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七节骨折的治疗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第七节骨折的治疗原则.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第七节骨折的治疗原就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就,即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1 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复原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它是治疗 骨折的首要步骤,也是骨折固定和康复治疗的基础;早期正确的复位,是骨折愈合过程顺当 进行的必要条件;2 固定即将骨折维护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形下达到坚固愈合,是骨折愈合 的关键;3 康复治疗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形下,尽快地复原患肢肌、肌键、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 的舒缩活动;早期合理的功能锤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排除肿胀;削减肌萎缩、保持肌 肉力气;防止骨质疏松
2、、关节僵硬和促进骨折愈合,是复原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证;一、骨折的复位(一)复位标准 1 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复原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只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2 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复原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 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每一部位功能复位的要求均不一样,一般认为功能复位的标准 是: 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别移位必需完全矫正; 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 1 cm ;儿童如无骨髓损耗,下肢缩短在 2 cm 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成 角移位:下肢骨折稍微的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
3、一样,日后可在骨痴改造期内自 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需完全复位;否就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稳,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样,肪骨干稍有畸形,对 功能影响不大; 前臂双骨折就要求对位、对线均好, 杏就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长骨干横形 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 1 / 3 ,干髓端骨折至少应对位 3 / 4 ;(二)复位方法骨折复位方法有两类,即手法复位(又称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1 手法复位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称为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均可采纳手法复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获得中意成效;进行手法 复位时,其手法必需轻柔,并应争取一次复位胜利;粗暴的手法和反复
4、多次的复位,均可增 加软组织损耗,影响骨折愈合,且可能引起并发症;因此,对于骨折的复位,应争取达到解 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如不易达到时,也不能为了追求解剖复位而反复进行多次复位,达 到功能复位即可;手法复位的步骤为: 1 )解除疼痛:即使用麻醉解除肌痉挛和排除疼痛;可用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 麻醉, 后者多用于儿童;采纳局部麻醉时,即将注射针于骨折处皮肤浸润后,逐步刺人深处,当进人骨折部血肿后,可抽出暗红色血液,然后缓慢将 2 普鲁卡因 10ml (需先作皮试)或 0 . 5 利多卡因 10 ml 注人血肿内,即可达到麻醉目的; 2 )肌放松位:麻醉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放松位(图 段
