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中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1 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空气无处不在,它与人们的生活严密联系,对于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空气是特别抽象的概念,也给了我才智和灵感,多彩的气球,充气彩虹门,让我找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更找到了中班孩子活动的切入点,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去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去探究袋子,游泳圈,气球肚子里的隐秘对中班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好玩新颖的事情,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帮忙幼儿形象地感知空气的存在。 2、让幼儿体验在嬉戏探究中的欢乐。 3、激发幼儿探究空气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究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
2、活中发觉、探究和沟通的兴趣。 活动预备: 皮球,粉笔若干,卡纸,蜡烛,玻璃杯,打火机,碎纸屑若干,一盆水,充气玩具若干、游泳圈、做成娃娃的袋子若干、气球一个,塑料袋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猜谜语,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儿教师带来一位好朋友,他们猜猜它是谁?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 一时一刻离不了。(空气) 2.出示皮球,让幼儿说出皮球为什么会鼓起来?(空气) 二、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猜测。 1.找空气: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将皮球,充气玩具,游泳圈一一出示,让幼儿说出谁住在它们的里面?(空气)
3、幼儿争论后答复,教师点评。 三、探究活动,让幼儿试验操作。 1.感知身体里的空气。让幼儿用手捏住鼻子闭上嘴巴,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用嘴对着手吹气感知身体里的空气。 2.感知粉笔里的空气。以分组活动的形式,幼儿分别把粉笔头放入盛水的盆里,让幼儿观看并说出自己看到的现象。 四、教师做试验,让幼儿感知空气存在及其特征。 1.出示玻璃杯和厚卡纸,给玻璃杯倒满水,盖上卡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你能使杯子里的水不倒出来吗?胜利的和失败的各一名代表上来演示,通过比照,幼儿知道只有盖住卡纸使杯内无气泡(杯内无空气),才能将杯子倒过来。幼儿再次进展试验,直到获得胜利。 2.提问;是谁在帮助?为什么杯子里没有空气,
4、水才不会导出来?毕竟是谁在帮助?谁那么有力气?引导幼儿沟通;杯子里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会不让水从杯子里流出来。 3.将蜡烛点燃,请一名幼儿用玻璃杯罩住,观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把碎纸屑放在桌子上,幼儿分组,用手在四周煽动,观看纸屑的变化。让幼儿感受我们的四周布满空气,只是我们看不见它。 五、嬉戏;找空气。 让幼儿一人一个塑料袋到外面找空气玩,活动完毕。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让幼儿对试验中发生的现象产生兴趣,通过在试验中让幼儿操作并在探究的根底上让幼儿获得阅历,玻璃杯中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会进来,把水倒入杯中用卡纸盖住,卡纸就会被吸住,水不会倒出来,添加了用杯子去盖住点燃的蜡烛,一下蜡烛就灭了。
5、说明空气可以支持燃烧,这样吸引了幼儿的留意,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建立了一个探究,尝试与沟通的平台。在活动中利用了启发提问观看的方法引导幼儿进展实践操作。幼儿通过猜谜语一一查找空气一一试验操作的教学环节,让抽象的自然想象变得详细化,整个活动的气氛很活泼,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丰富了幼儿的生活阅历,让幼儿理解了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无处不在,培了幼儿的认知力量。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爱护孩子的求知欲,进展探究的力量。 3、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4、培育探究自然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胜利的喜悦。 活动预备: 气球
6、、打气筒、纸、笔。 活动过程: 1、引导、观看。 (1)、教师预备1个打气筒 (2)、对着幼儿的脸挤出一些空气。让幼儿感觉到空气 2、探究:气球里的空气 (1)、猜测:没有吹气的气球里面有空气吗? (2)、试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3)、给气球吹气,说说现在的气球是否存在空气。 (4)、试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5)、请幼儿记录 3、请幼儿在自己身边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里面有空气?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让幼儿在屡次的试验当中感受空气的存在,使得幼儿始终处于兴奋,积极的探究过程中。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当让幼儿自己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多
