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地理研学旅行方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式地理研学旅行方案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主题式地理研学旅行方案设计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中学地理教学最薄弱的一环,我国中学生普遍缺少真实情景中的体验式学习。地理研学旅行是近年来各类中学在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2023 年 11 月教育部联合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等 11 个部门下发的关于推动中学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四大原则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和公益性。要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开“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 要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学校自行开展研学 旅行,要依据需要配备确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 。这就意味着教师尤其是地理
2、教师作为研学旅行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必定担当着研学方案的总筹划。2023 年浙江省高中地理“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在温州雁荡山进展,笔者有幸参与此次活动并担当一项任务,以雁荡山为蓝本设计一份研学方案“假设带学生来雁荡山考察,你会怎么做?”为此,笔者和团队成员共同参与了雁荡山研学方案的研讨、设计,主题确定为“解锁灵峰的时间密码”。一、研学旅行设计的前期工作1. 研学旅行方案框架搭建方案框架搭建过程:教师踩点确定考察主题确定考察线路及考察点确定沿途考察内容落实行前预备工作发放考察任务单主线任务和自主任务带学生实地考察汇报总结。2. 教师踩点与主题确立研学旅行是行走的课堂,但边走边学不意味着什么都
3、学,变成走 马观花式的课堂。笔者和团队成员踩点雁荡山主景区之一灵峰, 将沿途的所看所思全部记录整理后,觉察涉及到的地理学问多而繁杂,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不胜枚举。那么设计考察内容时要不要取舍? 如何取舍?组内为此开展猛烈的争辩,最终确定设计主题式的地理研学方案,将考察对象与内容有目的地筛选整理,只留下与主题相关的线索。而雁荡山作为世界级的地质公园,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 其主题毫无疑问地定为地质地貌考察,除此之外还引入时间视角,考察灵峰地貌的动态演化。3. 研学旅行的行前预备学问预备。雁荡山的海陆位置、板块位置、气候资料等。安全预备。必要药品外伤、晕车药、安全手册,宣传野外安全留意事项,提
4、前关注天气。物品预备。帽子、运动鞋、背包、文具、记录本、相机、指南针、望远镜、放大镜、温度计、铁铲、标本采集袋、手机APP行图、百度地图、Oruxmaps、各种测量工具。二、研学旅行线路及内容设计1. 考察线路与考察点设计确立了地质地貌的考察主题之后,筛选出灵峰景区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地质地貌点,并尽量遵循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以及灵峰地貌演化的时间挨次将主体线路与考察点规划为“ABCDE”。2. 主线任务单设计依据确定的线路和考察点,在每个考察点设置四个环节,即明确问题、证据搜集、初步推想、结论完善,从而生成主线任务单。其中的问题由教师确定,问题设计应遵循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确定的思维梯度,调
5、动学生看、听、画、想等各个感官,成为研学过程引导学生不断观看思考的链条。证据搜集、初步推想、结论完善则由学生为主体完成。如在考察点A 的主线任务单设计表 1。3. 考察内容设计(1) 考察点 A。问题设计:观看岩石形态,画出岩层走向;结合学问背景,推想其类型及成因。证据搜集:岩层呈不同颜色的条带状分布,见图 2 中a 所示,被拉长的气孔定向排列,见图 2 中 b 所示。师生分析研讨:从图 2 中 a、b 分布,联系相关学问,推想这里应当是流纹岩。成因与雁荡山所处的板块位置有关,中生代时期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板块俯冲时挤压摩擦产生热能,引发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以小见大,事实上整个雁荡山景区的主体
6、构成就是这种巨厚流纹岩。(2) 考察點 B远观。问题设计:观看岩体上下部形态差异, 绘制示意图并推想其缘由。证据搜集:上岩体颜色较深,呈横纹, 下岩体颜色较浅,呈曲纹,差异明显。师生分析研讨:横纹、曲纹 为岩浆流淌的标记,推想应当是不同阶段的火山喷发,形成了不同的地层单元,喷溢的熔岩物质组成不同,岩性和岩浆流淌状况上也有差异,这说明雁荡山经过了屡次火山喷发。(3) 考察点B近观。问题设计:走进该岩体,观看岩体上孔洞的分布特点,推想其如此分布的缘由;依据该岩体上不同地窖的形态和位置,推想其成因。证据搜集:地窖主要分布在中下岩层, 上部岩层较少。岩层中部 b 的地窖孔洞小且密集,岩层底部 c 位置
