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1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本课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留意以学生已有阅历为根底,供应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帮忙学生理解数学学问。 (2)通过多种方式帮忙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学问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肯定的感性熟悉,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熟悉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克和千克)和单位之间的进率(1千克=1000克),更重要的是感受和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精确应用这两个质量单位
2、。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忙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班级学生的实际,并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从学问与技能方面来说,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从过程与方法上来说,经受观看、实践、估量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学会用质量单位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在与同伴合作中解决质量问题,并能与他人沟通思维的过程。 3从情
3、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来说,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育学生的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同时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以及自主探究的精神。 以上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达成了德育、智育、学问与力量的结合。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熟悉,也明白要想知道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去观看,必需用秤来称一称。这说明学生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他们对质量的单位还缺乏熟悉,特殊是1克、1千克的质量概念,理解起来还是比拟困难。 所以,我在任务定位时,将教学重点确立为使学生感受并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学难点是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育学生估算物体质量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
4、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指出:“在详细生活情境中,感受并熟悉克、千克、吨,并能进展简洁的换算。”二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因此,在本节课前,我先让学生课前调查,让学生积存一些关于质量的生活阅历。学生通过走进商店、超市、农贸市场去调查,发觉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学生很自然地熟悉了各式各样的秤,以及如何看秤。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为本堂课教学奠定了根底。 本教学设计的根本理念是:表达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通过学生的主动地观看、试验、猜想、验证、推理与沟通等活动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体验到数
5、学就在学生身边,让学生通过克和千克的学习,熟悉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连续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忱。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纳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依据学生的学问根底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纳分组试验法,并把所学学问与生活中熟识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学问,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能顺当完本钱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课堂设计的需要,我预备了多媒体课件一套,盘秤一个,天平一台,水果两个(一大一小),重1千克的商品4种。学生每人预备一个2分
6、硬币、三袋分别约为1克、10克、100克重的大米和两袋500克的食盐。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校教育中要确定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的学习气氛,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展。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预备分为四个环节: 1、情景激趣,谈话导入 2、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3、实际应用,加深理解 4、全课总结,拓展延长 下面分层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1、情景激趣,谈话导入。 我首先课件呈现一大一小两个水果并提问:“你觉得哪个重?怎么知道的?”通过学生答复内容小结:同样的事物可以用眼睛看来推断哪个重哪个轻,并板书“看”;接着我将小的水果放下,出示一个盒子,提问:“这个水
7、果和这个盒子哪个重?”然后让回答下列问题的学生用两只手分别掂一掂,小结:不是同样的东西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推断它们的轻重,并板书“掂”。接下来引导学生沟通课前调查的各种商品的净含量是多少,学生简短的沟通后,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商品图片,让学生认真观看商品的净含量,由此引出“克和千克”,一边板书课题,一边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做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接着我告知学生“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用字母g、千克用字母kg表示,过渡到其次个环节。 2、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分三层进展教学。 第一层:探究1千克。 先出示四种物品(1
8、千克瓜子、1千克梨、两袋重500克的食盐和一根1千克重的火腿),让学生猜猜它们的重量,然后启发学生道:我们怎样用个好方法又快又准地知道它们的重量呢?引导学生想到用秤称(师板书“称”)。师随机利用多媒体出示几种常用的秤,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阅历说说见过哪些秤,都是量什么东西的,激发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严密联系起来,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之后我出示一台盘秤,讲解它的用法后,将四种物品依次放入秤盘中,让学生认真观看指针的读数,并说出重量,师板书:1千克。然后让学生用手掂一掂自己的两袋食盐,并说说感觉。最终让学生观看教室里的东西,说说看有那些物体比1千克重?引导学生估量物体重量,培育推
9、想意识,本环节教学完毕。这样通过掂、比、猜、称、说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1千克,增加学生对“千克”的感性熟悉,帮忙学生形成千克的观念。 其次层:熟悉1克、感受10克、100克。 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拿出一枚2分的硬币,用手掂一掂,指名说一说感觉,然后教师将硬币放入天平量,告知学生这样的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接着让学生试着掂一掂桌上的三袋大米,说说哪袋的重量和这一枚2分硬币一样,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比一比、估一估等活动推想出2号袋和3号袋大米的大约重量,感受“克”这个质量单位。这一层是过渡环节,设计了掂、说、估等活动,为学生感知和建立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做铺垫。 第三层:领悟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这个环
10、节以“回收大米”的小嬉戏开头,我用一个塑料袋到同学那里回收3号袋大米,即回收100克的大米,每装进一袋,请同学们大声地数出来,直到回收10袋,即1000克大米为止。然后问学生:“这1000克的大米有多重呢?”请学生拿在手里掂掂看,试着说说感觉。接着把它放在盘秤上称,请学生读出数字,说说这些大米与刚刚量过的物品有什么关系。师小结并板书:1千克=1000克,随即引导读关系式。 在这个环节的最终,还要引导学生说说量物体时什么时候用克做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做单位。 第四层:感受千克的日常应用。 这是一个关于年“体重”的嬉戏,旨在让学生感受千克在生活中的简洁应用。开头先让学生与同桌沟通自己的”体重是多少
11、千克(这里不排解有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斤的,师要引导其把斤数按2斤等于1千克的换算关系换算成千克,并告知其这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然后让学生相互背一背,感受一下同桌的体重。结合书中的练习,安排了认体重秤的内容,利用课件来学习认体重秤,本环节完毕。 3、实际应用,加深理解。 在这个环节,依据本班学生实际,结合书中练习,我设计了学问性和趣味性与一体的6个习题,包括填空、连线、选择、推断和趣味故事等内容。这样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4、全课总结,课外实践。 教师以“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说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然后出示“想一想”题:1千克的铁和1000克的棉花谁
