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一中国古代篇第一步专题三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艺课时提升训练.docx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一中国古代篇第一步专题三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艺课时提升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一中国古代篇第一步专题三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艺课时提升训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一部分模块一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中国古代篇第一步 专题三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化及科技文艺课时提升训练 时间: 45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挑选题 此题共 12 小题,每道题 4 分,共 48 分 12022 湖北宜昌二模 荀子强调“ 礼学” ,认为“ 礼” 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他曾猛烈批判孟子等人的思想,并培育了韩非子、李斯等闻名的法家代表人物;这说明 A荀子的思想属于法家思想体系B荀子主见尊“ 礼” 贬“ 仁”C儒家与法家的思想有相近实质D韩非子与荀子基本主见一样解析:选 C;荀子培育了韩非子、李斯等法家代表人物,儒家
2、孔子除外 与法家的思想实质都是保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故 C项正确;荀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故 A 项错误;材料未表达荀子贬“ 仁” ,故 B 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主见法术势糅合为一,荀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主见礼法并施,二者基本主见不一样,故 D项错误;22022江苏常州训练学会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检测 孟子 滕文公上中写道:“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漫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这说明孟子认为 A实行仁政,要将田地分给农夫B实行公正,要反对暴君和污吏C实行仁政,要厘清土地归属权D实行公平,要均等地安排谷禄解析:选 C;此题考查
3、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孟子的思想;孟子的话可译为:实行仁政必定从土地归属权开头,归属权不明朗,土地安排不匀称,谷物俸禄的发放不公正,所以就会显现暴君污吏;土地归属权明确,公正地分田地发俸禄,统治才能安定;除了“ 将田地分给农夫” ,仍要发俸禄, 故 A 项错误; 材料并未显现“ 反对暴君和污吏” 的表述,故 B 项错误;“ 实行仁政,要厘清土地归属权” 与材料信息相符,故 禄” ,仍要公正分地,故 D项错误;C项正确;除了“ 均等地安排谷32022 湖南怀化二模 有学者在讨论古代思想史时发觉,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进展为思辨哲学;用于军事可以进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进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
4、以进展为生存聪明;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劝慰;材料中的“ 他” 是 A孔子 B韩非子C老子 D墨子解析:选 C;依据材料“ 用于学术,可进展为思辨哲学;用于军事可以进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进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进展为生存聪明” 信息可知,这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即任何事物都有冲突对立的两个方面,挑选 C项符合题意;冲突双方在肯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2022 江西鹰潭二模 董仲舒说:“ 圣人之性,不行名性;斗筲之性,又不行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 ” 由此可见 A董仲舒的人性论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B董
5、仲舒的人性论为其“ 天人感应” 说奠基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C西汉武帝时期社会上显现道德信仰的危机D这种人性论的新思想违反了正统儒家思想解析:选 A;董仲舒的人性论非圣人之性,也非斗筲之性,而是中民之性,董仲舒的人性论实质上是“ 中民之性” 论,其人性的主体是“ 民” ,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人” ,董仲舒认为“ 中民之性” 包含情,甚或性即是情,具有贪仁两面,与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皆不同,董仲舒提出民性有“ 善质” 而“ 未善”,民之向善需要王者的教化,从而从人性之论为天子的“
6、出场” 供应了理论依据,由此,其人性论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故 A 项正确;此材料与天人感应无关,故 B项错误;此材料与道德信仰危机无关,故 C项错误;董仲舒的新思想不是违反了而是进展了正统儒家思想,故 D项错误;5三国志载:“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如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其中的表白表达出 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详细完善 C“ 修身齐家” 的儒学观念深化人心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解析: 选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
7、财, 以负陛下” , 表达出西汉确立的“ 君为臣纲”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故 D项正确;材料只反映诸葛亮勤政廉洁,不能说明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表达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故 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 修身齐家” 的儒学观念对诸葛亮的影响,C项过于夸大化,故 C项错误;62022 湖北武昌区二模 魏晋时期, 佛教成为豪门世族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而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从唯物主义观点绽开了反对佛教唯心主义的斗争;隋唐佛教更加进展,而以韩愈为代表的中小地主学者举起了排佛的旗帜;材料说明 A阶级斗争是推动思想进步的根本缘由B思想领域的斗争是社会冲突的反映C唯心
8、主义思想始终占据官方统治位置D唯物与唯心之争推动社会思想进展解析:选B;题干思想领域的斗争是社会中中小地主与豪门世族冲突的反映,故B 项正确;魏晋反对佛教唯心主义的斗争及隋唐排佛运动表达的是佛教与儒家思想的冲突,而非阶级斗争,故 A 项错误;西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中也有唯物主义的部分,不能简洁将其划定为唯心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借助唯物主义观点排佛,实际上表达的是佛教与儒家思想的位置之争,而非唯物与唯心之争,故 D项错误;72022 江西鹰潭高三一模 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故意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
9、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 A讨论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熟悉自然进展规律为导向 D关怀社会进步为前提解析:选 B;此题考查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朱熹思想主见 ;依据材料“ 如今为此学 而不穷天理、 明人伦、 讲圣言、 通世故, 乃兀然故意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 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 可知做学问要穷天理,明人伦,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 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故意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10、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此是何学问?” 可知为学必需穷天理,明人伦,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明人伦,穷天理,不是讨论自然规律,故 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做学问要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而不是讨论社会问题,故 D项错误;82022 太原三模 理学家王阳明强调“ 善念存时,即是天理” ,“ 物无善恶” 因而无需“ 为善去恶”; 由此判定,王阳明 A反对穷理格物B教人明辨善恶C主见静心无为D阐发禅宗学说解析:选 A;依据材料“ 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可知天理存在于人心,所以没有必要格物致知,故 A项正确;依据材料“ 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 可知并未教人明辨善恶,而
11、是认为“ 物无善恶” ,故 B 项错误;王阳明是心学集大成者,静心无为是道家主见,而且材料中也不能反映,故C项错误;禅宗强调当下的体验,但材料中认为天理在人的心中,无需体验,且禅宗属于佛教思想,故 D项错误;92022 山东济宁二模黄宗羲在 明夷待访录 之置相 中发出了“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的感叹,主见复原宰相制度, 提高宰相位置; 这突出说明黄宗羲 A主见限制君主权力 B提倡“ 天下为主,君为客”C期望健全中心机构 D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解析:选A;题干中黄宗羲主见复原宰相制度,提高宰相位置,是由于宰相制度能在一B定程度上限制君权,故 A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 天下为主
12、,君为客” 的相关信息,故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健全中心机构的主见,故 否定,故 D项错误;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对君主制度的102022 江西上饶三模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 与施愚山书中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 不取之“ 五经” ,而但资 宋明 之语录 又曰:“ 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 而从事于后儒, 此之谓不知本矣; ” 文中的意思是 A四书、五经是儒学的根本 B孔孟经典是儒学的根本 C论语是儒学的根本 D反对“ 存天理,灭人欲” 的思想 解析:选 B;由“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的信息可知顾炎武批判今之所谓理学以宋明理学语录为本,舍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模块 中国古代 第一步 专题 古代 中国 主流 思想 演变 科技 文艺 课时 提升 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993265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