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实验会考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生物实验会考 .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_精品资料_高中生物试验会考总结试验一 观看 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试验原理: DNA 绿色, RNA 红色分布: 真核生物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试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 , 细胞质呈红色 .试验二 物质鉴定复原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脂 肪 +苏丹 III 橘黄色脂 肪 +苏丹 IV 红色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1、复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复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2试剂: 斐林试剂 甲液: 0.1g/mL 的 NaOH溶液,乙液: 0.05g/mL 的 CuSO4溶液,现配现
2、用 .3步骤:取样液 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匀称 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 左右观看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2步骤: 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心染色 滴苏丹 染液 2 3 滴切片上 2 3min 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 吸去余外的酒精制作装片滴1 2 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看高倍镜观看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3、蛋白质的检测1试剂: 双缩脲试剂 A 液: 0.1g/mL 的 NaOH溶液, B 液: 0.01g/mL
3、的 CuSO4溶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 液 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 液 4 滴,摇匀观看颜色变化 紫色 4、试验三观看叶绿体和细胞质流淌1、材料:新奇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暂时装片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看,绿色, 球形或椭球形.用健那绿 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 , 细胞质接近无色.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学问概要:取材 制片 低倍观看 高倍观看考点提示:1 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由于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许多层细胞构成.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4、?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3 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淌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看,所观看到的细胞质流淌的现象最明显? 叶脉邻近的细胞.5假设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淌方向为顺时针,就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淌方向是怎样的?仍为顺时针.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淌,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淌? 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淌的.7假设观看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淌,就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剂? 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试验四 观看有丝分裂1、材料:
5、洋葱根尖葱,蒜2、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育二装片的制作制作流程: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1. 解离 :药液: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 , 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 1 : 1混合液 .时间 : 35min. 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别离开来.2. 漂洗 :用清水漂洗约10min.目的 :洗去药液 , 防止解离过度 , 并有利于染色 .3. 染色 :用质量浓度为0.01g / mL或 0.02g / mL的龙胆紫溶液 或醋酸洋红液 染色 3 5min目的 :使染色体着色 , 利于观看 .4. 制片 :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 , 加一滴清水 , 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 , 盖上盖玻片 , 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
6、片 .然后用拇指轻轻的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 , 有利于观看 .三观看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有的细胞正在分裂.2、换高倍镜下观看: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留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状和分布的特点 .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考点提示:1 培育根尖时,为何要常常换水?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2培育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仍是新洋葱?为什么?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应选用旧洋葱,由于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正确时间是何时?为何?由于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
7、有丝分裂.上午10 时到下午 2 时.由于此时细胞分裂活跃.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别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匀称,防止盖玻片被压破.5假设所观看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裂而不完整的,其缘由是什么? 压片时用力过大.6 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 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7 为何要漂洗?洗去盐酸便于染色.8 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9假设所观看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缘由是什么? 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
8、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由于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 细胞呈正方形, 排列紧密, 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 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由于高倍镜所观看的实际范 围很小,难以发觉分生区.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间期.由于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12所观看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不能,由于所观看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13观看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不能,由于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14假设观看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缘由是什么?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处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试
9、验五 比较酶和 Fe3+的催化效率考点提示:1为何要选新奇的肝脏?由于在不新奇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2该试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仍是较细的?为什么?应选用较粗的,由于在较细的试管中简单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试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由于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 所以能够替代.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成效好?为什么?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研磨液成效好.由于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
10、,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 不行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试验成效.试验六 色素的提取和别离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 提取色素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2、步骤:, 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别离色素1提取色素2制备滤纸条3画滤液细线:匀称,直,细,重复假设干次研磨4别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5观看和记录 :结果滤纸条上从 上到下 依次为 : 橙黄色 胡萝卜素 、黄色 叶黄素 、蓝绿色 叶绿素 a 、黄绿色 叶绿素 b.考点提示: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绿色、最好是深绿色.由于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2二氧化硅 的作
11、用?不加二氧化硅对试验有何影响?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由于色素不溶于水.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 对试验有何影响?爱护色素, 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 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5研磨为何要快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研磨快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6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7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由于钢笔水或圆珠笔油
12、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别离结果.8 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些.9 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 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10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别离?由于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11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 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 大一些.12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13 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第一条色素带,由于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
