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24003.pdf
《【配套K12】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2400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24003.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配套资料 K12 教育配套资料 K12 2016-2017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请将下列各小题中唯一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下表中,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 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快的物体,运动得一定远 B 运动和静止必须以地球为参照物 C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 判断运动和静止可以不选择参照物 2 在以下实例中,属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 雷声响起预示可能会下雨 B 敲西瓜听声音判断是否成熟 C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D 通过超声波了解胎儿发育的情况 3 在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最大 B 发声的音叉放到水面上溅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 人说话主要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D 关上教室窗户就能减弱室外的噪声,这是将噪声在声源处减弱 4 下列光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A 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B 海市蜃楼的形成 C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形成的亮斑 D 河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 5 光的世界奥妙无穷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雨后的彩虹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 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C 阳光通过凹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D 显微镜的物镜和投影仪成像原理一样 6 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
3、 B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一定相等 教育配套资料 K12 教育配套资料 K12 C 物体靠近平面镜时像要变大 D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7 以下的物态变化现象中,要吸热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流水 B 夏天,清晨草叶上出现晶莹的露珠 C 秋天,早上出现缥缈的雾 D 冬天,室外蔬菜上出现的霜 8 以下物态变化中,有一个过程与其他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或放热情况都不同的是()A 夏天从冷藏室拿出的易拉罐外面出现水珠 B 樟脑丸放在衣柜中变小 C 铁块在炼钢炉中熔化的过程 D 湿衣服变干 9 如图所示,一束来自于近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
4、后,则该同学的眼睛是()A 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C 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10在容器中装有水,有一冰块漂浮在水面上;当慢慢给容器加热使冰块熔化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冰块的密度保持不变 B 冰块的温度保持不变 C 液面的位置保持不变 D 冰块和容器中水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11物理学里把物体的 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12小锋假期和爸爸乘车外出,发现公路边的树木向后运动,这是以 为参照物的如果小锋发现汽车在每10s时间里刚好经过 4 颗树木,且每颗
5、树之间的距离均为 50m,则该车平均速度为 m/s,合 km/h 13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所有的声音都具有三个特性,在公共场所禁止高声喧哗,这里的“高声”指的是我们发声的 14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看清楚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银幕对光发生了 反射的缘故;放教育配套资料 K12 教育配套资料 K12 映机相当于投影仪,则银幕上出现的画面是放大的 像(选填“实”或“虚”),相对于胶片成立的 像 15北方的冬天,家里靠近 的玻璃上出现“冰花”(选填“室内”或“室外”),“冰花”是水蒸气发生了 形成的 16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反射角为 ;若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20,则反射光
6、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增大到 17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 三种色光合成的 18在 100m 短跑比赛时,如果裁判员听见声音才开始计时,则计时的结果将出现 s的误差;这样计时是将该运动员的成绩了 (选填“提高”或“降低”)(V空=340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9 人眼看不见的光一一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 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的;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能够使 物质发光的道理来识别真假钞票的 20如图所示,物理教材放到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后面,我们透过玻璃杯看到书侧面的字比实际的要大,这是光的 现象形成的;说明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起了 镜的作用 21 太阳光是由
7、色光混合而成的,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的现象叫做光的 22如图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所测木块的长度为 cm 23 用电风扇对着人吹风会使人感觉凉快,是因为人身上的汗液发生了 现象,向人体的皮肤 热的缘故 24 小睿同学原来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10m 处当小睿在 4s 时间内在垂直于平面镜方向向镜面移动 6m 后,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m,小睿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于小睿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三、作图题:(共 14 分)25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已标出了反射光线 OB,请画出折射光线 OC 的大致方向和入射光线 AO 教育配套资料 K1
8、2 教育配套资料 K12 26请在图中画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7在图 6 中,物体 AB 位于平面镜前,B点是物体的 B 点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试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平面镜的示意图,并作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AB 28如图 1 和图 2 所示的是光通过某种透镜前后的传播情况请在图 1 和图 2 中的虚线框中分别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29小锋同学利用图 1 所示的装置做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1)先将固体压碎成粉末或小颗粒,放入试管中再放到盛水的烧杯中加热,这样做是为了让固体物质 受热;(2)在图 2 所示的三种观察温度计
