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物理第一章“力”全章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中物理第一章“力”全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物理第一章“力”全章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一章:力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 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能正确找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 知道力是有方向的量;知道力的国际单位是 力的大小;3 会画力的图示;N牛顿 ;会用弹簧秤测量4 知道力的作用成效是使物体发生形变,转变物体的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5 初步知道力的名称可按力的性质来命名或按力的作用成效来命名;2才能目标通过力的图示,体会用形象描述抽象的物理概念 量 的方法;通过指明受力物和施力物来体会如何挖掘“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内涵;二、重点、难点分析“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精确把握这一力的初
2、步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力的物质性表达在:没有脱离物体的力存在, 一个孤立的物体也不存在力的作用,即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在这里, 不宜提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也不宜举沿斜面下滑的物体不受下滑力的例子;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 应通过肯定的练习来把握;虽然把物体“ 用一个点 代表” ,也不要过早地提出“ 质点” 的概念;三、教具磁铁、小铁块、细线;弹簧秤、钩码 同学用, 2 人一组 ;刻度尺、圆规;有条件地可利用投影设备,并预备相应的作力的图示的投影片或实物投影 图;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我们在中学学习了力学学问、热学学问、电磁学学问和光的学问,到高中仍要进一步学习这些学问;上节课已
3、经提到,无论从内容要求、 学习方法和才能要求都要深化;我们中学所学力和运动、 功和能都属于力学学问, 其中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又是重点和基础;无论是力和运动的关系,仍是功和能和关系, 都是争论力的作用成效,因此精确把握力的概念是特别重要的,我们的第一章就争论力; 二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节 力一、力 提问:什么是力?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演示:用细线使放在桌上的钩码上升;引导答出:细线对钩码施加了力;演示:磁铁吸引铁块;引导答出:磁铁对铁块施加了作用力;提问:再举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
4、的实例,加了力;要求说出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 对同学举出的目前不好说明的实例,不要过多分析,可指明以后会涉及; 小结:力是一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这里指出了力的物质性, 没有脱离物体而存在的力, 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 在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受力物体,肯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 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当我们争论某一个物体受力时,存在;有时不肯定指明施力物体, 但施力物体肯定 例如说物体受重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 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提问:仅说一个力多大 是多少 N能不能完整地表达了这个力?引导同学答
5、出力是有方向的物理量; 力的作用点 2力的大小和方向1 力的大小用弹簧秤来测量;单位是 N牛 ;2 力是有方向的物理量;提问:物体受的重力方向是_;水里的船受到的浮力方向是_;3 力的图示;为了形象地表达一个力, 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有向线段 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 或箭头 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 在有些问题中为了便利,常把物体用一个点代表 ;例 1 老师做 :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 作出力 F的图示;F 的大小是 2000N,方向水平向右,步骤:选一标度 依题而定其大小 :如用 1cm长的线段表示 500N的力;1 :从力 F 的作用点 O向右水平画一线段四倍
6、于标度 4cm ,然后画上箭头 图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例 2 同学做 :作出以下力的图示: 可同时出三个题,全班分三组,每 组做一个题,并分别选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做; 物体受 250N的重力;用细线拴一个物体,并用400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水平向左踢足球,用力大小为 1000N;答案:说明:选不同标度 单位 ,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不同;标度的选取要有利于作图示;提问:上述三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提问:回忆中学所学过的学问;力的作用成效是什么?3力的作用成效是使物体发生形变;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 可利用已有的弹簧秤等演示,总结上述两方面成效; 今后我们将定量地争论力的作用成效;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小结:力不但有大小, 而且有方向; 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常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是形象地表述一个力的方法,映力的三要素;提问:说出不同力的名称;不要遗忘定标度; 力的图示要正确反 同学边答,老师边在黑板写出,并有意识地分成两类:按性质命名的力和 按成效命名的力; 总结:4力的分类 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力、磁力,等等;按成效命名的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浮力
