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课后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课后教学反思.docx(1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负数本单元教学大纲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2. 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 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 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作用;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2. 会在直线上比较正数、0 和负数的大小。教学建议【教学指导】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
2、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 等等。为了表示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还用学生原有的数概念知识就不够了, 这样就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教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气温、存折中蕴含的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接下来通
3、过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直线上对气温进行排序,让学生初步辨别正数、0 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课时安排】建议共分 2 课时:10负数的认识 1 课时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1 课时第 1 课时负数的认识教学导航【教学内容】负数的认识(教材第 24 页例 1、例 2)【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2.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负数产生的意义。3. 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点难点】1. 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2. 体会负
4、数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温度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 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各个城市的天气情况。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新课讲授】1. 教学例 1。(1) 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 小格呢?10 小格呢?现在你能看出长沙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 0,表示 0 摄氏度)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5、)指出:上海的气温比 0要高, 是零上 4 摄氏度。了解首都北京的最高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氏度呢?与长沙的 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长沙的 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 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 0低,是零下 4 摄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高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 0以上,一个在 0以下)(2)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2. 教学例 2。(1) 让学生观察课本第 3 页的表格,并让其说说发现了什么。(2) 讲解为了表示
6、收入与支出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需要用两种数表示,一种是正数,一种是在数的前面添上负号的负数。(3) 学生小组讨论和交流,理解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并学习它们正确的读法和写法。【课堂作业】1. 教材第 4 页“做一做”。2. 教材第 6 页第 1、2、5、6 题。【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板书负数的认识0: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3:零下 3 摄氏度3(+3):零上 3 摄氏度正数:+2000+500负数:-500-132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学反思“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再加
7、上教材又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不但方便了教师,还指引了教学方向。教学中先通过冬天教室内外气温及存折上的明细两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导航第 2 课时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教学内容】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教材第 5 页例 3)【教学目标】1. 借助直线初步理解正数、0、负数;初步体会直线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以及正数与负数的比较。2.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重点难点】充分理解正数、0、负数,能正确比较大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 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
8、台时有 12 人上车,记作()人;7 人下车, 记作()人。2. 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 300 人,记作+300 人,那么-420 人表示()。3. 升降机上升 3.5 米,记作+3.5 米;-4 米表示()。【新课讲授】1. 怎样在直线上表示数?2. 出示例 3:(1) 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2) 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3) 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再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4) 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
9、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直线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5) 引导学生观察:A. 从 0 起往右依次是?从 0 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B. 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 和-1.5 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 和-1.5 处,应如何运动?(6) 总结:负数比 0 小,正数比 0 大,负数比正数小。【课堂作业】1. 教材第 5 页“做一做”。2. 教材第 6 页第 3、4、7、8 题。【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板书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教学反思这节课中,老师转变学习方式,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设计了观察、操作、讨论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
10、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迈向成功。纵观整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在直线上表示负分数、负小数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直线上,越往右数越大”的理解。2百分数(二)本单元教学大纲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 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2. 体会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3. 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
11、行这方面的计算。教学建议【教学指导】1. 本单元中利息的计算繁琐了一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注意利率化为小数计算时的小数点位置。2. 本单元的折扣与成数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着重于写法上的区别,如一个是七五折,一个是七成五。3. 学会合理购物是本单元的综合实践运用,要指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充分的解释。【课时安排】建议共分 5 课时:折扣1 课时成数1 课时税率1 课时利率1 课时解决问题1 课时第 1 课时折 扣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折扣(教材第 8 页例 1)【教学目标】1. 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
12、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2. 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重点难点】1. 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2. 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节假日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新课讲授】1. 理解“折扣”的含义。(1) 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2) 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课
13、件出示)(3) 引导提问:如果原价是 10 元的铅笔盒,打七折,想一想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 1 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4) 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5) 学生动手操作、计算、讨论,找出规律:原价乘以 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约是 70%。(6) 归纳定义。通俗来讲,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就是 85%,九折就是 90%。2. 解决实际问题。(1) 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 180 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
14、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原价85%=实际售价学生独立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2) 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 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只花了九折的钱怎么理解?以谁为单位“1”?学生试算,独立列式。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3. 提高运用。在某超市举行促销活动时,原价 200 元的商品打九折出售,最后剩下的几个,商家再次打八折出售,最后的几个商品售价多少元?引导学生分析,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让学生明确:“折上折”相当于连续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课堂作业】
