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2022 训练学重点复习资料1、训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和训练泛指增进人们的学问、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全部活动,包括家庭训练、社会训练和学校训练;狭义的训练主要指学校训练,是训练者依据肯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对受训练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2、学校训练的三个构成要素:训练者、受训练者和训练影响;3、学校训练制度: 简称学制,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训练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三种类型,双轨
2、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4、现代学校训练制度的进展趋势 答:( 1)加强学前训练并重视与学校训练的连接;(2)强化普及义务训练,延长义务训练年限;(3)一般训练与职业训练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进展;(4)高等训练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训练与非学历 训练的界限逐步淡化; (6)训练制度有利于国际沟通;5、世界训练改革的趋势;答: (1)训练终身化( 2)训练全民化( 3)训练民主化( 4)训练多元化( 5)训练技术现代化;6、当代闻名的训练理论主要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可夫的试验教学论体系、布卢姆的把握学 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训练理论;美布鲁纳在训练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
3、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觉学习的理论,苏联赞在教学与进展中,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 学问起指导作用、懂得学习过程和使全部同学包括差生都得到进展的五大教学原就,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称为“ 活的训练”7、人的身心进展:是指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这个变化既有连续的、渐进的量的变化,又有 质的飞跃;这个过程不是简洁的增长和单纯的量变,而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洁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从旧的质到新的质的为断变化的过程;包括身体的进展和心理的进展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承的,身体进展是心理进展的物质基础;8、人的身心进展的典型观点:遗传打算论 (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环境打算论
4、 (美国的华生) 、二因素论(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9、影响人身心进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养、环境和学校训练;10、遗传素养: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上一代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机体的构造、形状、感官和神经类型 的特点等;环境:是指环绕在人们四周并对人的生存和生活发生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 方面;11、学校训练在人的身心进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答:( 1)学校训练对个体进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训练具有加速个体进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训练对个体进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12、试述中学训练的个体进展任务;4)学校训练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进展个性的功能;答:中学训练在促进
5、少年身心进展方面的任务,是敬重、支持和引导少年独立的要求,丰富少年的内 心世界,形成其正确的自我意识和抱负自我(34 页)13、训练目的:是国家对把受训练者培育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训练培育人的 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培育目标:是训练目的的详细 训练或专业的培育要求;化,它是结合训练目的、社会要求和受训练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训练方针:是国家依据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训练目的所规定的训练工作总方向;训练目的与培育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二者的区分在于,训练目的是一个国家训练的总要求,而 培育就是各级各类训练的详细要求,二者的联系在于,培育目标是训练目的的详细化;14
6、、训练目的的作用;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答:( 1)训练目的的导向作用(2)训练目的的鼓励作用(3)训练目的的评判作用15、确立训练目的的依据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个体本位论,代表人物在中国有孟了,在西方有卢梭和裴斯泰洛齐,二是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在中国有荀子,在西方有柏拉图和康德;16、确立训练目的的科学依据及理论基础;答:(1)训练目的的确立要依据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需要(心进展需求;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进展学说;17、我国训练目的的基本精神;2)
7、训练目的的确立要依据个体的身答:( 1)训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2)培育全面进展的人(3)训练目的的实现途径是训练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18、中学阶段的培育目标是什么?答:是要在学校阶段使同学“ 初步” 得到进展的基础上,为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自由、和谐进展工,或为他们进入社会参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9、试述全面进展训练的构成及其关系;答:要实现训练目的和中学训练的培育目标,使受训练者获得全面进展,就必需实施全面进展的训练;它由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训练构成;各“ 育” 既具有相对独立性,以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依存于一个有机整体之中;(1)“ 五育” 的相对独立性“ 五育
8、” 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各育都有各自特定的内涵、任务、内容和方法;(2)“ 五育” 之 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 的全面进展; (40 页)20、素养训练及基本内涵;答:是依据训练法规定的国家训练方针,着眼于受训练者及社会长远进展的要求,以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同学的素养为根本宗旨,以留意培育受训练者的态度、才能,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进展为基本特点的训练;基本内涵( 1)素养训练是面对全体同学的训练(2)素养训练 是促进同学全面进展的训练(3)素养训练是以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为重点的训练;21、创新训练及其
9、在素养训练是中位置;(42 页)答:创新训练是素养训练的核心,它是训练对学问经济向人才培育提出挑战的回应;它是旨在激发学 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同学的创新才能的训练;创新才能的培育是素养训练的核心,是素养训练区分于 应试训练的根本所在,重视创新才能的培育也是现代训练与传统训练的根本区分所在;22、如何正确懂得素养训练;答:( 1)要熟识到实施素养训练是历史进展的必定挑选,由于国际竞争猛烈,文化渗透越来越快,要 想在这种形势下进展,归根结底要靠人的素养,而提高人的素养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训练;(2)树立素养训练观念,要树立素养训练的人才观、质量观、师生观;23、实施素养训练应防止的误区;答:(
