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教案(7篇)34546.pdf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教案(7篇)3454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教案(7篇)34546.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教案(7 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教案篇 1 教学重点 了 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教学难点 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 一 导语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二 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一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1.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2.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3.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教师明确:1.(略)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3.(略)(二)教师补充介绍: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 30 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高中旧教材中曾选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伐檀中有一句
3、“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径是“真”;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根据对上述解释的理解,同学们在学习完氓这首诗后,做一做课后练习第二题。三 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三首诗的基本内容 (以便于更好地疏通文字)思考问题:1.三首诗写的各是什么内容?2.从提示的文字中看,你对那首诗更感兴趣?为什么?四 导读全诗,疏通文字 (一)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或放多媒体课件)1.学生给生字注音 2.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4、(二)学生自读,并结合课下注解掌握诗中词义。(三)学生分别将三首诗口头译成现代汉语(可分组进行,每两至三组负责一首诗的翻译)。五 布置作业 1.熟读三首诗,掌握诗的内容。2.预习课后练习一、二两题。板书设计 诗经三首 题解:1.诗经简介: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风、雅、颂;赋、比、兴。2.各诗内容:氓 家庭生活;无衣 军旅生活;静女 爱情生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教案篇 2 一、教学目标 1、采用默读的方式,一气读完文章,了解课文大意,能够用表格的形式归纳内容要点。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味关键语句,感受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之乐。3、试着站在小鲁迅和大鲁迅的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字里
5、行间去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1、试着采用默读的方式,不分心,不停顿,一气读完文章,了解课文大意。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感受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美好与快乐。(二)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笔下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不是枯燥无味,而是快乐的。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情感。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默读法、朗读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课文解读中,教师要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课文比较长,学生初步学习默读,教师需要
6、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和足够的默读时间,教师也要耐心等待学生阅读完整篇文章。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总是怀念美好的童年,童年的快乐、童年的苦涩、童年的惊心动魄。大作家鲁迅被誉为“民族魂”,他有过怎样的童年时光?让我们阅读课文,看看小时候的鲁迅玩些什么,学些什么,想些什么。他和你有相似的地方吗?设计意图引发共鸣,激发阅读兴趣。(二)默读感知 1、默读提示。默读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式,与朗读相比,默读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默读时,请大家注意:“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如果遇到生字生词,可以猜读或者暂时跳过去。默读有字数的要求,每分钟要到达五百字。
7、我们可能暂时还到不了这个速度,但可以试着使用这种读书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2、默读课文。本文共两千五百多个字,大约需要五六分钟。设计意图教师明确默读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归纳能力。3、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结构。(1)本文的题目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过文章,再看看题目,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文章标题用“从到”的句式,点明全文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一个是自由玩耍的地方,一个是读书学习的地方。)(2)请你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句。(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是写三味书屋的部
8、分。)(3)文章是怎么把这两个部分连接起来的?(文章采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即课文第九段。)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结构,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和段落,为快速把握文章的内容做好准备。(三)内容探究:百草园我的乐园 1、写一写。请你再次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的内容要点,并写在下面的表格里。预设: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第 1 课时)提示:学生梳理内容要点容易遗漏,教师提醒学生逐段梳理。难点可能在情感的概括,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完善此表。2、比一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哪里的生活有乐趣?设计意图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形成对照,乍看当然是百草园有乐趣。顺利引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3、找一找。“其
9、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预设:景物之乐:看看、摸摸、听听、爬爬、吃吃、捉虫子、拔何首乌等。人事之乐:“我”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但从没有见过美女蛇。“我”跟闰土的父亲学捕鸟,“我”却不大能用。4、读一读。(1)场景再现美女蛇的神秘奇异。朗读这段文字,哪些内容是长妈妈在讲?哪些是小鲁迅在听?长妈妈为什么给小鲁迅讲这个故事呢?想象这个画面。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领会、体验当年小鲁迅听长妈妈讲故事的时候,无尽的想象带来的快乐。(2)内心展现雪地捕鸟的惊心动魄。雪地捕鸟是百草园生活中的一件大乐事。你能体会一下小鲁迅雪地捕鸟时的心情变化吗?
