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40205.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夏玉米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4020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玉米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40205.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夏玉米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二代黏虫、玉米蚜虫、蓟马、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叶螨、二点委夜蛾、大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纹枯病、南方锈病、褐斑病、弯孢叶斑病、小斑病、粗缩病。一、病虫害主要绿色防控措施(1)病虫害高发时期:出苗-4 叶期、抽雄-灌浆后期。(2)防护关键时期 苗期:保苗(苗全、苗状)。苗全是保证产量的最基本要求;穗期:保穗(穗数、穗粒数和粒重)。(3)玉米病虫害防控的三道防线 早期灭病虫源、中期防扩散、后期防重点。防治技术原则 综合运用农艺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多种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将玉米病虫害的危害损失
2、进行控制。1、农业生态调控(1)秋播期深耕翻土壤 25 公分以上,精耕细作,既能机械杀伤15-30%的越冬害虫基数,也能充分腐熟秸秆,减少土壤中土传病菌,每 2-3 年深翻一次;有条件的可秸秆打捆带出田外,有效减少土壤中的病菌积累。(2)选择抗(耐)病、绿色、优质、高产的优良品种,合理密植,科学轮作,增施有机肥等农艺措施,提高玉米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源。2、物理防控(1)诱虫灯诱杀:每 2hm2-3hm2安装一盏诱虫等,安装高度1.8m-2m,在玉米害虫羽化前开灯,及时清理虫体,玉米收获后关灯。(2)色板诱杀:可选用 20 张-25 张/667m2挂诱虫色板防治蚜虫,挂放高度高于玉米 30cm
3、 为宜,并及时更换。(3)性诱剂诱杀:在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成虫羽化初期,根据田间优势种群不同,防治相应昆虫的性信息素诱芯,诱捕成虫。每个诱捕器装 1 枚诱芯,每亩放置 1-2 枚,50 亩以上连片使用。连片使用面积达到 100 亩以上时,每亩使用 1 枚绣芯,诱捕器间隔 30m-50m,呈外密内疏放置。诱捕器放置高度为诱捕器下沿离地面 0.5-1m,诱捕器数量按产品类型规模化放置,定期更换绣芯,及时清理诱捕器。(4)食物诱杀:在田间安放糖醋液杀虫盆、食诱剂诱捕器或者喷施食诱剂条带,诱杀粘虫、地老虎、棉铃虫、甜菜夜蛾、金龟子等害虫成虫。糖醋液配置 配方 1:红糖、醋、水的比
4、例为 5:20:80 配方 2:红糖、醋、酒、水比例为 1:4:1:162 将配好的糖醋液放置容器内,占容器体积 1/2 为宜,每 5d 更换一次诱捕器中的糖醋液。诱食剂按产品说明使用。3、生物防控(1)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 保护和利用瓢虫、食蚜蝇等自然天敌,以虫治虫。(2)释放天敌 在玉米螟、棉铃虫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本着蜂卵相遇的原则释放赤眼蜂,防蜂数量为每亩 1-2 万头,每次 1 万头。方法为每亩设 1-3个释放点,在放蜂点选一棵玉米植株叶片中部,用牙签将纸蜂袋别在叶片 背面的背面主叶脉上。注意事项:一是准确掌握蜂卵发育进度;二是不要将赤眼蜂与农药、化肥混放,防治阳光直射,避免雨水直接冲洗
5、;三是放蜂时如遇大雨,将蜂放在阴凉黑暗处平摊,雨后立即放蜂。(3)推广使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枯草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哈茨木霉、井冈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4、科学用药 根据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科学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用药。玉米螟、黏虫、地下害虫、纹枯病等等病害等发生较重的区域,可选择相应的高效低毒农药防治。二、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1)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密度大的地块,播种期可用农药处理土壤,每亩用 0.08%噻虫嗪颗粒剂 40-50 公斤等拌细沙土 20-30 公斤,结合底肥撒垡头,然后耕靶入土中。(2)种子包衣:控制播种期至苗期病虫害。百公斤种子可用 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玉米 重大 病虫害 绿色 技术 方案 4020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