10、 1)素养训练就是不要尖子生(2)素养训练就是要同学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3)素养训练就是不要同学刻苦学习, “ 减负” 就是不给同学留课后作业(4)素养训练就是要使老师成为同学的合作者、帮忙者和服务者(5)素养训练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6)素养训练就是不要考试,特殊是不要百分制考试(7)素养训练会影响升学率24、简述老师职业的性质;育者答:(1)老师职业是一种特地化职业,老师是专业人员(2)老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老师是教25、简述老师的作用;答:(1)老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进展和人类的连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2)老师是人类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2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行中起着关键性作用(3)老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进展起促进作用 26、老师的一般角色和在新课程中的角色;答:(一般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榜样、治理者、伴侣(新角色)同学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有争论者、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27、简述老师劳动的特点;答:( 1)复杂性和制造性(2)示范性( 3)系统性 28、训练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内容;答:(1)忠诚于人民的训练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2)喜爱同学全面关心同学敬重和信任同学严格
12、要求同学懂得和宽容同学解放和放飞同学(3)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善于与同事合作善于与家长和社会合作(4)以身作就,为人师表加强修炼言行一样28、老师的专业学问素养;答:(1)广博的科学文化学问(2)精深的专业学问(3)宽厚的训练科学、心理科学学问和治理科学学问29、老师的专业才能素养;答:(1)对同学的进展进行分析、猜测和指导的才能(2)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才能精深的语言表达才能(4)运用现代训练技术手段的才能(5)较强的组织治理才能(6)较高的训练机灵( 7)训练科研才能30、老师应具有的个性素养;答:一名合格的老师应具备诸如热忱、有责任心、慈爱友善、耐心周到、有幽默感、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合群
13、合作、公正客观等良好的个性品质;31、实现老师专业化的条件;答:老师专业化的实现依靠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条件,从客观上看,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老师训练、制定法律法规、供应经济保证;,从主观上看,需要老师的个人努力加强理论学习、加强训练科学争论、不断反思、加强实践锤炼32、试分析同学的本质属性;答: 一同学是具有进展潜能和进展需要的人1.同学是人,第一同学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其次,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同学具有特殊的制造性,2.同学是具有进展的可能性和进展的需要的人,第一,同学是进展中的人,其次,同学具有进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第三,同学是具有进展需要的人,二 同学既是训练的
14、对象,也是自我训练和进展的主体,1.同学是训练的对象,第一,同学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第二,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第三,同学所参与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2.同学是自我训练和进展的主体,第一,同学是自我训练的主体,其次同学是学习与进展的主体33、儿童权益公约的基本原就;答:儿童利益正确原就、敬重儿童尊严原就、敬重儿童观点与看法原就、无鄙视原就;34、试分析老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答:老师中心论,代表是赫尔巴特,他认为,同学的成长完全仰仗老师对训练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在训练教学过程中起让主宰作用儿童中心论,代表是杜威,他认为,训练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成长,所以训练要从同学的爱好和需要动身,整个训练过程都
15、要环围着儿童转;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老师中心论仅仅看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了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很简洁使训练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难以达到预期的成效,儿童中心论就过分夸大了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同学是训练的对象这一基本领实,结果导致训练质量的下降;我们认为,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同学的主观能动性;35、试述老师与同学的关系;答:一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1.从训练内容的角度说,老师是传授者,同学是接受者;2.同学主体性的形成,既是训练的目的,也是训练胜利的条件;3.对同学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同学的自主进展;二 人格上的公平关系要 1.同学作
16、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老师是公平的 2.真正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伴侣式的友好与帮忙的关系 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人-人” 关系2.老师对同学的影响不仅表达在学问的智力上,而且表达在思想和人格上;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36、课程及其内涵;答: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同学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支配;狭义的课程 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次序和时间比例关系;内涵: 第一, 课程是指学校中
17、 所要进行的德、智、体、美等全部训练内容的总和;其次,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 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第三,课程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 各门学科设置的次序的课时安排、学年编制的学周的支配;37、课程的类型;答: 一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二按同学挑选课程的自主性,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三依据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课程、拓展型课程和争论型课程 四依据课程的制定者,可 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38、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学问和同学;39、课程方案及构成要素;答:课程方案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
18、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支配,详细 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次序及课时安排,开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六要素:培育目 标、课程设置、学科次序、课时安排、学年编制、周学时支配;40、编制课程方案的主要原就;答: 1以训练目的与任务为前提,表达课程结构的完整性;2以科学的课程理论为依据,表达基础与多样性; 3以同学的进展水平为基础,表达学问的连接性和同学的可接受性;4以课堂教学为主,全面安 排各项活动;41、课程方案对中学老师的要求;答: 1仔细学习和熟识课程方案,明白中学教学和其他活动的全面支配要求;2明白自已任教学科开 设的年级、次序、教学时数,明白自已任教学科在整个课程方案中的
19、位置与作用;3明白自已任教学科与 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连接;综观学校教学、训练全局,明确自已的任务与要求,有目的、有方案地组织 好自已的教学、训练工作;42、课程标准:亦即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基础训练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课程方案 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41、课程标准包括的内容: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42、怎样懂得和执行课程标准;答: 1仔细争论和把握课程标准2严格执行课程标准3以课程标准作为自已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4全面系统地懂得课程标准;43、教材:是老师的同学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
