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可研报告编制办法v.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热可研报告编制办法v.docx(9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太阳能热发电站工程 可行性争论报告编制方法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争论院2023 年 5 月 石家庄前言受国家能源局托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作为全国太阳能发电建设技术归口治理单位,负责全国太阳能发电工程的技术指导、质量监视和成果验收。为促进我国太阳能发电工程建设安康、有序进展,在国家能源局的领导下,依据太阳能热发电进呈现状,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组织制定了太阳能热发电站工程可行性争论报告编制方法试行。本方法在编制过程中,广泛收集了国内、外规程标准,太阳能热发电工程的设计资料,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争论,并借鉴了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行业和火力发电厂工程的相关设计标准,经广
2、泛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完善, 经审查形成了本方法。本方法为我国首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期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阅历, 将意见和建议反响至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 2 号, :100120. 本方法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归口和负责解释。本方法起草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本方法参与起草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争论院中国水电参谋集团西北勘测设计争论院编制领导小组组长:王民浩编制领导小组成员:易跃春邱世平 邹 红编制成员:王霁雪 秦初升 李江波 张玉柱 段宗周 邢克勇 赵晓莉朱 萍 刘珍岩 张晓威 孟金波 阎占良 李青松 王伟强齐建召目次前言1 总则62
3、综合说明92.1 概述92.2 太阳能资源92.3 工程任务和规模与电力系统92.4 站址条件102.5 工程方案102.6 机组运行方式及发电量估算112.7 工程消防112.8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112.9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112.10 资源利用112.11 节能措施及评价122.12 工程治理122.13 施工组织122.14 投资概算122.15 财务评价122.16 招标设计132.17 风险分析132.18 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132.19 结论与建议133 太阳能资源144 工程任务、规模和电力系统164.1 工程任务164.2 工程规模164.3 建设的必要性174.4 电力系
4、统175 站址条件215.1 站址概述215.2 交通运输215.3 水文气象215.4 水源225.5 工程地质255.6 关心热源燃料265.7 站址比较与推举意见266 工程方案286.1 总体方案及总平面布置286.2 集热系统316.3 热交换系统326.4 蓄热系统326.5 汽轮发电机组及其主要辅机选型方案336.6 汽轮发电机组热力系统346.7 关心热源及关心加热器346.8 电气系统356.9 化学水处理系统376.10 热工自动化396.11 汽轮发电机厂房布置416.12 土建工程及地基处理416.13 供排水系统及冷却设施446.14 采暖通风487 系统运行方式及发
5、电量估算517.1 机组运行方式517.2 发电量估算518 工程消防538.1 工程消防总体设计538.2 总平面布置与交通运输538.3 建构筑物防火设计要求538.4 电厂各系统的消防措施548.5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548.6 火灾报警及把握系统558.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整系统的防火措施558.8 施工消防568.9 附表、附图与附件569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579.1 环境保护579.2 水土保持579.3 附表、附图与附件5710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5910.1 劳动安全5910.2 职业卫生6110.3 附表、附图与附件6211 资源利用6311.1 原则要求6311.2 能源
