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集锦二 新人教版(共3页DOC).doc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集锦二 新人教版(共3页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集锦二 新人教版(共3页DOC).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加减混合、加减混合教学反思通过前面对用数学和连加、连减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习了看图用较简练的数学语言说图意,并提数学中问题。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继续训练学生看图说图意提数学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我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对数学语言的培养。上下车问题是典型的加减混合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许根据这一问题创设情境作为新课导入并展开更能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对图式加减用了较多的时间,从动画演示到静态图,让学生说图意似乎比较难。如果根据图出示不完整的算式让学生根据图意填写完整,再来说图意,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可以过渡的平台,也许学生可以理解得更快。也可以节约一些时间用以后面的巩固
2、练习。、加减混合教学反思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加、减混合。课前几分钟,我把第一组8个孩子叫到跟前,给了他们一个小小的任务,上课后请他们编排一个小品,提出一个问题,让大伙用昨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部分内容实际是复习,虽只执教了一、二个月,我深深认识到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在活动中学习,最喜欢富有挑战性的提问,所以我把复习部分也设计成了活动。这一小组的组长可真不赖,一副大导演模样,领了任务后,避开了我,三下二下把任务分配下去。不出一会儿就对我说:“老师看我们的吧!”铃声响后,我首先向全班小朋友说明了第一组同学将为我们演一
3、段上品。孩子们一听个个精神振作,因为他们知道数学课上的每个故事,每个游戏,都会使他们开动脑筋,挑战胜利。第一组的同学原来表演的情境是3个同学在教室里下棋,先蹦蹦跳跳进来了2个女孩,又来了3个男孩,他们一起围着看,问题是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而后8个在一块,先出去了3个,又出去了2个,问题是剩下多少?孩子正确解答了,交流后大家都很满意,至此调整了课堂秩序后,我提问:“实际生活中除了小品中演的这两种情况外,还有没有其它情况呢?”马上有同学反应:“除了全进来,或全出去外,有时可能先出去,再进来,或进来了又出去。”请全体同学思考这位同学的回答是否有道理,按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是马上能想明白的,于是请哪一小
4、组自告奋勇地演一演这两种情况,第三组经过短暂商议后,精采地表演了原来5个同学下棋,进来了3个后,又走了2个,问题还剩多少人?8个同学在一块,走了4人,又来2人,问现在有多少人?同学们在前一堂课学习的基础上,很快列式5+3-2,8-4+2,通过交流后把两式写在黑板上,请几位同学叙述列式含义及计算过程,一位同学很自然地能清晰叙述,并从旧知迁移依次运算的运算顺序,正当这位同学受表扬,高兴入座之际,马上又举起了十几双小手,嚷嚷道,老师我不这样算,我的心里顿时一阵兴奋,心想会是我期待的回答吗?有意的情境设计,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从生活实际中学习数学,得到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呀!“老师,第一题来了3个又走了2个
5、,实际就来了1个,直接5+1=6,第一题走了4个,又来32个,就是走了2个,8-2=6就行了。”于是我把情景再用磁片摆一下,每个孩子都露出了欣赏的目光。“老师,我们明白了。”“原来也可以这样做的?”正当我为孩子们高兴之际,一双小手又迫不急待地举起“老师:刚才那8-3-2=3,也可以这样想,-3-2就是总的减去了5,直接8-5就行了。”我鼓起了掌,为孩子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研究而兴奋,这就是我力求的要孩子们养成的一种学习数学的,在接下来的新授,想想做做中,同学们按各自的理解水平与思维方式,顺利、自然地学习了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减混合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集锦二 新人教版共3页DOC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加减 混合 教学 反思 集锦 新人 DOC
限制150内