7、动手,尽量制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每个幼儿都能参加学习、参加活动,参加争论、参加发言,增加了幼儿学习科学的信念,满意幼儿探究欲望。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3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探究让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 2、通过争论培育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示幼儿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 3、培育幼儿积极去探究、发觉和观看的力量。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觉。 5、能大胆进展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二活动预备: 塑料袋,冲气玩具,空玻璃瓶,两只蜡烛,火柴等。 三活动过程: 1、幼儿探究发觉空气的存在: (1)请幼儿想方法把桌上的塑料袋、冲气玩具都鼓起来。(不能装东西)(
8、2)提问:它们是怎样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 (3)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 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 试验:将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后渐渐将瓶子倾倒,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2、熟悉空气(1)让幼儿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会因缺氧而死。 试验:空气助燃把两只点燃的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瓶同时到扣在两只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小结:空气能帮忙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 3试验三
9、)试验操作,探究活动。 1、身体里的空气以小组的形式,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2、土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少量土渐渐的放入水槽中,观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四)幼儿集体争论。(1、让幼儿自由沟通争论自己的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 2、请各组轮番叙述自己的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 (五)教师小结: 我们的四周处处都是空气,假如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可是有的工厂排放出来黑黑的气体,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就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安康,所以我们要一起来爱护环境,这样我
10、们的身体才会很安康。那我们应当怎样爱护环境呢? 你还知道空气有那些用处? 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结合幼儿的承受力量,教师简洁讲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和动植物带来的危害,教育幼儿要将卫生,爱护环境,让空气保持清爽。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是个难点。依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欢乐的气氛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利用幼儿的奇怪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到达了预期目标,效果特别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幼儿既体验了试验胜利时的欢乐,也增加了自信念。同时也培育了幼儿的观看力及动手操作的力量。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
11、4 活动目标: 1、探究生活中空气压力的各种现象的兴趣。 2、根据试验步骤细心操作,观看验证自己的猜想。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究自然现象感兴趣。 5、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试验操作中,感受空气的压力。 活动难点: 能够根据试验步骤细心操作,观看验证自己的猜想。 活动预备: 玻璃瓶、纸片、玻璃弹珠、水。 活动流程: 直接导入试验操作活动延长。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空气在哪里? 空气有力气吗?从小试验中找答案。 二、试验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空气能形成压力 1、材料介绍 猜一猜纸片能拖住玻璃杯里的水吗? 2、验证 (
12、1)教师演示 重点步骤讲解:水倒满玻璃杯、用手轻压纸片、渐渐翻转。 (2)幼儿操作 两人一组完成试验。 查找试验失败的缘由。 3、试验结果 (1)幼儿沟通 杯子倒过来水没有流出来,是谁在帮助? (2)为个别试验失败幼儿纠错 为什么水不加满,杯子倒过来水会落下来。 小结:杯子里的空气和外面大气压相互抵消。 (3)小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能形成一股力气,我们叫它空气压力,帮忙纸片托住玻璃杯里的水。只有做了试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结果。 (二)其次次操作:空气压力大 1、设疑 装满水的玻璃瓶里假如再放入弹珠,纸片会掉下来吗? 2、幼儿操作 数一数,放几颗弹珠。 提示幼儿留意试验要点。 3、试验结果 幼儿
13、沟通 放了玻璃弹珠后,纸片掉下来了吗? 你放了几颗? 小结:原来空气的压力能够托起玻璃杯里那么多、那么重的弹珠,空气的压力很大。 活动延长: 生活中的空气压力 实物操作:粘勾、汽水 生活中有许多空气压力的存在,找一找。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熟悉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要性,活动中主要通过屡次试验,探究利用小纸片使杯子里的水倒过来而不流出来的方法,来感知空气的压力。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动效果很好。本次活动围绕目标进展,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爱护空气,爱护大自然的意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5 说课稿查找空气各位评委