6、利用6311.3 土地利用6311.4 水资源利用6311.5 建筑材料利用6412 节能措施及评价6512.1 设计依据、原则6512.2 施工期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分析6512.3 运行期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分析6512.4 主要节能措施6612.5 节能效益分析6613 工程治理设计6713.1 概述6713.2 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及指标6713.3 机组启动、运行方式及系统启动条件6714 施工组织6814.1 施工条件6814.2 施工总布置6814.3 施工交通运输6914.4 主体工程施工6914.5 施工总进度6915 投资概算7115.1 编制说明7115.2
7、 设计概算表7216 财务分析7316.1 概述7316.2 资金来源与融资方案7316.3 财务评价7316.4 财务评价附表7417 招标设计7617.1 招标范围7617.2 标段划分和招标挨次7617.3 招标组织形式7617.4 招标方式7617.5 附表7618 风险分析7819 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7919.1 经济影响分析7919.2 社会影响分析79附录 A 太阳能热发电工程特性表80附录 B 设计概算表84附录 C 财务评价表8620 标准用词说明9521 引用标准名录98 太阳能热发电厂工程可行性争论报告编制方法1 总则1.0.1 为了在太阳能热发电站建设中贯彻国家法律、法
8、规及产业政策、根本建设程序及方针,标准可行性争论报告的编制原则、内容、深度和技术要求,依据国家现行的法规、政策和根本建设程序要求,并结合太阳能热发电站工程工程建设的特点,特制定本方法。1.0.2 太阳能热发电站工程可行性争论是根本建设程序中为工程决策供给科学依据的一个重要阶段。太阳能热发电厂建、扩建或改建工程工程均应进展可行性争论,编制可行性争论报告。可行性争论报告是编写工程申请报告的根底,是工程单位投资决策的依据。本方法是编制太阳能热发电站可行性争论报告内容深度的重要依据。1.0.3 本方法适用于我国太阳能热发电站建、扩建或改建工程,马上太阳能聚拢产生热能驱动汽轮发电机进展发电的工程,太阳能
9、集热与其它能源发电互补或联合循环工程可参照执行。1.0.4 太阳能热发电站工程建设应高效利用太阳能资源,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国策,在可行性争论阶段应乐观承受牢靠地先进技术,乐观推举承受高效、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降耗和环保的方案。1.0.5 可行性争论报告的编制应以规划为依据,以审定的预可行性争论报告为根底,工程单位应托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可行性争论报告。1.0.6 可行性争论报告编制完成后 3 年尚未核准的工程,应进展全面的复查和调整,并编制补充可行性争论报告。1.0.7 编制可行性争论报告时,设计单位必需全面、准确、充分地把握设计的原始资料和根底数据。工程单位应按要求
10、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承诺文件,并与有关部门签订相关协议,签订的协议或文件内容必需准确、齐全。设计单位应协作工程单位做好工作。1.0.8 当有多个设计单位参与可行性争论报告编制时,应明确其中一个为主体设计单位。主体设计单位应对所供给应其他各参与设计单位的原始资料的正确性负责,对相关工作的协作、协调和归口负责,并负责将各外委单项可行性争论报告或试验争论报告等主要内容及结论性意见的适应性经确认后归纳到可行性争论报告中。- 10 -1.0.9 可行性争论报告应满足以下要求1 论证建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 通过分析与评价,落实太阳能资源。3 建工程的站址,应是在预可行性争论阶段通过 2 个及以上的站址同等
11、深度的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的推举站址。4 进展必要的调查、收资、勘测和试验工作。5 落实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土地利用与拆迁补偿原则及范围和相关费用、接入系统、关心燃料、水源、交通运输、区域稳定及岩土工程等建厂外部条件, 并应进展必要的方案比较。6 对站址总体规划、厂区总平面规划以及各工艺系统提出工程设想,以满足投资概算和财务分析的要求。对推举站址应论证并提出集热器、汽轮发电机等主要设备技术条件,以满足主要设备招标的要求。7 重大设计原则应进展多方案的优化比选,提出推举方案,必要时进展专题论述。8 工程中应乐观承受技术、工艺和方法,并说明其优越性、经济性和可行性。9 投资概算应准确反映设计内容,深
