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4篇.doc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4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4篇.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4篇 荷叶母亲冰心 一、重点字词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匿n笑嗅xi膝xi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熟悉我吗? (2)母亲,如果你梦中观察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异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伤归去。 二、重点句子背记学问清单 1.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盼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2.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三、段背记学问清单 默写金色花第4
2、段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学问清单 1.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泰戈尔,印度(国名)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纸船选自繁星,冰心,原名谢婉莹,诗人、作家(称谓),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七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 1、 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 务学与求道 3、 自信是胜利的第一秘诀 4、 态度打算一切 5、 不强调进步 6、 练就过硬的本事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7、 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8、 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规划、调整自己 9、 学习别人 人教版七年
3、级语文上册学问点2 第1课.漫步莫怀戚 一、重点字词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分歧q蹲dn下 2.解释以下词语。 (1)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受。 (2)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3)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种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二、重点句子背记学问清单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究竟幼小,自然也轻。俱我和妻子都是渐渐地,稳稳地,走得很认真,似乎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学问清单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tnhunshyngju?bi?qiocufngshn
4、wnd?u 瘫痪侍养诀别憔悴仿膳豌豆. 四、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叙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爱护入微地照看双腿瘫痪的儿子,鼓舞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宏大而无私的母爱. 课文写了四件事: (1)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知儿子,不想给儿子增加苦痛.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2.“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的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 答:由于“我”的缘由,母亲已精疲力竭,无力再照看花了。 3.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拦住落叶的行为? .答:由于母亲盼望“我”的心情好一点,也有
5、助于病情。 4.为什么“我”同意去看花,母亲竟快乐得坐立担心?为什么“我”责怪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 答:由于母亲看到了“盼望”,这是“我”第一次同意母亲带“我”去玩。 5.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终“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意?这样写在文章构造上有什么作用? 答:由于母亲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从而想让“我”以后照看自己。后文写“要好好儿活”是“我”知道了母亲的良苦专心,打算好好照看自己。在文章构造上起“前后照应”的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多读 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
6、,就会慢慢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抑制自己,进展记忆。有些课程根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临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稳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坚固固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固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局部。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抄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缘
7、由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应当重视语言材料的积存。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存,没有积存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存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存才能激活思维,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存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 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殊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留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4.标
8、准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晰,笔画清楚;“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标准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问点3 春 一、重点字词 1. 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水涨(zhng) 嫩(nn) 宛(wn)转 应和(h) 撑(chng)伞 2. 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n ning)酝酿 鸟(cho)巢 披(su)蓑 戴(l)笠 抖(su)擞 3.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1) (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悦耳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卖弄:炫耀。 (2) 黄昏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衬托出一片宁静而和平的夜。 衬托:衬托。 点拨:结合
9、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 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1)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2)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摩挲着你。 (3)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4)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二、重点句子 1.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出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三、重点段落 默写春最终三段。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强健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四、文学
10、常识 1.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 2.春的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闻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问点4 一、表达人称(三种人称) 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用“第一人称”写“我”,最相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都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写“他”时,最相宜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由于用“我”的观感来写“他”的这些,较为客观。“第一人称”写“我”的外貌,写“他”的心理活动,必需加上摹拟的话,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写“我”的外貌,可以这样写:“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的脸是多么红。”写“他”的心理
11、活动,可以这样写:“心里很轻松似的.。”) 2、其次人称(作用:增加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沟通。) 3、第三人称(作用:能比拟直接客观地呈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拟敏捷自由。) 二、表达方式(或者说“记叙的挨次”)(三种)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挨次所作的表达。顺叙型的构造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作用:条理清晰地进展记叙。 2、倒叙把大事的结局或其进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挨次写。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
12、文章仍回到原来的大事表达上来。这种插叙不是表达的主体局部,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减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构造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饱满。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有一种不常用的,叫“平叙”,即: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表达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晰,照顾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更好呈现人物
13、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进展。等等。详细答复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详细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衬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衬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明大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衬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进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别的效果。 四、修辞 1、比方: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颜色。化平淡为生动,化浅显为浅显,化抽象
14、为详细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给物给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加语言气概,加强表达效果。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大: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衬托气氛,增加感染力,增加联想;制造气氛,提醒本质,给人以启发。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加确定(否认)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留意、思索。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屡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注:上面只是简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下列问题的时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语文 上册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