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与酒文化.doc
《历史名人与酒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名人与酒文化.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史名人与酒文化历史名人与酒文化 历史上与酒有关的文人,可真不少,流传着许多佳话和故事。这里只能零星地作一点介绍。西汉时,长于辞赋的文人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前117年)与富人卓王孙的才女卓文君“当垆卖酒的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司马相如,字长卿,汉孝景帝时曾任武骑常侍。武骑常侍随侍皇帝畋猎,格斗猛兽,所以想必司马相如的武功是相当不错的。由于景帝不喜好辞赋,司马相如觉得自己的才能没法施展,后来就跟从梁孝王为宾客,写了子虚赋.粱孝王死后,相如返回故乡成都,因家贫,生活困难。当时蜀郡临邛(今四川临邛县)县令王吉与司马相如关系不错,邀他游临邛。临邛巨富卓王孙设宴招待,相如勉强去了。宴会上,以百计
2、的客人都被他那雍容闲雅的举止和姣美的仪容所倾倒.席间,王吉请相如奏琴,这时,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刚死了丈夫,孀居在家.卓文君很有才气,懂音乐,听到相如奏出的琴音中含挑动之意,又偷眼看见相如的容止,深深爱上了他。这样的婚事在当时是不能为礼教所容的。于是卓文君毅然舍弃家庭,夜奔相如。卓王孙得知大怒,不给他们一分钱。聪明大胆的卓文君于是与司马相如决定在临邛开一个酒店,由文君当垆沽酒,相如穿着形如犊鼻的裤子,象奴仆般洗涤酒器,借此有意羞辱卓王孙。他们的酒大概十分美好。招来的客人极多。卓王孙认输了,承认了婚事,而这一对夫妇,终于白头偕老。这一美好的故事,拨动了后世多少文人墨客的心弦,唐代杜甫有“酒肆人间市
3、,琴台日暮云”的诗句,宋代陆游诗:“落魄四川泥酒杯,酒酣几度上琴台。青鞋自笑无拘束,又向文君井上来”。清代王闿运也有“华阳女士论邛达,惟有临邛一酒垆”的诗句。新中国成立后,在临邛建立了邛崃酒厂,以当年文君当垆时的井水酿酒。东晋时的大诗人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也是极好饮酒的人。他曾说过:“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他的一生,曾作过几次小官,最后一次是作彭泽(今江西彭泽)令.上任后,就叫县吏替他种下糯米等可以酿酒的作物.正因“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晚年,生活贫困,常靠朋友周济或借贷.可是,当他的好友、始安郡太守颜延之来看他,留下两万钱后,他又将钱全部送到酒家
4、,陆续取酒喝了。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那是一个政治黑暗、社会动乱的时代.当时,门阀世族统治,等级制度极严,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的陶渊明,想在仕途上求发展,是极不利的.虽说他做过象州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但当时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卑污险恶,也是为他正直耿介的性格所不容。所以他的饮酒,正如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在陶照明集序中所说:“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陶渊明在他的饮酒诗中,就曲折地反映出对现实的深刻不满。诗的最后几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其中蕴蓄着多少难言之隐啊。历史上嗜酒的文人,常自取或被人赋予与酒有关的“雅号,比
5、方“酒狂”、“酒徒”、“酒鬼、“酒雄”、“醉龙”、“醉户”、“醉翁”、“酣中客”等等。伟大的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就被人称为“酒星魂”、“酒圣”、“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历来被认为是传神之笔.大概没有别的哪个文人与酒的关系之密切和嗜酒的名气之大,能和李白相提并论的。只要翻翻李白的诗集,就不难发现他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有酒。正如郭沫若说的:“李白真可以说是生于酒而死于酒.”关于他的死,还有种种不同的传说,大概都与饮酒有关。其中最富于浪漫主义情调的是说他醉后到采石矾的江中捉月亮落水而死.关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名人 酒文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