12、度应满足把握投资、打算安排及建设贷款的需要,并进展造价分析。10 财务分析所需的原始资料应切合实际,财务评价指标应能客观反映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和投资人的收益率水平。利用外资工程的财务分析指标, 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利用外资工程的技术经济政策。11 应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状况。进展节能分析、风险分析及经济与社会影响分析。1.0.10 工程单位应托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接入系统、环境影响、水土保持、工程测量、水文气象勘测、岩土工程、水文地质详查、水资源论证、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灾难危急性评估等相关局部的可行性争论报告或专题报告,并按程序报送有关主管部门进展审查,取得相应审查意见。1.0.11 工程
13、单位报送可行性争论报告审查前应征得省级主管部门的同意,省级主管部门或托付下级主管部门应参与可行性争论审查会,帮助审查单位协调、落实有关问题。1.0.12 设计单位编制的可行性争论报告必需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可的询问机构进展审查,审查后的可行性争论报告是上报工程核准申请报告的依据之一。询问机构在出具可行性争论报告审查意见前,工程单位应取得有关主管部门对工程接入系统、用地预审、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取水许可申请等的批复文件。2 综合说明2.1 概述2.1.1 工程背景。工程的地理位置,预可行性争论阶段的工作状况和审查意见。对于扩建、改建工程,简述已有工程简况。2.1.2 投资方及工程单位概况。说明各投资
14、方资产性质、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工程、现有生产力气等内容,工程单位筹建状况及建设资金来源。2.1.3 争论范围及分工。说明可行性争论的工作范围含有关专题争论工程,并说明工程单位另行托付特地争论的工程进展状况。当多个设计单位共同参与工程争论,应说明主体设计单位和参与设计单位。2.1.4 编制依据。地区电力规划报告、工程规划报告等文件;预可行性争论及审批文件;接入系统设计及其审批文件;设计合同以及工程法人与有关部门签订的原则性协议或承诺文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标准等。2.1.5 主要编制原则。2.2 太阳能资源简述工程所处地的太阳能资源等级。简述本工程的年总辐射量、
15、直接辐射量、全年日照时数,全年各月均日12 个月法向直接辐射量。2.3 工程任务和规模与电力系统简述工程所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状况、能源资源概况、电力系统现况, 太阳能热发电站工程与太阳能进展规划的符合性,工程预可行性争论阶段工作的主要结论,本工程电力的消纳范围和电力电量平衡分析结论。简述太阳能热发电站工程集热系统规模包括集热器阵列峰值功率、镜面总面积和集热器阵列总占地面积和汽轮发电机组装机规模。简述电力系统接入方案。2.4 站址条件简述站址自然条件、四周环境、交通运输、水文气象、水源、地震、地质及岩土工程和场址比较与推举意见。2.5 工程方案简述太阳能热发电站站址总体规划方案,厂区总平面
16、布置方案和厂区竖向布置。简述太阳能热发电站集热系统选型结论。简述集热器类型及其传热工质选型结论,吸热体、聚光器或反射器选型结论, 塔假设承受高,集热器阵列峰值功率,集热器通量聚光比和/或几何聚光比, 集热器传热工质温度。简述热交换系统的系统构成。简述蓄热系统假设承受的主要功能,蓄热容量以及热力负荷和持续时间。蓄热高温、低温罐容积和蓄热工质选型。简述汽轮发电机组及其主要辅机选型,汽轮机热耗、机组热效率等。简述热力系统的主要设计原则,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整体热效率。 简述关心热源系统主要设计原则,关心热源系统功能和系统容量。简述发电机型式,励磁系统型式;电气主接线方案,主变压器、联络变压器台数及连接
17、方式,启动/备用电源的引接,发电机引出线及设备布置。简述原则性蒸汽发生器补给水处理系统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冷却水处理方案,系统出力;凝汽器管道材质选型意见;原则性工业废水处理方案。简述冷却系统主要设计原则,冷却方式、技术方案。简述热工自动化设计范围,拟承受的主要把握方式和把握水平,把握室的布置位置。简述主厂房设计的主要原则,柱距、跨距、各层标高,建筑体积。简述全厂建构筑物地基处理方案,聚光器或反射器根底、塔假设承受、蓄热罐假设承受、主厂房、冷却装置构造等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构造设计方案。简述给水系统设计方案,全厂耗水指标;冷却水系统选择及主要技术经济参数,冷却系统布置;厂区排水系统设计方案;污