14、教师,大家好!我是3号考生。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下学期科学领域的活动查找空气。我将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与熟悉。 首先,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亲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展,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而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世间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空气。在本活动中,教师供应大量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在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中,探究、发觉空气的特征与作用,从而萌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欲望。 依据本次活动内容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
15、。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爱进展小试验活动探究空气的隐秘。 4.学会积存,记录不同的探究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许多种。 5.能用较清晰的语言叙述自己的观看和发觉。 依据目标的总体指导方向,我将本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为实现活动目标,突破活动的重难点,我采纳了以下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和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纳的教法有: 1.启发提问法:在活动中,教师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
16、如杯子里有什么?哪里有空气等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索,形成有效的师幼活动。 2.演示教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将杯子放入水中的试验,让幼儿清楚地感知、发觉杯子中是有空气的。 3.操作教学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根本方法。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探究发觉空气的隐秘和作用。 在整个活动中,应敬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制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熟悉,熬炼幼儿的力量,还可以升华幼儿的情感。因此在本次活动中,为采纳了以下学法: 1.观看法:幼儿通过仔细观看,感知空气的隐秘。此方法有助于进展幼儿的观看力量和思索力量。 2.多通道参加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要让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
17、探究问题,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沟通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幼儿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加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 为了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嬉戏之中。为此,我做了如下预备: 1.白色塑料袋每人一个。 2.玻璃杯、蜡烛、气球、充气用具每组一套。 3.装有水的玻璃盆1个,小玻璃杯、打火机各一个、面巾纸。 接下来,说活动过程。 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阅历水平,我采纳了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方式来组织本次活动。 1.教师出示玻璃杯,提出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教师这里有只玻璃杯,玻璃杯里有没有东西呢?请你们看一看,猜一猜
18、。 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熟悉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幼儿探究学问的动力,它会使幼儿产生学习的需要,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泼的因素。因此。在活动的开头,教师通过出示玻璃杯和提出的问题,引起幼儿的奇怪心和探究欲望,对接下来的活动布满期盼,并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2.教师做试验,请幼儿认真观看,证明试验用的杯子里有空气。 试验一:在玻璃杯里放进面巾纸,将杯子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大玻璃盆中,过一会儿再将杯子垂直拿出来,杯子里的纸没有湿。 试验前,引导幼儿猜测:面巾纸会与不会湿?为什么? 试验后,教师提问:面巾纸为什么没有湿? 对于面巾纸为什么没有湿,幼儿布满怀疑。在幼儿的怀疑中,开头其次次
19、试验。幼儿对此,特别奇怪,兴趣极为深厚。 试验二:假如杯子在水中倾斜,面巾纸会不会湿?为什么?杯子倾斜时,你会看到什么会从杯子里跑出来? 教师启发幼儿留意观看,仔细思索,引导幼儿进展猜测与争论,寻求答案。 最终教师小结:刚刚的两个试验告知我们:杯子里是有空气的。 在此环节,教师通过演示试验和抛出的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认真观看,仔细思索,直观的感知和发觉空气的存在。并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3.引导幼儿探究试验,查找空气在哪里,发觉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1)请幼儿拿塑料袋在活动室各处找空气。 (2)观看空气的颜色,闻一闻空气的味道,摸一摸,启发幼儿说出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3)启
