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_端午节的传统习俗.docx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_端午节的传统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_端午节的传统习俗.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_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灾、庆祝消遣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大家有了解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_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目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各地不同习俗差异 外国人怎么过端午的习俗 端午节各地饮食文化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的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多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到战国时代。竞赛中,鼓声急
2、促,众桨翻飞,刻成龙形的独木舟你追我赶,不前不后 ,既是竞渡嬉戏,亦是以祭神与乐人的半宗教性、半消遣性的节目。 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英国等。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竞赛项目,并每年实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其次家乡中国湖南岳阳市,实行了首届国际龙舟节。此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2022年广州亚运会正式将赛龙舟列入竞赛项目。2022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又一传统习俗。各地包粽子的用料、粽子的形态不尽相同,花样繁多。如包成牛角状的叫角粽,用竹筒装米
3、密封烤熟的称筒粽,包成四角形的叫四角粽,放肉的叫肉粽,放枣的叫大枣粽统称叫粽子。 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是在晋代。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有用大黄米(粘黄小米)的,还有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时,粽子的形态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包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元、明时期,包粽子的用料已由菰叶变为箬叶,后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粽子米里已起先加上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品种益加丰富多彩。 从古到今,每
4、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来包粽子,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大枣和小枣的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肉粽子最有代表性。现在交通这么发达,网上交易红火,就是西北地区的人想吃南方的粽子已不是什么难事。大家也可以学习包起来。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三、悬挂艾叶、菖蒲,喝雄黄酒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喝雄黄酒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房檐下,或悬于堂中。端午节前后是一年中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才智的古人通过这些方式来达到驱邪避瘟的作用,为健康保驾护航,具有肯定养生意义。
5、 艾,又称艾蒿,有野生的,也有家种的。它的茎、叶含有的挥发性芳香油的奇妙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艾柱”是中医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现美容馆及养生会馆都用艾柱为顾客祛湿寒、理气血。 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饮雄黄酒的习俗,以前在长江流域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
6、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等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蚊虫不叮。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四、吃鸡蛋、撞鸡蛋 因为蛋形如心,民间相传吃啥补啥,吃蛋生心,吃了鸡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端午节吃蛋一方面是为了图吉利,祈祷一年不生病,另一方面则是改善生活。最早主要是吃鸡蛋,后来就每逢端午,都要煮上各种蛋,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端午节吃鸡蛋代表着生生不息的美妙愿望,而传闻在吃煮鸡蛋前做撞碰鸡蛋的嬉戏特别吉利,胜出者更会迎来好运。当然,玩过这个嬉
7、戏的人都知道选择大个的、瞅着比较坚硬的蛋,用实心的小头那端去撞。 五、挂五彩线、葫芦、走马芹、佩香囊 端午节这一天,家家会给小孩手腕、脚腕、颈项上戴五彩线,有祈福纳吉的美妙寓意。五彩线是用青、白、红、黑、黄五色丝线编成,代表木、金、火、水、土,又象征东、西、南、北、中,民间认为它蕴涵着五方神力的庇护,称为“五彩龙、”“长命线”,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祥瑞平安。后来便不再仅仅用这五种颜色,只要是五种线,越簇新越好,小孩子更喜爱。实在没有,那就只要五种颜色的线就好了。有的挂上小桃核或铃铛,特殊美丽。尤其是挂铃铛的,随着身体的移动,叮当作响,悦耳好听。随着社会的进步,五彩线也不断创新,现在都编五彩
8、绳,既牢固又好看。 端午节又称“小儿节”,五月被古人称为毒月、恶月,天气燥热,易生疾病。端午节拴五彩绳有爱护儿童驱妖避邪之意。当之后的第一声雷声中,剪掉的五彩线随水冲走就会变成小龙,带走你身上不吉利的东西,苦恼、忧愁都随着雨水流走,好运会伴随一年。 葫芦有“福禄”之意,有收集福气的作用。本为藤本植物的葫芦,藤蔓绵延则寓意万代绵长。葫芦的形态与太极阴阳极为贴近,可以收纳不吉之气,易进不易出,因此在端午节,民间有用葫芦去病化煞的习惯,可将葫芦挂在家里或门口或戴在身上,能避邪驱瘟、带来好运。 走马芹,别名又叫野白芷、野芹菜花、毒芹根等,具有祛风消斑的功效。走马芹为剧毒植物,只能外用,不能内服。据说端
9、午室内悬挂走马芹有驱逐蚊虫的功效。 端午节小孩佩带香囊,传闻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装朱砂、雄黄、香药等,外包以丝布,芳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态,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总之,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全体放假三天。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
10、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返回书目<<< 端午各地不同习俗差异 河北省 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古时,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相互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实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闻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始终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
11、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自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颈项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老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相互馈赠。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除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海南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端午节 习俗 哪些 传统习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