18、水处理方案,及其处理力气;厂址防洪及防护工程设计方案。简述工程所在地区属集中采暖区或过渡区,采暖设计范围和规模,采暖热媒的选择。简述汽轮发电机厂房采暖通风与空调,集中把握室和电子设备间空调, 热能动力系统其它生产及其关心系统建筑和办公效劳建筑的采暖通风与空调。2.6 机组运行方式及发电量估算简述集热系统的运行方式,以及在典型太阳辐射和气候条件下所承受的运行模式。简述太阳能热发电站年发电量、上网电量估算,全厂系统效率。2.7 工程消防简述工程消防和施工消防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2.8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简述太阳能热发电站主要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行的对策措施和环境保护设计,环境保护措施投资。简述
19、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提出防治措施及其相应的投资。2.9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简述主要危急因素分析,以及相应的安全设计方案和专项投资概算。简述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以及相应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及防护措施和工程投资。2.10 资源利用从太阳能保证率简述本工程关心热源燃用燃料的合理性。从本工程设计集热器阵列的占地面积,以及所产生的热量、年发电量和全厂热效率,说明太阳能资源利用的合理性。简述通过集热器阵列占地面积与本工程年发电量,以及全厂总占地面积,说明本工程占地面积的合理性。通过与国家规定的相关耗水指标比照分析,简述本工程利用水资源的合理性。简述本工程利用当地建筑材料的状况。2.11
20、节能措施及评价简述太阳能热发电站年耗能数量、节能率以及相应的能源、水资源等利用效率指标。依据太阳能热发电工程年上网电量,简述可节约化石能源,以及减排温室气体量和其他污染物总量所产生的减排效益。2.12 工程治理简述太阳能热发电站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及指标,机组启动、运行方式及系统启动条件。2.13 施工组织简述针对工程的施工条件和主体施工方案,所确定的施工总布置、施工交通运输、施工力能方案,以及施工总进度打算。2.14 投资概算简述工程设计概算的编制原则和依据,工程静态投资,工程静态单位投资; 工程动态投资,工程动态单位投资。2.15 财务评价简述太阳能热发电工程资金来源与融资方案,财务评价依据
21、,发电单位本钱, 建设工程的盈利力气、清偿力气、财务生存力气指标,以及抗风险力气。2.16 招标设计简述招标设计标段划分和招标挨次,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2.17 风险分析简述太阳能热发电工程主要风险源,风险评估以及防范风险的对策和措施。2.18 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简述行业影响分析、区域经济影响分析、社会影响效果分析、社会适应性分析、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结论。2.19 结论与建议在综合上述工程可行性争论的根底上,提出主要结论意见及总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的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太阳能热发电工程特性表见附录 A3 太阳能资源3.0.1 说明工程所在地区的太阳能资源概况,并绘制太阳能资源分布图
22、。3.0.2 应收集工程所在地四周具有太阳辐射长期观测气象站信息资料,主要包括:1 气象站根本状况:包括长期观测记录所承受的标准、辐射仪器型号、安装位置、高程、周边环境状况,以及建站以来的站址迁移、辐射设备维护记录、周边环境变动等状况和时间;2 近年来连续 10 年30 年的逐月辐射资料,包括总辐射量、直接辐射量; 逐月日照资料,包括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的观测记录,且与工程站址现场观测站同期至少一个完整年的逐小时的观测记录;3 近年来连续 10 年的逐年各月最大辐照度平均值;4 近 30 年来的灾难性天气,包括年连续阴雨天数、雷暴次数、冰雹次数、沙尘暴次数、强风次数等。3.0.3 针对长期观测
23、气象站的太阳辐射信息,统计分析出太阳辐射直接辐射、总辐射年际变化图表与年变化图表、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图表与年变化图表,分析太阳辐射、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的规律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说明现场观测时段在长系列中的代表性。3.0.4 采集针对本工程所开展的连续 1 年以上的现场太阳能观测相关信息,主要包括:1 辐射仪器型号、安装位置、高程、周边环境状况,观测记录所承受的标准, 辐射仪器维护状况;2 全年逐时的总辐射量、直接辐射量,最大瞬间辐射强度,全年逐日的日照时数;3 气温、风速、风向等观测数据,用于工程的水文气象评价。3.0.5 应对工程现场实测数据进展验证,检查数据的完整性、牢靠性和全都性, 对不合
