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积累与综合运用)专题9 综合性学习(含解析)(共32页DOC).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积累与综合运用)专题9 综合性学习(含解析)(共32页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积累与综合运用)专题9 综合性学习(含解析)(共32页DOC).doc(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专题09 综合性学习1.【2019北京】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3分)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綢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文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
2、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A.载(zi)载(zi)B.载(zi)载(zi)C.载(zi)载(zi) D.载(zi)载(zi)【答案】(1)C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载”是个多音字,读“zi”时,有如下解释:年:一年半载。三年五载。千载难逢。刊登:登载。刊载。转载。载入史册。载于该刊第五期。读“zi”时,有如下解释:装载:载客。载货。汽车上载满了乘客。载誉归来。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卸载。过载。充满(道路):风雪在载。怨声载道。姓。又;且:载歌载舞。根据意思去一一对照,便可找到答案。(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
3、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勾沿B.勾延C.沟沿D.沟延【答案】(2)D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沟通:多用以泛指使两方面相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勾通:多指暗中串通。沿续:是沿着一个固定的模式走下去;延续:多指不断的发展。2.【2019浙江绍兴】总复习阶段,小风在整理庄子专题时,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插图引起了他的注意。图中A、B两人,究竟哪一个是庄子,哪一个是惠子呢?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帮小风分析一下。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表达通畅。(130字左右)(8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
4、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_【答案】示例一:我认为A是庄子,B是惠子。从动作神情看,A侧身俯视桥下游鱼,关注自然;神情专注,对鱼充满兴趣。而B面向A,对鱼毫无兴趣,同时,目不斜视、一脸严肃,仿佛正在跟A辩论。据我了解,庄子是个充满情趣的浪漫之人,而惠子是个严谨好辩之人,所以,A是庄子,B是惠子。示例二:我认为A是惠子,B是庄子。从外貌和衣着看,A腰有环佩,以冠束发(领口端正、衣着整洁),据此判断社会较高。而B衣着随意,领口敞开(布巾束发、手持竹杖),显然
5、是平民样貌。据我了解,惠子身有官职,物质生活比较优越;庄子最是厌恶功名束缚,生活清贫,这些都与图中信息吻合。所以,A是惠子,B是庄子。(从神情、动作、构图、主次等角度言之有理亦可。)【解析】首先要仔细观看插图,可从人物穿着、人物表情、人物行为、构图特点等推断图片中的人物名字。当然,要联系人物的性格与身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合理的判断。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如认为A是庄子可从他关注自然的角度作答;认为B是庄子从衣着讲究(贵族)的角度判断。再如认为A是惠子可从衣着随意(平民)的角度判断;认为B是惠子可从他面向庄子针锋相对的好辩的性格推理。3.【2019浙江温州)根据要求,完成任务。(10分)班级
6、以“周末补习的利与弊”为辩题组织辩论赛。请你任选一方,以辩手的身份陈述己方观点。 周末补习利大于弊 VS 周末补习弊大于利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严密;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120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答案】示例一:我方认为周末补习利大于弊。首先,参加周末补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其次,选择提高性的周末补习课程,还可以提升学习能力,拓展视野;再次,初中生本该以学业为重,多花些时间学习也是理所应当的。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周末补习利大于弊。示例二:我方认为周末补习弊大于利。首先,老师过多的介入会让我们产生习惯性的依赖,限制了我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其次,周末
7、补习占用了我们的休息时间,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再次,周末补习需要一定的费用,给父母带来了经济压力。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周末补习弊大于利。【解析】审读题目,辩论赛的主题为“周末补习的利与弊”,正方的观点为“周末补习利大于弊”,若站在正方的立场阐述,应围绕观点列举“周末补习”的好处,可以从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等方面来思考作答;若站在反方的立场阐述,要围绕观点列举“周末补习”的弊端,可从占用休息时间、带来经济负担、使学生产生依赖性等方面来阐述。答题时要注意先亮明观点(站在正方还是反方的立场上),然后阐述好处或弊端,要有条理性,使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最后要总结重申观点。4