15、1. 教材第 8 页“做一做”。2. 教材第 13 页练习二第 13 题。【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板书折扣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1)18085%=153(元)答:买这辆车用了 153 元。(2)160-16090%=160-144=16(元)160(1-90%)=16010%=16(元)答:比原价便宜了 16 元钱。教学反思从学生熟悉的日常购物行为引入新课,通过实际的例子,在师生的互动与讨论中,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折扣”的认识,从日常生活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科学的理性认识。通过折扣与百分数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完善百分数的知识体系。第 2 课时成数教学导航【
16、教学内容】成数(教材第 9 页例 2)【教学目标】1. 明确成数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2. 通过成数的计算,进一步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3.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1. 成数的理解和计算。2. 会解决生活中关于成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例如,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同学们有留意到类似的新闻报道吗?(学生汇报相关报道)【新课讲授】1. 理解成数的含义。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通称“几成
17、”。(1)刚才大家都说了很多有成数的发展变化情况,那么这些“成数”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增产“二成”,你怎么理解?(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成数分数百分数二成十分之二20% (2)试说说以下成数表示什么。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2. 解决实际问题。(1) 课件出示教材第 9 页例 2。某工厂去年用电 350 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2)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理解题意。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找出数量关系式。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今年的用电量=去年的用电量
18、(1-25%)学生独立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全班交流。方法一:350(1-25%)=35075%=3500.75=262.5(万千瓦时)方法二:350-35025%=350-3500.25=350-87.5=262.5(万千瓦时)【课堂作业】1. 教材第 9 页“做一做”。2. 教材第 13 页练习二第 4、5 题。【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你们对成数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教学板书成数二成十分之二20%方法一:350(1-25%)=35075%=3500.75=262.5(万千瓦时)方法二:350-35025%=350-3500.25=350-87.5=262.5(万千瓦时
19、)教学反思成数是本套教材新增加的内容,是农业生产和各行各业发展变化情况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通过研究商品问题引入“成数”,并说明几成就是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几成几就是百分之几十几。相比于“折扣”,“成数”对学生来说是个陌生的词语。但有了“折扣”的铺垫,学生理解起“成数”也不算太难。教学时,教师依然从实际问题引入,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成数”的具体含义。为了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成数问题就是百分数问题的一种应用,教学时采用配套例题。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第 3 课时税率教学导航【教学内容】税率(教材第 10 页例 3)【教学目标】1. 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
20、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2. 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重点难点】税率的理解和税额的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因此,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问题:你都知道哪些纳税项目?【新课讲授】1. 阅读教材第 10 页有关
21、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2. 税率的认识。(1) 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2) 试说说以下税率各表示什么意思。A. 商店按营业额的 5%缴纳个人所得税。B. 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 20%缴纳个人所得税。3.税款计算。(1) 出示例 3:一家饭店 10 月份的营业额是 30 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 10 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2) 分析题目,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 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 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
22、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 5%,题中“10 月份的营业额是 30 万元”,因此 10 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 30 万元的 5%。(3) 学生列出算式。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305%(4) 汇报交流。305%=300.05=1.5(万元)【课堂作业】1. 教材第 10 页“做一做”。2. 教材第 14 页练习二第 610 题。【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教学板书税率应纳税额=收入额税率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税率=应纳税额收入额10021305=1.5(万元)答:10 月份应缴纳营业税 1.5 万元。教学反思税率是学生适应
23、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本课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首先,通过创造情境,引入课题。使学生体验到所要学习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其次,在纳税的作用、应纳税额及税率的教学时,教学内容的选择力求体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所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具有广泛作用,从而提高了他们对数学价值的认识。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在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纳税和认识常见税种时,充分利用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生通
24、过对教师提供的信息和自己在课前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讨论,从中感悟到纳税的重要作用,理解常见税种的含义,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第 4 课时利率教学导航【教学内容】利率(教材第 11 页例 4)【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2. 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3. 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重点难点】1.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2. 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
25、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新课讲授】1. 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2. 阅读教材第 11 页的内容,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例题中王奶奶存入的5000 元就是本金。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率:单位时间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1) 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 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2) 阅读教
26、材第 11 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课件出示存款凭条,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4.利息的计算。(1) 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2) 计算连本带息的方法: 连本带息取回的钱=本金+利息(3) 学生阅读理解例 4,计算后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5000+50002.10%2=5000+210=5210(元)答: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 5210 元。【课堂作业】1. 教材第 11 页“做一做”。2. 教材第 14 页练习二第 11 题。【课堂小结】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
27、率?如何计算利息?怎么计算取回的总钱数?教学板书利率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取回总钱数=本金+利息5000+50002.10%2=5000+210=5210(元)答: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 5210 元。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也是百分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它与现代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也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如果只当成常识或百分数知识的应用来练习的 话,将会丧失掉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对课时的教学内容得到巩固和加深, 提高综合运用所教学知识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注重课堂教 学的灵活性、科学性、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抓住各单元的细节性、过渡性,完整地进行教学。第 5 课
28、时解决问题教学导航【教学内容】解决问题(教材第 12 页例 5)【教学目标】1. 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2. 通过归纳整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认真审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绘制表格。【新课讲授】课件出示例 5。1. 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2. 利用提问,引导学
29、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提问启发:“满 100 元减 50 元”是什么意思?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 元减去 50 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归纳整理解题思路:(1) 在 A 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 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2) 在B 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 100,230 里有两个 100,然后从总价里减去 2 个 50 元。3.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再交流汇报,教师板书:A 商场:23050%=115(元)B 商场:230-250=230-100=130(元)115130答:在 A 商场买应付 115 元,在 B 商场买应付 130 元;