24、理和缺测数据进展相应处理。参考长期观测数据,对验证处理后的现场数据进展订正。3.0.6 依据订正后的数据进展相关的分析计算,提出太阳能资源评估和太阳能热发电工程设计需要的各种参数,主要包括年总辐射量和年直接辐射量,月平均月均日总辐射量和直接辐射量,典型日总辐射量和直接辐射量等。分析年内、月内及典型日的辐射变化规律,并绘制各种图表。依据工程现场实地观测数据和气象站长期观测数据,分析评价出工程各月均日12 个月直接辐射量,并通过包括天文计算模拟和气象站多年逐时观测数据统计在内的方法,计算出各月均日直接辐射分布。3.0.7 依据工程所在地经度、纬度北纬坐标,计算出各月均日 12 个月 法向直接辐射量
25、及其分布。3.0.8 附表、附图1) 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图2) 参考长期观测数据多年太阳总辐射及直接辐射变化直方图3) 参考长期观测数据多年日照小时数直方图4) 站址代表年逐月太阳直接辐射直方图5) 站址代表年逐月日照小时数直方图6) 站址代表年典型日逐时太阳直接辐射和法向直射辐射分布曲线7) 站址代表年各月典型日月均日逐时太阳直接辐射和法向直射辐射分布曲线4 工程任务、规模和电力系统4.1 工程任务4.1.1 简述本工程所在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状况、能源资源概况、电力系统现况包括负荷、电源、电网现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4.1.2 论述太阳能热发电站工程与太阳能进展规划的符合性,工程预可行
26、性争论阶段工作状况和审查意见。对扩建、改建工程工程,还应说明已有工程的简况。4.1.3 负荷推想。应依据电力系统规划、工程接入系统设计及其评审意见,或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规划,分析负荷增长因素及其进展趋势,提出负荷推想方案及负荷特性,对本工程所在地区和受电地区负荷推想应做具体的表达。4.1.4 电力电量平衡计算分析1 应对工程所在电网及受电电网 (外送电源工程)所承受的电源工程进展总体描述及分析。2 应进展工程所在电网、地区及消纳地区自本工程投产前至少一年至设计水平年的逐年和远景年的电力电量平衡计算,对外送工程还应对受电电网进展电力电量平衡计算。对电力系统中的不确定因素和变化因素应作敏感性分
27、析。3 依据电力平衡计算结果及分析,校核本工程的合理装机规模、投产时间及消纳范围。4 依据工程地的太阳能资源分布及其利用效率,确定本工程的设计年利用小时数。4.2 工程规模4.2.1 说明太阳能热发电站工程装机规模选择主要影响因素,论证并确定集热系统规模包括集热器阵列峰值功率、镜面总面积和集热器阵列总占地面积和汽轮发电机组装机规模。4.2.2 说明太阳能热发电站工程的规划规模及站址范围,确定本期工程规模及站址范围。4.3 建设的必要性4.3.1 概述国内外能源供给形势,环境保护及应对气候变化、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国家可再生能源进展规划等,从国家能源战略需要等角度,分析论证可再生能源和太阳能
28、热发电开发的必要性。4.3.2 简述工程所在地煤炭、水能、风能等能源资源及开发条件,当地太阳能资源状况,供电范围内的电力工业现状,电力进展规划和电力需求特点,电网的电源组成及电源构造优化的要求。从能源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论证本太阳能热发电工程开发的必要性。4.3.3 分析本工程的建设对地区经济社会进展的促进作用。4.3.4 概述本太阳能热发电工程的建设条件和环境、经济效益,论证本工程的建设必要性。4.4 电力系统4.4.1 工程与电力系统的连接。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或工程送出规划设计的根底上,进展必要的潮流、稳定、短路、工频过电压等电气计算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工程接入系统方案,确定本工程的出线电压
29、等级、出线回路数。4.4.2 系统对工程主接线的要求。应依据工程规划容量、分期建设状况、供电消纳范围、站址条件、出线电压等级和出线回路数以及系统安全运行对太阳能热发电厂的要求,依据既简化电厂接线、节约投资,又满足运行牢靠性和灵敏性要求的原则,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对工程主接线提出要求。4.4.3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1 一次系统概况简述一次系统的概况和特点。2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的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现状,包括配置、通道使用状况、运行动作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展分析。3 系统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分析一次系统对继电保护配置的特别要求,论述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原则。提出与本工程相关线
