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含解析).docx
《2020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含解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与月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的一面总是背对着地球,这一面称为月球背面。人类在地球上始终无法看到月球背面。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开展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人类此前的所有登月活动都是在月球正面完成的,嫦娥四号创造了历史。嫦娥四号着陆于月背的南极
2、艾特肯盆地。与相对平坦的月球正面不同,月背地形更为复杂,几乎全是环形山和古老的陨石坑,更接近月球最原始的面貌。玉兔二号在月背巡视,开展地形地貌测量、浅层结构和矿物成分探测,将为人类研究月球矿物质结构和太阳系起源提供更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由于月球自身对月背形成天然的屏障,没有来自地球的各种辐射干扰,可以为各类天文观测提供难得的纯净环境,填补地面射电观测的诸多空白。在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背之前,前苏联与美国虽然已完成了月背的成像工作,但一直没有航天器造访这片古老的神秘之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通信障碍。由于月球自身的阻挡,地球上的测控站无法与月背建立无线电通信联系,也就无法对着陆月背的航天器进
3、行测控。为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建立一座连接地球和月背的通信基站。经过专家们的反复论证,最终决定在环绕“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轨道上放置一颗“鹊桥”中继星。“地月拉格朗日L2点”是地月系统中的五个平动点之一,位于地球至月球连线的延长线.上,与地球、月球的位置相对固定。L2点特殊的动力学特性和在三体问题中相对固定的几何位置,决定了它在停泊中转、中继通信、天文观测,星际转移等深空探测任务中,具备独特的工程应用价值。“鹊桥”中继星是我国也是世界首颗地球轨道外的专用中继卫星,2018年5月21日发射后,在地面的控制下,完成了地月转移、月球借力转向、Halo轨道捕获等关键控制,成功实现了沿Halo轨
4、道的飞行。在完成在轨精度和指向测试后,“鹊桥”具备了实现地面测控站和月背数据中继的能力。这座通信桥梁的架通,使我国航天器的月背软着陆最终从美好的设想变为现实。(取材于李潇帆、武勇江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嫦娥”一词,凝聚了中国人对探月的向往之情。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2013年12月2日,搭载玉兔号月球车的嫦娥三号成功发射,随后玉兔号如期着陆,这是我国探测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为中国航天开创了月面就位探测和机器人巡视探测的新模式。玉兔号月球车着陆一个多月后,因为和月球表面的石块发生磕绊,失去了行走能力。为此,科研人员对玉兔二号进行了有
5、针对性的改进,让它实现玉兔号没来得及完成的梦想。月球距离地球最远达40多万公里。在地球上隔空操作距离这么遍远的月球车,可不像在地面上开车那么容易。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玉兔“驾驶员”要让这只“兔子”动起来或停下来,需要有效利用月背遥操作技术,该技术包括感知、规划、执行、休眠、唤醒五个部分。感知,就是使用玉兔二号的导航相机,对月球进行拍照成像。根据导航相机拍到的照片,地面的“驾驶员”还原出月球表面的数字影像图,从而判断月面地形的具体情况,包括撞击坑的宽窄、深浅,石块的大小、距离等信息。规划,是指在了解玉兔二号所处的周围环境之后,地面的控制人员依据月球背面数字影像图和科学家团队确定的探测目标点,按
6、照月球车的越障和爬坡能力,规划出一条玉兔二号能够安全行驶的路径,并设定从起点到终点的各个导航点。执行,指的是遥操作团队将规划结果转换成控制指令,通过地面测控站发送到“鹊桥”中继星,中继星再将指令转发给月球背面的玉兔二号,后者接到指令后,就会按指令完成移动工作。休眠和唤醒与月球的环境有关。月球的一天为27个地球日左右,其中一半为白天,即月昼;另一半为黑天,即月夜。在月夜期间,月面温度将降至-190C左右。在过低温度下工作,月球车及其搭载的科学设备会受到损害。为确保安全,在月夜到来之前,需让月球车车体收拢桅杆和一侧的太阳帆板,使用同位素温差电池对设备进行保温,进入休眠状态。当太阳升起、月昼到来时,
7、随着太阳帆板受到阳光照射,发电功率达到一定值后,月球车将向中继星发出信号。地面工作人员收到信号后给它发送唤醒指令,玉兔二号就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取材于邱晨辉、宋星光等的相关文章)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嫦娥四号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在艾特肯盆地着陆的探测器。B. 月背更接近月球的最原始面貌,因此更有利于天文观测。C. 嫦娥四号造访月背前,人类对月背的地形地貌一无所知。D. “地月拉格朗日L2点”处于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固定位置。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鹊桥”中继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连接地球测控站和月背航天器的通信基站。B. 人类首颗不在地球轨道上的专用