20、发幼儿说出还有哪里有空气? 教师小结: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奇怪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到达了预期目标,效果特别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试验胜利时的欢乐、增加了自信念,也知道了爱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育了幼儿的观看力及动手操作的力量,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特别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不断地探究中感知空气的存在、压力、作用等,并在活动中渗透环保意识。 2、鼓舞幼儿质疑,发觉问题,解决问题。 3、培育幼儿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在活动中让他们推理、推断,表达探究方
21、法。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觉、探究和沟通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究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预备: 1、大水盆每组一个。 2、吸管、毛线、透亮胶、塑料袋、泥工板 3、塑料杯、玻璃杯、火柴、蜡烛 活动过程: 集中活动谈话:空气在那里? 1、引题:教师出示透亮塑料袋,请幼儿说说里面有什么?(幼儿答复:什么也没有)。教师把塑料袋随便一装,捏紧问幼儿?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请幼儿答复并感知)。 2、引导:假如塑料袋里没有东西为什么鼓鼓的?按不下去,里面究竟有什么呢?为什么有东西,我们看不见呢?塑料袋里究竟有什么? 3、嬉戏:找空气 教师: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就象一个隐身娃娃,在和
22、小朋友们捉迷藏,它究竟躲在哪里?请小朋友们找一找。 教师提出嬉戏任务:用塑料袋装空气,并说说在哪里找到的。 幼儿嬉戏 沟通发觉,教师小结:“处处都有空气。“ 分组探究: 1、教师:空气处处都有,空气还有很多隐秘,谁知道? 教师为小朋友预备了很多东西,有气球、瓶子、杯子、手帕等等,我们一起动手找空气有什么隐秘,好吗? 2、分组探究: 幼儿按意愿自由分成二组,选择喜爱的材料探究,说一说自己怎么玩的,发觉了什么,把自己的发觉登记来,等一下告知小朋友和教师。 A组:供应蜡烛、玻璃杯、火柴、手帕、泥工板, 嬉戏:不吹自灭、泡泡出来了、不湿的手帕 B组:供应毛线、吸管、气球 嬉戏:气球火箭 幼儿分组探究空
23、气的存在、作用。空气动力等特性,可相互沟通发觉,由教师记录。 幼儿交换嬉戏 鼓舞幼儿大胆发觉问题,思索争论找出解决的方法,鼓舞幼儿质疑,发觉不同问题。 幼儿沟通发觉,教师小结: 空气无处不在,它有动力、压力,帮忙人们做很多事,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活动反思: 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进展初步的探究力量。成人要擅长发觉和爱护幼儿的奇怪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时机,引导幼儿通过观看、比拟、操作、试验等方法,学习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忙幼儿不断积存阅历,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力量。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教案7 活动目标: 1、探
24、究生活中空气压力的各种现象的兴趣。 2、根据试验步骤细心操作,观看验证自己的猜想。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究自然现象感兴趣。 5、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试验操作中,感受空气的压力。 活动难点: 能够根据试验步骤细心操作,观看验证自己的猜想。 活动预备: 玻璃瓶、纸片、玻璃弹珠、水。 活动流程: 直接导入试验操作活动延长。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空气在哪里? 空气有力气吗?从小试验中找答案。 二、试验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空气能形成压力 1、材料介绍 猜一猜纸片能拖住玻璃杯里的水吗? 2、验证 (1)教师演示 重点步骤
25、讲解:水倒满玻璃杯、用手轻压纸片、渐渐翻转。 (2)幼儿操作 两人一组完成试验。 查找试验失败的缘由。 3、试验结果 (1)幼儿沟通 杯子倒过来水没有流出来,是谁在帮助? (2)为个别试验失败幼儿纠错 为什么水不加满,杯子倒过来水会落下来。 小结:杯子里的空气和外面大气压相互抵消。 (3)小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能形成一股力气,我们叫它空气压力,帮忙纸片托住玻璃杯里的水。只有做了试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结果。 (二)其次次操作:空气压力大 1、设疑 装满水的玻璃瓶里假如再放入弹珠,纸片会掉下来吗? 2、幼儿操作 数一数,放几颗弹珠。 提示幼儿留意试验要点。 3、试验结果 幼儿沟通 放了玻璃弹珠后,纸片掉下来了吗? 你放了几颗? 小结:原来空气的压力能够托起玻璃杯里那么多、那么重的弹珠,空气的压力很大。 活动延长: 生活中的空气压力 实物操作:粘勾、汽水 生活中有许多空气压力的存在,找一找。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熟悉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要性,活动中主要通过屡次试验,探究利用小纸片使杯子里的水倒过来而不流出来的方法,来感知空气的压力。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动效果很好。本次活动围绕目标进展,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爱护空气,爱护大自然的意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