30、路保护、母线保护、自动重合闸、断路器失灵保护、短引线保护、线路过电压保护、远方跳闸保护、故障录波器及专用故障测距等的配置方案。4 保护及故障信息治理系统子站概述与本工程相关的电网保护及故障信息治理系统配置状况,提出本工程子站配置原则。5 安全稳定把握装置1) 稳定校核计算以一次系统的潮流、稳定计算为根底,进展必要的补充校核计算,对系统进展稳定分析,提出是否需配置安全稳定把握装置。2) 安全稳定把握装置配置提出与本工程相关的安全稳定把握装置初步配置要求及投资概算。3) 确定本工程是否需要进一步开展安全稳定把握系统专题争论。6 对通信通道的技术要求提出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对通信通道的技术要求,包
31、括传输时延、带宽、接口方式等。7 对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提出对 CT、直流电源等的技术要求。4.4.4 系统调度自动化1 简述该工程有关的系统调度自动化现状。2 说明该工程主设备及各电压等级出线的调度附属关系。3 依据调度关系和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说明该工程的远动信息内容。4 依据系统调度自动化对电厂远动功能和远动信息内容的要求,提出远动设备的数量和配置要求。5 提出所需远动通道的种类、数量、速率和质量要求,确定该工程远动信息的传送方式。6 依据接入系统设计或电网 AGC 的要求,提出该工程参与自动把握的方式, 对热交换系统和机组的响应力气、调整范围的要求,提出设备的配置及远动设备与热交换系统
32、和机组把握装置的接口。7 依据接入系统设计或电网 AVC 的要求,提出相应设备的配置及与机组的接口要求。8 明确关口计量及考核点,提出关口计量装置(主要包括计量用的 CT、PT、电能表、专用计量屏柜等)和电能量远方终端配置方案。9 依据系统对电站的要求,提出该工程同步向量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要求。10 说明电站报价关心决策系统功能、软硬件配置方案、技术要求。11 说明接入方案、调度数据网设备配置及组网方案。12 说明与网络安全防护相关的安全防护方案及设备配置。13 提出远动设备电源要求。14 当该工程接入系统需在有关调度端配置接口设备时,说明其设备类型、数量及投资。需在该工程分摊投资的系统调度
33、自动化工程,说明其投资分摊的依据及数额,并简述该工程有关内容。15 依据相关电网实时动态测量系统总体建设要求,分析本工程配置相量测量装置的必要性,提出配置方案及对通道的要求。4.4.5 系统通信及厂内通信1 系统通信1) 简述与该工程有关的系统通信现状及该工程在通信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2) 调度关系。3) 提出系统信息种类、各类信息对传输通道的数量和技术的要求。4) 依据各类信息对传输通道的要求,提出该工程的通信方式及对通信设备的要求。5) 需要在该工程分摊投资的系统通信工程,说明其投资分摊的依据及数额, 并简述该工程有关内容。6) 说明系统通信对电站的要求。2 厂内通信1) 说明厂内(或厂区
34、外)通信方式及电源选择。2) 说明全厂通信设施布置及特别要求。3 机房及电源要求1) 依据该工程系统通信及站内通信设备配置,提出通信电源的型式、电压、容量以及回路数等要求。2) 依据该工程系统通信设备及厂内通信配置和系统进展状况,提出通信机房、机房动力环境监视系统及建筑种类、面积等要求。5 站址条件5.1 站址概述5.1.1 站址地理位置。说明太阳能热发电站工程站址所在行政区中的位置及该区域的人文状况和社会经济简况。5.2.2 站址自然条件。站址含进场道路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用地类型及面积、拆迁工程及工程量、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地震根本烈度、地下矿藏资源、水文气象、出线走廊、站区自然地面标高等
35、状况。5.2.3 站址四周环境。站址与城乡规划、开发区、居民区、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工矿企业。河流、湖泊、水库、铁路、大路、机场、通信设施、军事设施等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5.2 交通运输5.2.1 简述站外大路状况,说明进站道路的引接、承受的设计标准、路面构造型式、路面宽度以及道路长度与用地面积。5.2.2 说明施工进厂道路的引接、路面构造型式、路面宽度以及道路长度及用地面积。5.2.3 对大件设备运输条件进展分析论证,必要时应托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大件设备运输专题争论报告。5.3 水文气象5.3.1 概述简述与水文气象有关的拟建工程概况。简述水文气象勘测工作目的、依
