画这些线段。)【设计意图:通过对根本单位的长度比划,让学生对各个长度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提升对长度单位的理解。】2.画线段(1)画5毫米的线段。过渡:画出5毫米的线段?(学生独立画线段,教师巡察。)投影展现学生所画的线段。(2)画1分米的线段。过渡:请小朋友在纸上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学生独立画线段,教师巡察。)投影展现学生所画的线段。谁来说说1分米的线段是怎样画的?小结:10厘米就是1分米,这条线段就是1分米的线段。过渡:同学们真棒,画得特别好,教师有些题目要考考大家!【设计意图:通过画5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提高学生实际的操作力量,加深
33、对这些单位的稳固。】3.完成书第6页第5题,然后集体订正。4.先独立完成书第六页第5题,然后集体订正。5.完成书第六页第6题,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运用。6.补充练习。过渡:教师想带大家去操场玩一玩,小朋友想不想?但是大家必需经过五层考验才能到达顶峰,有没有信念?现在我们一起动身。【第1层】圈出正确的答案。1、黑板长 4厘米 4分米 4米2、毛巾长 7厘米 7分米 7米【第2层】填上正确的答案。1、2分米+3分米=( )分米=( )厘米2、30毫米+50毫米=( )毫米=( )厘米【第3层】连上正确的单位。单人床长约2 厘米文具盒长约2 米练习本厚约2 分米小明走一步约60 毫米【第4层】推断下面
34、句子的对错。圆珠笔长14分米。 ( )桌面长2厘米。 ( )大树高10米。 ( )硬币厚30毫米。 ( )【第5层】量出下面图形边长的长度。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通过小结,归纳毫米和分米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加深印象,形成脉络。】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取得了肯定的收获。首先,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其次,学生的动手力量有所提高。学生在获得学问的同时,多种力量得以提高。再次,创新力量得以开发。最终,运用多媒体进展教学,很形象、直观,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但这节课我让学生小组争论的时机较少,只有简洁的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同时,电脑课件
35、的题目要求也有一些不行掩饰的缺点,如闯关练习中,题目要求不够明确,导致局部教学题目的教学效果未能到达。我信任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进取,积极改正,争取更加的完善!三年级上册数学小熊购物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第一课:小熊购物教学内容:p2 -4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进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先乘后加减的运算挨次,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亲密联系。3、引导学生把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展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4、培育学生书写标准,计算仔细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挨次。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
36、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开火车)35= 48= 76= 36-17= 80-43=93= 85= 37-15= 8+15= 36+7=2、观看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6+5-18 45-18+20指名口答,引导学生熟悉: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挨次计算。二、探究新知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看。 1、提示学生认真观看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设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3、解决问题。(1)列算
37、式:34+6 6+34(2)理解算理,把握算法。组织学生争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这两种状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争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
38、什么?(4)熟悉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争论。可能会消失以下两种方法解答。a. 34=12(元) 20-12=8(元) 答:应找回8元。b. 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 答:应找回8元。 3、重点争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状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熟悉: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
39、算乘法,在算减法。5、小结:观看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稳固练习: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2、试一试第1题留意留意提示学生争论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五、拓展练习:1、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索的根底上可进展小组争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其次问依据题目创设的情景来表达算式的意义。2、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3、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依据题目意思选择方法进展计算。六、总结强调: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熟悉教学设计”一文,盼望“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熟悉教学设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我们还为您精选预备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专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