8、.【2019江西】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获悉王同学入围“诗词大会”决赛,校长发去信息:“我谨代表学校及全体师生向你表示祝贺,望继续努力,再创住绩!”王同学回复: 。A.“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B.“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力争更上一层楼。”C.“谢谢校长及全体师生! 我定加信努力,不负众望,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D.“谢谢校长及全体师生! 九万里风鹏正举,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答案】B【解析】A项,“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吕蒙对鲁肃轻视自己有些不满,这话也带有骄傲的语气。使用错误。B项,“更
9、上一层楼”,意思是继续努力,创造更好的成绩,切合“继续努力,再创住绩”的期望。使用正确。C项,“长风破浪会有时”,这是李白在苦闷、彷徨的情况下的希望,这句话也不适合引用在此处。D项,“九万里风鹏正举”,诗人因为厌恶这个世界,才有了借助“长风”逃离到天上去的愿望。使用错误。5.【2019山东青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5-6 题。(5分)近日,在某地铁站附近十字路口,市民过马路闯红灯,交警按规定处罚,责其现场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当地交警还对处罚方式进行了创新:违规者如果赶时间,可以选择发微信朋友圈,说明自己因闯红灯受处罚,只要集齐 20 个“赞”就可被放行。这种“集赞放行”的做法,引发了网友的激烈
10、讨论。赞成方:赞成。通过发朋友圈“自曝家丑”,不仅惩戒了本人,而且 ,让大家以后都不闯红灯,比单纯处罚一个人效果更好。反对方:反对。 (1)在处补齐赞成方的理由,使上下文语意连贯。(2分)【答案】朋友圈的好友都受到了教育和提醒【解析】处是赞成“集赞放行”的做法,写出这种做法的好处即可,如“起到督促自己、影响他人的效果”“让违规者自己撕下脸面曝光,自然可以有所畏惧,记忆深刻,同时更可将遵章守纪的规则意识推而广之”等。(2)在处从不同角度为反对方补写理由。要求:语言简明,理由充分,言之成理。(3分)【答案】通过发朋友圈“自曝家丑”,让个人的隐私公布于好友之间,会伤害当事人的自尊,会影响当事人的人格
11、品质,对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伤害。【解析】处是反对,要求从不同角度为反对方补写理由,如“行人闯红灯了应该根据交规处理,发朋友圈集赞就放行,太过儿戏。”靠集赞蒙混过关,试图达到教育更多人的目的,是不妥当的。另外此类处罚涉嫌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值得商榷。注意语言简明、理由充分、文从子顺即可。6.【2019山西】承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是我省的一件大事。学校准备制作“弘扬体育精神 喜迎三青会”宣传片,向同学们征集素材,你推荐了下面的宣传画。请说明你的推荐理由。 ( 6分)写作提示:可以把三幅画作为“宣传画系列” 总体推荐,也可以只推荐其中一幅;80字左右。【答案】示例一:我推荐宣传画系
12、列。三幅画上方居中都有“二青会”全称,中间为运动者的人物剪影,两侧及下方有花卉树木、山川河流装饰图,左下角为山西著名景点图案。此组画富有地方特色,契合宣传主题。示例二:我推荐图。画面中间是自行画运用员剪影,上方居中是“二青会”全称,主题突出;两侧及下方为山川花树图案,设计精美;左下角为“平遥古城”图案,地方特色浓郁。整幅图匠心独运,值得推荐。【解析】此题考查根据宣传画写推荐语的能力。根据提示:写推荐语时,可把三幅画作“宣传画系列”进行总体推荐,也可以只推荐一同幅。如写宣传画系列,要把三幅画的共同点介绍出来,如上方的“二青会”的全称,中间的人物剪影,四周的花木、山川河流图案、山西著名景点等介绍出
13、来。如推荐其中的一幅,可将这一幅图中的画面内容作简单介绍。两种推荐语,都要点出画的设计效果,或内涵,点明推荐的原因。7.【2019浙江嘉兴】【活动五南湖追梦】(56分)15.研学活动即将结束,小嘉、小舟觉得收获很大,打算围绕“访古探幽”或“重走一大路”主题,为学弟学妹做一个“南湖半日游”行程规划。请你借助右边的示意图,并结合答题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完成这个行程规划。(6分)要求:(1)设计一条路线,起点“会景园”。(2)安排三个符合景点特征的活动。(3)使用合理的表达方式。(4)不超过150字。【答案】示例1:“重走一大路”主题:从会景园出发,在南湖渡口坐船至湖心岛,登临烟雨楼,了解南湖的前世今
14、生;然后前往“一大”纪念船,瞻仰红船,聆听和感受当年发生在烟雨南湖中的“一大”故事;随后回到会景园,徒步去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展览,浏览或听取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不平凡历程。示例2:“访古探幽”主题:上午8:00会景园前集合,南湖渡口乘船前往湖心岛,第一站到烟雨楼,长安楼内景观,欣赏南湖风景。第二站游访鉴亭,了解许瑶光与鉴亭的历史渊源。第三站到来许亭,了解来许亭的由来,许瑶光与嘉兴的历史渊源。第四站到壕股塔和端午祭台,了解伍子胥的故事。大约11:20分,乘船返回结束游程。【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的内容较综合,需要考生会读图、对本地历史有一定了解,并有一定的规划和表达能力。首先观察地
15、图上所标记的景点,根据两个不同的主题,将景点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重走一大路”的红色旅游景点,一类是“访古探幽”的本地历史人文旅游景点。然后找到题目中规定的起点“会景园”,根据你所选定的主题,在图上用笔将几个景点连起来,选定一条较合适的路线。再结合每个景点的主题和特色,在“半日”的基础上规划所需游览时间。最后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需注意150的字数限制,不能超过,也不要差太多。8.【2019河北】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4分)章鱼是一种海洋肉食性动物,以捕食鱼虾为生。由于没有脊锥,章鱼的身体异常柔软,可以灵活地变形,为它的捕食活动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在发现猎物时,章鱼会伪妆