8、中继卫星。C. 发射后静止在地月系统中的一个平动点上。D. 经过调控和测试后具备了数据中继的能力。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月背遥操作技术五个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感知:玉兔二号利用导航相机拍摄成像后,地面控制人员据此判断其周围地形。B. 规划:地面控制人员根据月背地形等制定玉兔二号到达探测目标点的安全路线。C. 执行:玉兔二号通过中继星接收到地面的导航指令后,完全依照指令进行移动。D. 休眠、唤醒:受月球环境影响,玉兔二号需在每个地球日休息半日、工作半日。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玉兔号的远程遥操作没有借助“鹊桥”中继星。B. 太阳升起
9、时休眠玉兔二号立即开始探测工作。C. 为保护科学设备,玉兔号和玉兔二号都需要在月夜休眠。D. 与玉兔号不同,玉兔二号不会受到来自地球的辐射干扰。5. 嫦娥四号发射前我国探月工程所取得的成就中,有两项对玉兔二号的成功产生了直接影响。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写出这两项成就取得的时间、内容及其对玉兔二号的作用。【答案】1. A 2. C 3. D 4. B 5.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为玉兔二号实现月背软着陆并开展巡视探测工作奠定了基础。2018年5月21日,“鹊桥”中继星成功发射,为玉兔二号实现月背软着陆提供了必要条件,并使地面控制人员顺利操控玉兔二号月球车成为可能。【
10、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因此更有利于天文观测”错误,出现了关联词“因此”,所以要考虑前后两个分句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该选项就错在前后句没有因果关系。相关信息材料一第二段“与相对平坦的月球正面不同,月背地形更为复杂,几乎全是环形山和古老的陨石坑,更接近月球最原始的面貌”。C项,“嫦娥四号造访月背前,人类对月背的地形地貌一无所知”错误,原文“在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背之前,前苏联与美国虽然已完成了月背的成像工作”,可知表述矛盾,不是“一无所知”。D项,“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固定位置”错误,原文“与地球、月球的位置相对固定”,可知不是“定位置”。故选A。【2题详解】此
11、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项,“发射后静止在地月系统中的一个平动点上”错误,材料一第四段“成功实现了沿Halo轨道的飞行”,可知“鹊桥”并非静止的。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玉兔二号需在每个地球日休息半日、工作半日”错误,最后一段“为确保安全,在月夜到来之前,需让月球车车体收拢桅杆和一侧的太阳帆板,使用同位素温差电池对设备进行保温,进入休眠状态。当太阳升起、月昼到来时”,可知应该是月球日。故选D。【4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太阳升起时休眠的玉兔二号立即开始探测工作”错误,最后一段“当太阳升起、月昼到来时,随着
12、太阳帆板受到阳光照射,发电功率达到一定值后,月球车将向中继星发出信号。地面工作人员收到信号后给它发送唤醒指令,玉兔二号就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可知不是“立即”。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2013年12月2日,搭载玉兔号月球车的嫦娥三号成功发射,随后玉兔号如期着陆,这是我国探测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为中国航天开创了月面就位探测和机器人巡视探测的新模式”,可知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为玉兔二号实现月背软着陆并开展巡视探测工作奠定了基础。“2018年5月21日发射后,在地面的控制下,完成了地月转移、月球借力转向、Halo轨道捕获等
13、关键控制,成功实现了沿Halo轨道的飞行。在完成在轨精度和指向测试后,鹊桥具备了实现地面测控站和月背数据中继的能力。这座通信桥梁的架通,使我国航天器的月背软着陆最终从美好的设想变为现实”,可知2018年5月21日,“鹊桥”中继星成功发射,为玉兔二号实现月背软着陆提供了必要条件,并使地面控制人员顺利操控玉兔二号月球车成为可能。【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
14、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一)(共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当是时,晋国政皆决智伯。智伯益骄,请地韩、魏
15、,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智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1】惧,乃奔保晋阳。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2】;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 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
16、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率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
