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 1 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 1.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 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 体验通过日常体会或自然现象粗略估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 通过试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明白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简洁的测量学问, 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 熟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进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喜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
2、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量值【教学预备】老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 01m,分度值 1cm)、钢卷尺(量程 02m,分度值 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 机械停表(精确度 0.1s )、J1202 电子停表(精确度 0.01s )等同学用:刻度尺(量程 015cm或 020cm,分度值 1mm)、铅笔、金属块、 J1202 机械停表(精确度 0.1s )、J1202 电子停表(精确度 0.01s )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老师活动同学活动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1 页,共 13
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展现课件】 展现几个好玩的“ 视觉错视” 实 例1.同学相互谈谈自己的感 觉,并请 23 名同学回答 感觉的结果一、课件导入 甲2. 去掉背景后,再次观看,发觉 : 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 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乙【提出问题】1. 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 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3. 熟识到感觉不行靠,要 想获得精确结果,应当进 行测量 . 【过渡语】 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定,很难精 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精确的判 断,得到精确的数据, 必需用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 尺、 秤、 钟表、 温度计等是我 们熟识的测量工
4、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 使用它 们,正确记录 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 让同学熟识到感觉不行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二、新课讲授【过渡】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需第一规定它的1. 明白“ 国际单位制” 1. 长度的单位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2. 带着问题阅读,并沟通(1)长度单位的(m). 归纳:长度的单位有米【布置自学】(m)、千米 km、分米符号2长度单位间的1. 阅读 P15科学世界“ 国际单位制”d
5、m、厘米 cm、毫米2. 阅读“ 长度的单位” 部分(P10-P11)mm、微米 m、纳米(时间 2 分钟 )nm换算关系:1km=10 3m 【提出问题】1dm=10-1m1cm=10-2m1在学校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1mm=10-3m 换算关系1 m=10-6m 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1nm=10-9m 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3 明白一些物【反馈练习一】摸索回答:指导同学完成以下问题:中同学身高大约15.7 体的长度1. 在以下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dm 中同学身高大约15.7 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mm 2、完成单位换算
6、:人头发直径约 710-5m= 人头发直径约 7 10-5m= m70 m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nm 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温馨提示】 要留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10 5nm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710-5m= 710-510 6 m=70 m;(设计意图: 对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并能精确进行单位之间换算)2长度的测量【过渡】 为了精确测量长度,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测量工具,你都知道哪些常用的测量工具?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1)长度的测量【展现实物】依据
7、生活体会和阅读课本P11-P12 回答: 刻度尺 、工具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指出】 今日我们重点学习测量长度的常用工 具刻度尺(2)观看刻度尺【提出问题】 观看下图刻度尺(或同学常用的观看图示的刻度尺回答: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以下问题:在图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 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 磨损,它的量程为 08cm,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它的分度值是 1mm. 【强调重点】 1.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假如磨损,要从一个清楚的整数刻度线量起2.量程是一个测量范畴, 而不是测量的最大值3.分度值是相邻两格间的距离,反映了刻
8、度尺 的精确程度(设计意图: 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第一观看 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锤炼同学观看 才能 )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4 页,共 1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3)正确使用刻【引导试验】 组织同学进行分组试验,测量铅各组按要求测量,体会测笔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暴露显现的量的过程和方法,并总结度尺测量长度问题,老师准时订正,引导同学能正确使用刻 出测量步骤和留意事项:度尺【出示问题】 在测量的过程中,留意摸索以下(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 ,问题:第一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1. 要测量以上长度需要挑选什么样的刻尺?不 能 超
