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试卷.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渲染(xun)滞碍(zh)踌躇(ch)味同嚼蜡(jio)B盘桓(hun)虐待(nu)桥堍(t)浮光掠影(l)C侦缉(j)径自(jn)诡谲(ju)铢两悉称(zh)D拘泥(n)拾掇(du)诘难(ji)孜孜不倦(z)2、下列各项加点词语注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端详(xing)叱咤(ch)商酌(zhu)飞皇腾达B譬(b)如阔绰(chu)妥帖(ti)不可明状C魁梧(w)侥幸(jio)装潢(hung)屏气凝神D张皇(hung)恭维(wi)濒(bn)临与日具增3、下列句子是有关我国传统礼节座次的表述,依据其内在关联组
3、成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便坐于此,故有“南面称帝”之说;“堂”多用于举办活动,其中坐北朝南的位置最为尊贵;我国古代建筑格局通常为前堂后室。而沿用至今的“左尊右卑”是明朝建立后才固定的。“室”则用于居住,一般东西长,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ABC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B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C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动荡局势,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D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八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4、。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提示默写。(1)_?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2)_。列国周齐秦汉楚。(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
5、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乙】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得于好恶,怵于淫物,而后变乱。所以然者,引于外物,乱于玩好也。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而今也玩好变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曰:“拔”。至圣人不然,一建其趋舍,虽见所好
6、之物不能引,不能引之谓“不拔”;一于其情,虽有可欲之类神不为动,神不为动之谓“不脱”。(选自韩非子解老,有删改)1解释加点的的字词(1)故患有所不辟也_(2)蹴尔而与之_(3)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_(4)是亦不可以已乎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故不为苟得也故外户而不闭C行道之人弗受不足为外人道也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而夕阳在山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至圣人不然,一建其趋舍,虽见所好之物不能引。4甲文中,孟子将“万钟”和“一箪食,一豆羹”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5乙文中,“所以然者,引于外物,
7、乱于玩好也”一句照应甲文中的哪一句话?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江南”再发现胡晓明中国历史与文学的文献中可见一种特殊的共同心理嗜尚:喜好江南。长期以来,虚虚实实,或浓或淡,强化着一种超乎一般所谓地域文化的认同,即可谓“江南认同”。“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海内外流传。“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已成为中国永远的抒情美典。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入骨的相思,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迷魅。男女之思,友朋之念,进而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苏东坡诗:“犹做江南未归客”,姜夔“昭君不谙胡沙远,但
8、暗忆,江南江北”,以及吴梅村“世间何物是江南”才有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作为江南认同的江南意象,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从西周时代即已经有中原中心的意识。一直到三国时代,江东孙吴,三分天下有其一,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是发源于洛阳而被侨民带到江南的文化,这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韫(东晋才女,谢安侄女,王羲之儿媳)祖籍河南,自其祖南迁以后到她已是第三代侨民,一生都在江南,她的作品自
9、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了,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已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是经过模仿、交融、选择、消化的文化习得。这似乎可称之为江南文化之二源。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在地的、生根的、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没有哪一个地域文化有如此方便善巧的因缘和合,这一文化认同的过程,表明了江南文化与中原文化深刻的联系,这正是江南文化不同于巴蜀文化、粤闽文化等的特质,也是江南文化特别具有生机与活力的重大动因。“江南”所指涉的空间,与其说是具体的地理
10、空间,不如说是一个特定的精神空间。(节选自2011年2月19日文汇报)1读完“江南”再发现,你觉得作者发现了什么?2第段中,谢道韫这一论据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3“江南美,江南愁,美得令人伤心,愁得肝肠寸断”,下面不适合引用来表达这种情感的一项是()A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B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C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D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后面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11、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小文同学在语文学习中发现,辛弃疾写词善用典故,这样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请你从这两首词中的画线句任选一处,对他的看法加以印证。2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认为,“虚实结合”是中国诗词创作中的重要写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就运用了这一写法,请你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为了小青的学业,爸爸提议让妈妈放弃工作当全职妈妈,但妈妈不同意。请你请结合简爱的相关情节和小说主题,劝说爸爸打消这个念头。七、作文(共40分)作文。尝过酸甜苦辣,我们领略了山肴野蔌的芬芳;走过春夏秋冬,我们体会了树木花草的芬芳;读过诗词歌赋,我们欣赏了美文佳作的芬芳;辨过是非曲直,我们感悟了立德树人的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请以“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内容要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不要抄袭他人的文章。5、书写要工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