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古诗校本课程教案.docx





《2022年小学古诗校本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小学古诗校本课程教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鹿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诗文中的生字;背诵古诗;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初步把握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 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 柴” 的读音是“zhi” ,鹿柴是地名;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鹿柴;王维,唐代山水诗人的代表之一,他仍是画家、音乐家;他的诗以写山水为主,画面感强,对声音敏锐是他的诗的特点;鹿 柴是王维的辋川集20 首中的一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鹿(l)柴返( f3n)景复( f)照青苔( t2i)2检查自读情形;3老师范读;(三)学习诗句,懂得诗意
2、 1懂得第一句:“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2)读整个诗句,说说“ 但、闻” 的意思;但只闻听见;(3)让同学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2懂得其次句“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齐读其次句,并看图,说说与第一句的情形有什么不同?(2)懂得两个分句的意思;说说“ 返景” 的意思;“ 复” 的意思;返景阳光斜射进深林;复又,再;(3)读全句,说说整句诗的意思;3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4这首诗,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四)指导朗读(五)总结 1朗读全诗;2背诵古诗;3学习了这首诗,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它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意
3、境?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懂得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以寻隐者不遇 为例,学习并初步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 变成“ 画” ;“ 话”3.训练同学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4.背诵、默写两首古诗;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指导学法(一)抓字眼、明诗意;1.自读古诗寻隐者不遇;2.同学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句;3.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 查字典的方法,老师作适当的点拨;)4.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字面意思;(二)提问题
4、、想诗境;以“ 松下问童子” 这一句为例;1.就诗句逐字逐词提出问题;(可以提“ 什么样” 、“ 怎么样” 的问题;)1什么样的松树下面?2谁怎么样问童子?3问什么?2.依据所提问题想象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勉励求异思维,说说你头脑中的画面是什么;(三)悟诗情,咏诗句;1.依据你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当时是怎样的感情;(同学争论,板书:兴奋)2.依据你所体会的感情,吟诵诗句;三、总结学法 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总结归纳学法;四、迁移巩固学法 在老师适当的点拨下,运用学法学习古诗后三句;(一)抓字眼、明诗意;(二)提问题、想诗境;同学针对诗中字词提“ 什么样” 和“ 怎么样” 的问题
5、(三)悟诗情,咏诗句;五、配乐吟诵;老师播放古曲, 同学配乐吟诗, 从而进入到宽阔而幽深的山中境域,体会诗 人仰慕隐者这种与世隔绝,甘与大自然为伍,得意其乐的采药生活和神往之情;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2、懂得诗文意思,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让同学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宠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诵古诗(背景屏幕出示“ 古诗” )让同学读读屏幕上的字;背背宠爱的古诗;二、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师:同学们,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
6、了很多优秀的古诗作品,写出这些古诗的作 者我们把他们叫作(“ 诗人” );咱们就来熟悉一下这位诗人;屏幕演示:显现李白像,让同学介绍一下对李白的明白;师(介绍了作者写诗的背景):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 游,来到宣城时写的;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味道,增 添了孤独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 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很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 的诗;三、从图画意境进入古诗 、课件演示:看,这是什么时候,李白在干什么?、揭示诗题 、齐读课题;知道这首诗吗?自由读诗;四、认读生字 读字正音 指名读古诗 在书圏出本课生字
7、,边圈边读 同位相互检查,互读互听;(出示课件)五、学习诗文 、体会诗意 指名读古诗 “ 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小组争论沟通,不懂的地方相互问一 问 小组竞赛,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们是从哪些 词语中看出来的 相机懂得“ 尽” 、“ 孤” 、“ 独” 、“ 闲” 、“ 只有” 提出不懂的地方、入境朗诵 同学自由练读 指名读,大家评议,老师针对指导导情: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假如你离开了爸爸妈妈,特别想 念他们,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怎样?名师归纳总结 师范读,配乐读第 3 页,共 42 页同学练读,朗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8、 - - 游子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2、懂得古诗的含义,着重懂得“ 谁言寸草心 的深义和喻义;, 报得三春辉” 这句诗所蕴涵3、转变同学的学习方式, 培育同学独立学习的才能, 能与其他同学合作、沟通;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 亲的爱;教学重点: 懂得诗句“ 谁言寸草心 , 报得三春辉”教学过程:一、阅读图片,情感铺垫(5-6 分)一边听音乐,一边认真地阅读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同学 反馈,老师点评)师述: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 母子图” ,你就会想怎样的一首诗?(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诗人;)师述
9、:孟郊唐朝闻名诗人, 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 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与科举考试,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 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下面我们就来观赏这首古诗;二、节奏朗读,引入情感(5 分)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同学的感情;生的情感)(1)请同学来朗诵;游子吟孟郊 慈母 / 手中线 , 游子 / 身上衣;临行 / 密密缝 , 意恐 / 迟迟归;谁言 / 寸草心 , 报得 / 三春晖;(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来兴奋学(2)让听的同学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预案:深情的、语气先缓慢再剧烈上升、有一种母
10、爱的宏大与对母亲 的关怀的感觉 )(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同学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 来;三、懂得诗意,挥发情感(7 分)再读一读古诗,你说说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自由读,可以小组争论;也可以直接向参考书寻求答案)(1)、你认为在这首诗中,哪几句是比较简洁懂得的?(你的懂得,并告知老师你是借助什么来懂得的?1-4 句)说说(借助:参考资料、图画、想象、以前的旧学问 )(2)、最终一句话最难以懂得;方法:A、先来读一读;B、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C、再懂得重点的词语:“
11、 意恐” 心里担忧、可怕;“ 寸草心” 小草,比如儿女的心愿;“ 三春晖” 三月里春天暖和的太阳;D、最终懂得重点句子的含义;“ 谁言寸草心 , 报得三春晖; ” 母亲像春天对小草般的恩情,谁说子女能报 答的完呢?母亲这份慈祥与关怀,真不是我们微小的心愿所能报答的;谁说那些绿茵茵的小草,就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四、情读体验,深化悟情(10 分)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由于对儿女的爱牵动着她心,坚持到底,肯定要为孩子 缝制一件衣服;看到此情此景, 我们就会油然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 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表达了她的