16、成一块长满苔藓的石头藏身在珊瑚的缝隙间,或者把自己塞进海螺壳里潜伏起来,等猎物靠近后,就迅速扑过去,用布满吸盘的触手缠住猎物,注入毒液使其麻痹,然后美美地享用一餐。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应改为应改为 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 潜伏()麻痹()【答案】(1)锥 椎 妆 装 (2)qin f m b【解析】考查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平时学习时要多读、多写、多记。本题中“脊锥”中的“锥”错了,应该是“脊椎”;“伪妆”中的“妆”错了,应为“ 装”。字音注意“潜”仅有二声这一声调,读“qin”;“ 痹”读“b”。9.【2019浙江金华】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
17、后面的题目。(4分)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他轻ji_地绑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他看着那些发出困f_的鼾声的同伴,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没有到来,那醒他的是他自己对于黎明的过于殷切的想望。(节选自艾青诗选吹号者)(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轻ji_ 困f_(2)加点字“埋”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1分)A.mi B.mn(3)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 )(1分)A.惊 B.警【答案】(1)捷 乏 (2)B (3)A【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按照要求写出字音或字形。因为所给的是一则诗歌的阅读材料,首先
18、要先读懂材料,明确诗歌诗句的具体意思,再结合字音字形的具体积累,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第(1)题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此题要特别注意形似字的干扰,第一个空和“捷”形似的字有“婕、睫、倢、啑”等,这些都是形声字,抓住形旁即可做出初步的判断,题目中的语境与动作有关,很明显要选择带扌的“捷”。第二个空则要注意区分“乏”和“泛”,两者读音不同,掌握住读音是区分的关键。第(2)题是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还是要根据意思确定读音,读mi时,含义有:(用土、沙、雪、落叶等)盖住:藏。地雷。隐藏。读mn是,含义为:抱怨;责备。很明显,句中的“不埋怨”是吹号者对艰苦的环境毫无怨言,对应这个意思应该读B项mn。第(3)
19、题则要从词性的角度进行区分。“惊醒”:指因受惊动而从睡眠状态中醒来。“警醒”睡眠时易醒、睡不熟。根据句意判断,吹号者不是睡眠不好,而是他的“想望”把让他醒来。10.【2019江苏苏州】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7分)不除糟粕,何来精华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105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_(yng),切除边角后余82克,隐约可见内在的微光,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30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_(y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越经世事的打磨,
20、生命月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都会变成生命的滋养。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垢,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其貌不_(yng) 晶_(yng)剔透蜕变(A.du B.tu) 污垢(A.gu B.hu)(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哪一句是病句?A.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B.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
21、程。(3)不改变原意,把“不除糟粕,何来精华?”改成陈述句,然后说说原句的表达效果。【答案】1.(1)扬 莹 B 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音、形的掌握。今年的字词题,根据拼音写汉字和选择正确的读音,都便于上手,且不易失分。“其貌不yng”的意思是长得不好看,即其样貌不值得显扬、表扬,所以“yng”是“扬”,“晶yng剔透”的“yng”下面是玉字,而非火字或者虫字。“蜕变”的“蜕”虽然是形声字,但是其声旁不能完全表音,应该读“tu ”而非“du”,所以选择B,“污垢”的“垢”也是形声字,但是其声旁不能完全表音,应读“gu”而非“hu”,所以选择A。【答案】(2)A 【解析】本题考查
22、学生对病句的辨析。A项句子的主干为“那条路是一个过程”。某件事可以说是一个过程,比如跑步、学习、听音乐是一个的过程,而“路”是名词,名词不能说“是一个过程”。所以A项有语病。B项无误。【答案】(3)改句:不除糟粕,就没有精华。表达效果:原句采用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式转换能力。这类题目,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不除糟粕,何来精华?”意思是,不去除糟粕,就无法得到精华。由此可以改好句子。要回答其表达效果,则需要将陈述句和反问句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角度来写。反问句很显然语气较为强烈,且能引起人们的深思,而陈述句,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积累与综合运用专题9 综合性学习含解析共32页DOC 中考 语文 高分 秘籍 分类 积累 综合 运用 专题 综合性 学习 解析 32 DOC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993823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