5、的牵拉力,有利于骨折复位;61 一 24 ,以削减肌肉对骨折 3 )对准方向:骨折后,近侧骨折段的位置不易转变,而远侧骨折段因失去连续性,可使之移动;因此,骨折复位时,是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图 61 一 24 前臂骨折施行拔伸牵引图示伤肢各关节处于肌放松位;用固定于墙钩上的宽厚布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带圈套于上臂远段作对抗牵引;在布带圈的两段间撑一木板,防止布带圈钳夹上臂;助手一手执握伤员拇指及大鱼际,另一手执握示、中、环指作手力牵引 4 )拔伸牵引:在对抗
6、牵引下,于患肢远端,沿其纵轴以各种方法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绝大多数骨折都可施行手力牵引(图61 一 24 ,也可将骨牵引的牵引弓系于螺旋牵引架的螺旋杆上,转动螺旋进行牵引,称螺旋牵引(图 61 一 25 );萨节、术者用两手触摸骨折部位,依据 X 线片所显示的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形,分别采纳反折、回旋,端提、捺正和分骨、扳正等手法予以复位;2 切开复位即手术切开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暴露骨折段,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称为切开复位;由于大多数骨折可用手法复位治疗,切开复位只在肯定的条件下进行; 1 )切开复位的指征手法复位失败者;2 ) 关 节 内 骨 折 , 手 法 复 位 后 对 位 不 良 ,
7、将 可 能 影 响 关 节 功 能 者 ;3 )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峻影响患肢功能者;4 )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耗,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5 )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挑选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 2 )切开复位的优缺点优点:切开复位的最大优点是可使手法复位不能复位的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有效的内固定,可使病人提前下床活动,削减肌萎缩和关节僵硬;仍能便利护理,削减并发症;缺点:切开复位有不少缺点,应引起重视;主要有:1 )切开复位时分别软组织和骨膜,削减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图 固定,可损耗髓腔内血液供应,可能引起骨折推迟愈合或不愈合;61 一
8、26 ,如髓内钉内图 61 一 26 切开复位法破坏骨折部血液供应的情形 1 )胫骨干中、下 1 / 3 骨折采纳切开复位法治疗时,切开和剥离骨膜后(虚线所示处) ,损耗了骨膜下的小血管网,以致进一步破坏了骨折部原已受损的血液供应(2 )胫骨上、中 1 / 3 交界处骨折采纳切开复位法治疗时,如操作粗暴,损耗了进入骨干内的滋养动脉,将更广泛地破坏胫骨骨干的血液供应2 )增加局部软组织损耗的程度,降低局部抗击力,如无菌操作不严,易于发生感染,导致化脓性骨髓炎;3 )切开复位后所用的内固定器材如挑选不当,术中可能发生困难或影响固定成效;内固定器材的拔除,大多需再一次手术;二、骨折的固定骨折的固定(
9、 fixation of fracture )方法有两类,即外固定用于身体外部的固定,和内固定用于身体内部的固定;(一)外固定外固定(external fixation )主要用于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的患者,也有些骨折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需加用外固定者;自前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展架、连续牵引和外固定器等;1 小夹板固定是利用具有肯定弹性的柳木板、竹板或塑料板制成的长、宽合适的小夹板,在适当部位加固定垫,绑在骨折部肢体的外面,以固定骨折,小夹板固定的指征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
10、立学以读书为本 1 )四肢闭合性管状骨骨折,但股骨骨折因大腿肌牵拉力强大,需结合连续骨牵引; 2 )四肢开放性骨折,创口小,经处理创口已愈合者; 3 )四肢陈旧性骨折,仍适合于手法复位者;小夹板固定的优缺点 l )优点:能有效地防止再发生成角、旋转和侧方移位;由于横带和固定垫的压力可使残 余的骨折端侧方或成角移位能进一步矫正;一般不包括骨折的上、下关节,便于及早进行功能锤炼,防止关节僵硬;具有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功能复原好、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 等优点; 2 )缺点:必需把握正确的原就和方法,绑扎太松或固定垫应用不当,易导致骨 折再移位;绑扎太紧可产生压迫性溃疡、缺血性肌挛缩,甚至肢体坏疽等
11、严峻后果;特殊是绑扎过紧引起缺血性肌挛缩,是骨折最严峻的并发症,常导致严峻的残废, 应留意预防; 2 石膏绷带固定是用熟石膏(无水硫酸钙)的细粉末撒布在特制的稀孔纱布绷带上,做成石膏绷带,用温水浸泡后,包在病人需要固定的肢体上,5 一 10 分钟即可硬结成形,并逐步干燥坚固,对患肢起有效的固定作用;近年来采纳树脂绷带固定者日渐增多;石膏绷带固定溺指 征 1 )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创口愈合之前; 2 )某些部位的骨折,小夹板难以固定者; 3 )某些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如股骨骨折髓内钉或钢板螺丝钉固定术后,作为帮助 性外固定; 4 )畸形矫正后矫形位置的维护和骨关节手术后的固定,如腕关节融