7、则地窖大,数量少。师生分析研讨:推想不同时期的岩层岩性不同, 上部岩层 a 较为坚硬,抗侵蚀力气较强,孔洞较少,中下部岩层 b、 c 较为松软抗侵蚀力气差,多孔洞与裂缝。岩层中部 b 孔洞小且密集, 可能是岩体中的球泡或角砾因风化而脱落后形成;岩层底部 c 地窖推想是岩层内部在小型节理或劈理和水的作用下发生重力倒塌而成的。(4) 考察点 C双笋峰。问题设计:认真观看双笋峰地窖, 试推想地窖成因,并绘制示意图。证据搜集:双笋峰地窖中间有一条明显的断裂纵向穿过。师生分析研讨:该地窖是由于岩层的垂直节理发育,纵向的断裂切割嶂岩,使岩石发生裂开,这些裂开的岩石碎块经过风化后渐渐剥落从而扩大成洞。(5)
8、 考察点 D灵峰古洞。问题设计:认真观看灵峰古洞的形态,试推想地窖成因,并绘制示意图。证据搜集:灵峰古洞上方 有几个大石块架空。师生分析研讨:该地窖为上方岩块在重力作用 下倒塌,碎石相互架空而成,形态多不规章。(6) 考察点E合掌峰。问题设计:推断合掌峰地窖符合上 述四种地窖类型的哪一种?合掌峰观音洞内的集水装置,反映了当地什么地质作用明显?试推想该作用不断发育对该地地表形态的影响?证据搜集:合掌峰纵向断裂明显,应属于裂隙地窖。观音洞内有明 显的水滴下落,即使在晴天,水滴照旧不断,集水装置下有一口水井, 蓄水量足,利用手机全景图拍摄灵峰景区利于观看整体地貌的发育。师生分析研讨:集水装置反映了观
9、音洞上方裂隙下落水量较大,流 水下切侵蚀作用明显。手机拍摄的全景图呈现灵峰景区整体地貌,可观看到地貌演化状况岩浆在冷却收缩过程中形成垂直节理,亿万年中流水顺着这些节理不断向下冲蚀,原本完整的岩壁渐渐分别,且裂隙发育越来越大,如图 9 中a、b、c 反映流水侵蚀的不同阶段。4. 自主任务单设计主题式研学跟其他研学方案相比,有更清楚的主线任务、明确的学习重点,如进展灵峰地质地貌的主题考察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梯度和地貌演化的时空挨次等来设计线路与问题,规律性、思维完整性更强,避开了“走马观花”“大杂烩”式的学习。固然也有其弊端,在现实背景下组织学生进展一次外出研学实属不易,而野外实践
10、中又包含了丰富多彩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学问,只单一考察某一主题可能无法“物尽其用”。为此,在研学方案中还引入“研学留白” 的理念,在地质地貌考察的主线任务单外,增加自主任务单“请在研学途中,发挥你们无所不在的观看力,觉察、搜集地质考察单以外的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至少 5 个,并在总结会上进展共享沟通”表 2。5. 学生自主任务设计以响岭头村树立的防汛防台形势图为例,进展自主任务设计。(1) 结合当地地形行图 APP 查看,分析响岭头村易发洪涝的缘由?推想:降水集中、多台风、河流众多、山谷地形、排水不畅(2) 景区内外为什么多承受石板路?推想:就地取材、鼓舞步行(3) 景区内台阶扶手用麻绳包裹的缘
11、由?推想:防腐蚀、增加扶手摩擦、防冻(4) 景区的水潭着色成因且颜色分布存在差异的缘由?推想:岩浆活动带来的矿物质、水深差异自主任务单的设计,可以弥补主题研学内容上的缺乏和单一性, 作为支线任务也不会喧宾夺主,让主题考察失去优势,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刺激其地理力气观看力、分析力、推断力等的全方位调动。研学内容假设完全由教师掌控、操刀的话,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甚至又流于变相的传统课堂。相反,研学路上留出一些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大展拳脚,鼓舞学生不断观看和提问,将问题的探究解读交给学生,关注其共性与多元化进展,研学活动会更加丰富精彩,会碰撞出更多的灵感火花。三、研学总结汇报设计1
12、. 灵峰地质地貌考察教师总结灵峰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在内力作用下形成了大型破火山,其后又经受了地壳抬升、火山反复喷发、区域构造断裂、岩石节理发育导致岩石裂开、倒塌,加之流水侵蚀、风化剥蚀等多种外力作用,最终形成了方山疊嶂、锐峰岩洞。可以说火山喷发出的巨厚流纹岩层是灵峰造景的主“材料”,断裂及沿断裂的溪涧流水则是塑造奇景的“神斧”。灵峰的各种地貌形态分别处于内外力不同的进展阶段,在考察中可以从静态的地貌表象推断其动态的演化进展,再依据地貌形态进展演化的普遍规律,推断地质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次考察以探究灵峰地貌成由于主线,在真实的野外学习情境下, 引导学生用地理思维、地理语言去倾听
13、岩石、树木、土壤的浅唱低吟, 揭秘它们的前世今生,解锁灵峰记录在一石一木上的时间密码。2. 灵峰地质地貌考察学生汇报分小组的实地考察完毕后,研学活动的收官之作是把学生集中起来进展汇报总结,以下是对汇报总结工作的几点建议。(1) 预留几天时间给学生做最终的查阅、求证、整理工作,并以 PPT 的形式做沟通共享。(2) 小组的沟通共享分主线任务和自主任务两局部。自主任务的共享要求各小组呈现他们在研学路上觉察的地理现象,可以设计成一些地理问题,与其他小组进呈现场互动、争辩,最终本小组给出相应的推想解释。(3) 各小组沟通共享完毕,教师应准时予以总结和评价,并建立相应评价机制。相对而言,支持性的评价环境更能够赐予学生正面的心理示意,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观性,所以笔者设计了这种等级式的评价表表 3,对学生的任务结果都赐予确定表扬。此外,评价既要考虑学生对学问的理解,还要考虑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性与乐观性, 对此可以承受过程性评价与实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多样化的评价指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更加公正公正,还可以师生评价、生生评价,选出表现最优越的小组。(4) 汇报会后播放一些记录研学点滴的照片、小短片。或笑或闹,或思或悟,带着学生再忆研学旅途,增进师生情意,升华研学活动,给研学旅行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