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三疑三探教案范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五年级数学上册三疑三探教案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上册三疑三探教案范文.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五年级数学上册三疑三探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书第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想一想、试一试第1、2题,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通过探究、推导,使学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进展单位间的换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与人合作的力量。 教学重点: 知道常用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分。 教学预备: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和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空:30厘米
2、=(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计算: (1)一个长方体盒子,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水池,它的底面积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质疑:猜想一下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测? 2.师: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 3.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说一说:你预备怎样利用学具来操作。 (2)四人小组活动。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过程:1排摆
3、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 (4)师:假如用分米作单位,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假如改用厘米作单位呢? (5)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据学生答复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 师: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 你还能想到什么? 据学生答复板书:1升=1000毫升 4.探究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1)师:关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你有什么想法? (2)四人小组沟通。 (3)抽生汇报,师注意引导学生表述精确、完整:体积为1米3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
4、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 三、新课小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书第50页试一试第1题,独立完成。 2.书第51页试一试第2题,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比拟。 3.书第51页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书第51页练一练第2题 通过计算第三种包装比拟合算。假如学生有其他的比拟方式,只要合理,教师应赐予确定和鼓舞。 5.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联系生活阅历,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展解释,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计算。体积是605040=120230(立方厘米),也可以换
5、算成120立方分米。 6.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想的,实际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体积。50201.5=1500(立方米)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分米3=1000厘米3 1米3=1000 分米3 1升=1000毫升 1m3=1000 dm3 五年级数学上册三疑三探教案最新范文2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终一节的内容:好玩的测量(求不规章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长
6、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体积的学问,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根底上呈现的。要使学生通过观看、比拟,把握不规章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学问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 本班级学生,大局部学习仔细、踏实、自觉,根底扎实,好学上进,局部男生活泼好动,爱思索。对于探究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深厚的兴趣,喜爱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奇怪等。对于本单元的学问,大局部学生把握得比拟扎实。 教学目标: 1、经受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试验过程,探究不规章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握不规章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章物体的体积。 3、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
7、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敏捷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让学生把握不规章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敏捷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预备: 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周末教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觉了一个魔方,我特殊喜爱。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3)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3) 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
8、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章物体”。(板书:规章物体) 4、现在请同学们再观看教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外形的物体呢? 像这样,无法用语言精确地说出详细外形的一类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称它们为“不规章物体”。(板书:不) 5、现在这个魔方的体积是多少呢?(还是1000cm3)你是怎么想的?(板书:转化) 【设计意图:我用正方体魔方引入,把本节课主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为后面的试验做铺垫,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魔方是一个比拟特别的物体。再看,现在教师手中拿的这个芒果也是一个不规章的物体,我们能直接把它转化成规章的物体
9、吗? 那它的体积是多少,又该怎样求呢?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好玩的测量,共同来讨论不规章物体的体积。 二、新授 (一)测量芒果的体积 1、你想怎样测这个芒果的体积呢?(学生汇报) 2、桌面上,教师为每个小组预备了两种测量工具:量杯和一个长方体容器。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测量工具,能够很快地求出芒果的体积?为什么?(选择量杯,由于它有刻度) 3、这样做的确能比拟快的求出芒果的体积,你来看(ppt演示) 量杯中装有一局部水,正好是300mL,这300mL指的是什么?(水的体积) 认真观看,将芒果放入水中后,水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那么,现在的400mL指的是什么?(水和芒果的体积) 现
10、在,你知道芒果的体积是多少吗? 100是芒果的体积,它也是什么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 4、在刚刚的试验中,我们借助量杯完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呢?(将芒果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章的芒果转化成了规章的圆柱体) 5、像刚刚这样测量不规章物体体积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排水法”。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观看第一个试验:用量杯和水试一试、测一测芒果的体积。学生通过争论、沟通观看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明白应用转化的思想,可以把不规章物体的体积转化为上升局部的水的体积,也就是测不规章物体体积的根本方法。】 (二)测量石头的体积 1、现在教师也想进展一次测量,我
11、想测的是这块石头的体积。 我应当选择什么工具来测量呢?为什么?(选择长方体容器,由于石头太大了) 2、用这个长方体容器怎样求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呢?在小组内和你的同伴说一说。(争论后,学生汇报) 3、在测量的时候应当留意什么?(强调:要从里面测量) 出示数据:长25cm,宽18cm,水面高度8cm。渐渐将石头放入水中,观看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这样放行不行(竖着)?为什么?(石头没有完全浸入水中) 石头已经完全浸入水中,此时水面的高度是10cm 4、你能依据屏幕上显示的数据计算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学生动笔计算) 5、刚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测得了这块石头的体积。 在这次试验中,我们又完
12、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将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章的石头转化成了规章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第一个试验的根底,教师调换试验用品进展其次个试验,把量杯换为长方体容器来进一步探究求不规章物体的体积。学生有了第一个试验的根底,会很简单的探究出把不规章物体的体积转化为可计算的长方体的体积,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适时强调,测量时要把石头完全浸入水中,才能应用转化的思想求体积。】 6、你还有其他的方法能够测量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出示“溢出法”和“排水法”的逆运用)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思索其他测量不规章物体体积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明白
13、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 7、其实,早在2023多年前,大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就曾经用过刚刚同学们说到的方法帮忙国王解决了一个难题,出示“数学万花筒”,学生读。 (三)测量苹果醋瓶的体积 1、现在你们想不想亲自测量一下不规章物体的体积? 时机就在眼前,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瓶苹果醋。在大家动手之前,请你先猜猜看“这个瓶子的体积是多少?(净含量:260mL) 2、现在就动手来验证一下吧。将记录填写在试验报告单中。 【设计意图: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中“做”比“知道”更重要。数学活动课要把握好实践活动的时机,但凡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发挥;但凡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动手。
14、】 3、在刚刚的试验中,我们又完成了一次转化,谁能来说一说? (四)总结 通过这几次的试验,我们发觉:不管是“排水法”还是“溢出法”,实际上都是在完成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什么呢?(将不规章物体转化成规章物体)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转化”思想的实质。】 三、质疑 看书 页,对于今日我们学习的学问,你还有什么不清晰的地方? 四、课堂练习 (一)填空 1、一个量杯水面刻度200mL,放入一个零件后,量杯水面刻度450mL,这个零件的体积是( )。 2、一个长方体容器装满水,底面长8dm,宽5dm,高3dm,放入一个不规章物体后,溢出30升的水,这个不规章物体的体积是( )。 3、一个长方体容
15、器,从里面量长3分米,宽2分米,高5分米,里面装有水,水深3分米,假如把一块小长方体放入水中,小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上升的水的体积是( )。 【练习目的:强化“转化”思想的实质。】 (二)解决问题 第一组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4dm,宽2dm,放入一个石块后水面上升了0.5dm,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正方体的容器,棱长20厘米,现装有深度为5厘米的水。在放入一个物体后,水面上升到8厘米,放入物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练习目的:通过比照练习,由直观到抽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益。】 其次组 1、一个长方体容器,长20厘米,宽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上册 三疑三探 教案 范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