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发展状况与人口政策.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口发展状况与人口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发展状况与人口政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口发展状况与人口政策 一、印度人口进展状况 (一)人口构造状况1.人口年龄构造变化平稳印度人口年龄构造变化相对平稳,这与人口的高诞生率相关。1980年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了40%。随着诞生率缓慢下降,少年儿童人口的比例逐步下降,20232023年,014岁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从35.4%下降到30%,15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57.7%上升到61.6%(见表1)。2023年,1564岁人口占65%,65岁及以上人口占5%,到2025年和2035年,这一数字分别升至7.7%和10.2%(中国的这三个数字分别是8.6%,14.3%和21%)。3目前,印度仍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劳动力的
2、平均年龄只有27岁。据印度卫生和家庭福利部猜测,到2023年前后,印度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将达10.7%,65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7%,印度将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老龄化速度会略微加快,但直到2026年,少儿比仍会高于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儿童抚养比为363,60岁以上老人抚养比为192,不会消失人口倒金字塔现象。到205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14%。2.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印度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自1947年独立以来,女孩的诞生率和存活率低于男孩,20世纪70年月男女性别比高达1000930(相当于国际通行算法的108),性别不平衡差距明显(见表3)。近10年,这一状况有所改善,
3、2023年总人口中男性6.24亿人,女性5.86亿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54%和48.46%,男女性别比从2023年的1000933(相当于107)下降到2023年的1000940(相当于106)。从各邦的男女性别比来看,达曼-第乌最高,是1000618(相当于162),喀拉拉邦最低,是10001084(相当于92),女性数量略多于男性,这是由于该邦文化教育水平高、社会保障较好的原因。旁遮普、哈里亚纳和金迪格特等地区男女性别比偏高,分别为1000773、861、874(相当于129、116、114)。这局部地是由于印度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短,而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印度妇女社会地位低下,普遍存在早
4、婚甚至幼婚现象。失衡的男女性别比源于失衡的诞生性别比。据印度2023年人口普查数据,06岁儿童性别比在近10年呈现出上升趋势,从2023年的1000927(相当于107.8)上升到到2023年的1000914(相当于109.4),这一趋势在旁遮普省、哈里亚纳邦、古吉拉特邦、泰米尔纳德邦、米佐拉姆邦、安达曼和尼科巴岛表现得尤为明显。米佐拉姆邦在全国最低,为971(相当于103),而在哈里亚纳邦,达830(相当于120.5)。7岁及以上儿童性别比的状况好于06岁儿童性别比,从2023年的1000934(相当于107)下降到2023年的1000944(相当于106)。这种状况的消失与现代B超技术的大
5、量运用有直接关联。近10年来,印度男孩偏好依旧存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二)人口区域分布状况1.各邦人口进展不平衡印度各邦的人口进展呈不平衡态势。据2023年印度卫生和家庭福利部统计,占全国人口比重较大的邦主要有北方邦(16%)、马哈拉施特拉邦(9%)、比哈尔邦(9%)、西孟加拉邦(8%)、安得拉邦(7%)、中心邦(6%),全国55%的人口分布在上述6个邦,其他各邦占总人口的45%(见图3)。安得拉邦人口最多,达1.996亿人,拉克沙群岛人口最少,只有64429人。人口增长最快的是达德拉纳加尔哈维,较2023年增加了55%,增长最慢的是那加兰邦,人口总量比2023年削减了0.47%。印度南部