9、 过 刻 度 尺 的 量2. 怎样放置刻度尺?程其次依据实际情形确3. 读数时要留意什么?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 ,4. 记录数据时要留意什么?挑选合适的分度值【归纳总结】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 字加以概括,即“ 选、放、读、记”(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 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甲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 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 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 图乙所示)乙(3)读:即读数, 视线要 正对刻度线(如图丙 所 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 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 为 69.5mm,其中 69mm 是 精确值,0.5mm 是估量值丙_精品资料_ - - - - - -
10、 -第 5 页,共 1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丁(设计意图: 通过亲身测量长度, 感受正确使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 2.77cm. 用刻度尺的方法 )(4)正确读取估【以例代讲突破难点】cm 小组内争论沟通,得出答如下列图,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计值案:(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cm,也有的同学可能会 读成 1.30cm. )【难点剖析】 在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 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量值为零,讲解并在小组 内争论 交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下列图,物体长度的准 流,深化熟识,归纳总结确值是 1.3cm,估量值是
11、0.00cm,因此读数应为 出答案: 1.30cm1.30 cm,不能读作 1.3cm 设计意图: 利用练习,进一步突破估读这个 难点 争论沟通:刻度尺 A 分度【反馈练习二】值是 1mm,刻度尺 B 分度1. 如下列图,用 A、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 值是 0.2mm,因此刻度尺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 A 精确些刻度尺 B 有刻言,不正确用 A 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 块,使用方法错误被测 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 度线上,此时长度精确值为 2.2cm , 估 读 值 为 0.00cm, 所 以 木 块 长 为 2.20cm答案:A; B; 2.20c
12、m(或 22.0mm)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6 页,共 1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学问拓展】摸索沟通:图中刻度尺的(5)使用刻度尺1.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 某同学把铜丝在铅分度值是是1mm,所以其测长度的特殊方精确值是5.0cm;估量值笔上紧密排绕 32 圈,如下列图,用分度值是1 法mm 的 刻 度 尺 测 得 这32 圈 的 总 宽 度 为是 0. 00cm ;细铜丝的总长度为是 :5.0cm+0.00cm _cm, 可 算 出 细 铜 丝 的 直 径 约 为=5.00cm,然后除以 32 圈,_mm.得 到 细 铜 丝 的 直
13、 径 为 1.6mm 答案: 5.00 ;1.6 争论沟通:先找一段松软 2. 给你如下列图的一段曲线, 你能想方法测出 的棉线,让棉线沿着曲线 这段曲线的长度吗?的外形附着在曲线上,在 曲线两端处的棉线上做记 号然后将棉线取下,伸 直最终用刻度尺测出棉 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设计意图: 渗透测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就是曲线的长度替代法、化曲为直法 )3.时间的测量【过渡】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常常进行长度的同学自学,组内谈论回答:测量外,也常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1.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1)时间的单位【提出问题】基本单位是秒( s),常用1. 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单位有时
14、 (h)、分(min);及换算关系1h=60min 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1min=60s 简洁介绍,在古代人们 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2. 测量时间的工具有:石 英钟、电子表、机械停表、(2)计时工具设计意图: 让同学感受到我电子停表等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明白时间测量工具的进展历程; 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7 页,共 1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指出】 今日我们重点学习机械停表的使用(3)试验:用停【示范停表的使用】 以试验室 J1202 机械停表表测量时间为例阅读“ 学问加油站” ,熟识 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加油
15、站】 试验室机械停表 J1202 的外形 如上图所示 . 【使用方法】第一次按下 B , 其次次按下 B ,读数;第三最终按下 A 简称: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小组内同学相互帮忙,在“ 学问加油站” 的基础上 ,【引导试验】 组织同学按课本步骤进行分组实 熟识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验,对暴露显现的问题,老师准时订正法练习使秒表启动、停 止和回零 , 并正确进行读 数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8 页,共 1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反馈练习三】争论回答:如下列图机械停表读数是 min s机械停表的大圈1 整圈是30s,1 大格是 1s,
16、每大格 又匀称分成 10 个小格,所 以每一小格是 0.1s 小圈 1 整圈是 15min,每一小格 是 0.5min 小圈指针指示 时间超过 3.5min ,大圈指针指示是 38.3s ,因此读 数是 3min38.3s 答案: 3min38.3s4. 误差【问题过渡】在刚才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中,学 生 阅 读 思 考 课 本 P14我们测量的结果肯定等于物体的真实值吗?如“ 误差” ,沟通争论并回答问题:果不等,是由于什么缘由造成的呢?1. 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布置自学】 阅读课本P14“ 误差” 部分,时和真实值之间必定存在差别,这个差别叫做误差,间 2 分钟误
17、差是不行防止的2. 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提出问题】1. 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2. 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 法3.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 是指不按试验、操作的有3. 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关规定的做法所以只要 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 可以防止的,而误差是不_精品资料_ 【反馈练习四】可防止的有五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摸索沟通:题中所用刻度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187.6尺最小分度为 mm,第四第 9 页,共 13 页- - - - - - -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 187.5
