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教师资格自测题.docx
《2022年中国教师资格自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国教师资格自测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开放性和群众性、多样性和补偿性、实用性和融合性属于()的特点。A.社区教育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D.大众教育【答案】 A2. 【问题】 在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是低级的价值内化水平。A.接受B.反应C.形成价值观念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答案】 A3. 【问题】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布置作业D.作好辅导【答案】 B4. 【问题】 医生给病人进行输液治疗时,常把药剂溶解于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中,而不是直接溶解于蒸馏水或纯水中,这是因为()。A.无机盐在生
2、命体的生命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B.蒸馏水不含营养物质C.蒸馏水可增大细胞质自由水比例.使细胞代谢加快,加剧病情D.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防止细胞过度吸水或失水【答案】 D5. 【问题】 下列与蛔虫营寄生生活无关的是()。A.生殖器官发达B.消化器官退化C.体表有角质层D.体细如线呈圆柱形【答案】 D6. 【问题】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新细胞
3、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答案】 A7. 【问题】 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A.抑郁症B.恐怖症C.焦虑症D.强迫症【答案】 D8. 【问题】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答案】 B9. 【问题】 果酒变酸、泡菜变酸、腐乳外部致密的一层“皮”,与其相关的微生物分别是()。A.醋酸菌、醋酸菌、毛霉B.乳酸菌、乳酸菌、酵母菌C.醋酸菌、乳酸菌、毛霉D.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答案】 C10. 【问题】 测验主要以()进行。A.口试B.笔试C.面试D.交谈【答案】 B11. 【问题】 下列生物中,不具有产能系统的是()。A.蓝藻B.放
4、线菌C.支原体D.衣原体【答案】 D12. 【问题】 儿童能以命题形式思维,则其认知发展已达到()。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 D13. 【问题】 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答案】 C14. 【问题】 把一片新鲜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会看到叶片的表面产生了许多气泡,而且实验显示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
5、由此可以说明()。A.叶片背面的呼吸作用比正面强B.叶片背面的光合作用比正面强C.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多D.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少【答案】 C15. 【问题】 教师在上“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一课前,安排学生课前通过收集报纸、纪录片等上有关环境被污染,绿色植被被破坏的资料,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所学内容。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A.学校课程资源B.家庭课程资源C.媒体课程资源D.社区课程资源【答案】 C16. 【问题】 关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过程中核遗传物质的分配是随机不均等的B.分裂期核DNA与染色体数目比值为1:1或2:1C
6、.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中的叶绿体时,不需要染色D.将其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答案】 B17. 【问题】 下列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能与靶细胞结合的是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可使其作用增强C.记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都形成效应细胞.并能分泌抗体D.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能识别抗原【答案】 B18. 【问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因素【答案】 C19. 【问题】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生物进化
7、的原始材料,其原因是()。A.能产生新基因B.发生的频率高C.能产生大量有利变异D.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答案】 A20. 【问题】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30B.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15和260,平均值238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和256,平均值l63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10、240和250,平均值233【答案】 D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
8、究方法主要有()。A.跟踪法B.追因法C.临床法D.产品分析法E.教育会诊法【答案】 ABCD2. 【问题】 结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A.鼓励原则B.动机原则C.结构原则D.程序原则E.强化原则【答案】 BCD3. 【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人保护法提出保护未成人的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A.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B.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C.教育与保护相结合D.因材施教E.严禁体罚未成年人【答案】 ABC4. 【问题】 以下内容中能发生迁移的有( )。A.知识学习B.技能学习C.行为规范学习D.态度与情感学习E.气质学习【答案】 ABCD5. 【问题
9、】 学校咨询活动应遵循哪些咨询原则?()A.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B.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D.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E.澄清和评估问题【答案】 ABCD6. 【问题】 以下内容中能发生迁移的有( )。A.知识学习B.技能学习C.行为规范学习D.态度与情感学习E.气质学习【答案】 ABCD7. 【问题】 以下关于教学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没有关系B.两者既有关系又有区别C.两者完全等同D.教学评价以测量、测验的客观描述为基础E.测量和测验的结果通过教学评价来判断【答案】 BD8. 【问题】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是(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
10、再生产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答案】 AC9. 【问题】 学生的群体差异主要指的是( )。A.年龄B.学习方式C.性格D.社会文化【答案】 AD10. 【问题】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 )。A.必要的规章制度B.正确的班级舆论C.共同的生活准则D.优良的班级传统E.一定的活动节律【答案】 AC11. 【问题】 少先队的标志有( )A.红领巾B.队旗C.队礼D.呼号和鼓号E.队会仪式【答案】 ABCD12. 【问题】 以下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A.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B.课外活动也能在校内进行C.选修课是学生自己选择的
11、,属于课外活动D.课外活动是近代学校才出现的教育活动E.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答案】 AB13. 【问题】 奥苏伯尔将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分为( )。A.认知内驱力B.社会交往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答案】 ACD14. 【问题】 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答案】 ABCD15. 【问题】 布鲁巴奇等人在1994年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包括( )。A.反思日记B.详细描述C.交流讨论D.关注问题E.行动研究【答案】 ABC16. 【问题】 下列表述符合谈话法优点的是( )。A.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B.有利于培
12、养学生的语言表达C.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D.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答案】 ABCD17. 【问题】 19世纪末以来形成的主要教育学派别包括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E: 批判教育学【答案】 ABCD18. 【问题】 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体现在( )。A.公正性B.客观性C.计划性D.可比性【答案】 BCD19. 【问题】 学校物质文化的两种表达方式是( )。A.制度文化B.活动文化C.学校环境文化D.设施文化E.形态和体系文化【答案】 CD20. 【问题】 书面言语的出现比口头言语要晚得多,其特点包括()A.随意性B.具体性C.开展性D
13、.计划性E.抽象性【答案】 AC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何老师在初中地理“日本”一课的教学结束语如下:同学们,今天的新课就讲到这里,请大家注意,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是日本的地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掌握自然地理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把位置与气候条件联系起来;气候条件与森林资源联系起来;地形、气候、河流与水力资源联系起来;矿产贫乏与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联系起来;海岸曲折、多良港、造船业发达、海运便利与开拓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四大工业区的临海分布与便利进出口联系起来:经济高速发展与重视智力开发、提高科技水平、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只有建立
14、起知识结构的内部联系,才容易理解和掌握。问题:(1)何老师“日本”一课的教学结束语有哪些特色(2)简述地理课教学结束环节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答案】(1)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何老师,在结束语中强调只有建立起知识结构的内部联系才容易理解和掌握,如注意掌握自然地理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强学生对新知的记忆。该教师结束语中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即日本的地理特征进行了总结,学生能够抓住重点并记忆更加深刻。注重学生技能的提高。该教师在结束环节告诉学生学习方法,即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建立起知识结构的内部联系,才容易理解和掌握。(2)地理教学
15、结束环节是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巩固、运用,升华情感态度,其环节设置应注意以下两个点:第一:对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知识有效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加强记忆,使学生将新学到的新知识技能理解的更加清晰、准确,抓住重点记忆更牢固:使知识系统化,知识问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新1日知识问有内在联系,在结束环节,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第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升华,促进学生发展。结束环节不仅仅是为了检测学习结果,其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课堂结束后,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练习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国教 师资 自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