9、示数的方法中只有 是正确的;如果按 A 所示的方法读取温度数据,则读出的温度值将比实际的要 ;(3)图 3 记录了在加热过程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这种物质属于 体(选填“晶”或“非晶”),它的熔点是 ,实验的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时间 教育配套资料 K12 教育配套资料 K12 30如图所示的是欣怡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1)如果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前后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是因为这时凸透镜成的是的 虚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就是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2)如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照射凸透镜,将透镜另一侧的光
10、屏移至距透镜 10cm处时,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亮点,则该透镜的焦距 于 10cm;(3)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如果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 13cm的地方,移动光屏应该得到 立放大的像;如果此时换成焦距为 8cm的凸透镜,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这时的像 于更换凸透镜之前所成的像(选填“大”、“小”或“等”)31(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2)用体温计测某病人的体温如图所示,病人的体温是 ;(3)体温计缩口的作用是在读数时,让玻璃泡 够离开人体(选填“能”或“不能”)32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称量前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如图 1 所示,则应将右边的平
11、衡螺母向 旋动(选填“左”或“右”);称量时,装液体的烧杯应放在天平的 盘;若在称量空烧杯的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情况如图 2所示;在称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情况如图 3所示;则所测液体的质量是 g 若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得体积为 80ml,那么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3;用这样的方法测得的液体密度应略 于液体的实际密度 教育配套资料 K12 教育配套资料 K12 五、计算题:33如图所示,阆中的保宁醋是我市的名优土特产,距今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某款保宁醋瓶子的标签上标有“净含量 480ml”的字样为了测出保宁醋的密度,先称出了玻璃瓶和保宁醋的总质量为 604g,
12、并记下醋液面所在的位置;在醋用完后装入等体积的水,再称出玻璃瓶和水的总质量为 580g求:(1)所装水的质量;(2)空瓶的质量;(3)保宁醋的密度(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教育配套资料 K12 教育配套资料 K12 2016-2017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请将下列各小题中唯一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下表中,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 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快的物体,运动得一定远 B运动和静止必须以地球为参照物 C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 判断运动和静止可以不选择参照物【考点】51:机械运动;52:参照物及
13、其选择;68: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研究物体的运动要选择参照物【解答】解: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快的物体,运动的不一定远,故 A 错误;B、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故 B 错误;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故 C 正确;D、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参照物,故 D 错误 故选:C 2 在以下实例中,属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 雷声响起预示可能会下雨 B敲西瓜听声音判断是否成熟 C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D 通过超声波了解胎儿发育的情况【考点】9N:声与能量【分析】声音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声音可以传
14、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 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解答】解:A、雷声预示有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A 错误;B、敲西瓜听声音判断是否成熟,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B 错误;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 C 正确;教育配套资料 K12 教育配套资料 K12 D、通过超声波了解胎儿发育的情况,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D 错误 故选 C 3 在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 发声的音叉放到水面上溅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 人说话主
15、要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D 关上教室窗户就能减弱室外的噪声,这是将噪声在声源处减弱【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91:声音的产生;9L: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且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最快,液体其次,气体最慢真空不能传声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 A 错误;B、发声的音叉放到水面上溅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的,故 B 正确;C、人说话的声音是靠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 C 错误;D、关上教室窗户就能减弱
16、室外的噪声,这是将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 D 错误 故选 B 4 下列光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A 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B 海市蜃楼的形成 C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形成的亮斑 D 河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