18、; 187.8 ; 187.65 ;个读数 187. 65 错误其187.7 就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它四个读数分别为: 187.6 ;187.5 ;A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0 187.8 ;187.7 ,它B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7 们的平均数为 187.65mm,C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次 D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次在这里只平均值有效数字 个数应当与测量值有效数 字个数相同,就物体的长【强调】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 平均值小 数点 度应为 187.7mm,综上所后保 留与 原题 中相 同 的位 数 ;述,应选 D.(设计意图: 利用反馈练习巩固减小误差的方三
19、、课堂小结法以及对错误测量结果的判定)同学争论发言,梳理本节回忆本节课“ 你学到了什么?”学问要点,见附件1四、课堂检测老师巡察、讲评完成检测题,见附件2五、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1、2、 4 课后完成【板书设计】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1km=10 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m=10-6m 1nm=10-9m 二、长度的测量1、基本工具:刻度尺2、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放、读、记三、时间的测量1、单位及换算: 1 h60 min 1 min60 s 2、停表的使用: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四、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1、
20、减小误差的方法:2、误差与错误的区分:是否可以防止【教学反思】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10 页,共 1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一、案例的“ 亮点”1.新课引入简时高效,趣味十足教材在引入新课时要对几个物体进行多次测量,不仅会比较费时,而且同学仍没有把握精确的测量方法,使得测量结果也未必精确特殊是比 较两个圆的面积大小时, 有肯定的困难改进后的新课引入简洁省时,只是让同学感觉线段的 曲直,对比线段的长短,不需要进行测量同时,同学通过有无背景的两次对比,很直观的感 受到感觉的不行靠,不仅感觉很好玩味,仍体会了测量的必要,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这是
21、本 节课的最大亮点之一2.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不管是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仍是停表的读数,都先以同学的尝试使用为前提,然后再归纳总结,细化方法表达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也调动了 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充分采纳了“ 小循环多反馈” 的教学模式这节课采纳了“ 小循环多反馈” 的教学模式,把讲练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每一循环的新授学问,趁热打铁,准时反馈,同学既能 随时巩固,老师又能明白同学把握情形,以便准时调整教学,从而使教学过程有时效性和韵律 感4.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考虑同学有肯定学问基础, 老师只作适当的引导,尽量让同学独立完成学问点的学
22、习,关注学 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照试验探究、 沟通争论、自学、阅读、请教老师(同学)、分析缘由等 本 课难点是测量长度时读取估量值,通过例题讲解、沟通争论、习题训练逐步得以突破二、教学中易显现的问题 1.由于同学刚接触物理,奇怪心强,自制力较差,仍没有良好的探究思维和习惯,物理语 言表达才能不强,老师对同学的教学组织有肯定的困难 . 2.少数同学对科学计数法表示物体长度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感到困难,测量长度时读取估量值,特殊是末端对着整刻度的估读不够懂得,固.附件 1:盘点收成对读取机械停表的示数也需要进一步的练习来巩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11 页,共 13 页_归纳总结汇
23、总_ - - - - - - - - -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测量 正确使用刻度尺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减小误差的方法 误差 误差与错误的区分 附件 2:课堂检测 1、.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选项()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仔细测量,就可以防止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排除误差 2、给以下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中同学的身高 1700;2 物理课本的宽为1.85;3人眨一次眼经受的时间大约是0.4 3、完成单位换算:(1)一张纸的厚度是: 70 um=_nm =_m (
24、2) 1.5h = _ min=_s 4、图甲 、乙所 示 ,木块 的长 度分 别为 cm、 cm ;图 丙所 示,该停 表所 示的 时间 为 _ 图甲图乙图丙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12 页,共 1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5、有五 名同 学先 后对 一物 体进 行五 次精 确 测量, 记录 结果 如下 :14.72cm ,14.71cm ,14 .82cm , 14.73cm ,14.73cm 根 据数 据 分析 ,刻 度尺 的分 度 值 是 _,其 中有一次 记录 结果 是错 误 的, 它是 _, 本次 测量 的结 果应 记 作 _;
25、6、张林同学用一把如下列图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度,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 A 是他观看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张林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_;(3)_;(4)_参 考 答 案 :1、A 2、(1)mm (2)dm 3 s 3、(1)710 4;-8 710( 2) 90 ;5.410 3 4、2.00cm;1.85cm;2min12.2s (1)_;(2)5、解析:( 1)在 进行 长度 的测 量时,要估 读到 分度 值的 下一 位 ,也就 是说 分度 值所 对 应 的数 据 ( 倒 数 第 二 位 )是 准 确 的 , 分 度 值 所对 应 的 下 一 位 数 据 (最 后 一 位 )是 估 读 的, 测 同 一 物 体 的 长 度其 准 确 值 是 不 变 的;( 2) 去掉 偏 差 较 大 的, 为 减 小 误差 取 平 均值 算 出 结 果 , 注 意 小数 点 后 保 留 与 原 题 中相 同 的 位 数 , 即 长 度的 平 均 值 为14.72cm ; 故本 题答 案为 : 1mm ; 14.82cm ; 14.72cm ;6、 ( 1)使用了磨损的零刻度线;2刻度尺没有放正; 3刻度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4视线没有与刻度尺垂直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13 页,共 1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