17、、韩、魏,皆命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取材于史记资治通鉴)注释:1赵襄子:晋国臣子,赵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韩康子分别为魏地之主和韩地之主。2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堿墙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块夹板的高度。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难必及韩、魏矣 难:难免B. 而二子无喜志 志:心思C. 智伯不悛 悛:悔改D. 晋绝不祀 绝:灭亡7. 下列对句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欲以伐四卿 以:凭借B. 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 以:用C. 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 以:把、将D. 子何以
18、知之 以:依据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非反而何这种情况不是要造反又是什么呢B. 臣见其视臣而趋疾我看到他们一见到我就快步走开了C. 为之期日而遣之为此确定了具体日子后送走了他D. 襄子将卒犯其前赵襄子将最后攻击智伯军的正面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时晋国的臣子智伯,一度掌控了晋国的大权,并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B. 臣子絺疵见微知著,预见韩、魏必反,向智伯进言反被怀疑,只好求救于齐国。C. 张孟谈用唇亡则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二子,瓦解了智伯阵营,致使智氏灭族。D. 韩、赵、魏分别得到了诸侯封号,瓜分了晋国的国土,历史的格局
19、发生了改变。10.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11. 第五段中韩、魏二子对张孟谈说“我心知其然也”,请从文中找出可以佐证此话的动作描写语句。【答案】6. A 7. B 8. D 9. B 10. 参考答案:(我们)两家难道不以尽快分到赵氏的地盘为利(吗?) 11. 参考答案: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A项,难必及韩、魏矣,意思是“灾难就要落到韩国和魏国头上”。难:灾难。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B项,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意思是“因为汾河可以灌魏国的安邑”。以:因为。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句
20、子翻译的判断能力。D项,襄子将卒犯其前,意思是“赵襄子率兵从正面攻击”。其中“将”是动词,“率领”。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B项,“只好求救于齐国”错。原文是“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不是向齐国求救,而是出使齐国。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得分点有:岂,难道;利,意动用法,以为利;田,地盘。【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本题要求从文中找出可以佐证“我心知其然也”的动作描写语句。相关描写在第三段,“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
21、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从“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的动作可以看出二子“我心知其然也”。【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鞅、韩不信、
22、魏侈一起把范氏和中行氏瓜分,作为自己的采邑。晋出公非常愤怒,通告齐国和鲁国,想要讨伐智、赵、韩、魏四卿。四卿恐惧,于是反过头去攻打晋出公。出公战败,逃向齐国的时候,死在路上。因此智伯就立晋昭公的曾孙姬骄为晋国国君,这就是晋哀公。那时候,晋国的政事都由智伯决定。智伯愈加骄横,向韩国和魏国要土地,韩国和魏国就划分了土地给他。又向赵国要土地,而赵国没给。智伯愤怒,于是就率领韩国和魏国攻打赵国。赵襄子害怕,于是就逃到晋阳退守。三国围困晋阳,一年多之后,后来引汾河的水灌晋阳城,城墙没有淹没的只剩下三版高了;城中的人只能把锅挂起来做饭,呼唤子女吃掉充饥,但百姓都没有反叛之心。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
23、韩康子做护卫。智伯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灭亡别人的国家呀。”魏桓子用肘部碰了碰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踩魏桓子的脚背,因为汾河可以灌魏国的安邑,绛河可以灌韩国的平阳。疵对智伯说:“韩国和魏国一定会反叛的。”智伯说:“您怎么知道的?”疵说:“我是根据人之常情判断的。我们让韩、魏两国的军队跟我们一起攻打赵国,赵国灭亡之后,灾难就要落到韩国和魏国头上。现在约定战胜赵国后,三家瓜分赵国土地,现在,城墙没有淹没的只剩下三版高了,赵国投降指日可待,但是这两人不但没有高兴地心思,反而有担忧的神色,这不是要反叛又是什么呢?”第二天,智伯把疵的话告诉了魏桓子和韩康子,二人说:“这是小人想为赵国游说,让您怀疑我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年高 考真题 语文 北京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