13、色素中含量最少.试验七 观看质壁别离和复原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 0.3g/mL 的蔗糖溶液,清水等.3、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暂时装片观看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看 液泡由大到小 , 颜色由浅变深 ,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别离 盖玻片一侧滴清水,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看 质壁别离复原 4、结论 :细胞外溶液浓度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别离细胞外溶液浓度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别离复原考点提示: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假设紫色过淡怎么办?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看液泡的大小变
14、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2洋葱表皮应撕仍是削?为何?表皮应撕不能削,由于削的表皮往往太厚.3植物细胞为何会显现质壁别离?动物细胞会吗?当细胞失去水分时, 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别离, 由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4质壁别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了?细胞发生质壁别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别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5假设发生质壁别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别离复原,其缘由是什么? 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别离时间过长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假设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就要将装片连续向上移
15、动.假设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就要将装片连续向左方移动,由于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7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楚?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换高倍物镜后,应调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楚.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8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9物像清楚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 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10 总放大倍数的运算方法?放大倍数详细指面积的放大倍数仍是长度的放大倍数?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
16、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11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12 更换目镜,假设异物消逝,就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假设异物消逝,就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假设异物移动,就异物在载玻片上.13怎样利用质壁别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 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暂时装片用显微镜观看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别离.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别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别离的浓度之间.试验八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考点提示:1 鸡血能用猪
17、血代替吗?为什么?不能,由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能提取DNA.2鸡血中为何要加柠檬酸钠?为何要弃去鸡血细胞的上清液? 防止血液凝固.由于上清液是血浆,不含细胞和DNA.3胀破细胞的方法?能用生理盐水吗?向血细胞中加入蒸馏水,使细胞大量吸水而胀破.不能用生理盐水,由于血细胞在蒸馏水中不能吸取水分.4该试验中最好应用玻璃烧杯仍是塑料烧杯?为什么? 最好用塑料烧杯,由于玻璃烧杯简单吸附DNA.5前后三次过滤时,所用纱布的层数分别是多少?为什么?第一次用一层纱布,有利于核物质透过纱布进入滤液.其次次用多层纱布,能防止DNA丝状物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三次用两层纱布,既有利于DNA透过纱布,又
18、能防止其它杂质透过 纱布.6假设试验中所得黏稠物太少,其缘由是什么?第一次加蒸馏水过少,细胞未充分胀破.其次次加蒸馏水过多或过少.第一次过滤用了多层纱布.其次次过滤用了一层纱布.7两次加入蒸馏水的目的分别是什么?第一次是为了使血细胞吸水胀破.其次次是为了降低氯化钠的浓度,有利于DNA有析出.8试验中搅拌溶液时,为何总要沿一个方向搅拌? 防止 DNA分子受到损耗.9两次析出 DNA的方法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第一次是加蒸馏水,降低氯化钠的浓度,促使DNA析出.其次次是加入冷酒精,由于DNA不溶于酒精溶液.10 三次溶解 DNA的液体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第一次、 其次次都是用浓度为2
19、mol/L 的氯化钠溶液, 第三次用的是0.015mol/L 或 2 mol/L 的氯化钠溶液.其原理是DNA在氯化钠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的浓度的变化而转变的.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 DNA的溶解度最低. 2mol/L 的氯化钠溶液和0.015mol/L 的氯化钠溶液对 DNA的溶解度都比较高.11 鉴定 DNA时为何要用两支试管?其现象分别是什么?其中不加 DNA的试管起对比作用.该试管溶液不变色,另一支加有DNA的试管溶液变蓝色.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试验九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 产生二氧化碳
20、和水:C6H12O6 6O2 6H 2O6 CO2 12H 2O 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C6H12O6 2C 2H5 OH 2CO2 少量能量2、装置:见课本3、检测:1检测 CO2 的产生:使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或使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由蓝变绿再变黄.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 ,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试验十 观看细胞的减数分裂1、目的要求: 通过观看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状、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懂得.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3、方法步骤:1在低倍
21、镜下观看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其次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 再在高倍镜下认真观看染色体的形状、位置和数目.4、争论:1如何判定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仍是减数其次次分裂?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其次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了?试验十一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1、原理: 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2、方法步骤:1洋葱长出约 1cm 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
22、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育36h.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 ,以固定细胞的形状, 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 2 次.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观看,比较 : 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 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转变的细胞.3、争论: 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像之处? 试验十二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1、 要求:调查的群体应 足够大 .选取群体中 发病率较高 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 600 度以上 等.2、 方法:分组调查 , 汇总数据 , 统一运算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
23、_精品资料_3、运算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 100%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4、争论 :所调查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是否与有关资料相符,分析缘由 .试验十三 探究植物生长调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NAA 萘乙酸 , 2,4-D, IPA苯乙酸 . IBA吲哚丁酸 等2、方法: 浸泡法 :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或一天.处理完毕就可以扦插了.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的方进行处理. 沾蘸法 :把插条的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
24、5s,深约 1.5cm 即可.3、预试验: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试验进行探究, 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试验.4、试验设计的几项原就:单一变量原就 只有溶液的浓度不同 .等量原就 掌握无关变量, 即除溶液的浓度不同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 .重复原就 每一浓度处理 35 段枝条 . 对比原就相互对比、空白对比.科学性原就试验十四 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1、培育酵母菌温度、氧气、培育液:可用液体培育基培育2、计数:血球计数板 2mm2mm 方格 , 培育液厚 0.1mm3、推导运算4、争论: 依据 7 天所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估量影响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25、.试验十五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争论1、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运算法和目测估量法记名运算法 :指在肯定面积的样的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 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量法 :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量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特别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2、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搜集的数据.试验十六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考点提示:1什么是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假设干个样方,以全部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2为了便于调查工作的进行, 在挑选调查对象时, 一般应选单子叶植物, 仍是双子叶植物? 为什么?一般应选双子叶植物,由于双子叶植物的数量便于统计.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假设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线上,应如何统计? 只运算该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植物的数目.4在某的域中,第一次捕捉某种动物M 只,标志后放回原处.其次次捕捉N 只,其中含标志个体 Y 只,求该的域中该种动物的总数.MN/Y5应用上述标志重捕法的条件有哪些?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匀称分布,标志个体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和未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时机.调查期中, 没有迁入或迁出. 没有新的诞生或死亡.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