8、、向心力都是按成效命名的力,而且是合力,不宜过多说明; 不同成效的力可以是同一种性质的力;支持力,实际上都是弹力;如绳子的拉力、车轮的压力、路面的按成效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可能是不同性质的力,如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力、磁力都可以是动力;上述关于力的分类,仍要在不断学习中扩展并深化;在力学范畴内,接力的性质划分,常见的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为了学好力学,第一要从产生、 方向及作用成效上认清这三种力;中学学问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这三种力; 三 课堂小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下面几节就分别在复习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大小、方向和作用力是力的三个要素;要会力的图示,它表达物理学的争论方法;要
9、会从性质和成效两个方面区分力; 四 板书 第一章 力 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单位: N牛 ,大小用弹簧秤测量;力不但有大小,仍有方向;力的图示:标度 3力的作用成效;4力的分类 按性质分: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按成效分:01.2 重力 一、教学目标 1物理学问方面的要求:1 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 把握重力的方向和大小,把握重心的概念,会求质量分布匀称且外形规 就物体的重心;3 知道万有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及物体间距离的定性关系;2通过观看和亲身感
10、受以及对中学学问的回忆,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 及大小与什么有关,培育同学归纳总结学问的才能以及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3通过“ 重心” 概念的引入渗透“ 等效代换” 的物理学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1“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 值有关” 是本节的重点,g 值恒定是有条件的;2“ 重心” 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重心” 是为了争论问题便利而引入的,它是物体每一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而力的合成以后才学到;三、教具 1演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弹簧秤 悬挂式、台式两种 、铁块及外表相近的铝块 均用相同颜色油漆涂 饰外表 、钩码 50g 10 ;2演示重心 1 重心板 直角尺状、三角板有悬线 ;2
11、起重机重心变化的 CAI 课件;3 “ 欹器” 录像片;4 “ 双锥体” 及配套支架;5 “ 铁锹” 模型纸管一端缠有金属丝,剪刀、天平;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这里有两个物体, 请同学来描述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最显著的不同是什 么?用手掂一掂,或弹簧秤称量一下,发觉它们不一样重;这里的“ 重” 是我们 的感受,或是测量的结果,这说明这两个物体受到的重力不同;现在我们来学习其次节:重力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二 教学过程设计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水会自动从高处流向
12、低处,抛出的物体会落回地面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明确:地球上物体受到重力,施力者是地球;物体都有质量,只要在地球的 引力范畴之内,物体就会受到重力作用;2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1 请同学回答:依据什么说“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观看:由静止释放的物体 粉笔头 沿竖直方向下落; 悬挂在细绳下的物体静 止时,绳沿竖直方向由二力平稳和重力沿竖直方向向下;假如有同学问“ 纸片飘飘落到地上,并不是竖直下落的,怎样说明?” 答:飘忽不定是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假如没有空气阻力,纸片也是竖直落下的;以 后我们仍会做这个试验的;指出几点:竖直方向也叫重锤线方向,竖直方向说成“ 垂直” 方向;
13、也就是与水平面相垂直的方向,因此,不宜把“ 向下” 是相对于地面上的观看者来说的,对于地球另一端的观看者,其“ 上” 、“ 下” 指向刚好与我们相反;2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 原理:二力平稳 ;试验: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Gmg 指导阅读教材第 11 页第 1 段:“ 在 静止 的情形下,物体对 竖直悬绳 的拉力 或对 水平支持物 的压力也 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找出关键词并加以懂得;“ 静止” :演示细线悬挂重物加速上升时线被拉断重物对悬线的拉力大 于重力;台秤加速下降时,示数小于物重被称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小于重力;“ 竖直” 悬绳 或“ 水平
