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 教学目标: 学会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词语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和4自然段 走进并了解颐和园的美景,培育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巡游挨次给课文分段。 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加民族骄傲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闻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日就让我们寻着的脚印,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熟悉颐和园。 出示幻灯片,熟悉颐和园的几个闻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
2、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熟悉。(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读课文,找字词。 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局部,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局部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
3、。“阁”属于形状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精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i)。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用比拟法(依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分比照找出它们的一样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忙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育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力量。学生具备了这种力
4、量将终生受益。 2解释以下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糊涂,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特别华美,光荣夺目。 姿势不一:样子各不一样。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外表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外形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艳丽、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美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盛。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其次课时】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1)颐和园给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
5、点明白颐和园是个漂亮的大公园。颐和园风光美丽;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有什么盼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盼望我们有时机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由于颐和园处处都有漂亮的风光,说也说不尽,所以盼望我们有时机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巡游那里的美景。) 二、明确的巡游挨次。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其次段。 1指名朗读,思索争论,教师归纳明确: (1)是怎样来到长廊的?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3)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详细的? 2根据提示给其次段分层。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2句;其次层是第
6、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其次层) (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学习其次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一样。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一样的。”这说明白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表达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绚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才智。 (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白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白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风光特点。
7、)“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白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留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根底上练习背诵此段。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索、回答下列问题。 1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8、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查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力量。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力量。 2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对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齐读全文。 昨天我们领会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日,我们再来观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索,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
9、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势不一,各不一样。) (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势不一,这说明白什么?(狮子“姿势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和才能。)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表达。 (2)学生仿照练习。 (3)指名朗读、齐读。 三、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根据肯定的挨次写。(巡游挨次、观看挨次、方位变化挨次、季节变化挨次。)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巡游挨次。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详细。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检查学生
1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小学三年级语文颐和园的廊与画教案模板1 教学目的: 1、了解长廊“三绝”,感受其超群精湛的建筑技艺,唤起民族骄傲感; 2、通过详细的朗读指导,培育学生的语感,学习课文精妙的遣词造句和语言表达; 3、通过简笔画,帮忙学生把文字换化成画面,培育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这节课来连续学习第12课。(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通读了全文,知道了在颐和园里,最的景致就是它那奇怪的长廊,而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在这一节课中,让我们随着,一起去颐和园的长廊看看,仔细地讨论那举世著名的长廊。(在课题中的“廊”字下画着重线。) 二、整体感知 1、请同
11、学们看到课文的第2自然段,从中找出一个写出了长廊建筑特点的词,并在这个词下用圆点作标记。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是哪个词?(生说:精致)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预备好,快速地默读课文的第2到第5自然段,边读边思索: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长廊的精致的?好,开头。(生读) 3、生说“三绝”,师板书:造型、位臵、构造。划“绝”。释:指水平或程度到达极点。 4、小结:课文的第2到第5自然段先从整体写出了颐和园长廊“精致”的特点,然后,又分别从造型、位臵、构造这三个方面进展详细描写。这种构造是一种最常见的构造方式,谁记得?(生:总分构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步学习、讨论颐和园长廊的“三绝”吧。 三、学“造型
12、绝” 1、请小朋友预备自由地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读完以后告知大家:你读懂了什么?(生读) 2、生说(相机板书:全长728米)和体育教师一起仔细目测过,728米就是两个从新华书店到学校门口的距离。(用线条表示蝙蝠,划) 3、用“由于所以”等因果关联词说“造型绝”,理解稳固这一层的主要内容。 四、学“位臵绝” 1、指名读,思索:颐和园长廊的位臵怎样绝? 2、生答相机画简笔画 方向标识,学科协同; 北面万寿山;南面昆明湖) 3、这样的位臵,让颐和园的长廊里冬暖夏凉,真是太舒适了! 4、指导朗读。 提出要求:就让我们用伸展的语调,美美地读一读这几句话。请小朋友仔细听教师语气的提示,认真看书,读出课文中
13、相应的句子。 引读 师:颐和园长廊建筑的其次绝是什么? (生读) 师: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长廊的位臵吧。它的北面紧靠什么山? (生读)南边面对的呢? (生读)这山、这湖调整了这里的气候,所以,这里的冬天 (生读)夏天呢? (生读)因此,就算夏每天气再热 (生读) 师:凉风习习,轻轻吹去脸上的热汗,多么满意! 5、刚刚读的是从气候上看。那么,假如从环境上看,颐和园长廊的建筑又怎样呢? (生说) 6、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跟着教师的引导想象一下昆明湖上的美景吧。湖水清凌凌的,湖面安静得像一面镜子。一阵微风吹来,水波荡漾,在阳光下,湖面像是撒了一层闪亮的金子。看,湖边的小树倒映在湖中,湖上的小桥倒映在湖中,
14、流连忘返的游客的身影,也倒映在湖中!(稍停,生睁眼) 7、美吗?(生答)所以,我们的课文才会这样描写呀。好,就让我们一起来把这段话读完吧。(生齐读“从环境上看”至段末,师相机在“昆明湖”南北画水纹) 8、在不同的季节里,我们站在颐和园的长廊上,能看到两侧哪些不同的风光?小朋友都来想象一下,并且说给大家听。 当春风轻拂,春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小树 当盛夏降临,昆明湖中传来阵阵蛙鸣 当秋风吹来,落叶沙沙 当严冬已至,漫天飞雪 9、小结:只要拥有一双发觉美的眼睛,在长廊行走时,你就能发觉这些美景! 五、学“构造绝”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讨论颐和园长廊“构造绝”的特点。长廊本身构造“绝”在哪儿?请小朋
15、友听教师朗读,边听边标记你认为最绝的一句话。(师范读,生标记) 2、生沟通,汇报 3、释义 “竟”:竟然,意想不到,出乎意料 理解“精湛技艺” 师:这样精湛的艺术,这样绚烂的艺术,这样辉煌的艺术,是来自谁的双手?(生据原文答复) 师:是的,来自我们的先辈,来自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真是为此骄傲,为自已是个中国人而傲慢! 4、指导朗读第4段最终两句(指名读;板:273间,一景一画;读后评析点拨) 要点 “273间”:读数字发声要特殊清楚; 读“一”字留意变调:y景y画; 最终10个字是诗一样的语言(板:人在廊中走,景在身边移) 让我们用吟诵诗歌的方法有感情地读一读!(生试后简评
16、:抑扬顿挫) 我们来把最终两句读三遍。第一遍请一、二大组小朋友读;其次遍请三、四大组小朋友读;第三遍请全体小朋友一起读。请大家留意教师语气的提示,认真看书,读出骄傲的感情。 开头 (师引)颐和园长廊一景一画,让人感到(生一、二组读) (师引)颐和园长廊变化和谐,让人感到(生三、四组读) (师引)哎呀,颐和园长廊真像仙境一样!让人感到(生齐读) 5、长廊不仅本身“构造绝”,它在颐和园的整体构造中,还起到了非常特别的作用。请小朋友一边思索,一边轻声地、自由地读这个段落。(生读) 释义 “中轴线”、“平分”,指简笔画,看图明义; 主旋律:文中指长廊是颐和园的最主要景点,巡游颐和园,必游长廊; 典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颐和园 人教版 四年级 上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