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地理会考必修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地理会考必修二知识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必修 2 人文地理第一章 人口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训练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诞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难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进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 、“ 高低高”向“ 三低” 过渡(水平较高的进展中国家);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掌握人口(中国实行方案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勉励生育、接
2、受移民(中国靠进展生产力)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 战争、 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 、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鄙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躲避鄙视);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加强文化沟通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为迁入地供应廉价劳动力;(2)弊: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给迁入地社会治理增加了难度1、人口环境承载力:肯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护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所能连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3、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四、地域文化与人口其次章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才能强;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利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大路经过;(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美丽,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留意爱护文物古迹;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缘由: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畴
4、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供应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畴小;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供应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畴大;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自然方面1、 地势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 气候气候暖和潮湿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 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打算城市区位;(二)社会经济方面1、农业基础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大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名师归纳总结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进展带来影响;(如扬州:水道通航时兴,水道淤塞后衰);第 1 页,共 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
5、好资料 欢迎下载3、政治(如行政中心) 、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行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三、城市化1、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 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其次次世界大战终止后城市化特点:大城市进展速度超过小城市;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 100 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进展快;大城市化趋势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显现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的缘由: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4、进展中国家城市化 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
6、业化;城市进展不合理:大城市快速膨胀,中小城市进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热岛效应、大气污染严峻(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削减、地下水漏斗区范畴和深度增大;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削减;2、爱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生态城市”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大路,
7、建高架大路、地铁、轻轨交通;爱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势、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市场打算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交通条件(特殊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进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培养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商品谷物农业: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
8、斯等国;(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3)形成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整,耕地宽阔,地广人稀;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4)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2、水稻种植业: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2)典型地域:亚洲(3)区位条件: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地势: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整,土层深厚,利于耕作 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
9、于精耕细作(4)特点:小农经营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单产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 主,机械化水平低,经济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水利工程量大,季风气候,水旱灾难频繁发生,科技水 平低,历史悠久,传统体会丰富3、混合农业(1)主要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 小麦牧羊带” 为例)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供应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供应肥料休耕和轮作、 (有利于复原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有
10、效合理的农事支配:小麦农忙(播种56 月、收割 1112 月)正式放牧的闲时; 敏捷的生产挑选:依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仍是多牧羊;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生物的影响:开垦耕地、砍伐森林等;人工培养良种;过渡放牧导致草场破坏,显现荒漠化;施用农药会使农产品遭到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2、对土壤的影响: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变酸变硬;3、对气候的影响: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与引水浇灌都转变了下垫面性质,转变了大气的热源 和水源条件;4、对水文特点的影响:修建水库和引水浇灌:转变了河流径流的流量过程;开垦梯田、砍伐森林、植树造林:影响河流含沙量;