12、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七、说板书设计 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多种方式帮忙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千克1000克,所以把它写在黑板的中间。我这样板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重点难点更加突出。 附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g kg 1千克=1000克 看 掂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仆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数学的关键,依据班级学生的学情以及本堂课的任务,学生将会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他们会经受观看、实践、估量等数学活动过
13、程,初步学会用质量单位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在与同伴合作中解决质量问题,并能与他人沟通思维的过程。在此根底上,学生的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动手操作力量以及自主探究的精神都将得以培育。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把握万以内数的数位挨次,理解数位意义. 2把握读法法则,会读万以内的数. 3培育学生抽象概括力量. 教学重点:把握万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零的万以内数的读法 教具学具预备 方格纸(绘图纸)、计数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出示三位数,引导学生读数(题目自拟) 2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指导学生数绘图纸小方格
14、的数目(或投影出示)(参照教科书上例5的问题) 使学生明确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 (2)总结学过的计数单位 2教学例6(适时出示课件“计数器”) (1)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零二十 教师提示学生从一百数到一百二十时留意什么? (2)从一午九百九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千零五 启发学生观看万位在右起第几位? 数到整十、整百、整千和一万时怎样拨珠? (3)从九千九百九十一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万 使学生明确:千和万两个相邻数位的十进关系 (4)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从三千九百九十,一个一个地数到四千零八 从四千九百五十,一十一十地数到五千零五十 从
15、八千五百,一百一百地数到九千五百 3教学例7(适时出示课件“计数器”) (1)在计数器上出示 745、280、609,启发学生试读,并说一说怎样读的? (2)在计数器上出示 3745、20xx、6009 出示数位挨次表 拨上3745,读出它的组成 拨上20xx,读出它的组成 拨上6009,读出它的组成 (3)读数留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读数时首先推断最高位是什么位 中间有一个或两上0都读一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万以内数的读法 (5)出示万以内数的读法,引导学生阅读 (6)做一做 读下面的数,再说说各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438 3704
16、5008 6900 三、全课小结 随堂练习 1(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 (2)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2读下面各数 2469 5023 6007 10000 9030 7006 3507 2800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拟常见的几何现象。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展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严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 二、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许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拟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阅历的
17、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推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三、说目标 学问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洁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正确推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数学思索:在熟悉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进展形象思维;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能积极参加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对身边平移和旋转有关的某些事物的奇怪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8、能推断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难点:1、对没有旋转到一周的物体的推断,如荡秋千等。 2、建立学生的空间观点。 五、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游乐园主题图及各种游乐工程运动现象的局部图等。 学具:学生学环境中的书、文具盒、桌子、凳子等。 六、 教学方式与方法 1、探究式师生互动学习方式 2、观看法与分析法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安排了六个层次,分别是玩一玩、学一学、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练一练: (一)玩一玩感知平移与旋转运动现象 我是这样引入的:今日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公园去玩一玩,(出示主题图),哇,你发觉了什么?(通过教师夸大的语言将学生吸引住,然后出示多媒体:旋转椅、缆车、摩天轮
19、、跷跷板、滑滑梯等。在熟悉的根底上让学生观看它们是怎样在动,并让学生动起手来比一比,依据这些物体的运动进展分类,一类旋转,一类平移,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二)学一学分析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征 (课件出示旋转动画和平移动画)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再次观看抽象出:旋转就是围围着一个中心转动,运动方向发生转变。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方向不发生转变。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 (三)说一说例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找出旋转与平移的特征以后,再让学生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现象描述的精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例如:电风扇叶子
20、的转动是旋转现象,学生很可能说成风扇叶子是旋转现象等等。 列举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以后,再让学生眼睛闭上,边想边用手做一做,什么是旋转?什么是平移? (四)画一画体验在方格纸中画出平移后的物体 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学问点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多媒体呈现“蚂蚁搬家”嬉戏来互动学习突出重点,让学生观看分析得出:要看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先找出一组对应点,再数一数对应点中间有几格,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就是图形平移的格数。 (五)做一做在做中体验平移和旋转现象 让学生利用桌子、凳子、椅子、学具或自己的身体等做一做旋转与平移现象。在做的过程中,教师留意观看,将做的
21、好的点到前面。让他们表演并说说自己做的是哪种运动现象,下面的学生推断正确与错误,并说说为什么? 等学生做完以后,教师用一根线栓住一只粉笔旋转,让学生推断,然后停下,不做完一周,做荡秋千状,又问学生,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紧接着推门问:门的运动属于什么现象?为什么?教师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总结:象刚刚粉笔运动和门的运动,虽然没有做到一周,但是仍旧是围绕中心运动,属于旋转运动。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这样旋转的现象。在这里通过教师的做很自然清楚地突破了难点。 (六)练一练解决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问题 在前面学习的根底上,再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让学生观看之后便答复,然后核对。其次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画?第三题,以下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自己选择用符号表示出来,然后指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推断。第四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用动画形式集体订正。第五题作为课堂作业独立完成。 八、板书设计 旋转与平移 旋转现象 平移现象 围绕一个中心运动 直直地移动 方向发生转变 方向不变 九、本节课要留意的地方: 1、语言要富有激情,不要罗嗦,要简练。 2、学生很可能要说出一些错误的旋转与平移现象,要留意引导他们运用旋转与平移的特征,去加以推断。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