17、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 A 错误;教育配套资料 K12 教育配套资料 K12 B、海市蜃楼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 B 错误;C、阳光穿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清晰亮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实像,故 C 正确;D、河底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河底变浅了,故 D 错误 故选:C 5 光的世界奥妙无穷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雨后的彩虹是由光的反
18、射形成的 B 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C 阳光通过凹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D 显微镜的物镜和投影仪成像原理一样【考点】AP:光的色散;B5:凹透镜的发散作用;BC:显微镜;BD:望远镜【分析】(1)彩虹的形成属于光的色散,其实质是光发生折射形成的;(2)望远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4)显微镜的物镜和投影仪成像原理一样,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解答】解:A、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实质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A 错误;B、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 B 错误;C、阳光通过凸
19、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而不是凹透镜,故 C 错误;D、显微镜的物镜和投影仪成像原理一样,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D 正确 故选 D 6 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 B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一定相等 C 物体靠近平面镜时像要变大 D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考点】AH: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分析】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出的像与物的具体关系是: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与物体大小相同、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 教育配套资料 K12 教育配套资料 K12【解答】解:(1)平面镜成的像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0、,故 AC 错误,故 B 正确;(2)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 D 错误 故选 B 7 以下的物态变化现象中,要吸热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流水 B 夏天,清晨草叶上出现晶莹的露珠 C 秋天,早上出现缥缈的雾 D 冬天,室外蔬菜上出现的霜【考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
21、升华【解答】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冰雪熔化成水的过程,是吸热的,故 A 符合题意 B、夏天,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放热的,故 B 不符合题意 C、秋天,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放热的,故 C 不符合题意 D、冬天,室外蔬菜上出现的霜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的过程,是放热的,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8 以下物态变化中,有一个过程与其他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或放热情况都不同的是()A 夏天从冷藏室拿出的易拉罐外面出现水珠 B 樟脑丸放在衣柜中变小 C 铁块在炼钢炉中熔化的过程 D 湿衣服变干【考点】12: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
22、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A、夏天从冷藏室拿出的易拉罐外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教育配套资料 K12 教育配套资料 K12 B、樟脑丸放在衣柜中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C、铁块在炼钢炉中熔化的过程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D、湿衣服变干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选:A 9 如图所示,一束来自于近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则该同学的眼睛是()A 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C 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考点】BB: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
23、体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太短,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远视眼戴凸透镜使光线会聚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解答】解:由图可知,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说明该同学患的是远视眼,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用凸透镜矫正,光线会聚能力增强,使成像靠前落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 故选 D 10在容器中装有水,有一冰块漂浮在水面上;当慢慢给容器加热使冰块熔化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冰块的密度保持不变 B 冰块的温度保持不变 C 液面的位置保持不变 D 冰块和容器中水的总质量保持不变【考点】2B:密度公式的应用;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H:汽
24、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22:质量及其特性;8S: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它的质量、体积以及形状、位置等无关;(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零度;熔化前冰的温度升高,熔化时,冰的温度不变;(3)根据冰块吸热熔化判断液面的位置的变化;(4)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 教育配套资料 K12 教育配套资料 K12【解答】解:A、给容器加热使冰块熔化时,冰块质量减小,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它的质量无关,所以密度不变,故 A 正确;B、熔化前,冰的温度升高,熔化时,冰的温度不变,故 B 错误;C、冰块漂浮在水面上,所以,
25、F浮=G冰=G化水 根据 G=mg、=和 F浮=水gV排可得:水gV排=冰gV冰=水gV化 所以 V排=V化,故冰熔化时,容器中液面不变故 C 正确;D、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所以当慢慢给容器加热使冰块熔化时,冰块和容器中水的总质量保持不变,故 D 正确 故选 B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11物理学里把物体的 位置 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考点】51:机械运动;52: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配套K12 配套 K12 四川省 南充市 顺庆区 2016 2017 学年 年级 物理 学期 期末试卷 解析 新人 24003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984211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