12、合术后; 5 )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患肢的固定;石膏绷带固定的优缺点 1 )优点:可依据肢体的外形塑型,固定作用的确牢靠,可维护较长时间; 2 )缺点:无弹性,不能调剂松紧度,固定范畴较大,一般须超过骨折部的上、下关节,无法进行关节 活动功能锤炼,易引起关节僵硬;石膏绷带固定的留意事项 l )应在石膏下垫置枕头,抬高患肢,以利排除肿胀; 2 )包扎石膏绷带过程中,需将肢体保持在某一特殊位置时,助手可用手掌托扶肢体,不 可用手指顶压石膏,以免产生局部压迫而发生溃疡; 3 )石膏绷带未凝聚坚固前,不应转变肢体位置,特殊是关节部位,以免石膏折断; 4 )石膏绷带包扎完毕,应在石膏上注明骨折情形和日期
13、; 5 )观看石膏绷带固定肢体远端皮肤的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感觉和指(趾)的运 动;如遇连续猛烈疼痛、患肢麻木、颜色发紫和皮温下降,就是石膏绷带包扎过紧引起的肢 体受压,应立刻将石膏全长纵形切开减压,否就连续进展可致肢体坏疽; 6 )肢体肿胀消退引起石膏过松,失去固定作用,应准时更换; 7 )石膏绷带固定过程中,应作主 动肌肉舒缩锤炼,未被固定的关节应早 期活动;3 外展架固定将用铅丝夹板、铝 板或木板制成固定或可调剂的外展架用 石膏绷带或粘胶带固定于病人胸廓侧方,名师归纳总结 可将肩、肘、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图61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14、-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27 );患肢处于抬高位,有利于消肿、止痛,且可防止肢体重量的牵拉,产生骨图 61 一 27 外展架固定折分别移位,如肪骨骨折;外展架固定的指征 1 )脑骨骨折合并挠神经损耗或肪骨干骨折手法或切开复位, 2 )肿胀严峻的上肢闭合性骨折和严重的上臂或前臂开放性损耗; 3 )臂丛神经牵拉伤; 4 )肩月甲骨骨折;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后; 5 )肩、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结核;4 连续牵引牵引既有复位作用,也是外固定;连续牵引分为皮肤牵引和骨牵引;皮肤牵引是将宽胶布条或乳胶海绵条粘贴在皮肤上或利用四肢尼龙泡沫套进行牵引(图 61 一 28
15、);骨牵引是用骨圆钉或不图 61 一 28 下肢连续皮牵引胶布条粘贴法锈钢针贯穿骨端松质骨,通过螺旋或滑车装置予以牵引(见图 61 一 25 );连续牵引的指征 1 )颈椎骨折脱位枕领布托牵引或颅骨牵引; 2 )股骨骨折大腿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骨牵引; 3 )胫骨开放性骨折跟骨牵引; 4 )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 5 )复位困难的脓骨骸上骨折尺骨鹰嘴骨牵引;连续牵引的方法和牵引重量应依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肌发达程度、软组织损耗情形和骨折的部位来挑选;其牵引重量太小,达不到复位和固定的目的;重量过大,可产生骨折分别移位;5 外固定器即将骨圆钉穿过远离骨折处的骨骼,利用夹头和钢管组装成的外固定器固定(
16、图61 一 29 );利用夹头在钢管上的移动和旋转矫正骨折移位;外固定器适用于 开放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损耗; 骨折合并感染和骨折不愈合; 截骨矫形或关节融合术后;外固定器的优点是固定牢靠,易于处理伤口,不限制关节活动,可行早期功能锤炼;(二)内固定内固定主要用于切开复位后,采纳金属内固定物,如接骨板、螺丝钉(图 61 . 30 )、可吸取螺丝钉、髓内钉或带锁髓内钉(图 复位的位置予以固定;有些骨折,如股骨颈骨折,可于手法复位后,在穿人三刃钉或钢针作内固定;l 三、康复治疗61 一 31 )和加压钢板等,将骨折段于解剖 X 线监视下,从股骨大转子下方,向股骨颈康复治疗是骨折治疗的重
17、要阶段,是防止发生并发症和及早复原功能的重要保证;应在医务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人员指导下,充分发挥病人的积极性,遵循动静结合、主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循序渐进的 原就,勉励病人早期进行康复治疗,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复原,防止并发症发生;1 早期阶段骨折后1 一 2 周内, 此期康复治疗的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排除肿胀, 防止肌萎缩;由于患肢肿胀、疼痛、易发生骨折再移位,功能锤炼应以患肢肌主动舒缩活动为 主;原就上,骨折上、下关节暂不活动;但身体其他各部关节就应进行康复治疗;2 中期 阶段即骨折 2 周以后,患肢肿胀已消退,局部疼痛减轻,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日趋稳固;此时应开头进行骨折上、下关节活动,依据骨折的稳固程度,其活动强度和范畴逐步缓慢增 加,并在医务人员指导和健肢的帮忙下进行,以防肌萎缩和关节僵硬;3 晚期阶段骨折已 达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拆除;此时是康复治疗的关键时期,特殊是早、中期康复治疗不 足的病人,肢体部分肿胀和关节僵硬应通过锤炼,尽早伸之排除;并辅以物理治疗和外用药 物薰洗,促进关节活动范畴和肌力的复原;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