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基础知识普及.docx
《催化基础知识普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催化基础知识普及.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催化根底学问普及氧物种为了生疏催化氧化反响的规律性,了解作为反响物之一的氧和氧化物催化剂中的氧在外表上的存在形式和在反响中的作用,无疑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1) 氧吸附态氧在催化剂外表上的吸附极其简洁,有分子形式吸附的缔合吸附和解离吸附,且氧原子可以进入金属晶格内部,生成外表氧化物。一般在氧化物上主要存在的氧物种有:分子氧 O2、分子吸附氧 O2-、原子吸附氧 O-、外表晶格氧O2-以及体相晶格氧O2-。相互转化关系:分子氧O2分子吸附氧O2-原子吸附氧O-外表晶格氧O2-更为具体:O2(g) O2(s) O2-(s) O22-(s) 2O-(s) 2 O2-(s)活性O-(s) O22-(
2、s) O2-(s)(2) 氧物种表征现在普遍认为在催化剂外表上氧的吸附形式主要有:电中性的氧分子物种O2ad 和代负电荷的氧离子物种O2-分子吸附氧、O-原子吸附氧、O2- 晶格氧,这些氧物种可以承受电导、功函、ESR 以及化学方法给与测定。以分子氧形式进展化学吸附时,氧物种的电导不变,而以离子氧形式进展化学吸附时, 常常伴以很明显的电导变化,并且由于在外表上形成一负电荷层和靠近晶体外表层形成正的 空间电荷,使功函随之增加,所以可借助电导和功函的测量简洁区分可逆吸附的分子氧和不 可逆吸附的离子氧。对于离子氧 O-和 O2-2 为下标,分子吸附氧,可以借助两者在 ESR 谱上的不同信号而加以区分
3、。更为准确的方法是:核自旋 I=5/2 的同位素 17O,其在吸附时,ESR 谱有精细构造。如吸附态为O-物种,其精细构造由 6 条线组成我在测CeO2 外表氧时,觉察惊异现象:550 度焙烧后的氧可以观测到典型的O-、O2-谱线;但是650 度焙烧的氧消灭 6 条谱线,我只是常规的ESR,没有承受同位素,为何也消灭6 条谱线,晕!,而吸附态为O2-物种时,由于未成对电子和两个 17O 核作用,精细构造为 11 条谱线。离子氧O2-晶格氧,可以依据吸附时计算出的平均电荷数,即所谓的化学法确定。氧物种表征在催化专业一般承受的是ESR,而像LEED、ESCA 光谱法、电导、功函、化学方法联氨法没有
4、接触过这方面内容哪位虫友了解麻烦补上。承受 TPR、TPD 验证ESR 并与其表征的物种相对应,从而进一步探讨氧物种与活性的关系。另外,IR、XPS 也可以用来表征氧物种!一般认为,吸附态的O2 或 O2-等氧物种脱附峰温Tm 值低于 200 度。下面三幅图为CeO2 的氧物种的表征图!我做的,非标准谱图,仅供参考、争论。(3) 氧物种与反响的关系催化剂上所存在的氧物种直接关系到催化剂在多相氧化反响中的应用,粗略地可以归纳为:原子吸附氧 O-多见于完全深度氧化,而晶格氧 O2-更多地在选择性局部氧化反响中起作用,而分子吸附氧 O2-一般认为不具有催化活性或局部氧化。留意:这并不是确定的,在某些
5、具体状况下应当留意区分对待!考察何种氧起打算性作用最好的方法为“氧同位素交换反响法”。基于本人学问有限,错误以及遗漏在所难免,望各位指教!上述内容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大家乐观参与争论,把您所知道的学问和大家一起共享!VOCs 催化燃烧试验,为验证到底是何种氧物种气相氧、分子吸附氧、原子吸附氧、晶格氧在起作用,设计的试验如下:(1) 气相氧物种作用验证催化燃烧本身用的是空气,现切断空气,改为氩气,其它反响条件不变,考察催化剂是否照旧具有活性。如活性下降很大,则说明气相氧在反响过程中其直接性作用;假设活性不变则说明气相氧不直接参与反响,排解气相氧的作用。(2) 外表分子吸附氧O2-催化剂
6、在高温,如550 度,氩气下连续吹扫5-8 小时,一般状况下可以认为经过如此处理后,催化剂外表上的分子吸附氧可以完全脱除由于分子吸附氧O2-TPD 的峰温一般在 200 之下,然后在氩气条件下反响,观看催化剂活性的变化,假设活性下降,则说明分子吸附氧直接参与反响;假设活性不变,则可以排解分子吸附氧的作用。(3) 原子吸附氧O-作用验证要具体验证原子吸附氧的作用,一般需从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开头预备。催化剂一般指金属氧化物在焙烧时,承受氩气或高纯氮气等惰性气体保护,承受惰性气体保护制备的催化剂在反响之前可以照2同样处理,并观看催化剂的活性变化。假设活性不变,即可排解原子吸附氧直接参与反响。此步骤可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催化 基础知识 普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