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剂效应3728.pdf
《安慰剂效应372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慰剂效应3728.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安慰剂效应(1)由来 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英文:Placebo Effect,源自拉丁文 placebo 解“我将安慰”)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安慰剂效应于 1955 年由毕阙博士(Henry K.Beecher)提出,亦理解为“非特定效应”(non-specific effects)或受试者期望效应。一个性质完全相反的效应亦同时存在反安慰剂效应(Nocebo effect):病人不相信治疗有效,可能会令病情恶化。反安慰剂效应(拉丁文 nocebo 解“我将伤害”)可以使用检测安慰剂效应相同的方法检
2、测出来。例如一组服用无效药物的对照群组(control group),会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这个现象相信是由于接受药物的人士对于药物的效力抱有负面的态度,因而抵销了安慰剂效应,出现了反安慰剂效应。这个效应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对康复的期望。(2)启示 服用安慰剂“药物”的人相信那是真实的药物,因而能体验到疼痛或其他症状的显著减轻。安慰剂效应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现象,能使至少 1/3 甚至更多的患者病症显著改善。安慰剂药物和安慰剂医疗过程已证明对一大批病症有效,包括长期性病痛、高血压、心绞痛、抑郁、精神分裂症、甚至癌症。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大脑因积极地相信自己而释放的内啡肽等
3、缓解疼痛的吗啡类化学物质所起的作用。其他科学家则认为,这是某种形式的条件反射作用。不论产生安慰剂效应是哪种机制,精神作用无疑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积极的错觉”也是人类与死亡抗争的正面心理资源。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大部分的人对自己的将来都非常乐观,人们总认为自己的未来比他人的未来更好,如有幸福长寿的人生;有幸福美满的婚姻;有一个聪明的孩子;不会遭遇严重的事故等等。虽然将来不可预期,但大部分人都觉得将比别人过得好显然有一点“错觉”。然而这个错觉确是有益的,它让人们更有“信心”地面对将来。心理学家班杜拉曾说:过分虚假的判断的确会引起一些问题。然而,对自己能力的乐观评价如果与可能的情况差距不是很远的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慰剂 效应 372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