36、据的技术标准,设计要求,预可行性争论阶段勘测成果。5.3.2 自然地理概况简述站址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概述站址区域气象水文根本特征。概述站址区域河流水系状况。5.3.3 站址水文条件论述站址是否受洪潮水和内涝影响,供给站址设计洪潮水位及内涝水位。论述站址是否受河海床演化影响,供给站址距离河道海岸的安全距离。5.3.4 站址气象条件简述当地气象站及专用气象观测站概况。供给站址区域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降水、蒸发、积雪、冻土、雷暴、风向频率等常规气象工程统计成果。供给设计风速、设计气温、设计雪压、冷却系统参数气象条件等计算成果。提出本地区暴雨强度计算公式。5.3.5 提出结论性意见与建议。5
37、.3.6 主要附图、附表1 气压、气温、湿度、风速、降水等常规气象要素统计表;2 风向、波浪玫瑰图;3 水系、水文、气象站及场址方案位置图;4 水文、气象各要素关系图、相关图。5.4 水源太阳能热发电站水源必需落实牢靠。应托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并通过评审,取得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取水许可申请书。在把握牢靠和充分的资料根底上,必要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提出电站拟承受的供水水源和冷却方式直流、循环、空冷等,并依据冷却水需水量及补充水需水量,说明各站址的供水水源。5.4.1 当承受地下水源时,应依据该地区目前及必需保证的规划工农业用水量, 按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进展地下水均衡计算,提出地下
38、水资源量及允许开采量。1 水源地概况,勘测工作状况,简要的结论,地下水资源整个规划,主管部门对工程用水的意见等;2 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说明含水层条件、地下水动态规律、水质、水温;3 对水源、水质评价;4 建议开采方案和水文地质参数;5 地下水资源评审意见;6 如在河漫滩取地下水,应说明水源地的冲淤状况及防护措施。5.4.2 当承受江、河地表水源时,应分析说明现状及规划条件下取水河段保证率95%、97%的设计枯水流量、枯水位;应进展河势、行洪等方面的分析论证工作; 应说明河流冰况、漂移物及污染状况等,论证电站水源及取水设施的可行性,必要时应进展水工模型试验;应依据审批权限取得相应水行政主管部门
39、对电厂建设取排水构筑物的意见;通航河道应进展航运影响论证,并取得航道治理部门同意电厂建设取排水构筑物的文件。5.4.3 当在己建水库、闸上或不闭塞湖泊取水时,应说明其设计特征参数、调度运行方式、泥沙来源及淤积等状况,分析说明现状和规划条件下保证率为95%的可供水量和相应水位、97%的枯水位。应分析取水点的岸边稳定性。应取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电站建设取排水构筑物的文件。5.4.4 当电站自建专用水库时,应编制水库或闸坝的可行性争论报告,并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水库设计应按有关标准要求的防洪标准和设计供水保证率,确定水库建设规模与等级。5.4.5 当在闭塞湖泊取水时,应依据现状及规划用水分析
40、说明湖泊最大消落深度、消落时间及平衡水位,提出频率 95%、97%设计枯水年的设计水位。5.4.6 当在滨海与潮汐河口地区取水时,应分析说明频率为 95%和 97%的设计低潮位,以及潮汐、波浪、海流、泥沙、岸滩演化、盐度及水温等状况;在潮汐河口地区还应包括潮流过程、盐水楔运动及冰坝壅水等相关状况。必要时应进展相关专题论证。对于工程海疆,应进展海疆使用论证,并应取得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用海的文件。当有航运时,应说明航道治理部门对电站建设取排水构筑物的意见,必要时应进展航运影响专题论证。5.4.7 当承受城市自来水时,应核实自来水厂的取水保证率和批复取水规模,应说明自来水厂取水、净化规模及管网输水
41、力气,城市现状、规划用水量及水量富余状况,当地市政治理部门对电站用水的意见及供水协议落实状况。5.4.8 当承受城市再生水水源时,应说明城市污水厂与站址的相对位置及距离, 污水厂现状和规划来水量、水质状况,污水厂规划容量、建设规模、处理工艺及运行状况,水量保证程度及出水水质状况,有无其它用户,市政治理部门对电站用水的意见及供水协议落实状况。此外,还应说明备用水源的可行性及落实状况, 其工作内容及深度可参照同类水源进展。5.4.9 当承受矿井排水水源时,应说明矿井排水与站址的相对位置、距离、补给范围、边界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及补给水量,并结合矿井开采规划和疏干方式, 分析提出可供电站使用的矿井排水