6、的一些邦,如卡纳塔克邦、喀拉拉邦、泰米尔纳杜邦和安得拉邦等,人口增长率偏低,例如,喀拉拉邦的人口增长率仅为9.42%。人口增长率一高一低两种状况抵消后,印度总人口仍旧呈现增长趋势。2.人口总体密集,但区域差异较大印度是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2023年印度人口密度为325人/平方公里,2023年为382人/平方公里。有关印度各邦的人口密度如表4所示。人口密度反映了自然环境、气候、物产等要素通过影响社会经济而对人口分布的一种调整作用。印度西南部濒临阿拉伯海的喀拉拉邦人口最稠密。例如,在中心直辖区,如昌迪加尔、德里、本地治里、达曼和第乌、拉克沙群岛等地,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2023人,尤其是德
7、里,人口密度高达11297人/平方公里。其次是恒河平原北部和西孟加拉邦等地区,如西孟加拉邦的人口密度平均为867人/平方公里。北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人口密度较低,如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拉贾斯坦西北部沙漠地带、德干高原中部等地,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0人以下。人口密度越低,越是贫困落后的地区,相应的生育率就越高。3.人口的城乡分布差异较大,城市化进程缓慢自然环境和地域的差异、生产力进展水平以及产业构造的不断演进,造成印度人口城乡分布的差异。多年来,印度农业人口始终占绝大多数,受农村人口增长过快的影响,城市化进展进程缓慢。2023年印度城市化率为27.81%(见表5),到2023年提高到28.7
8、7%。2023年,印度12.1亿人口中农村人口为8.33亿,城市人口为3.77亿,分别占总人口的68.84%和31.16%。可见,10年来印度城市化率有所提高,但进展缓慢。在经济较为兴旺的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城市化率较高,昌迪加尔高达97.25%,果阿邦62.17%,拉克沙群岛78.08%,本地治里68.31%。但在以农业为主的比哈尔邦和阿萨姆邦,城市化率仅为11.3%和14.08%。与中国类似,印度人地关系高度紧急,在农业大邦和经济落后的邦,资金短缺、技术落后、根底设施薄弱,农村聚拢着大量贫困人口,这在肯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济社会的稳定进展。4.流淌人口数量巨大据2023年印度人口普查,从诞
9、生地流向本邦内另一个地方的人口有2.59亿人,其中1.82亿人只是在他们诞生的县内迁移,另外有7700万人在邦内跨县迁移。跨邦流淌人口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和东北部的邦比拟多,约有4200万人。由于印度人信奉民主和自由,人口流淌不仅不受限制,且受法律爱护。城市富强的工商业将大量贫困农夫、失地或无地农夫以及一些靠打工维持生活的底层居民吸引过来,但城市新增就业时机有限,结果是印度城市人口剧增,大城市无限膨胀,中小城市进展缓慢。他们多数不去政府部门登记注册,不参与选举,也不享受社会福利。目前印度超过4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有加尔各答、孟买、新德里、班加罗尔等,其中加尔各答和孟买的郊区人口已经超过1100和
10、1300万。流淌人口的大量涌入使城市本就稀缺的市政治理因缺少资金来源而不堪负重,很多大城市都患上了严峻的“城市病”拥挤的人流、堵塞的交通、短缺的水电供给,以及连片的贫民窟。过快的人口增长超过了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导致劳动力大量过剩,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向其他部门转移,结果造成了严峻的失业问题。为缓解大城市人口过度积聚而带来的诸多麻烦,印度政府试图实行发放“进城许可证”和动用警察去驱逐城市无业游民等措施,以此掌握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大城市和城市贫民窟的扩张,但收效甚微。 二、印度的人口政策 面对严峻的人口问题,印度政府实行过不少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在人口掌握方面,印度比中国早得多。1952年印度
11、政府首创并开头实施人口掌握规划,为规划生育拨专款,为育龄妇女供应避孕药具和效劳。从1952年到1999年,在规划生育方面的拨款累计达1670亿卢比。但政府并未提出明确的人口掌握目标,也没有实行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和落实人口掌握规划,另一方面,有不同政见的党派和政客从中作梗,印度人口仍较快速增长。“二五”时期,印度制定了全国规划生育规划,1956年中心和各邦成立了规划生育委员会,增加对规划生育的专项拨款。1976年,中心政府出台新的规划生育政策,严峻掌握人口增长。在总理英迪拉甘地的直接授意下,国会修改了宪法,授予政府以更大的权力实施规划生育。通过在各地建立绝育营,开展强制性的绝育运动,并且官员亲自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口 发展 状况 政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