12、一种怎样的感情?师述: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 门,母亲或妻子要为他做衣服, 针线肯定要缝得细密, 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你能再来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前四句古诗吗?师述: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 假如你明天就要远行, 在睡眠中偶然看到此情 此景;假如你就是孟郊,穿着母亲为你连夜赶制的衣服 你会怎样想?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最终两句诗;(读出一种深情 而感谢的语气来;)五、尝试实践,连续情感 1 、母爱是纯真的,母爱是无私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今日当你读 到这首诗的时候,体会到孟郊和母亲之间的互敬,这是一种天伦;同学们,现在 就以您的笔,
13、写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情;板书“ 亲爱的爸爸、 妈妈:感谢你十多年来对我的关怀和爱惜; ” (再 听刚才的音乐,进入情境后,尝试书写) 2 、写好一段话,沟通这段话;六、评判沟通,深化情感(6)1、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自己所写的文字,简要评判;2、在课后可连续学习另外的一首古诗游子吟;附 1:游子吟 乡井土,旧田地,几丘几池;人已异,景依稀,几回梦里;山千仞,水万里,阻断归期;一根烟,一支笔,一纸乡思;谁能会,游子意,点点滴滴;待何日,归故里,落红春泥;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4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
14、、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懂得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懂得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 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白作者: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 香独具的奇葩, 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会古代诗人豪爽、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会诗歌描画的雄壮、名的诗登幽州台歌,齐读诗题;2、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美丽的意境; 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3、简介作者,为懂得诗情奠下基础;二、自读诗句,懂得诗意;1、同学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懂得的词语把握
15、,实在不会的就做上 记号质疑;2、指名读;读出韵味和节奏;3、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绽开了哪些想象?仍有哪些不懂得的词 句?4、全班沟通;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呢?1、再读体会, 摸索: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2、同学自由读,在小组内争论;3、情感朗读,赛读;4、齐读;四、总结全文:1、总结古诗;2、总结学法 a、同学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登幽州台歌?b、老师总结学习方法:(1)懂得诗句,初步弄懂诗意;(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3)熟读吟诵,拓展延长;作业设计:读一读陈子昂其他的诗板书设计: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名师
16、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4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懂得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 山河的宠爱之情;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形,培育同学的想象才能和形象思维才能;课前预备:1、 老师预备:自制的谱曲的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诗的课件;2、 同学预备:朗读古诗,平常积存一些李白的诗歌;教学重点 :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课前谈话:师:听说你们很聪慧,那我考考你们;(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 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宠爱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
17、山?仍想去游哪些 山?一、 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 怎么样?今日我们学习一首古诗, 板书:望天门山;二、 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会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 吗?底气不足呀;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 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观赏我的, 你可以学习我的,假如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假如说这首诗就是 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
18、找找、划划;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舟、日;3、我仍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现一下吧, 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预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生自由作画;谁来向各位展现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满意之处; 依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三、 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 的门,可见?能用“ 天门山真什么” 来说说吗?(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壮这么 有气概,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 水)碧
19、水仍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洁净的水 )这样的水流 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 势来说);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4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引导同学体会诗人所描画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形,陶冶爱美乐趣,培 养同学学习古诗的爱好;2、懂得词句意思明白古诗表达的内容;教学重难点: 懂得词句,想像诗歌内容;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1、引导同学回忆古诗所见说明“ 所见” 的意思;2、通过课前预习,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什么明白;二、观
20、看画面、解题;1、出示图画,指导观看;2、解题;3、师配乐范读古诗,同学摸索;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指导自学 1、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吗?2、同学自学,老师巡察指导;四、师生沟通 1、看第一句诗句,你们读懂了什么?2、同学质疑;3、指导朗读;4、过渡: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5、在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6、同学质疑 你最宠爱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五、感情朗读、激活画面、练习背诵;1、齐读,同桌相互说说你脑海中显现了哪些画面;2、自愿上台描述;3、背诵古诗;六、布置作业;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4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1、杂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 君、绮” 两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3、结合图画明白古诗的大意, 在诵读的过程中, 感受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预备: 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播放背景音乐,老师带领同学反复低吟李白的静夜思;2、此晌此刻,假如你已经离开了家,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好久都没有回去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见到了他,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3、那你想不想见一见从前的伴侣呢4、同学们见到了以前的伴侣有说不完的话,诗人也有话想说,他把自己要说的话写成了一首诗,你们想知道他说了些什么吗 5、老师板书课题:杂诗 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小学 古诗 校本 课程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