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公开课教案23966.pdf
《万有引力定律公开课教案2396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有引力定律公开课教案23966.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第二节 万有引力定律【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了万有引力发现的过程及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凭借他超凡的数学能力推证了万有引力的一般规律的思路与方法.这节课的主要思路是:由圆周运动和开普勒运动定律的知识,得出行星和太阳之间的引力跟行星的质量成正比,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并由引力的相互性得出引力也应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这个定律的发现把地面上的运动与天体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中阶段无法证明椭圆轨道的情况而只能近似以圆轨道来处理的一种“近似”的物理思路.这是一种极好的研究物理的方法.本节内容包括:发现万有引力的思路及
2、过程、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记住引力常量 G 并理解其内涵.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模型的能力与方法.2.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的思想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教学重点】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教学难点】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2.使学生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他
3、星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联系起来.【教学方法】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理采用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方法.2.对疑难问题的处理采用讲授法、例证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设计】故事导入 1666 年夏末一个温暖的傍晚,在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一个腋下夹着一本书的年轻人走进他母亲家的花园里,坐在一棵树下开始埋头读书.当他翻动书页时,他头顶的树枝中有样东西晃动起来,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落在 23 岁的伊萨克.牛顿的身边,恰巧那天他正苦苦思索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苹果会坠落到
4、地上?正是从这一问题开始,他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师提问: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使得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是否能说明地球对月球有引力作用?抛出的物体总要落回地面,是否说明地球对物体有引力作用?【新课教学】课件展示:画面 1: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 画面 2:月球围绕地球运动 word 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画面 3:人造卫星围绕地球运动 演示 4:地面上的人向上抛出物体,物体总落回地面 学生思考、讨论下面问题:1、行星为何能围绕太阳做近似圆周运动?2、月球为什么能围绕地球做近似圆周运动?3、人造卫星什么能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4、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力与上述力相同吗?5、根据以上四
5、个问题的探究,你有何猜想?师引导分析,猜想:“天上”的力与“人间”的力应属于同种性质的力.师说明:探究上述问题时我们运用了类比的方法得出猜想,猜想是否正确需要检验,因此不能将其作为结论.一、月-地检验 1、目的:验证“天上”的力与“人间”的力是同种性质的力.2、原理:课本 P39 师指导学生看书。3、验证:师生互动,教师指导学生推演:根据验证原理,若“天上”与“人间”的力是同种性质的力,应满足:F21r 理论推导:月球受到的地球引力:F21r 又22;nnnaRGmg Fmagr则 由23219.860=/2.7 10/36003600nnarRam sm sg得即 实际测量:月球绕地球做匀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万有引力定律 公开 教案 2396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