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微创理念新认识:ERBEC21343.pdf
《内镜微创理念新认识:ERBEC2134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镜微创理念新认识:ERBEC21343.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内镜微创理念新认识:ERBEC 摘要 作为消化病学和消化内镜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内镜微创切除已经真正做到了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由腔内走向腔外,由器质性疾病到功能性疾病。本文对快速发展的 20 多年内镜微创切除经验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目前消化内镜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内镜微创理念新认识ERBEC,即Elements(基本要素)、Reservation-resection(可保可切)、Bilateral-benefit(医患双方收益)、Expansion(指征扩大)、Collaboration(医工协同),以期使内镜微创新方法和新理念真正造福于更多患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
2、消化道疾病可以通过内镜得到诊断,内镜的发展经历了硬式内镜、半屈式内镜、纤维内镜、电子内镜四个阶段。对于内镜发现的消化道肿物(病变),外科手术是传统治疗方法,疗效确切,但存在创伤大、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慢、花费多、并发症发生率高等问题,同时由于改变了消化道解剖结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也较差,将传统外科手术微创化一直是医患双方共同的心愿。随着消化内镜治疗器械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和进步,作为消化病学和消化内镜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内镜微创手术不但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且具有不改变消化道解剖结构,无瘢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势,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优越性,越来越得到医患双方可。现
3、有内镜下微创切除,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经过了60 年,特别是最近 20 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已由消化道黏膜病变深入管壁夹层黏膜下肿瘤乃至消化道腔外(纵隔、腹腔、后腹膜)病变,现今临床上已开展的系列内镜微创治疗技术已经真正做到了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由腔内走向腔外、由器质性疾病到功能性疾病。本文通过总结内镜微创发展历程特别是近 20 多年内镜微创切除经验,结合目前消化内镜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对内镜微创理念新的认识。一、内镜微创外科的发展和新进展(一)内镜微创外科发展史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外科的发展为内镜下微创治疗奠定了基础,60 年代末期已经能成功开展有蒂息肉的高频电圈套电切。198
4、4 年日本医生首先报道在利用圈套器进行“黏膜活检术”(strip biopsy)1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EMR 主要运用于2 cm 黏膜病变的内镜切除,而对于大片黏膜病变,尤其是超过 5 cm 的病变,以往多采用分片黏膜切除术(piecemeal EMR,EPMR)进行整个病灶的切除。分片黏膜切除可以切除任意大小的病变(长达 5、10、15 cm,乃至20 cm;1/2、2/3、3/4 周,乃至全周),优势明显,但是存在切缘和创面肿瘤残留的问题。据文献报道,EPMR 术后复发率高达 10%30%,同时由于组织破碎,
5、不能进行精确病理诊断(包括垂直切缘、水平切缘、脉管侵犯等)2-3。内镜微创切除的金标准必须是整块切除,这样才可以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4。1988 年,一种称为“局部注射高渗盐水肾上腺素混合液的内镜切除术(endoscopic resection with local injection of hypertonic saline epinephrine solution,ERHSE)”的技术由 Hirao 等5提出,该技术即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的雏形。随着 20 世纪 90 年代绝缘头电切刀的发明,ESD 标准化术式的推广以及
6、 ESD 适应证的探索,巩固了 ESD对胃早癌治疗的地位,内镜微创治疗逐渐由 EMR 进入到 ESD治疗时代。然而,胃肠道管壁夹层肿瘤黏膜下肿瘤因其位置较深,管壁较薄,内镜切除过程中穿孔发生率较高,仍然是内镜极下切除的禁区。2007 年作为国内最早同时开展食管、胃、结直肠 ESD 技术的单位之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以下称“中山内镜”)在 ESD 的基础上开展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将内镜切除适应证拓宽至深部肌层肿瘤6-8;在黏膜下肿瘤内镜挖除的过程中,部分瘤体紧贴浆膜层,部分瘤体向腔外生长,内镜下切除穿孔不可避免,内镜切除中化被动为主动,人为地切开胃肠道管壁全层,达到内镜下完整切除肿瘤的
7、目的,也就是目前开展的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TR)。EFTR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使得内镜医生理论上可以切除任何消化道管壁上的病变,而不再需要借助于外科手术。内镜切除范围、内镜微创手术适应证较以往有了突飞猛进的扩大,学界已经更多地在关注其科学性和必要性问题。(二)内镜缝合发展历程 缝合技术伴随着切除技术共同发展而来。牢靠的缝合不仅可以预防出血,更重要的是关闭创面,特别是对 EFTR 穿孔创面的安全闭合至关重要。初期使用的金属夹主要用于内镜切除过程中的止血,现在更多用于创面的缝合;有时为了加强金属夹的缝合效果,再在金属夹外围采用尼
8、龙绳结扎也被用于加固缝合;结合金属夹和尼龙绳的荷包缝合,使更多、更大的缺损创面的成功缝合成为可能9;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新型缝合器械,如镜外钳夹装置、Overstitch 内镜缝合系统等10。临床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内镜切除过程中的穿孔并不可怕,“不怕穿、穿不怕”,暂时的腹腔污染和术后局部腹膜炎是完全可以得到纠正的,关键还是要有牢靠的内镜下缝合。缝合技术的发展是内镜微创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未来各种新理念、新技术、新器械一定层出不穷。(三)隧道内镜(tunnel endoscopy,TE)和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
9、ery,NOTES)的再兴起 隧道内镜通过充分利用消化道管壁的天然层次在黏膜下层建立人工隧道,利用黏膜下层的疏松空间进行各种内镜微创操作,使黏膜入口处与切除病灶之间形成一段安全距离,从而降低了内镜下闭合创面的难度,保留隧道表面黏膜完整性,减少或避免由自然腔道直接穿刺或切开引起的消化道漏、腹腔感染及周围组织脏器损伤的风险,提高了内镜微创切除的安全性。随着 2008 年开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以来,隧道内镜不断发展已成为消化内镜微创切除中的“新高地”。通过 POEM 手术策略不断优化,包括后壁切开、全层肌切开、“推拉
10、”技术、水刀技术等,POEM 手术指征不断扩大,年龄从最小 11 个月龄至最大近百岁,从轻中度至重度,从型贲门失弛缓症至、型,从初次手术至 Heller 手术失败或 POEM 术后复发的患者,适用人群从 30%扩展至 95%11-17。而后由中山内镜团队世界首创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应用于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切除18,同时中山内镜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隧道内镜应用于:不明原因食管狭窄的肌肉活检(图 1)、幽门括约肌切开(gastric POEM,G-POEM)治疗幽门痉挛和狭窄、直肠肌切开治
11、疗先天性巨结肠、憩室横隔隧道内切开治疗食管巨大憩室19,甚至腔外肿瘤的切除等。NOTES开始于2004年,但由于当时内镜切除、缝合技术的局限一度趋于沉寂,随着近年来 EFTR 和缝合技术的成熟,NOTES 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自 2018 年以来,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已完成 150 余例符合保胆指征的内镜经胃保胆取石术,同样方法也对胆囊真性息肉进行内镜下胆囊息肉圈套电切术,达到保胆微创的效果,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图 1 内镜经隧道肌肉活检术 A:病灶处管腔环周狭窄;B:病灶上方建立隧道开口;C:建立黏膜下隧道;D:暴露黏膜下肌肉层;E:钩刀切开;F:圈套器大块切取肌肉层;G:热活检钳烧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镜微创 理念 认识 ERBEC2134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