20、动指 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部分;44、试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答: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内容的挑选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45、教科书及其作用;答: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以精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要材料; 2教科书是老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46、老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使用教科书?作用: 1教科书是同学在学校获得系统学问、进行教学的主 3教科书是统筹教学与各种活动的依据;答: 1仔细钻研和深刻懂得教科书中各章、节、目之间以及各篇课文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科 书的框架、脉络、学问、技能体系,
21、并且通过教学,使同学也要对其正确懂得和大体把握;2透彻懂得教 科书中每个章节的内容,备课时环绕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来设计教学过程,设法调动一切教学手段,把重点和难点化为同学可以接受的信息;3充分利用教科书,包括有关图表、附录等,都应当赐予重视;4由于最新的科学成果尚未在教科书中准时得到反映,老师仍应依据教学目标和同学学问基础等实际情形,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敏捷引进适合同学年龄特点、同学能懂得的有关学科的新学问;本地区的乡土材料;6指导同学充分运用好教科书;5结合本地
22、区的需要,适当补充本民族、47、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包括教材以及同学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同学发 展的各种资源;48、广义的课程资源与狭义的课程资源的区分是什么?答: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广义的课程资源包括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和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前者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后者是直接打算课程实施范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和环境等,也包含着课程实施的条件;49、怎样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答: 1进行社会调查 2审查同学活动 3开发实施条件 4争论同学情形 5鉴别校外资源 6建立资源数据库50、课程实施及
23、影响实施的主要因素;答: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影响因素:1课程方案本身的特性 2沟通与合作 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4老师的培训 5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51、课程评判及课程评判的内涵;答:课程评判是对指课程方案及其实施实际达到训练目的的程度的价值判定活动;内涵: 1课程评价的对象应包括同学、老师和课程内容本身;2课程评判是一个动态的过程;3课程评判必需对实现训练目的作出奉献;4课程评判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判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52、课程评判的主要模式:目标评判模式、目的游离评判模式、CIPP评判模式、 CsE评判模式; 75 页
24、53、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情形及基础训练改革的目标 76 页 54、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理论;55、目前中学课程设置的要求;答:1符合普及性、基础性和进展性2表达均衡性、综合性和挑选性3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训练课程 4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6、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包括哪几部分?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高中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包括争论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内 容;57、我国中学的课程结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并行的层次结构;第七章 教学 58、教学:是在训练目的的规范下,老师的教与同学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训练活动;它是老师有目的
25、、有方案、有组织地指导同学把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学问的技能,进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 面进展的个性的活动;59、教学的含义;答:1教学是以培育全面进展的人为根本目的的活动;2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3教学具有多种形状,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60、教学与智育有什么联系与区分;答:智育是学校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施,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 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此外,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训练的实施 途径;61、教学的意义有哪些;答: 1教学是传授系统学问、促进同学进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是进行全面进展的训练,实现培养目标的基
26、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需坚持以教学为主;62、中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名师归纳总结 答:1引导同学把握科学文化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2进展同学智力,培育同学的制造才能3进展学第 5 页,共 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生体力,提高同学的健康水平 4培育同学高尚的审美乐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 好的个性心理品质;63、教学过程及主要观点;答:教学过程是老师依据肯定社会的要求和同学身心进展的特点,指导同学有目的、有方案地把握系 统的科学文化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
27、肯定的进展,形成肯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 学、思、行” 儒家提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理论古罗马昆体良提出了“ 仿照、理论、练习” 的学习过程理论夸美纽斯的感觉、记忆、懂得、判定德国赫尔巴特第一个试图依据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提出了“ 明白、联想、系统、方法”的四阶段说席勒“ 预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 杜威“ 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64、如何熟识教学过程的本质?答: 一教学教程主要是一种熟识过程 在同学学的活动中,同学是学习的主体,课程和教材是同学学习的客体;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感知、懂得、巩固、运用教材中所含的学问时,并没有