10、读书时,请你用声音的轻重缓急表达出来。教师带学生重点学习雪地捕鸟过程中动词的准确适用,抓住关键词句做分析。设计意图提示学生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感受捕鸟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期待、紧张、兴奋、遗憾,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5、议一议。请你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百草园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示例:概括性词语:有趣。依据: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充满了乐趣。碧绿的菜畦,看着就让人喜欢了;紫红的桑椹,味道一定美极了;还有低唱的小虫子,声音多么美妙。更有趣的是荒草中有美女蛇,下过雪还可以捕鸟,这是一个有趣的百草园。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感知课文内容,弄懂大意,了解文章的结构,培养学生梳理和概括的能力。
11、(四)情感探究:三味书屋深切的怀恋 1、三味书屋失去乐园的怀恋和恐惧。(1)朗读课文第九段: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可“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2)说说作者内心的情感。预设:文章说“不知道为什么”,然后三个“也许是因为”的连用,从一个小孩子的心里猜测,写出了我后悔在百草园里淘气、搞破坏,更害怕去那个陌生的地方。把百草园里的一草一木当做朋友,全是深切的怀恋。2、三味书屋“后园”里的偷来的快乐。(1)三味书屋枯燥无味。有同学说感受到三味书屋的生活很枯燥。示例:概括性词语:枯燥。依据:在第九段中,作者用三个“也许”表明自己被送到三味书屋是因为干了坏事而受到惩罚,学生问老师“怪哉”
12、老师也不会告诉学生,就只是让学生读书,在这里的生活真是枯燥得很。(2)三味书屋你怎么看?示例:概括性词语:快乐。依据: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可以偷偷跑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如果被老师发现了,大家就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然后是听着老师入神的读书声而继续游戏。这里虽然没有百草园自由,但也有快乐。3、三味书屋真正的快乐在哪里?(1)默读“我就只读书终于到七言”。挖掘书屋生活真正的快乐。(2)学业的进步才是真正的快乐。预设:“我就只读书”的生活也快乐:学习生活很充实,老师对“我”的态度从“严厉”到“好”起来,读的书多起来,对课的字也加起来,“终于到七言”。学业的进步是一个学生真正源于内心深
13、处的快乐。设计意图这段文字,是老师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内容。读懂此处,恐怕才算明白了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真情感:快乐、自豪而又怀恋,对老师也很有感激之情。4、三味书屋深切的怀恋。(1)假如你是小鲁迅,你觉得百草园的生活有趣味还是三味书屋的生活有趣味呢?(2)假如你是大鲁迅呢?设计意图在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以后,深入到作者的内心深处,感受作者传达的美好情感,获得人生的有益启示。(五)课堂小结 每个长大了的人,都对童年的生活有着特殊的感情,温暖而又快乐。愿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童年放在记忆中好好珍藏。(六)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生字词语:按照田字格规范抄写,注意笔顺。2、默读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
14、海经,注意阅读的速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并把课文内容讲给父母、亲人听。设计意图 1、重视汉字的书写规范。2、熟习默读,了解文章大意,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教案篇 3 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教学难点: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课前准备:收集课文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15、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一、导入: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 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
16、料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 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
17、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3、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 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三、预习 豁然开朗(hu)屋舍俨然(yn)阡陌交通(qin)黄发垂髫(tio)便要还家(yo)土地平旷(kung)刘子骥(j)诣太守(y)间隔(jin)四,读课文,疏通文意 1、第一段翻译,重点字
18、词的归纳。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注意太原是年号,该句交代了时间,主人公,以及他的职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缘:沿着。之: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数量很繁多。注意:百步其实是一个大致的数量词,表示估计而已。)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而美丽,花儿纷纷都落下来。古今异义:鲜美:鲜艳美丽。今:味道好。杂:别的;缤纷:繁多的样子。)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甚:很;异:感到奇怪;之:语气助词;复:
19、继续;前:向前;欲:想要;穷:形容词-动词走完;其:指示代词,这,那)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尽:到头)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仿佛:隐隐约约。)便舍船,从口入。(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省略句。舍:舍弃)初极狭,才通人。(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省略句。才:仅仅)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复:继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忽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hu)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然:的样子。俨然:
20、整齐的样子。俨(y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属: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阡陌:田间的小路。交通:交错 相通。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阡(qin)陌)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其:这,那。悉: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黄发:指老人。垂髫(tio):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指代),垂髫(tio)2、字词翻译:缘:沿着。缤纷:繁多的样子。甚:很。复:继续。欲:想要。尽:到头
21、。仿佛:隐隐约约。才:仅仅。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忽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的小路。黄发:指老人。垂髫(tio):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指代)3、古今词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芳草鲜美今义:(味道)新鲜)交通(古义:交错相通阡陌交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义:妻子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今义:指男方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来此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今义;不管(连词)关联词语)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教案篇 4 教学目标:1、掌握“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孔子社会理想
22、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3、背诵重点章句:11、16 章、13、23 章、13、24 章、17、13 章。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章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庸的本质内涵。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认为中庸是骑墙主义、调和主义。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
23、来正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还原她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她动人的魅力。二、初步了解“中庸”的概念:1、展示中庸概念,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孔子曾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那么,何谓中庸呢?一般理解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中庸,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庸,用,“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说,庸,常,“中庸”即中和可常行的意思。(课文注解)以上为抽象的中庸概念,试举例阐述:如古人为父母守丧以三年为期,“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即超过三年之期,或不足三年,皆为不妥,三年就是“丧之中庸”;又如办一件事,
24、办到九分,是为不够,办到十一分,是为过头,皆是不“中”。必须办到十分,恰当好处,始称为“中”,这就是中庸之道。板书:中庸不偏不易中和常行 2、阅读 6、29 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庸的概念。中道,是古圣相传之道,尧曰篇记载,尧命舜:“允执其中。”“舜亦以命禹。”由于世乱,先王之道废。故孔子不免发出“民鲜(音 xin,少义)久矣”此道久不行的感慨!此章,孔子把中庸视为道德的一种,而且是最高的道德,“至德”是也。可见,中庸亦非常人所能轻易企及,当以发愤求之。三、深入理解“中庸”的内涵:1、让学生参照课文详注,阅读 17、13 章、13、24 章、17、24 章: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好好先
25、生理解为中庸。根据大家的生活体验,你心目中的好好先生应是怎样的形象?请作举例说明。生:我印象中的好好先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和事佬”:做事不肯得罪人,两面讨好;因他善能取悦于人,并能博得周围人们的认同。这些人活得吃香,活得自在。如有的班干部就是好好先生,对同学的错误视而不见、隐瞒不报,而对老师的盘问巧于周旋应付,装作一付尽责尽职的模样,既不开罪同学,又给老师留得好印象。简直是圆滑之极!师:说得好,你对好好先生可谓知之甚深。孔子把这些好好先生称之为“乡原”,并深恶而痛嫉之,视之为道德的破坏者。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乡原,德之贼也”(17、13 章)?生 1:我认为,好好先生能有一定的市场,是由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语文 教学 教案 3454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