11、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 一、工业区位因素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因素:矿产、土地、水源、气候等;(2)经济因素接近原料、燃料(如有色金属冶炼、重化工基地)、市场节约运费;(3)劳力和技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工资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较高(劳动密集型工业),工厂要布 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密集型工业要靠近高等训练和科技发达的地方;(4)工农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包括生产协作和社会协作(5)环境:工业布局留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风向水源离城市距离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步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步加强;缘由:工业所用的原料范畴越 来越
12、广,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2)交通运输:沿海沿江的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大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不再成为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4)劳动力素养的影响逐步增强;3、工业区位指向类型 原料指向型:原料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高,接近原料产地,如采掘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业、水果加工业等 动力指向型:需消耗大量能源,接近能源基地 如有色金属冶炼
13、厂 市场指向型:产品不便远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高,接近产品的消费市场 如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石油加工业等劳动力指向型: 需投入大量劳动力: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如一般的服装、 电子装配、 包带、 制伞、制鞋工业等 技术指向型:技术要求高,接近高等训练和科技发达地区,如集成电路、精密仪器等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1)导致集聚的主导因素: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分布等;(2)集聚的效益(作用)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技术协作; 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
14、通信等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有利于集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2、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1)工业分散的缘由: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如跨国公司在全球范畴查找正确区位);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便利、快捷、廉价;(2)工业分散的条件: 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世界的“ 同时性”;三、传统工业区1、区位挑选的主导因素:传统工业区多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形成和进展起来的;我国鞍钢进展的条件: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我国宝钢进展条件:交通便利、市场宽阔(铁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印度等国进口)2、存在的问题: 以重工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 原料、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经济效益下滑; 环
15、境污染严峻等;3、解决措施(以德国鲁尔区为例)(1)调整经济结构:进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和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2)进展科技:进展科技,促进旅行,富强经济,促进可连续进展(3)优化环境:排除污染,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4、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区)的转型: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城市的进展历程和城市资源(无论是 矿产、土地和人力资源)都各不相同,因此不能走一条固定的模式,要依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经济转型;如 山西大同转型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旅行、煤炭的深加工和新兴工业,河南平顶山的转型方面除煤化工外海发 展盐化工;5、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重工业基地,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水资
16、源缺乏 京津唐地区: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丰富的铁、石油、海盐资源,便利的交通,靠近山西能源基地,统一的电网,水资源缺乏 沪宁杭地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雄厚的技术力气;丰富 的资源,常规能源资源缺乏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靠近港澳,侨乡,易吸引外资;经济特区开发早,有 技术和治理优势;劳动力丰富,常规能源资源缺乏 四、新兴工业区名师归纳总结 1、主要新兴工业区:美国“ 硅谷”、日本“ 硅岛” 等;第 4 页,共 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2、区位挑选
17、的主导因素:科技发达、交通便利(高速大路和机场)、环境美丽 五、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大气的影响: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1)全球气候变暖: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量砍伐森林,使大气中 CO2浓度上升(2)酸雨:燃烧煤炭排出大量 SO2所致;我国硫酸型酸雨,发达国家硝酸型酸雨(3)臭氧层破坏:厂矿企业、家庭等使用冰箱、制冷设备等,排出大量氟氯烃;(4)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排放出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治理思路:削减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改善能源消费构成:开发利用水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技术改造和设
18、备更新 削减有害物质排放: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查找替代品 2、水污染: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造成水体污染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富养分化 3、固体废弃物污染 六、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包括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 1、重要性:沟通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淌;政治意义有利于人民的交往和文化沟通,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安全;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促进经济进展;2、主要运输方式:铁路、大路、水路、航空和管道 3、通信:包括邮政(传递信件、物品等)和电信(传递声、像、图等,包括电报、电话、互联网);4、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稳固的商品来源
19、区,稳固的销售区,交通发达;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一、交通运输布局1、主要区位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地势、河流、自然灾难等);技术因素线路的总体走向打算于经济因素,而某一段的详细走向可能取决于地势、地质或技术条件;2、区位因素变化:过去自然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因素越来越重要;3、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靠条件)为依靠),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以城市4、机场建设:要有平整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势,以保证排水;要有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 定;要躲开低湿地点;与城市保持适当距离:用地广、城市有烟幕等;5、大路建设:平原地区:躲开沼泽地,
20、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进展的关系;山区:在陡坡上成“ 之” 字形弯曲,山谷中的道路应躲开陡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躲开地势、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不同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南方以水路交通为主,聚落临水布局 不同环境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北方地势平整开阔,聚落多呈团块状,形状比较规章,道路呈棋盘式;南方河流密集的平原地区,聚落沿河流、铁路、大路分布,布局形状呈带状;(3)交通运输与城