28、也不行能引起客体的变化,相反,发生变化的恰恰是同学自已;因此,同学的学习活动应属于熟识活动的范畴;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熟识过程教学过程是同学个体的熟识过程,是由老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学问去间接熟识世界的过程;因此,教学 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熟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间接性与简捷性交往性与实践性训练性 与进展性引导性与指导性65、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答: 一 直接体会与间接体会相结合同学熟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体会同学学习间接体会要以 直接体会为基础 二把握学问与进展智力相结合把握学问是进展智力的基础智力进展是把握学问的重 要条件 三把握学问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同学思想品德的
29、形成以把握学问为基础同学思想的提高又 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学问 四老师主导作用与同学主动作用相结合老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同学具 有主动作用66、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答: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中同学熟识的不同阶段:引起学习动机、领悟 学问、巩固学问、运用学问、检查学问五个阶段;67、教学原就:是依据肯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就和要求;68、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就:直观性原就、启示性原就、巩固性原就、循序渐进原就、因材施教原 就、理论联系实际原就 91 页 69、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纳的方法;它包括老师教的方法和同学学的方法,是老师引导
30、 同学把握学问技能、获得身心进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70、挑选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答: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同学年龄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71、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答:讲授法、谈话法、争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试验法、实习法 93 页 72、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老师和同学依据肯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在训练史上先后显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和特 朗普制; 96 页 73、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取代的优点,在提
31、 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优点:第一,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肯定质 量;其次,有利于大面积培育人才;第三,能够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第四,有利于发挥集体训练的 作用;缺点:第一,难以因材施教;其次,难以形成同学的探究精神、制造才能和实践才能;第三,缺 乏敏捷性;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74、班级授课制的帮助形式主要有现场教学和个别教学,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7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 一备课,基本要求是:1做
32、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明白同学、设计教法 2写好三种方案,学期方案、单元方案、课时方案 二上课,基本要求是: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组织有效 5体验积极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的批改四课外辅导 五教学评判 99 页 76、教学评判:是依据肯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定;教学评判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基本作用是调剂、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本身;种类: 1依据评判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判、形成性评判、总结性评判;2依据评判对象,可分为老师教学评判和同学学习 评判; 3依据评判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可分为相对性评判和肯定性评判;77、什么是同学学业成果评判
33、?有哪些基本方法和方式?答:同学学业成果评判是教学评判中的基本内容,它是指以训练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 的工具和途径, ,对同学的学问、才能等进展水平进行价值判定的过程;基本方法:测验法、观看法、调查 法、自我评判法等;基本方式有:考查和考试;78、简述信息技术对训练的影响;答:( 1)信息技术转变着人们关于学问的观念(2)信息技术转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训练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训练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供应了平台79、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答: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舒尔茨,基本理论是人所拥有的诸如学问、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 产性工作的才能,它是资
34、本的形状,由于它是将来薪水和酬劳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状,由于它表达在 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80、试分析训练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答:训练与文化的特殊性一方面文化本身是一种训练力气,另一方面训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22 页)81、学校文化及特点和功能;答: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训练实践过程中积淀深化和制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 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就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三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 部分构成;特点:(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学校文化特殊是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训练
35、作用 功能:(1)学校文化具 有导向功能( 2)学校文化的凝结功能(3)学校文化的规范功能 82、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答:(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2)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3)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4)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存过程83、试述训练的相对独立性;答:训练的相对独立性是指训练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进展特点,详细表现在:(一) 训练具有质的规定性,在于训练是有意识地向受训练者传递社会体会以培育人的社会实践;(1)训练是培育人社会实践(2)训练是有意识地培育人的社会实践(3)培育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4)训练是有意识地培育人的特殊社会实践(二)训练具有历史继承性(1)任何训练都具有历史继承性(2)训练要留意继承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三)训练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进展的不平稳性 水平( 2)训练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1)训练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进展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