42、量、收集方式以及保证程度。应说明矿井主管部门对电站取水的意见。依据需要说明备用水源的可行性及落实状况。5.4.10 对承受直流冷却的电站,应依据取、排水构筑物的布置和水功能区划治理的要求,论证温排水的影响。在水文条件简洁的水域应进展温排水的试验争论工作,并取得相关评审意见,以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海洋主管部门的同意文件。5.4.11 对电站拟用水源,应按设计需要提出水质分析资料。附件:1 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工程的水资源论证报告评审文件。2 用水文件及协议:1) 取用地下水时,应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电站取水许可申请书的批复意见;2) 取用江、河、湖泊地表水时,依据流域治理审批权限,应取得相应级别的水
43、行政主管部门一般为流域主管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 对电站取水许可申请书的批复意见;3) 取用水库水时,应取得相应级别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电站取水许可申请书的批复意见并应签订供水协议;4) 利用城市自来水或再生水时,应取得主管部门的同意文件,并应签订供水协议;5) 利用矿井疏干水时,应取得煤矿排水治理部门的同意文件,并应签订供水协议。5.5 工程地质5.5.1 概述简述与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有关的拟建工程概况。简述勘察目的、依据的技术标准,设计要求,预可行性争论阶段勘察成果和本阶段勘察方法、勘察工作布置。5.5.2 区域地质、地震地质概况简述站址区域地层及构造特征。说明站址区域断裂构造
44、的发育特征,分析评价断裂的活动性和地震效应及其对站址稳定性的影响,必要时进展特地评价。5.5.3 站址工程地质条件论述站址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成因、时代及其分布变化规律。分层供给地基岩土性质指标,岩土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说明地下水类型、埋深、水位及其变化规律。对简洁场地的站址应进展岩土工程分区,分别论述评价。5.5.4 地下水、土腐蚀性评价评价地下水、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5.5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当 50 年超越概率 10%的地震惊峰值加速度不小于 0.05g,地震根本烈度为 度及以上时,应对场地内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进展地震液化判定与评价,并确定液化等级。划分对建
45、筑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急地段。确定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供给场地地震惊参数。5.5.6 特别岩土评价分析评价特别岩土的工程特性,并提出利用、整治、改造方案的建议。5.5.7 不良地质作用、地质灾难评价论述不良地质作用、地质灾难的成因、类型、范围、进展变化趋势及危害程度等,并对其整治方案进展分析论证,必要时应进展特地评价。5.5.8 地基根底设计方案评价依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针对各类建筑物特点,对地基根底形式进展分析论证,推举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地基根底设计方案。5.5.9 地质环境影响分析推想分析推想工程建设、运行期间可能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并提出监控和预防措施的建议。5.5.10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对拟建站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进展综合评价,推举岩土工程条件较优的站址。5.5.11 站址有压覆矿产资源状况时,应查明压覆矿产类别、储量、深度、开采价值及其影响;有压覆文物、古墓等状况时,应探明状况并给出处理意见。5.5.12 提出结论性意见与建议。5.5.13 主要附图、附表1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 工程地质柱状图;3 工程地质剖面图;4 区域地质构造图;5 原位测试成果图表;6 室内试验成果图表;7 岩土物理力学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