21、镇分布:河流航运的起点、终点、与其他交通线的交点处常形成城镇;(4)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如水道航运位置的变化与扬州的兴衰、城市中心的迁移;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交通便利,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集散;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2)交通运输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随着高速大路的进展,很多商业集聚在高速大路和城市结合部;随着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进展,显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随着城市交通的改善,人们出行范畴扩
22、大,一些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产生;电子运算机、网络技术的进展,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无人售货等得到进展;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和谐进展一、人地关系思想进展的历史演化:1、崇拜自然采猎文明人与自然是惧怕与依靠的关系;2、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3、战胜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全面出现不和谐,人地冲突快速激化;4、谋求人地和谐当今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谐进展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关键在于“ 合理开发” 掌握开发强度,爱护和促进更新 非可再生资源:关键在于“ 合理利用” 节约和综合利用,查找新的
23、代替品2、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消耗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才能;进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峻,缘由是:环境承担着进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 技术水平低,没有足够的才能进行环境爱护;发达国家将污染严峻的工业转移到进展中国家;(三)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1、环境污染:(1)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污染源:工业生产、家庭生活、交通工具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温室气体有 CO2、CH4、N2O、 O3 等;火山灰、植树造林能减弱气候变暖的趋势;危害:沿海冰川融解,
24、海面上升,埋没沿海低地,耕地削减,风暴潮和盐碱化加剧;中纬度地区蒸发量增大,耕地和草原退化,沙漠化扩大,农业种植面积缩小;酸雨(雾、雪)“ 空中死神”:pH 值小于 5.6 的大气降水;危害:对水体,对土壤,对生物,对建筑物的影响;臭氧层破坏(2)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水(来自农药、化肥)(3)土壤污染:;生活污水(洗涤水,包括氮、磷等)(4)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危害:污染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影响卫生传播疾病处理:分类回收、综合利用;填埋;堆肥(发酵、高温杀菌);焚烧(发电)等 2、生态破坏:破坏生态平稳生物物种削减、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水
25、土流失等;(1)生物物种锐减现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程度越来越快;(大规模的物种灭亡发生在热带雨林);生物的作用:经济方面为人类供应食物、木材、工业原料等;生态方面促进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构成生命支持系统;缘由:乱砍滥伐、过度捕猎、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也能导致物种灭亡)危害:生物多样性破坏,食物链断裂,使生态平稳失调;(2)森林资源破坏森林被称为“ 地球之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森林面积削减的缘由:砍伐、开荒、开矿、薪柴采集、放牧和空气污染
26、(3)湿地削减湿地被称为“ 地球之肾”湿地的作用:经济作用供应食物、水源,航运、养殖、旅行、浇灌等 生态作用爱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剂气候(湿地中的泥炭含有大量未分解的有机物,不参加大气CO2的循环, 成为炭库, 可缓解“ 温室效应”)湿地削减的缘由: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沉积;引水浇灌导致入湖(沼泽)水量削减;围湖(海)造田,使湖泊、滩涂面积缩小;水体富养分化,使湿地功能减弱甚至丢失;(4)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的表现:耕地、林地、草地、湿地缩小而引起的土地沙化、石漠化和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半潮湿地区 西北沙漠化的成因:自然缘由: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土壤疏松;多风(暴雨
27、、鼠害等)人为缘由:人口激增导致过度农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防治的主要措施:掌握人口数量:有利于缓解人地冲突,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和谐进展的生态系统 生态复原和建设: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风固沙 绿洲地区:封沙育草(外围);植树造林(前沿) ;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内部); 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利用柴草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固阻流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植树种草,合理放牧,退耕仍林仍草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如开发新能源,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耕作和浇灌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合理安排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 虑上、中游的开发
28、,又考虑下游的生态爱护;(5)土壤次生盐渍化 分布(我国)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以及绿洲上(有水源浇灌的荒漠地区);次生盐渍化的成因:人为方面:耕作技术落后,不合理浇灌(大水漫灌)自然方面: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合 三、可连续进展(1)可连续进展概念:既满意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意其需求的才能;(2)可连续进展内涵经济、社会、生态的可连续进展(3)可连续进展需要遵循的原就:公正性原就: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正;连续性原就:经济活动和社会进展必需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才能之内;共同性原就: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环境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
29、;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和谐;(4)清洁生产: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传统方法只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清洁生产就从原料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四、中国的可连续进展道路1、 中国走可连续进展道路的必要性: 巨大的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口压力大、经济快速进展和资源利用率低; 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从城市快速向农村扩散,生态破坏范畴仍在扩大;生态极危机区分布 于东部地区,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人类活动频繁;名师归纳总结 2、中国可连续进展战略框架:1994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 世纪议程第 7 页,共 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3、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连续进展模式;留民营村建设生态农业的措施:调整农业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调整为农、林、牧、副、渔全面进展开展综合利用:以农畜产品为中心,进展饲料加工厂和食品加工厂;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沼气的利用原料来源于秸秆、人畜粪尿,沼液、沼渣仍田或养鱼;(懂得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图)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