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886.pdf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88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886.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其自然环境特点。(2)知道黄土高原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文化。(3)能够运用资料分析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4)知道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运用地图识别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景观。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与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的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2)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人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和
2、难点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多样的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黄土高原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本节课就是以多样的黄土风情为出发点,从位置范围、黄土的来源以及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等几方面展开学习。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独特的民风名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在了解黄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同时也为后续“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两个标题的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 通过中国地理总论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况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
3、地,黄土高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这些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对学生而言极具吸引力。因此本节课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自主读图、分析、推理等过程,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地理学习能力。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按四人一组划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新课 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以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信天游作为背景音乐,伴随歌曲播放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黄土风情图片。并通过白羊肚头巾、
4、裤带面、窑洞、安塞腰鼓、信天游这些富有特色的景观图片,提出问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哪个区域?这个区域有什么样的特征?听音乐、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直观上对黄土高原的认识,说出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以及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这一特征。探究 新知 一、文明的摇篮 1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归纳概括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悠久的历史和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黄土高原的成因和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并围绕这三回顾北方地区和东北三省的学习思路,总结一般从哪些方面学习一个地理区域,并对本课学习内容形成整体认识。方面展开学习。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节 世界 最大 黄土 堆积 黄土高原 课时 优质课 教学 设计 精品 88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