30、选择 A 商场更省钱。4. 总结思考:在什么时候这两个商场价格差不多呢?【课堂作业】1. 教材第 12 页“做一做”。2. 教材第 15 页练习二第 1215 题。【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教学板书解决问题A 商场:23050%=115(元)B 商场:230-250=230-100=130(元)115130答:在 A 商场买应付 115 元,在 B 商场买应付 130 元;选择 A 商场更省钱。教学反思人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种信息而综合显现的,而计算储蓄中的利息问题也是多变的。在课堂上,改变了传统的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给学
31、生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观察,大胆交流,不但对存款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对存款中的有关专业术语也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还理解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3圆柱与圆锥本单元教学大纲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2. 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3. 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4
32、. 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重点难点】1.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2.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建议【教学指导】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图形。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图形的范围,增加了图形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本单元包括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 7 课时:圆柱的认识1 课时圆柱的表面积1
33、课时圆柱的体积1 课时解决问题1 课时圆锥的认识1 课时圆锥的体积1 课时整理和复习1 课时第 1 课时圆柱的认识教学导航【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教材第 1719 页例 1、例 2)【教学目标】1.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2.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3.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1. 认识圆柱的特征。2.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 出示教材第 17 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
34、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2.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新课讲授】1. 整体感知圆柱。(1) 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2) 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2. 教学例 1:认识圆柱。(1) 认识圆柱的面。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做侧面。(2) 认识圆柱的高。a. 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b. 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c. 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
35、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3. 教学例 2:圆柱的侧面展开。(1) 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2) 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3) 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
36、与圆柱的关系。【课堂作业】1. 教材第 1819 页“做一做”。2. 教材第 20 页练习三第 15 题。【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板书圆柱的认识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高的长度都相等。教学反思生活中的圆柱体有很多,学生看到的也很多,但是这些都是感性的认识。圆柱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圆柱的特征。所以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索研究掌握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在探究的过程中我努力为学生
37、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让学生观察圆柱体的模型,再分析圆柱体的各个组成的部分,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由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组成,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周长,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悟,形成表象,观察、比较、探索规律。第 2 课时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导航【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教材第 2122 页例 3、例 4)【教学目标】1. 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 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
38、关实际生活的问题。3. 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 圆的半径是 5 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它的面积是多少?2. 圆的直径是 4 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3. 同学们,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怎样求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新课讲授】1.圆柱的侧面积。(1) 圆柱的侧面积的含义。(2) 推导公式。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3) 小组讨论。
39、(4) 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 S=Ch。(5) 练习:完成第 21 页“做一做”。2.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1) 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 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教学例 4。(1) 出示例 4。(2) 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3) 尝试计算。(4) 汇报订正。4.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课堂作业】1.
40、教材第 22 页“做一做”。2. 教材第 2324 页练习四第 114 题。【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计算圆柱侧面积及表面积的方法。你能说一说我们是怎么研究的吗?教学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始至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将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教学时在突破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个难点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展开圆柱体侧面的图形,然后发现侧面展开图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学生们根据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
41、式自主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得到了培养,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增强。在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观察、发现形成圆柱表面积的表2象,从而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之和。第 3 课时圆柱的体积教学导航【教学内容】圆柱的体积(教材第 2526 页例 5、例 6)【教学目标】1. 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2. 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1.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2. 应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
42、际问题。3.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 复习旧知。(1)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 说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2. 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新课讲授】1.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1) 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2) 教具演示。(3) 通过观察,讨论。(4) 引导归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高,即 VSh 或 V=r2h。2. 应用公式。尝试完成教材第 25 页的“做一做”。3. 教学例 6。32(1) 出示例 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2) 学
43、生尝试完成例 6。(3) 集体订正。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答:因为 502.4 大于 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课堂作业】1. 教材第 26 页“做一做”。2. 教材第 28 页练习五第 16 题。【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如果你有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教学板书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或 Vr2h例 6: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502.4(mL) 答:因为 502.4 大于 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教学反思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验证、归纳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教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教学的价值,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与基本技能。第 4 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导航【教学内容】解决问题(教材第 27 页例 7)【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渗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