14、” 支持物 :“ 等于” :只是数值上相等;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对绳的拉力 或对支持物 的压力 施力者是该物体, 以后仍会学到其它区分; 因此将“ 等于” 二字换成“ 就 是” 二字是不妥的;3重心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为了争论问题便利,从 成效 上看,我们可以认为 物体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在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 重心 ;“ 认为” :重心的概念是人为引入的;“ 从成效 上看” :等效代换的思想,即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假如想象把构成 物体的全部物质压缩成一个点集中在重心处,将不影
15、响争论的结果;1 质量分布匀称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外形有关;演示:匀称直棒的重心在中点;匀称三角板的重心在三条中线的交点;匀称球的重心在球心,匀称圆环重心在圆心;回忆:中学学过,可以用悬挂法找物体的重心;演示:重心板试验;物体的重心不肯定是物体上的一个点 如圆环、直角尺等 ;2 质量分布不匀称的物体,重心的位置仍跟质量的分布情形有关;如:一 把铁锹的重心在靠近鍬头的一侧;演示“ 模拟铁鍬” 的重心;问:假如从重心处 切开,哪头重?同学回答并用杠杆平稳说明支点在重心处时“ 铁鍬” 的平稳;最 后用剪刀剪开“ 铁鍬” ,两段各放在天平两盘中,验证一下;演示:起重机的重心,随着提升重物的质量
16、和高度而变化CAI 课件;重心随重物质量增大而前移, 随提上升度增大而上移, 重心快超出支面时发 出报警声;放录像:欹器;静止时向右倾斜,倒入一半水时处于正位,连续倒水,重心向左上方移动,倒满水就倾覆;“ 满就覆,中就正,虚就欹” ;3 重心的有用意义重心的高低和支面的大小打算物体的稳固程度;六章第六节 运算势能,用到重心的概念;4万有引力1 地球对它四周的物体有吸引作用; 可阅读读本第一册第牛顿从苹果落地联想到地球与月球之间、行星与太阳之间、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的力,这种力叫万有引力;2 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3 物体的质量越大, 万有引力就越大
17、;物体间距离越大,万有引力就越小; 定量关系将在以后学习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由于一般物体的质量不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例如两个直径1m的铁球 质量约 4 100kg 靠在一起时,它们间的万有引力约为 1.1 10-3N;天体的质量很大, 因此天体间的万有引力特别庞大;例如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万有引力大约是3.6 10 22N,它足以拉断直径9 10 3km的钢柱; 三 课堂小结 1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所产生的;从本质上讲,重力属于万有引力,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一般来说它们的
18、大小和方向都有差 别,但差别甚小;2物体在其它星球上受到星球的吸引也产生相应的重力;通常不加说明时,“ 重力” 是指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3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所在位置有关:G=mg;在地面邻近不太大的范畴内,可认为物质 质量肯定 受到的重力是恒力; 运算说明:沿地表相距1800m的两点,重力的方向相差不到1 ; 4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不肯定在物体上;重心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 布和外形有关; 四 作业与摸索1课本 p13 练习二;说明:第 1 题第项中“ 运动” 指沿地面不太大的 范畴内的运动;2演示:双锥体“ 往上爬” ;请大家认真观看并揭秘;轨道低端窄,双锥
19、体的重心高;轨道高端宽,双锥体的重心低;表面看来双锥体由 A端释放,会自动地向较高的 心低处滚下来;B 端“ 爬升” ;实际上仍是从重心高处向重3用一个手指支持铅笔的一端使铅笔直立而不倒不易做到,而把铅笔换成 一根教鞭,小头立在手指上, 就比较简洁做到使其不倒,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去查一查有关资料;五、说明1重力及其三要素在中学已经学过,从学问上讲,本节内容很简洁把握,属于复习性质的课,也可以支配同学自学;2重心概念的建立,渗透了“ 等效代换” 的物理方法,对于以后学习“ 力 的合成、分解” 等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3留意指导学习阅读教材;请同学自己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并加以争论,加深懂得;使
20、同学从一开头就留意到如何阅读教材,逐步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介绍“ 欹器” ,增加“ 双锥体” 和“ 模拟铁锹” 的演示,目的是引起学 生的爱好, 激发他们去查找资料, 培育自学才能, 学习更多的学问, 从而体会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学问和才能;01.3 弹力 一、教学目标 1明白形变的概念,明白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能够正确判定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3把握利用胡克定律运算弹簧弹力的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 1弹力是在物体发生形变
21、后产生的,明白弹力产生的缘由、方向的判定和 大小的运算是本节教学的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定是教学中同学较难把握的学问,在教学中 应加以留意;三、教具 1演示形变用的橡皮泥、棉线、泡沫塑料、木板、弹簧、木块、激光器、平面镜等;2演示胡克定律用的带长度刻度的木板,弹簧、钩码等;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前边我们争论了重力的特点,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争论力学中的其次种力弹力; 二 教学过程设计 1弹力 先来看几个小试验;用手捏橡皮泥、用力拉压弹簧、用力压木板,它们的形 状都发生了变化;1 形变:物体的外形或体积的转变叫做形变;形变的缘由是物体受到了外 力;一块橡皮泥用手可以捏成各种外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物理 第一章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